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变异的文体功能及其翻译策略

2015-04-11 04:37胡永近
宿州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原文中文学作品文体

杨 慧,胡永近,信 笑

宿州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语言变异的文体功能及其翻译策略

杨 慧,胡永近,信 笑

宿州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在功能文体学视角下,探讨语言变异的文体功能及其翻译策略。语言变异有两种典型的形式,即非标准化语言和非语法化语言,它们不仅出现在语音、文字层面,而且还出现在词汇、语法、语义甚至语域等层面,在语篇中具有文体功能。对于语言变异的翻译,应根据语境理论确定翻译原则和策略,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尽量使原文情景语境中具有文体功能的语言变异在译文情景语境中发挥相同或相似的功能,从而传达原文作者的交际意图。根据不同的语境,可采取直译、异化、转换、变换和舍弃等翻译方法,以传达原文的文体功能,保持译文的可读性。

语言变异;文体功能;翻译策略

文学语言与非文学语言的主要区别在于,文学语言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美感,且形式独特,节奏和韵律多变[1]。文学作品本身处理的就是作者创造的情景语境,其语言也有创造性的一面。文学语言的这种创造性使文学作品中存在大量的语言变异。文学作品在措辞上的共同之处——“力求突破语言常规”,为翻译设置了障碍,同时也提供了创造性翻译的机会[2]。

本文分析了两种语言变异形式——非标准化语言和非语法化语言,并根据功能文体学理论指出:语言变异在一定的情景语境中发挥着一定功能,体现着作者的交际意图,从而具有一定的文体效应。最后依据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语境理论探讨其翻译原则和策略。

1 语言变异

语言变异是相对于语言常规而言的,它是建立在规范的语言基础之上的,是对语言规范的突破,其目的是造成前景化的文体效应。

1.1 变异形式

总的说来,文学作品中出现最多的语言变异是非标准化语言和非语法化语言。

非标准化语言在此主要指不符合该语言标准用法,往往带有方言色彩的语言。讲同一语言的人,由于各自的社会、地域和时间的不同而组成不同的言语社团。同一言语社团的人所讲的语言在形式和用法上有共同特征,但与其他言语社团的语言又有差异。这些特征标志这一方言的独特性。官方通常把某个方言,或在某个方言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所形成的方言变体确定为一种通用语言或称标准语,例如英语中有“标准语”,汉语中有“普通话”。

例1 und hah isn't that mowt comed in frough th'field, be this time? What is he abaht? Girt eedle seeght! (Emily Bront,WhutheringHeights)

作品中约瑟夫是约克郡人,没有受过教育且总以自己方式做事,从不改变,所说语言也是约克郡方言,这从语言上可以判断出来。这种语音上的变异,往往给读者理解造成困难,即使是英语读者也会大费周章,其标准英语应该是:“andhowisitthathehasn'tcomeinformthefield,bythistime?Whatisheabout?Greatidlenogood.”

非语法化语言主要包括不符合语音、书写、词汇或语法规则的语言,这些语言在常规语言中看似错误,在某种语境中却体现一定的功能。非语法化语言不属于任何方言, 主要是作者在文学作品中为了传达一定的交际意图而临时启用的语言形式,其典型形式是文学作品中的临造词和新造词以及大量不合乎语法规范的句子。

例2IthinkitistimeIreturnintorespectability.And.IfyoucannotseethatRichyhasfourorfivetimesyoursignificance,thenyouarediludingyourself.(PeterStraub,GhostStory)

句中连词“and”的使用从逻辑上连接了上下文,但并不表达完整的意思,此处使用句号不符合语法,属于语言的变异用法。

1.2 语言变异的普遍性

语言变异在文学作品中具有普遍性,这不仅体现在语音、文字层面,而且还体现在词汇、语法、语义甚至语域等层面。在文学作品尤其是意识流小说中,人物的内心独白不受情景语境的制约。如果主人公有恐惧心理,意识混乱,则会加剧内心独白中的语域混乱,从而构成语域变异。

例3SayittoFatherwillyouIwillammyfathersProgenitive…andIsincephiloProgenitive.(Faulkner,TheSoundandtheFury)

此时的昆丁已经精神失常,思维出现混乱,丧失了根据情景语境选择合适语言的能力。原文中的“Progenitive”与“PhiloProgenitive”两词,学究气十足,与顺序错乱的句法构成较大的反差。因此,作者利用语域变异的优势,生动地刻画了主人公昆丁混乱的思维状态[3]。

1.3 语言变异的性质与作用

无论是作为非标准化语言的方言,还是表面上看似错误的非语法化语言,都属于语言变异,都是作者为实现特定目的而对语言运用常规的大胆突破。语言变异和语言错误不同,后者不符合运用常规,而前者是对常规的有意超越,显示出语言极大的创造性和自由度。

作者在文学作品中应用语言变异形式,有其特定目的。一般来说,文学作品中的方言有助于表现说话者的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以及性格特征等个人信息。如例1中的方言表明约瑟夫出生于约克郡,受教育程度不高,性格上也是一意孤行、不知改变。

非语法化语言用于文学作品尤其是意识流小说中,可以使语言推陈出新,有鲜活的生命力:能创造出某种特殊的艺术效果,也可以逼真地描写人物的意识活动,再现人物内心的独白,虽然为语篇解码设置了障碍,但奇特新颖、出人意料,能激起读者的阅读欲望。

例4UnclePeter…UnclePeter…UNCLEPETER… (SeanO'casey,ThePloughandtheStars)

作者在用常规拼写重复两遍“UnclePeter”后,再用大写形式“UNCLEPETER”加以强化,从文字层暗示说话声音由低到高、从弱到强的变化,通过视觉和听觉效果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吸引读者注意[4]。

2 语言变异的文体功能

文学作品中存在的大量语言变异,是作者为表达一定交际意图而有意为之,属于突出特征,而且是有动因的突出特征。这些突出特征在一定的情景语境中发挥着一定的功能,具有一定的文体效应。总的说来,语言变异和语言常规一样可以表达语言的三种元功能[5]。

例5anyonelivedinaprettyhowtown

(withupsolloatingmanybellsdown)

Springsummerautumnwinter

Hesanghisdidn'thedancedhisdid.

(E.E.Cummings)

上述诗句采用了典型的语言变异。作者在通常该用“someone”或“somebody”作主语的地方用“anyone”替代,后者将原来的意义“泛化”,泛指所有人。副词“how”修饰“town”,把“town”神秘化,使其“不可知”或“不确定”。同时,“how”使“pretty”的修饰对象变得模糊,使诗歌寓义更加丰富。另外,“upsofloating”前置,创造出“在高空飘荡”的意象,“so”的前置也使其修饰对象变得不确定,增加了诗歌的寓义。因此,诗中的语言变异体现了语言常规无法替代的概念意义。

文学作品中,作者常用语言变异来表明某个人物的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以及性格特征等,所以语言变异具有人际功能。

例6Awsudmorelikkerlookforth'horse,“hereplied.”…nurmanufaneeghtloikethis——asblackast'chimbley!(EmilyBrontě,WhutheringHeights)

该语篇中运用了大量的语言变异,形象地表达了说话者约瑟夫的人物特征:种族特征、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以及性格特征,体现了语言变异的人际功能,发挥出了特殊的文体效应。

例7Icame,Isaw,Iconquered.(JuliusCeaser)

在英语标点符号的使用中,句子之间要有分号或者句号连接,而例句中三个句子却用逗号隔开,表明凯撒征服行动的快速有效,突出了征服者的狂妄[6]。在此,标点符号的变异用法是一种“失协”,具有一定的人际功能和谋篇功能。

3 语言变异的翻译原则及其策略

语言的变异形式所传递的文体功能离不开特定的情景语境。语言变异的翻译原则就是译文尽可能地体现与原文中的语言变异相同或尽可能相似的文体功能,体现作者真实的意图。在此原则指导下,语言变异的翻译策略大致有以下几种。

3.1 直译语言变异,保留文体功能

由于英汉两种文化存在相似性,原文语言变异形式在译文语言中往往同样存在,这时,其文体功能在译文情景语境中可以准确传递,但尽量保留原文语言变异。

例8school'out

Girlsscream,

Boysshout;

……

该诗第一节的结尾是“敞开的”,即作者没有使用标点符号,暗示作者真实的写作意图:对年轻人的健康成长和自由发展不应该施加任何约束。译文中同样可以省略句号,以保留原文语言变异的文体功能。

3.2 采用异化手段,保留文体功能

原文作者使用语言变异,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交际意图。译者应尽可能地传递原文的文体功能,至少不能违背作者的创作意图。对于原文中的语言变异,译者可以采取异化手段直接移植到译文中,让译文读者自己去领会和理解这些变异,这不失为明智之举。翻译过程中,译者既要传递原文意义,又要传递原文风格,所以不应该成为决定孰对孰错的法官,而应该将种种可能的解读留给读者,让读者根据情景语境去猜测、判断。

例9TwosheetscreamvellumpaperonereservetwoenvelopeswhenIwasinWisdomHely'swiseBloominDaly'sHenryFlowerbought.

译文:两张奶油色羊皮纸一张备用两只信封我在威士顿·希利公司那时周到的布卢姆在达利公司是亨利·弗腊尔买。

原文中的语言变异描述的是布鲁姆思绪异常混乱,以至于来不及组织完美正确的句子。译文按照原文词序照译,保留了原文的语言变异,从而再现了其文体功能:生动地刻画布鲁姆的心理现实。

3.3 转换语言变异层次,再创文体功能

由于原文和译文两种语言文化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原文中某层次上的语言变异形式在译语中可能没有对应的表达方式,这时,译者可以根据译文情景语境,充分发挥译语优势,创造性地利用其他层次上的变异形式,传递原文语言变异的文体功能。

例10 “CuriouserandCuriouser?”criedAlice.

(LewisCarroll:Alice'sAdventuresinWonderland)

译文:“越变越奇罕了,越变越稀怪了!”[7]。

原文“curiousandcurious”属于语言变异,在该情景语境中,具有一定文体效应,表明爱丽丝因为吃惊而说不好话的情景,体现了其可爱的一面,具有一定的人际意义。然而,由于这种变异形式在汉语中无法复制,所以译文利用汉语的优势用错位表达,把原文中的语言变异所体现的文体功能在译文中凸显出来。译文读者根据情景语境中的创造语境,可以体会译文语言变异的文体功能。

3.4 译文常规,变换语言变异形式,再现文体功能

原文中的语言变异形式在译语中可能是常规语言,这时,如果直接用译文对应形式翻译原文,则会丧失原文语言变异的文体效应。译者可以利用其他相同或类似的语言变异形式传递原文文体功能,从而体现作者的交际意图。

例11Icame,Isaw,Iconquered.(JuilusCeaser)

如果在译文中使用和原文相同的标点符号,则原文变异形式所传递的文体效应在译文中会消失殆尽。发挥汉语中顿号的功能,则可以生动再现原文中作者的真实意图。这种策略是否可行,还有待验证,但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8]。

3.5 舍弃原文的文体功能,保持译文的可读性

有时,原文作者根据原文语法规则创造的语言变异,虽属非常规,却有一定的规律,而译文没有这种特征,无法体现出来。译者为了保持译文的可读性,只能用译文常规语言译出,舍弃原文文体效应,同时译者可以以附注的形式在译文中说明原文语言变异及其文体功能。

例12l(a

l(a

le

af

fa

ll

s)

one

l

iness

-e.e.cummins

实验诗大师卡明斯充分利用原文中的现实语境——英语的独特结构,来展示语言书写符号变形的文体功能:诗中括号以外为“loneliness”,括号以内是“aleaffalls”,孤零的落叶刹那间与人的寂寥相交融,此情此景妙不可言。诗句落款中诗人名字也为小写形式,将语言变异的利用推向极致。英汉语之间的差异,导致原文中变异形式所体现的文体功能在译文中无法再现,只能采用归化法,译出原文概念意义,舍弃其文体功能,保持译文的可读性。

4 结束语

上文分析了文学作品中语言变异的文体功能及其翻译策略。总的来说,语言变异在一定的情景语境中发挥一定的功能,具有文体功能,体现了作者的交际意图。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根据译文情景语境,使译文尽量再现原文语言变异所蕴藏的功能。由于翻译涉及到两种语言文化之间的转换,原文中的语言变异有时在译文中无法体现,译者只能采用归化策略,舍弃原文文体功能,保持译文的可读性。

[1]胡显耀,李力.高级文学翻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3

[2]Nord Christiane.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85

[3]李伟屏.意识流语体的变异与表意功能[J].外国语,1994(4):63-69

[4]唐祥金.英语词形变异及其语义信息[J].外语教学,2002(6):50-55

[5]胡永近.语篇功能及其翻译[J].宿州学院学报,2009(6):61-63

[6]张德禄.语言的功能与文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7]王淼.“目的论”指导下的儿童文学翻译——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译本对比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87-90

[8]胡永近.标点符号的文体效应及其翻译策略[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4(2):59-61

(责任编辑:李力)

10.3969/j.issn.1673-2006.2015.02.021

2014-09-12

宿州学院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功能文体学视角下的文学语言变异翻译研究”(2014yyb13)。

杨慧(1982-),女,山东济南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系统功能语言学。

H315.9

A

1673-2006(2015)02-0081-04

猜你喜欢
原文中文学作品文体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Subcutaneous sarcoidosis of the upper and lower extremities: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若干教研文体与其相关对象的比较
导数的应用之局部不等式的构造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
文体家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