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延展性阅读的探究与实践

2015-04-10 23:52李丽冰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刺秦荆轲课外

李丽冰

[摘要]以《荆轲刺秦王》课堂向课外的延展性阅读实践为例,探究语文延展性阅读的有效模式。这次实践的基本步骤是:由课堂上对“荆轲是侠义之士还是愚勇之士”这个问题的探讨,引出关于“小义”与“大义”之辨,由此延伸到如何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义”的问题。接下来布置课外延展性阅读任务,以“我看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义”为主题,介绍相关阅读书目,以一个月为期,指导学生有选择性地进行课外阅读,写下读后感。最后学生上交读后感,教师进行评阅,将习作分类,角度同类的作者组成小组,将本组的阅读成果制作成PPT,在班上进行交流展示。

[关键词]延展性阅读荆轲刺秦大义小义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7-0006

一、问题的提出

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将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到了很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却依然不容乐观。高中生的课业负担重,语文课外阅读时间少,是一时间难以改变的客观现实。而阅读功效无法短时突显,则是一部分学生不重视课外阅读的主观因素。如何引导学生利用有限的课余时间开展更多有效的课外阅读,是一线语文教师应当积极思考的问题。

二、语文延展性阅读模式的探究

一般的课外阅读自由度很大,目的性也不明确,学生在课业紧时间少的情况下往往就自动减少甚至放弃课外阅读。语文延展性阅读模式的探究,是想以课内学习引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以课外阅读的补充深化课堂内容的理解。“延展”一词,就是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的意思。

三、一次语文延展性阅读模式的实践步骤

1.在课堂学习中产生问题,激发学生课外延展性阅读的兴趣。

2.围绕课堂产生的问题定出延展性阅读的主题,教师介绍相关的阅读书目,给予足够的阅读时间(以半月或一个月为宜)。

3.明确写读书笔记或读后感的具体要求。

4.学生完成阅读,形成文字并上交,教师评阅,及时评价反馈,学生分组制作PPT在班上交流展示。

5.班级阅读大使将展示的阅读成果收集保存到班级阅读成长档案,每个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收获填写进阅读情况反馈表。

四、高中语文延展性阅读模式的具体实践过程(以《荆轲刺秦王》的延展性阅读为例)

1.问题的提出

在《荆轲刺秦王》这篇课文的课堂教学中,我向学生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荆轲刺秦,使之成为战国时期赫赫有名的四大刺客之一,但在后世,有人盛赞他为侠义英雄,有人嘲骂他为愚勇之士。在你心目中,荆轲应为何种人物?”围绕这个问题,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认为荆轲是侠义之士的学生,提出荆轲刺秦王是报燕主、报知己、报国仇、抗暴秦、为苍生,他的精神核心是“义”;而认为荆轲是愚勇之士的学生,则从秦王的角度,肯定他收拾混乱结束分裂统一天下之功,是顺应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是更大的“义”。讨论到这里,我发现学生对“义”的内涵认识还比较模糊,对“大义”与“小义”之辨还说不清所以然,就因势利导,指出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古人非常重视的一种道德修养和人格境界。义者,包括道义、正义、理义、公义等道德原则。“义”乃一切道德之根基。而对“义”的理解角度不同,持定的立场也会不同,立身处世的行为表现更会迥然相异。

2.确定主题,布置延展性阅读任务

为了更好地理解荆轲刺秦王的意义和影响,由此引申到深入探究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义”的内涵,我布置了课外延展性阅读任务,主题为“我看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义”,推荐了相关书目《孟子》《荀子》《史记》《三国演义》《易中天品三国》《水浒传》《名家解读〈水浒传〉》等,要求学生在一个月之内有选择性地进行阅读,准许利用网络和图书馆查阅收集资料,最后写成不少于800字的读后感。

3.及时评阅,分组交流展示

一个月之后,学生上交读后感,我及时进行了评阅,并将其中的优秀习作按角度分类,角度同类的学生同组,制作PPT,在阅读课上展示本组的阅读成果。以下是展示的部分内容:

(1)《我看荆轲之“义”》(16班陈至臻):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荆轲刺秦也有盲目愚蠢之处。从东周平王迁都,诸侯争霸,到秦灭赵,华夏大地上的战火已经燃烧了五百多年。然而商鞅变法成功,秦国日渐强大,中华大一统已成不可逆转之势。虽然秦军残暴,统一的过程充满血腥,荆轲刺秦也是想救民于水火之中,但从长远来看,从历史的发展潮流来看,荆轲刺秦只是治标不治本。即使刺秦真的成功,华夏大地则会真的分裂,随着历史的发展,必定会有另一个秦国出现。只有中华大地真正统一,顺应历史潮流,天下苍生才能真正过上幸福的日子。从这个角度看,荆轲刺秦阻碍了历史的良性发展,是盲目而愚蠢的。

(2)《我看关羽之“义”》(16班杨晨宇):“义”有很多种,但简而言之可归为两类,一类是“小义”,一类是“大义”。两者之间并无明确界限。个人恩怨在国家面前便成了“小义”,国破之仇在天下苍生面前也成了“小义”。想那关云长被人赞为“义绝”,在我看来,他却是把“小义”凌驾于“大义”之上。华容道时,为报曹操之恩,关羽不顾自身性命放走了曹操,倘若当时他杀了曹操,天下是否能少几年动乱,多几年和平?而对比张艺谋电影《英雄》中的那个刺客,在最后放弃了刺秦王,为天下“大义”而放弃了国恨。这,才是真义!虽然我们不能对诸如关羽等人苛责,毕竟每个人对义的理解都不同,但能把“大义”置于“小义”“小我”之上的人,无疑有着更崇高的品质,更广阔的胸怀!

(3)《我看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义”》(17班梁今浒):“义”从字面上理解,即正当合宜的举动、公正合理的事物,具体来说,知恩图报、为民除害、扶贫济困等都属于“义”。它将“正当”“正义”的道德要求和实际行动结合在一起,将道德准则提取到现实中来。正直的人以“义”作为他们的处世之道,高尚的人不惜牺牲生命来践行“义”进而追求道德。“义”既是对道德的奉行,也是对道德的捍卫,正是它维持了传统道德秩序。

《我看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义”》(16班黄加红):我认为,“义”是生活中、社会上不可或缺的一种情感。如果说社会中的人是一粒粒的沙子,“义”是作为黏合剂的水泥,没有“义”,这盘沙子就永远不会团结在一起。“义”亦是人们做人处世必须始终高举的一面大旗,即使逆风行走,亦须保持正义前行。在古人的心目中,具备仁义的人是高尚的人。“义”是一位君子绝对不能违背的常理,哪怕是面临取生还是取义这一艰难的抉择,仁人志士们也会选择坚守“大义”,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生命还不是最重要的,还有“义”这样的最高准则在。与其苟且地活,不如为“义”而轰轰烈烈地死!

4.收集整理阅读情况

最后由班级阅读大使将小组的展示成果收存到班级阅读成长档案,每个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收获填写进阅读情况反馈表。

五、总结

这次延展性阅读活动,是由课内学习产生的问题来指引课外阅读的方向。出于答疑解惑的需要,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了有效激发,而在阅读中寻求答案的过程,又反过来促进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是问题引领式的延展性阅读的好处之一。另外,由课内向课外延展阅读,便于教师发挥更确切的引领作用,阅读的主题更集中了,探寻的问题也是学生所共同关注的,那么在读后交流分享的环节,阅读成果可以得到最大化的分享领受,有利于刺激学生产生持续主动的课外阅读的热情,这其中所产生的正面效能,就不可估量了。

【专家点评——李薇】文言文阅读在考试中的赋分比较高,相对应的,失分也比较严重。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1.文字距离今天较久远,学生阅读起来有一定难度,学习兴趣不高。如果没有高考的指挥棒,估计很多学生都不喜欢学习文言文。2. 学生缺乏必要的文言文学习策略,他们很难找到科学的文言文学习方法和应试方法,要么学习方法不正确,要么学习效率比较低下,要么迁移能力差,能听懂课,但做不好课外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目。3. 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还比较落后。不少教师教学模式固定,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单一,传统的“串讲式”很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很难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又直接弱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4.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比较功利,都想用最少的投入和付出,获得最好的成绩,显然这种想法是不切实际的。

张小华老师和她的团队,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学习心理,认真反思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对文言文教学进行了大胆探索和积极实践。他们通过“激趣”—“授渔”—“阅读”的方法,构建了合理的文言文教学和文言文阅读的模式,经过实践,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他们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基本出发点,想方设法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更为重要的是,张老师和她的团队眼光长远,跳出文言文教学只围绕着教材,只注重训练应试能力、忽视培养学生文言文素养的怪圈,提出了“文言文延展阅读”的理念,即从课内文言文教学,迁移拓展到课外文言文的阅读和探究,通过加大学生课外文言文阅读量,不断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同时,他们又把文言文教学和文言文应试整合起来,授之以渔, 不仅教学生“读懂”,还要教学生“会读”,更要帮他们“会做”,在教—学—考方面进行了很好的整合,为一线教师在文言文教学方面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李薇简介】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高中语文教研员,广西中学语文优秀教师,南宁市 “教学骨干”,南宁市高中语文中心组成员,2014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优秀评卷员。连续十年被评为南宁二中优秀教师。在教科研工作中取得了优异成绩,组织2015届高三年级中心组成员编写《南宁市2015届学科高考备考计划及指导意见》,竭力提升全市语文学科教育教学质量。撰写的《浅谈我的感恩教育心得》获广西教育学会班主任工作征文一等奖;《新课程理念下文言文教学方法初探》一文发表在《广西教育》2012年第9期;《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一文发表在《基础教育研究》2008年增刊。参加区级“十二五”课题“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案设计有效度的探究与实践运用”的研究。2009年至2013年在《当代生活报》《南国早报》等报纸上发表多篇高考点评文章。参与编写《5年高考3年模拟·高考语文》等多本教学教辅用书。

(责任编辑陈剑平)

猜你喜欢
刺秦荆轲课外
英雄?英雄!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忠于原文是解读文本的前提
文言实词小课堂
荆轲刺秦王
从三个动词看《战国策》用字的准确
荆轲之死
荆轲之死
荆轲刺秦:士为不知己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