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明,高晓慧,黄亚楠(.肇庆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东肇庆5606;.东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黑龙江哈尔滨5000; .大庆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黑龙江大庆67)
通识教育中莎士比亚戏剧的意义及生态教学
李春明1,高晓慧2,黄亚楠3
(1.肇庆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东肇庆526061;2.东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3.大庆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黑龙江大庆163712)
摘要:莎士比亚戏剧教学符合通识教育的教学目标,应成为通识教育的重要科目之一。改进传统的莎剧文学鉴赏课模式,采用生动的戏剧表演教学方式,构建健康的课堂生态,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
关键词:通识教育;莎士比亚戏剧;生态教学
“通识教育”源自于欧洲的自由教育,它的成形则在美国,确切地说是美国大学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适应性的产物。在如何开设通识课程,如何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美国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美国的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形成了四大流派:第一大流派提倡经典名著课程;第二大流派拥护概论课程;第三大流派主张围绕几种主要的思想方法组织通识课程,即人类如何理解自身以及周围世界;第四大流派支持指定选修课程,即要求所有的学生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中各选修一定数量的课程,以确保学生知识的广博性。受到欧美国家通识教育体系的影响,国内各高校对通识教育也进行了广泛地研究。从当下我国通识教育的目标来看,“通识教育旨在关注学生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人和公民的生活需要的教育,关注学生‘做人’方面的教育,关注人的生活的、情感的、理智的和谐发展等等,总之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健全的个人和自由社会中健全的公民。”[1]莎士比亚戏剧(以下简称“莎剧”)是世界文学宝库中最璀璨的明珠,是集文学、表演、美术、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成分为一体的一种综合艺术形式。莎剧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大量的英语词汇,了解英国的历史和文化,更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升华他们的道德情操。莎剧教学目标符合通识教育的教学目标,因此,应该成为通识教育的重要科目之一。
莎剧剧本问世至今已历经了4个世纪的时间,然而莎士比亚在剧本中迸发出来的思想光辉和艺术魅力,以及富有幽默的抒情和令人开心的欢愉,一直被人们喜爱着、迷恋着,它那超越时代、跨越国界的审美意识和价值,属于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具有世界范围的永恒性[2]。
(一)丰富英语词汇,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莎士比亚一生笔耕不辍,共写了38部戏剧。莎士比亚在这些戏剧中不但描绘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面貌,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还创造了许多生动而形象的语言。许多语言成为固定的英语词汇或习语,丰富了英语辞藻。比如Hamlet(哈姆雷特)是《哈姆雷特》的主人公,这个词的意思就是“优柔寡断、沉思而不能决断的人”。“Romeos”一词来自于莎剧 《罗密欧与朱丽叶》,意思是 “热恋中的男子”。Iago是《奥赛罗》中最阴险狡猾的人物,此词的意思是“阴险狡猾的人”。还有“aerial,dwindle,ourtship,employer,embrace”等很多英语词汇进入了英语词典。许多词语变成了英语的习语。“die inharness”意思是“死在任上;因公殉职”;“green-eyed monster”指“嫉妒别人的人”;“applaud one to the echo”意思是“大声喝彩;掌声雷动”;“strange bedfellows”指“同床异梦”;“measure for measure”意思是“一报还一报”;“much ado about nothing”指“无事生非”;“to gild the refined gold”意思是 “多此一举”;“Murder will out.”意思是“真相终将大白”。莎士比亚戏剧的语言形式多种多样,词汇丰富、生动。因此,对莎剧的学习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词汇及提高英语语言运用的能力。
(二)了解英国历史和文化
莎剧中刻画的人物千姿百态,运用的语言丰富多彩,描绘了一幅伊丽莎白时代的芸芸众生图。莎士比亚一生共编写了10部历史剧,跨越了从约翰王到亨利8世约350年的历史,主要描述了英国14世纪到16世纪英国社会的动荡变迁,展现了英国从封建社会形成、发展、最后到消亡的恢宏壮阔的历史画卷。“这些剧本记录了朝廷宫闱之间勾心斗角和争权夺利的斗争,以及对内对外的纵横捭阖和连年征战,揭示了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荒淫无耻以及百姓的灾难痛苦和奋力抗争。”[3]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盛行。莎士比亚的喜剧多是主人公经历了一番曲折离奇的遭遇,最后正义战胜了邪恶,爱化解了很,有情人终成眷属。往往喜剧中的女主人公都是人文主义理想的化身,她美丽、善良、聪颖、机智、坚定、果敢。莎士比亚的喜剧大多讴歌了以人文主义道德为基础的爱情和友谊,肯定了人类的情感欲望和追求幸福爱情的权利,赞美人的智慧和美丽,宣扬个性解放。因此,莎士比亚的喜剧能让学生对人文主义有更加细致深入的了解。
(三)陶冶道德情操和情趣
大学校园是科学、文化、艺术荟萃的地方。大学生们怀揣着美丽的理想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来到这里,他们朝气蓬勃,精力充沛。他们不仅要学习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获得美的熏陶。文学本来的功能就是陶冶情操,戏剧作为文学的一个类别也不例外。莎剧教学不仅是让学生品味语言,了解社会风俗和文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领悟美学情感,探讨人生价值,启迪人生哲理的思辨,升华美的情操,形成健全的人格。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都是关于主人公经历痛苦和灾难走向毁灭的过程。主人公都是位高权重的帝王、王子或重臣,因此他们的境遇和经历也具有更加集中而广阔的含义。他们虽位高权重,但又有普通人的弱点:哈姆雷特的软弱犹豫,李尔王的刚愎自用,奥赛罗的怀疑嫉妒,麦克白的欲望野心,这些致命的弱点导致了他们的灭亡。他们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社会的悲剧,更是人类的悲剧。它体现了人类的真诚、善良、尊严、仁爱和欲望、野心、狡诈、残忍的斗争。由于悲剧中曾豪气云天的主人公不可避免地走向死亡,就会激发学生对他们的伦理关怀和善意情怀,从而激发学生对主人公的行为、自己的行为和人类的普遍弱点进行深入的反思,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从生态学的视角看,课堂就是一个微观的生态系统,作为生态因子的教师、学生和环境三者之间形成的一种动态平衡关系。构建健康的课堂生态,就是依据生态学的共生与和谐观点,重新审视课堂,重构课堂理念、师生关系、实践范式等要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的一种动态、平衡、互动、相互联系、和谐的新型课堂[4]。
(一)教室物理环境生态化
教室的物理环境主要包括教室的硬件环境,如照明、座位编排、教学设施等。横竖规则的座位排列成为莎剧课堂的一个限制因子,学生表演没有足够的空间,学生观看视角不佳,不利于生生之间及师生之间的互动。因此,在上莎剧表演课的时候,可以将桌椅挪到课室的中后部分,整体以半圆的形式排列,中间部分给表演的学生作为舞台。每一小组成员以小圆形坐在一起,以便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此外,应增添一些必要的教学设施。在教室的前面角落摆放一个书架,要求学生们把自己喜欢的一部莎剧摆在里面,并附上便签,写上对该剧的观点、看法或存在的疑问,这有利于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解答学生阅读莎剧时存在的疑惑以及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书架上还要挂有一本公用笔记本,每个学生都可以随时把自己读莎剧的评论、看莎剧表演的看法、表演莎剧的心得写在里面,以便表达看法,交流思想,给予评价。另外,在书架旁边摆一个展示台,要求学生把自己表演莎剧所制作的服装、道具陈列在此,既激励了他们动手创作的热情,也能给予学生们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良好的教室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莎剧的热情。
(二)采用戏剧表演模式,构建和谐课堂生态
我们长期把莎士比亚戏剧课当作莎剧赏析或是鉴赏课,这是不符合戏剧本身的特点的。戏剧之所以不同于小说、诗歌、散文,就在于它不仅在于赏析,更在于表演和观看。而大多数的教师是在课堂上对莎剧进行解读,把自己对莎剧的理解灌输给学生,用自己的鉴赏代替了学生的鉴赏。老师讲,学生听,学生没有成为课堂的主体,而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老师应创造良好的生态课堂: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思考,自我表现,交流思想,老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评价者参与课堂活动。要让学生走进莎剧,莎剧走进课堂,就需要学生去表演莎剧,从而增强学生学习莎剧的兴趣。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愿组合,自选莎剧经典剧目、片段、独白或对白,进行莎剧表演。要想奉献给大家一台视听盛宴,就需要每个小组的所有组员通力合作,对所选剧目进行深入地讨论和研究,了解每个角色的语言、行为和心理,探索剧本中所涉及的社会和历史问题,挖掘剧中所蕴含的发人深思的主题,对他们所要表演的剧目有全面透彻的理解和感悟。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特点和性格选择不同的角色,演绎不同的人生。在排练的过程中,学生要背台词,要动作设计,制作服装道具,要一次一次去揣摩所扮演角色的内心世界。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剧本,而且可以提高他们的口语水平,表达能力,动手能力,表演能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合作精神,唤起他们对莎剧的热爱,更能让他们的青春在舞台上大放异彩。“通过戏剧的编导演的形式,将戏剧手段融于戏剧教学,实现了更高层次上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可能,使学生主体更具开放性。”[5]莎剧表演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有利于学生的个性、潜能、尊严得到充分的发展。
大学教育应既注重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也要关注学生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的培养。莎士比亚戏剧教学无疑是有利于后者的。遗憾的是,绝大多数学生只注重本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有用则学,无用则不学。在这种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思潮盛行的社会背景下,莎剧教学更加具有现实意义。1984年曹禺先生在为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会刊 《莎士比亚研究》撰写的发刊词中,高度评价莎士比亚这位英国作家在中国读者心目中的地位:“有史以来,屹立在高峰之上,多少文学巨人们教给人们认识自己,开阔眼界,丰富人的贫乏生活,使人得到智慧、得到幸福、得到享受,以引导人懂得人的价值尊严和力量。莎士比亚就是这样一位使人类永久又惊又喜的巨人。’”[6]莎士比亚戏剧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健全的个人和自由社会中健全的公民。
参考文献:
[1]李雪梅,夏洋.人文通识视阈下的CBI英美 文学教学改革研究[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3(2):60-62.
[2]郦子柏.《第十二夜》导演断想——对开展校园戏剧的思索[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1(4):52-58.
[3]何其莘.英国戏剧史[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62.
[4]范国睿.共生与和谐:生态学视野下的学校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262.
[5]牛晓霞.戏剧教学的延伸与魅力的开掘—关于现当代文学戏剧教学的方法探讨[J].社科纵横,2006(9):113-114.
[6]侯伟瑞.英国文学通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135.
(责任编辑:明远)
中图分类号:H 3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348(2015)07-0148-03
[收稿日期]2015-05-30
[基金项目]2013年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 “生态文明视野中的校园戏剧受众与文化影响研究——以黑龙江省高校为例”(2013D003)
[作者简介]李春明(1980-),女,黑龙江鸡西人,肇庆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和英语教学法。
On the Significance and Ecological Teaching of Shakespeare Drama of General Education
Li Chunming1,Gao Xiaohui2,Huang Yanan3
(1.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Zhaoqing University,Zhaoqing 526061,Guangdong; 2.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Law,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arbin 150030,Heilongjiang; 3.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Daqing Normal University,Daqing 163712,Heilongjiang,China)
Abstract:Shakespeare Drama Teaching conforms with the teaching goal of General Education.Therefore, Shakespeare Drama should become one of themost important subjects of General Education.Improving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of Shakespeare Drama appreciation course,adopting lively theatre performance teaching mode and creating healthy class ecology are beneficial to enhance students’all-around ability.
Key words:general education;Shakespeare Drama;significance;ecological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