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碧玉,刘代友,钟永发,周翼翔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遂宁 629000)
全球经济一体化给高职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胡碧玉,刘代友,钟永发,周翼翔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遂宁629000)
摘要:高职教育与时代变迁紧密相连,当今时代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变幻莫测,呈现全球化、多极化、多边化等趋势,给产业革命带来了许多新变化,高职教育的改革必须与之相适应,在加强交流、深化改革等方面有许多工作要做。
关键词:经济一体化;趋势;高职教育;机遇;挑战
1.1超WTO协定的各种区域性经贸组织不断涌现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WTO多哈回合谈判的失败,全球多边贸易谈判进展缓慢,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区域经济一体化(RegionalEconomicIntegration,REI)的发展正方兴未艾,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阶段性突出标志。一方面,世界贸易组织(WorldTradeOrganization,WTO)是各国追求加入的目标,但是,各WTO成员国在遵循WTO规则前提下,又扩大成员国内外的多方面的交往与服务,成立了多种形式的以自由贸易协定(Free Trade A-greement,FTA)为核心的区域性贸易组织(RegionalTradeAgreementsRTA)。最主要的有G8、G20、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金砖四国、上海合作组织、东盟以及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等,截止2012年1月,共有511个区域性贸易协定向WTO申报①。近期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出现的新发展态势背后反映了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和国家集团之间经济实力的对比以及利益的博弈。
1.2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RTA运行的两面性
任何贸易协定都有两面性,一方面是对内加深自由贸易一体化,通过减免关税、资源互补、技术支持等赢取利益。另一方面,对外则加强贸易壁垒,实施双重标准。造就了全球贸易不平衡、“赢家通吃”等现象,加大了贫富差距。
1.3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趋势
一是从过去的只是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壁垒、贸易保护、资源掠夺模式发展到今天的南北合作、南南合作、东西合作等全球化、多极化、区域化等形式成新主流。
二是亚太地区渐渐成为了全球瞩目的焦点,且方式更加灵活。TPP、东盟、上合组织等方兴未艾。而且这些组织还出现了“组织+观察员国”的新模式,如:“东盟+中国”、“东盟+韩国”、“东盟+日本”的“10+1”模式,“东盟+中日韩印澳新”的“10+6”模式。
三是合作内容日益广泛,内涵外延不断加深,从过去的货物贸易自由化,扩展到服务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贸易投资促进、知识产权保护标准、环境保护标准、劳工标准、原产地规则、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等。四是合作格局日益复杂、网络化手段日趋完善②。
2.1一体化进程的趋势
2.1.1立足周边、辐射世界:从发展周边国家为主,到逐步向拉美、非洲、欧洲、推进、进而辐射全球,这是中国近年来经济一体化发展之路。
2.1.2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由以小经济体为对象向经济规模大的国家或集团推进。
2.1.3拓展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内容:与不同FTA签订不同合作协议和内容。
2.1.4寻找资源互补:由于中国生产规模的扩大,资源的匮乏,导致了中国与FTA各成员国签订合作协议时,资源互补是合作的首选要素。
2.1.5建立国内的区域性经济圈,通过国家手段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长三角、珠三角、大东北、成渝经济圈、西部大开发等等战略部署层出不穷。
2.2中国与各FTA合作需要加强的方面
2.2.1需加入核心经济体:主要是与美、日、欧等相比,加入的经济体数量不多、质量不高;加入的核心经济体不够。
2.2.2需建立自己的网络化的轴心国地位:随着世界贸易局势的变化,网络化平台的建设与管理,特别是安全管理是头等大事。第二,需建立以我为中心的轴心国地位,团结一大批可以为我国经济、社会建设服务的、可以优势互补的经济共同体。
2.2.3需在内容上日趋完善:主要是从传统意义上的贸易向现代意义上的贸易过度、深化和发展。如前所述,应发展从过去的货物贸易自由化,到服务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贸易投资促进、知识产权保护标准、环境保护标准、劳工标准、原产地规则、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等等。
2.3产业新变化
2.3.1网络化条件下的生产和贸易,促进了南北交流与合作,催生了多方面产业的发展,产品服务、外包发送、网络安全等第三产业的飞速发展。
2.3.2促进了高端产业与低端产业的融合,新兴产业与服务业的诞生,从传统的服装、汽车、食品、纺织、装备等向高端、高质、高效提升,努力在产业升级影响大、关联难度高、带动性强的专用装备、重大成套装备、多方面经贸服务等领域发展。
2.3.3美国制造业回流、东亚战略对我国的影响及对职业教育的影响
目前,美国正在重新成为制造业大国,加上新一轮的熟练技术工退休等因素的影响,势必会造成熟练工的匮乏。不仅阻碍制造业的发展,还会影响美国乃至全世界的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
再看我国,虽然有20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居全球第一,但仍处于产业链的低端。浪费资源型、粗加工型占主流。即使有好的设计,也制造不出好产品。究其原因,主要是职业教育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没有重视第四产业——智慧产业的开发。职业教育的理念和手段的相对滞后是导致当前用工荒周期性出现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企业在产业升级换代的过程中,主要缺乏高技术的工人,徐九庆在《中国教育怎么了》一书中指出:“企业需要的是训练有素的员工,而不是被贴上人才标签的饭桶”。这要归结于市场上技能型人才储备不足,以及工人的技能结构不适应生产需要。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用工荒问题,必须加快发展职业教育。
我国职业教育本身就是既在夹缝中产生,又是应运而生的一种教育,其身份、地位非常独特。一经产生就与教育本身、经济社会发展等的需求紧密相连。当今世界的发展变化给高职教育带来的影响和启示,笔者愿在此抛砖引玉。
3.1机遇
3.1.1加大国际交流的机遇: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带来了海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通过国际交流,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我国出国留学生人数飞速发展,其中自费留学生的增速尤为惊人,几乎成倍增长。这表明国外高等教育机构对我国的学生有很大吸引力。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海外高校将对我国高校在生源上构成较大的影响。另一方面,我国的高职教育的国际化趋势也在积极探索之中。(1)贝茨班:2008年2月,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与美国贝茨技术学院签署了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合作协议,成功开设贝茨班,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课程模块、教学方式方法,同时拓宽了对国际教育资源的利用渠道。(2)上海医专的芝加哥分校: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已启动在美国芝加哥的分校建设。据悉,这是中国高职院校首次到美国办学,输出优质护理职业教育。美国高校护理专业招生人数有限,且很难扩招,不能满足需求。为此,美国芝加哥市立大学联盟向上海医高专提出合作办学,创办“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芝加哥分校”。据上海医专校长巫向前介绍,除美国外,上海医专近年来还与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芬兰、挪威、丹麦、荷兰等7个国家的护理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3)孔子学院:是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目前孔子学院已在106个国家的350多个教育机构落户,中小学孔子课堂达500多个,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及汉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孔子学院在美国发展到了美国27个州和哥伦比亚地区,惠及2万5千名学生。
3.1.2重新调整与改革的机遇:开放教育市场,做到观念国际化、内容国际化、师资国际化、生源国际化;同时,迎来了对我国高等学校现行的办学体制、运行机制、专业结构、管理方式以及教育资源、教育目标价值取向等方面进行改革的机遇;在吸引和留住人才战略;加大人才培养模式与目标改革方面也有足够的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等空间。比如:美国职业教育的启示,(1)通识教育的启示:美国社区学院实施了一百多年的通识教育思想,也给了我们以下借鉴:树立正确的通识教育理念,理顺通识教育的管理体制,创建多元化的通识教育实践。(2)两种职业教育范式的启示:美国职业教育从传统的社会效率主义范式向实用主义范式转变,标志着美国职业教育思维的转变。
而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概况呢?从现实条件看,社会效率主义仍有较强的生命力,主要体现为突显职业性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就业是民生之本”,通过增强职业教育的职业性,来提高人们的就业能力,更好地发挥教育的经济发展功能,职业教育才能获得相应发展所需的社会和经济基础,也才可能获得向更高级范式转换的自身基础。因此,借鉴新范式的开放式思维,凸显特性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把个人发展的需要和目标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发展的要求有机统一起来,才能走出职业教育自己的路。
3.2挑战
3.2.1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挑战
国家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了,高职教育要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专科层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那么,作为高职教育首先应该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在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基础上,增强办学活力;凸显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不断提高专业(群)服务社会和产业的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支撑成为了高职人的共识。人才培养的“KAQ模式”已经取得共识,即培养集知识、能力、素质于一身的高技能人才,在注重工学结合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还建立了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发布制度和质量报告数据平台。这些都是长足的进步。但是,其中的质量报告也好、数据平台也好,必须走真实、科学之路,要有监管制度和措施,避免做无用功。除此之外,首先应该从人才培养的模式和规格的同一性向多样性转变,要从“刚性”培养的规格转变到“刚弹性”结合的模式。既要有个性特色充分发展的空间,也要有共性的基础。因为创新源于个性特色的充分发挥,成功是团队精神的集中体现。第二,学校只分学科大类,不分专业;只定必修的基础课,不定专业课;只定学分,不定学年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在高年级跨大类选修专业课程和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第三,学校教育要培养大学生具有如下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自学能力及辨别真伪科学的鉴别能力;通过科学实验获取新知识,认知新规律的能力;向他人学习并与他人合作开创成果的能力;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及参与国际竞争的知识和外语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实践能力等。这是高职教育面临的新课题。
3.2.2院校设置、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的挑战
高职的院校设置与专业储备、设置、发展等都不能与社会需求相适应,表现为跟风热,什么专业热门就办什么专业;只重规模,不重质量;闭门造车、不合车辙;造成专业重置、资源浪费、人才培养失衡等弊端。
因此,改革高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管理办法,完善各地自主设置符合当地生产、生活实际的特色专业,充分体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服务生产、创新文化传承等职能。通过国家备案、信息公开的管理机制成为关键。对初次就业率低于本省平均数的专业应当适当减少招生计划,对连续3年初次就业率达不到本省平均数的专业停止招生,对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专业、文化传承与创新专业等加以扶持。另一方面,国家建立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工作平台来加强专业管理,对各地专业设置进行年度统计并向社会公布;同时,加大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在招生计划安排时的权重,对年度招生计划给予一定限制或鼓励。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加大对新专业设置的研究投入和力度,开设一些全球社会急需的专业。这样,既保持已有专业的活力,又增添高职教育对社会的适应度与贡献度。
3.2.3体制机制创新不足的挑战
目前的研究与实践还在半途中,国家级示范院校、骨干院校、省级示范院校等有一定的实践研究和成果,比如,贵州铜仁职院的“校、地相互依存”模式、雅安职院的“入学即入职”模式、四川职院的体制机制创新的“321”工程等等。这些成就有些有实质性进展,有些也是流于形式,没有进入实质性合作与开发。甚至还造成了当事双方对“四合作”都各自以为自己是“一头热”、出现相互埋怨的局面。笔者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国家的法律规范、政策指引、政府机构的牵线搭桥;二是在合作点与项目上的共性不高。再加上行业企业与高职院校由于观念、关注点不同等原因在实施“四合作”过程中看不到现实利益、以及行企机密等诸多因素都是造成“一头热”的病因。同时,学校对行业企业服务的能力更需要加强。
3.2.4毕业生质量的评价机制方面的挑战
学生究竟是学校的产品,还是社会的产品,还是社会人?在对待学生毕业质量上面由于观念的不同,造成了很大的偏差。学校方面,人才培养方案没有社会的参与与认可,质量标准的制定也没有行业企业的参与,造成了学生从毕业到走上就业岗位需要很长的适应期。因此,在人才培养方面,参照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而制订出行业的、专业的国家或者省级标准,以国家题库、省题库等形式让毕业生参与标准的检测等要求,成了现实的需要和必须的选择。
题库的建设要体现出对人才的全面检测功能,督促高职教育在教育教学中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行业企业文化标准,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特点等。坚持全面育人,德育为先,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融合与协调发展;同时,还应加快全方位的人才培养的质量保障体系、监控体系、评价体系等监评体系建设,吸收行业、企业、第三方专业机构、学生家长等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
3.2.5高职教育体系本身的的挑战
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是到专科层次就终结了,而国际上的职业教育是贯通的。衔接、联通高职与中职之间、高职与应用型本科及研究生之间、五年制、“藏区9+3”、“藏区1+2”、自考助读、专升本,专科学校办特色本科专业等多种体制、多种形式下的人才培养立交桥是高职院校服务社会,服务学生的和谐补充。搭建中、高职、应用型本科及研究生人才培养立交桥也是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对高端技能型人才需要的必然。
总之,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变革与机遇是并存的,谁先适应,谁就生存。高职教育更由于其身份、地位的特殊性,需要保持这种敏锐性。
参考文献:
[1][2]匡增杰.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新趋势与中国的FTA策略选择〔J〕.东北亚论坛,2013,(2).
责任编辑:邓荣华
中图分类号:G 71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094(2015)02-0088-04
收稿日期:2015-02-12
作者简介:胡碧玉(1963-),女,四川新津人,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博士(后)。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经济学。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Bring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U Biyu,LIU Daiyou,ZHONG Yongfa,ZHOU Yixiang
(Sichu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Suining Sichuan 629000)
Abstract: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closely linked with change of the times , the present process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have been changing unpredictable, showing a trend of globalization,multi-polarization and multilateral, and so on; it has brought many new changes to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the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must be adapted to these changes, and we have a lot of work to do to strengthen the communication and to deepen the reform.
Keywords:Economic Integration; Trend;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Opportunities; Challe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