马克思共生审美的人学逻辑初探
----链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价值逻辑的理论思考

2015-04-11 06:11:41
关键词:人学共产主义共生

张 永 缜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政治经济系,西安 710100)

对共产主义的理解,我们一方面要看到马克思从生产力、生产劳动、生产资料所有制、阶级、国家消亡等角度理解共产主义,另一方面还要看到马克思从“人学”角度理解共产主义。如果说共产主义是以否定私有财产作为中介的人对人的本质的重新占有,是以扬弃私有财产作为自己的中介的人道主义,那么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后,人的本质就完全实现了吗?人发展的逻辑就终结了吗?肯定不是。在社会主义建立后,人道主义的方面依然存在,因为人的事实性和价值性是马克思纵观人类历史发展趋势的两翼,二者相得益彰。我们说马克思主义的人学不是抽象的人性论,是就马克思兼顾人的事实性存在和价值性存在全面分析人的发展而言的,如果我们就是为了避免抽象人性论之嫌而置马克思人学的价值性于不顾,那我们就从一个极端滑向了另一个极端。在对文本的梳理中,我们从价值性维度看到马克思的人学思想中有共生审美的人学逻辑,它对我们单纯用公有制、生产力等事实性维度审视共产主义做了价值性的延伸和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结合文本用共生审美的人学视角进一步理解共产主义。

共生的人学逻辑引导下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所有人共生的社会。共产主义的价值追求是绝大多数人的生存和发展,保持绝大多数人共生的社会是合理的社会,是符合事物共生发展规律的社会。马克思说:“至今发生过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运动,或者都是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自主的运动。无产阶级是现代社会的最下层,它如果不摧毁压在自己头上的、由那些组成官方社会的阶层所构成的全部上层建筑,就不能抬起头来,挺起腰来。”[1]477马克思反对少数人占有劳动资料,少数人凌驾于多数人之上。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指出:“当然,可以说,资本(以及资本作为自身的对立物而包括进来的土地所有权)本身已经以这样一种分配为前提:劳动者被剥夺了劳动条件,这些条件集中在少数个人手中,另外一些个人对土地拥有排他的所有权,总之,就是存在着原始积累的那一部分已经说明过的全部关系。”[2]955恩格斯也是反对少数人对社会财富的控制,他在《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中指出:“一小撮强者即资本家握有一切,而大批弱者即穷人却只能勉强活命。”[3]304可见,在经典作家那里,追求绝大多数人的共生是一种理想。共产主义是讲究人人平等的,所以每个人都可以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反对人对人的剥削,反对人对人的压迫。“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机会,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机会。”[1]485所以,共产主义是要消灭阶级,实现人类的解放,让所有人在经济上平等,通过经济上的平等,实现真正的平等共生。任何剥削的存在都是非共生的,剥削存在的社会是违反共生规律的社会,最终要失去发展动力和活力并可能走向混乱的社会,是大多数人不能共生的社会。所以,马克思批判斯密的经济学是少数人富有大多数人贫穷的经济学,是导致社会不幸的经济学,这种经济学不利于人的共生。社会的解放是所有人的解放,这是共产主义社会人共生存在的基本原则。“自然,要不是每一个人都得到了解放,社会本身也不能得到解放。”[4]318所以,共产主义所要求的是每一个人都得到解放,解放是遍及所有的人。

共生的人学逻辑引导下的共产主义社会追求的是基于审美实践的人与他者的共同生成。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以人的自我同一性为动力和基础的,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自我同一性由蒙昧走向自觉,共产主义实现了人的自我同一,人在共生中实现自我本质的统一。马克思认为,在扬弃了私有制,摆脱了买卖交换的商品逻辑之后,人将复归到自己的本真生存状态中,即人与人的相互生成过程中,每个人为自己本真生命的存在也是为别人的本真生命的存在,为别人的存在也就是为自己的存在,自己的个性的展现是别人个性的获得,自己又在别人的个性中找到自己的个性存在。所以共产主义是要实现人的真正自由平等。共产主义社会为人们富有个性的共生互动提供了广阔的自由空间,个人的个性展现、自由发展与他人的个性展现、自由发展是相互统一的,是同时形成的,是共同生成的,我的自由和幸福就在你的自由和幸福当中,同样,你的自由幸福也在我的自由幸福当中。

共生逻辑引导下的共产主义社会,在生产劳动中人实现了三个方面的统一。首先,人在生产中与自身相统一。生产的过程是人作为人的生成过程,也即人的本质和审美个性生成以及表现物化的过程,人的本质和个性是个人在遗传和各种环境作用下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心智、意志、情感、技艺、能力、审美、艺术、创造性等各方面的人性特征。生产的过程和人的本质的形成与审美个性的表现应当是统一的。其次,生产的过程是个人生成自我与生成他人的统一,即个人只有从自我本质同一性出发生成本真的自我、普遍的自我、类的自我,才是真正生成了自我。在生产中生成自我的同时也生成着他人的本质,也生成着本真的他人、普遍的他人、类的他人。例如,你是一个富有音乐艺术个性才能的人,你在本真自我的生产中谱写了美妙的乐曲,演奏出了动听的音乐,唱出了感人的歌曲,你在表现自己生命的同时,他人也在你的产品中共鸣了自己生命的本质和个性。你生产的目的是表现自己的生命和个性,他人在你的产品中得到生命的回响、共鸣和享受是你生产的额外的结果。所以,在你的生产中,实现了你自己的本质个性和他人的本质个性的双重统一。也可以说,你在享受的同时也实现了他人的享受。正如马克思所说:“假定我们作为人进行生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每个人在自己的生产过程中就双重地肯定了自己和另一个人。”[3]34我在我的生产中物化了我的个性和我的个性的特点,因此我既在活动时享受了个人的生命表现,又在对产品的直观中由于认识到我的个性是物质的,可以直观地感知我作为人的权力和个人的乐趣。在别人享受或使用我的产品时,我为我的劳动满足了他人的需要而感到自我价值得到肯定,并感到我作为人的本质得到物化并创造了与另一个人的本质和需要相符合的物品。对他人来说,我是他与类之间的中介,我们互为中介实现了向作为类的人的转换,他人也同时意识到和感觉到我是他自己本质的补充,是他自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他身体生命延伸的一部分,这时我认识到我自己被别人的思想和爱所证实,我的生命价值、意义、权力和快乐以及本质在别人对我发自内心的爱中得到确证,并感到无比的幸福。再次,生产过程是人本身和社会生成的过程,人的生成与社会的生成是同一过程的不同角度,人就是在社会中生成的,社会应当是人作为人而生成的独特的途径和形式,人的生成与社会的生成相统一。最后,生产的过程是人的生成与自然界生成的统一,生产劳动的目的不是生产产品或者商品,而是生成人,生成世界,是人与自然界的共生。当人达到与世界的共生之时,也就是人进入到马克思所说的类本位阶段,人在生产中不仅生成自己的类,也生成整个自然生命系统的大类,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正如马克思所说:“共产主义是私有制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是人向自己作为社会的即人性的人的复归,这个复归是完全的,是自觉地保留了发展中所得到的全部丰富性的。这种共产主义……是人和自然以及人和人之间对抗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肯定、自由与必然、个体与族类之间抗争的真正解决。”[3]120在这种劳动中充分发展起来的个体本身,也就正是人与自然、社会与个体性之间的高度统一——共同生成。

共生人学逻辑引导下的共产主义社会追求的是基于人个性丰富性的全人类普遍交往的共生体状态。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个性差异性得到完全的肯定和展现,生活内容的多元化、生命形式的多样化、社会内容的丰富性都得到空前拓展,人创造财富的能力、自我实现的程度、生活幸福的指数都得到极大提高,人的审美知识和实践广度,人的道德知识和操行境界,人对自然的科学认识和技术能力都得到极大提高。共产主义的人是实现了自我同一性的类本质的普遍的人,是在交往过程中实现自由个性的人,是以自我同一性出发进行本质的、普遍交往的人。实现个人的审美个性是共产主义文明的表征,所以共产主义是真正的人的生命生成的过程。“而无产者为了保住自己的个性,就应当消灭他们至今所面临的生存条件,消灭这个同时也是整个旧社会生存的条件,即消灭劳动。因此,他们也就和国家这种形式(在这种形式下组成社会的各个个人迄今都表现为某种整体)处于直接的对立中,他们应当推翻国家,使自己作为个性的个人确立下来。”[5]87个人审美的个性特征是通过爱的途径来凸显的,从爱出发与他者进行广泛交往,在博爱的交往中无论从生活点滴的微观还是从社会历史的宏观,人都现实地生成着自己,同时也生成着他人、社会和自然界。正如马克思所说,“无神论的博爱最初还只是哲学的、抽象的博爱,而共产主义的博爱则从一开始就是现实的和直接追求实效的。”[3]121

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是一种实现全人类普遍交往的世界历史意义的社会状态。他指出:“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下才能存在,就像它的事业——共产主义一般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一样。”[5]40在人类进入到世界历史之后,全世界的人将在复杂的分工和发达多维的交往中形成同呼吸共命运的共生生命体,“由于普遍的交往,一方面,可以发现在一切民族中同时都存在着没有财产的群众这一事实(普遍竞争),而其中每一民族同其他民族的变革都有依存关系;最后,狭隘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的、真正普遍的个人所代替”[5]39。在未来的社会个人之间、民族之间的依存是紧密的,每一个局部的变革都与世界整体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所有的人都进入到类本位的生存状态,世界历史真正形成,共生的伦理成为世界伦理,人将整个世界纳入到自己共生的范围,共生具有了最大的普遍性。在普遍交往的共产主义社会,紧密的共生互依关系和广泛的交往要求促进着每个人充分地展现自己的审美个性和本真生存,个人审美个性展现和自我同一的程度愈高,与之交往的他人相应地个性展现和自我同一程度愈高,共同生成的有机度愈高。也就是说,世界历史全面到来之时,人的生产劳动从生存型转向审美共生型,这就是共产主义原则的体现,我们的社会也将进入到审美共生型。在共产主义到来之时,人作为类的时代全面到来,世界历史全面实现,人的存在方式(从审美个性到思想意识等)将进入到非常丰富的多样化状态,人的交往范围和密切程度达到空前的状态,人的审美个性展现和自我同一达到非常高的程度,人与他人、社会、自然界共同生成的有机度和程度达到很高的状态,人类进入到与世界融为一个生命共生体的类存在状态。

我们可以说共产主义对人来说也是一种人生观、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个人努力在现实生活中实现事实关系和审美价值关系的统一。共产主义对社会来说是一种价值理想和社会理想,社会从历史的长度逐步为个人实现事实与价值的统一创造条件和手段。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从本质上不是从物的层面来考虑的,物是实现其本质的基础和保障,从本质上讲,共产主义实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共同生成,是人的审美个性与幸福得到实现的状态,这种状态历史上从微观的个人到宏观的社会都不同程度地有所萌发和表现,在现实生活中个人也可以不同程度地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生活。总之,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从本质上来讲是人的真正生命生成过程,人从自我的爱和兴趣出发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和实践方式,使生存性实践和审美快乐性活动有机地统一起来,“当分工一出现之后,每个人就有了自己一定的特殊的活动范围,这个范围是强加于他的……而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定的活动范围,每个人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我自己的心愿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5]37共产主义的整体目标目前没有实现,但作为个人的生活状态,从古到今都有人在某一方面或某一阶段做到和实现了。从这个角度说,共产主义价值理想的基本原则每时每刻都可以在我们身边点滴地发生。

人类的发展史就是共产主义的生成史。对共存共生的共产主义社会规律的认识过程是人由自发的自我同一性走向自觉的自我同一性的过程,实际是人作为类的历史走向全面自觉的历程,进入真正的人类历史的进程,结束蒙昧的史前史时代。“共产主义和所有过去的社会的不同的地方在于:它推翻了一切旧的生产和交往的关系的基础,并且破天荒第一次自觉地把一切自发产生的前提看作是先前世世代代的创造,消除这些前提的自发性,使它们受联合起来的个人的支配。”[5]79历史的全部生成运动过程可以说是两个过程的生成过程:一个是在盲目的自然共生中生成人和社会的过程;一个是人逐渐认识并自觉运用遵循共生法则促进人和社会生成的过程。共产主义生成过程也就是人类社会由自发的共生到走向全面自觉的共生的过程。

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共生审美的价值理想让我们更深邃地洞悉到了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的本真用意,从而对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前景导向和价值理路引导作用,也对更加科学地解释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现实具有科学合理的阐释作用,对我们进一步规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长期发展近景和远景目标具有思路上的厘清作用,对于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具有丰富完善和深化作用,对于链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以及发展进路具有理论和实践逻辑的贯通作用,对我们重新高扬共产主义旗帜、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恢复共产主义的魅力具有深远的历史作用。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猜你喜欢
人学共产主义共生
黄龙飞: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共生
《借东西的小人》:跟小小人学“说”法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北人学没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中国梦的人学新境及其希望价值
湖湘论坛(2016年4期)2016-12-01 04:24:29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
“五形态论”与共产主义学说
探索(2013年1期)2013-04-17 03:3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