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差异视角下的女大学生创业教育培训体系的构建探讨

2015-04-11 05:25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被调查者培训大学生

刘 军

( 山东女子学院,山东 济南 250030 )

性别差异视角下的女大学生创业教育培训体系的构建探讨

刘 军

( 山东女子学院,山东 济南 250030 )

目前,虽然许多女大学生拥有较强的自主创业意识,但自身缺乏良好的创业能力和素质,而高校目前所提供的创业教育培训又缺乏必要的针对性,加之社会自主创业的氛围不够浓烈、对女大学生创业的舆论指向不公导致认同度低,使得女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的比率相对较低,加剧了女大学生就业创业难问题。从性别差异的视角探讨当前我国高校针对女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培训的状况,尝试提出相应的对策与措施,旨在破解高校在创业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女大学生顺利创业。

女大学生;性别差异;创业教育培训

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将达到史无前例的749万,其中女大学毕业生占50%左右,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无疑又将迎来一个新的史上最难就业季。巨大的就业竞争压力,使得“大学生就业难,女大学生就业更难”问题成为社会、政府、家庭及大学生本人密切关注的热点、焦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也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乃至全社会当前重要的民生工程。2015年5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国科学院和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考察调研时强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充分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的重大改革举措,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富裕的重要途径,要坚决消除各种束缚和桎梏,让创业创新成为时代潮流,汇聚起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新动能。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包括一些针对女大学生的扶持政策,为女大学生自主创业营造了一个相对积极的环境。各高校关于如何培养女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提高女大学生创业素质等工作已经渐入正轨,使得女大学毕业生的职业选择日趋开放,选择自主创业者也越来越多。但由于自主创业的氛围不够浓烈、社会对女大学生创业的舆论导向不公导致的认同度低以及女大学生自身也急需增强创业素质和创业知识的相关教育培训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女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的比率低于男大学生。同时,虽然部分女大学生拥有较强的自主创业意识,但与男大学生相比,在对创业实践的整体规划上仍然存有较为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其创业目标领域的确定、创业流程的设计等方面,而我国高校目前所开展的创业教育培训却往往忽略了以性别差异的视角分析这些现象,大多以所谓的“男女都一样”的观点设置创业教育培训课程和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影响了女大学生满足市场经济需要的创业能力的发挥和潜力的发掘,更加突出了女大学生就业创业难问题。因此,应该采取怎样的更有针对性的措施,有效探索性别化的创业教育培训的内容及方式方法,成为了我国高校当前创业教育研究、推进女大学生就业创业顺利实践的重要工作。

为进一步强化高校对女大学生创业教育培训的研究,笔者组织部分女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调查旨在以性别差异的研究视角,探讨女大学生的创业动机、创业活动的特征以及创业的优、劣势等问题,分析在高校开展有针对性的女大学生创业教育培训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并尝试提出关于高校女大学生创业教育培训问题的有效对策与建议。

一、问卷调查开展的情况

(一)问卷调查的目的

本次问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新的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女大学生对高校有针对性地进行创业教育培训的需求状况,以及在社会性别视角下,与男大学生相比较,汇总女大学生在自主创业的意识上、受社会环境的影响程度、选择创业实践的特征以及因生理、心理而存在的性别优势与劣势等方面存在的情况,并籍此为依据,进一步分析高校女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活动的实际需要,为我国高校拟订具有更具针对性、操作性、可行性的女大学生创业教育培训实施方案提供理论支持。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

为得到准确、可信的研究数据,本问卷紧密围绕女性创业特征与创业教育需求展开设计,问卷内容共涉及26个方面,分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问题,其中开放式3个、封闭式23个。主要内容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基础情况。包括所学专业、毕业时间、创业经历等;二是对创业综合情况分析。包括创业兴趣、创业态度、创业意向、创业时间的选定以及创业行业的确定等;三是对自身创业条件进行综合评议。包括自主创业意识、资金来源、创业素质与能力以及创业的优劣势等;四是对创业教育培训的认知程度、需求状况及相关建议。包括是否有必要开展创业教育培训、需求的内容以及方式方法等。

(三)问卷调查的实施

该次问卷调查的实施时间为2014年12月,以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了山东女子学院社会与法学院的法律事务、旅游学院的旅游管理、教育学院的学前教育、会计学院的会计电算化、文化传播学院的新闻采编与制作、外语学院的商务英语、信息技术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艺术学院的人物形象设计共8个专业的女大学生。共发放问卷160份,收回有效问卷138份,回收率为86%。被调查的女大学生均为20~21岁的在校生,学科领域涵盖了文学、教育学、管理学、理学、法学、经济学、艺术学等,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代表性,基本满足本研究的需要。

(四)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创业意愿与兴趣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提高了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对就业创业形势的认识,意识到自主创业是最具时代特色的就业形式。调查显示,有89.1%的被调查者对创业持支持态度。其中,在对“自主创业的态度”问题的回答中,有56.3%的被调查者有意愿进行尝试,另有32.8%的被调查者选择“支持创业但不愿尝试”。有84.9%的被调查者表示对创业感兴趣。这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大部分女大学生的职业观念有了转变,具体表现在其对社会职业的认识程度、就业态度以及就业的选择意向等方面,在一定意义上打破了传统的就业观念,表现出新一代大学生在主观意识上对自主创业行为的接受与认同,也彰显了女大学生不畏艰险的时代精神。

2.创业态度与实践

虽然女大学生对创业实践有着比较高的关注度,但直接选择创业实践的女生却不多。本次调查显示,有61.4%的被调查者表示,如果能得到学校或社会的支持和帮助,则会认真考虑进行创业实践;仅有5.9%的被调查者曾有过自主创业的尝试。可以发现,现实中还存有一些阻碍女大学生选择创业的因素,同时,现代大学生在分析问题以及创业态度上表现得更为理性、务实,不会盲目地投入资金、时间和精力。这表明,较高的创业意愿并不一定能够转化为实际的创业实践行动。

在创业时间的选择上,选择“工作一段时间后”的有73.9%;选择“毕业当年”的有18.6%;选择“在校期间”的仅有7.5%。这说明,绝大多数女大学生对选择进行创业实践持谨慎态度,认为在校期间进行创业实践可能会影响到学业的完成。同时认为,创业所需的能力、资金、经验及人脉等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积累,因此,绝大多数女大学生选择毕业后先就业,等条件成熟后再进行自主创业。

创业实践活动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包括企业定位、运营策划、生产组织等诸多方面。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仅从书本及媒体上获得少部分创业知识与信息,没有社会经验,对创业的本质也缺乏全面的认识。调查中表现出来的创业意愿不能充分转化为创业实践行动的问题,反映出多数女大学生对进行创业实践抱有非常理性、冷静的心态,也并不排除部分人存有恐惧的心理。这种情况下,如果学校和社会相关机构能够及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弥补其创业环境、创业能力与素质等方面的欠缺,帮助其树立自主创业的信心,便可以促使她们的创业意愿转化为实践行动。

3.创业动机

创业动机是选择创业的内在驱动力和促进创业实践活动的原动力。被调查者在回答“如果您选择自主创业,最主要的动机是什么”时,选择 “实现自身价值” 的有24.1%;选择“有灵活的工作时间”的有23.5%;选择“遇到了创业机会”的有20.3%;选择“为了解决就业问题”的有19.7%;选择“为了获取财富”的有12.4%。从数据中可以看出,选择各选项的被调查者数量相差并不悬殊,这充分地显示出女大学生在创业动机上的多样性,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把选择自主创业作为谋生手段,迫于生计;另一类是为了实现自身价值和追求独立自由。其中,为实现自身价值和追求独立自由是现代女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的最主要动机。回答“为了解决就业问题”和“为了获取财富”的比例相对偏少,说明大多数被调查者并没有将创业实践与生存需要联系在一起,这有可能是因为女大学生当前的学习生活环境比较单一,或因为家庭、父母、亲友等方面对其给予了更多的关爱,使其没有完全感知到社会上的就业压力与生活压力。

被调查者在回答“如果您选择创业,最可能是受哪方面的影响”时,选择“家庭或朋友”的有62%;选择“媒体” 和“学校”的分别有17.6%和17.8%。由此可见,在众多的外部因素中,女大学生最易受家庭和朋友的影响而产生创业动机;与之相比,学校和媒体等其他环境对其创业行为的激励作用就显得不足,说明创业教育培训中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还没有足够深入人心。

4.创业素质与能力

被问及“女性在思维、行为方式等方面与男性是否存在差异”时,认为有差异的被调查者占总人数的92%,其中选择“存在很大差异”的有64.1%;选择“差异不大”的有27.9%。以社会性别平等的视角来看,男性与女性的在思维、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人们对不同角色的期许而形成的,社会对不同角色期许的认定也是在传统文化的长期影响下产生的,也就是说,所谓男性与女性的差异是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

(1)女性创业先决条件。在回答“女性创业的先决条件是什么”这一多选问题时,选择“吃苦耐劳”的有76.3%;选择“具备经营管理才能”的有72.1%;选择“政府部门支持”的有12.8%。可见,大部分女大学生认为主创业是非常艰辛的,吃苦耐劳是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优秀的经营管理才能是保证创业成功的关键条件。虽然被调查者中将政府扶持和帮助看作创业成功先决条件的比例较小,但政府的政策导向对创业者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同时,政府不仅可以为创业者提供接受教育培训的机会,还能从管理和技术层面为创业者提供帮助和咨询,能够有效地缓解女大学生在创业实践道路上遇到的一些阻力。

(2)女性创业优势。在回答“与男性相比,女性选择自主创业有哪些优势”的多选问题时,选择“细致性”的有70%;选择“善于沟通”的有54.8%;选择 “坚韧性”的有48.5%;选择“直觉和形象思维能力”的有20%。被调查者认为,在男女两性生理特征的诸多差异中,女性的性格大多相对温和、细腻、细致,使其在创业实践过程中能够脚踏实地、平平稳稳地进行创业活动;同时,女性普遍拥有极强的沟通意愿,沟通能力是创业成功与否的一项重要因素; “坚韧性”也是女性的特质之一,广大女性受传统文化的影响,长期经历着工作和家务劳动的双重磨练,养成了坚忍不拔的韧性,意志坚强,为创业实践破解难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有20%的被调查者认为,“直觉和形象思维能力”是女性在创业时的优势。但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虽然“直觉和形象思维能力”是女性进行思维活动时的一项特征,但这个特征在创业实践中并非优势,因为创业实践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与“直觉和形象思维能力”相比,更需要理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另外,与男性相比,女性在婚后需要经历妊娠、生育和哺乳的过程,这些生理特征有可能会给工作带来不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进行创业实践,但在社会进步、科技信息高度发展的今天,这些生理上的劣势正在逐渐被新型的劳动手段的不断更替所淡化,反之,女性自身所具有的顺畅的沟通能力,敏锐的洞察能力以及细致耐心的管理能力等特质,在创业实践中显得更为重要。

(3)女性创业劣势。在回答“与男性相比,女性选择自主创业存在哪些劣势”的多选问题时,有66.9%的被调查者认为 “肩负家庭与事业的双重担子” 是女性创业的第一大劣势。可见,虽然我国建国以来就提倡男女平等,当今也已经基本实现男女在接受教育、参与工作、参与决策等权力的公平以及社会、家庭地位等方面的平等,但 “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依旧存在且根深蒂固,导致女性在与男性共同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还比男性更多地承担着家庭责任,特别是照顾老人、小孩等家务劳动的负担占去女性大量时间和精力,双重重担的压力时常使女性比男性付出更多、更辛苦。有调查表明,仅有6.0%的女企业家不需要承担家务劳动。可见,大部分女企业家都是在事业与家庭的双重责任下艰辛工作。家庭负担是影响女性选择自主创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开展女大学生创业教育培训的对策与建议

(一)注重培养良好的创业实践素质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知识信息飞速发展,而任何能力都是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深造逐步养成的,因此,大学生在走出校门步入职场之后,依旧需要不断汲取新鲜知识,否则,原有的知识体系会由于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而阻碍创业实践的成功。

部分人认为,女性在创业实践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整体上弱于男性,虽然此观点过于绝对和偏激,但也从侧面说明了女性的自身素质有待提高。为了提高竞争力,女大学生应该加强对企业管理、财务管理、信息技术、社会交往、逻辑学等方面的知识学习,最大限度地提升自身专业与管理的技能、创造与创新思维的能力,同时,女大学生创业者应做到自尊、自信,彻底从思想上摒弃“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等一些消极的、阻碍创业实践的陈旧传统观念。要积极通过学习和实践逐渐纠正自身在能力和定位上的偏差,勇敢坚定地进行创业实践活动。

(二)开设女性特色课程

首先,高校应为有意进行创业实践的女大学生开设公共课程以传授相关知识。此类课程的设置应考虑到女性的身心特点,科学、有效地选择课程方向,开设诸如“女性学” “妇女史” “女性与社会发展”等内容的课程,促进女大学生了解我国广大女性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帮助其消除长久存在的“男主外、女主内”的男权思想,自立、自强,更好地树立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

其次,高校应将针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增加到创业教育培训体系中,设置诸如“女性心理学” “女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陶冶”等课程,通过课程学习和心理咨询,帮助女大学生克服创业教育中的心理疑惑和创业实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行为障碍,增加女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的信心。

同时,创业教育培训的课程应该是动态的,要根据女大学生的需求而不断进行修正、完善。比如,有相关研究表明,第三产业比较适合女性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发挥自身的特点和潜质;女大学生善于创办以中小型为主的企业。因此,高校应遵循女大学生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加设与第三产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内容课程,并且要注重此类特色课程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密切结合,即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辅以实践活动,从而达到提高女大学生创业素质的目的。

(三)完善师资配备

高校可以发挥本校比较完善的学科系统优势,调动多个学科的师资力量,聘请部分擅长女性高等教育与研究的出色教师,建立起稳定的女性创业人才培养队伍。同时邀请创业经验丰富的女企业家和成功创业的女校友共同为在校女大学生讲授创业经验并解疑释惑。这些经历了创业坎坷的女企业家的创业史可以为女大学生提供很好的创业经验。

(四)加大针对女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的政策扶持力度

除了积极贯彻执行国家以及各省、市出台的一些鼓励、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外,高校可以联合社会上的一些基金组织特别设立女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基金项目,鼓励女大学生在校期间积极提出申请,在经过学校和基金设立机构对其创业可行性报告以及创业项目进行合格评估后,基金管理机构确定为符合条件的女大学生创业者发放基金,并设立规范的监督体系,确保创业基金的正当、有效使用。女大学生创业基金的设立是帮助优秀女大学生解决创业启动资金问题的有力措施,也能够更好地鼓励、提高女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积极性。

(五)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创业教育培训中的作用

积极调动、整合一切可用的社会力量为女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有利服务,特别是获得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以及成功示范企业的支持。在开展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培训的基础上,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就业指导专家、心理学专家与女大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邀请优秀女企业家与女大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目的是使女大学生清楚地认识自身的创业素质以及创业优势,学会进一步优化自身素质和强化优势,并将自身优势有效地转化到创业实践行动当中,为成功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责任编辑:孙建华)

Construction of Entrepreneurship-Related Education Training System for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nder Differences

LIU Jun

( Shandong Women's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030, China )

At present, although many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have strong awareness of starting their own businesses, they lack good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and quality set them back unfortunately. Meanwhile, the entrepreneurship-related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rovided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not pertinent in particular. Moreover, the social atmosphere of starting a self-employment career is not strong enough, and the unjust public opinions of female graduates' entrepreneurship result in poor recognition. All these factors remain big reasons for relatively low ratio of the female graduates' entrepreneurial practice, intensifying the employment statue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ender differences,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current state of entrepreneurship-related education and training for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from universities, and tries to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methods, so that we can solv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training from university and promote female graduates' entrepreneurship.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gender differences; entrepreneurship-related education and training

2015-05-08

刘军(1982-),男,山东蓬莱人,党委院长办公室校友办主任、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兼职教师;山东省女性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基地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女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校友关系管理研究。

G640

A

1671-4385(2015)03-0080-04

猜你喜欢
被调查者培训大学生
一个可供选择的全随机化模型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意识调查报告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余姚市民幸福感民意调查分析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