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的四重维度 *

2015-04-10 15:25熊韵波,高恒,赵小彦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实践教学

增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的四重维度*

熊韵波,高恒,赵小彦

(蚌埠医学院,安徽蚌埠233030)

[摘要]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着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内容针对性不强、形式过于简单化和考评方式方法单一等问题,课程实效性的弱化态势日渐显露。构建起厘清实践教学价值、明确授课教师责任、丰富实践教学形式和优化实践教学考评“四重维度”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可以不断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体系,增强实践育人效果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教学目标;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85(2015)11-0059-04

Abstract[] Currently, there exist such problems as vague of practical teaching targets, poor pertinence of the contents, over simplicity of the form and the monotony of the assessing method that the course effectiveness is likely to decline day by day. In this situ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a course-related "four-dimensioned"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namely clarifying the value of practical teaching, defining the teachers′ duty, enriching the practical teaching forms and optimizing the appraisal of the practical teaching, may constantly improve the teaching system and promoting the cultivation effects and the quality of the talents.

10.16396/j.cnki.sxgxskxb.2015.11.01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育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思政课实践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相辅相成,是思政课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然而,当前一些高校虽然在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基本上还停留在开展一些简单的实践教学活动,仍然处于流于形式或片段、零星活动开展的初级阶段,存在着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内容针对性不强、形式过于简单化和考评方式方法单一等问题,未能从根本上改变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传统方式、方法,缺乏深入探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价值内涵和探究增强实践教学效果的基本着力点,从而也就不能从根本上达到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厘清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价值维度

高校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既是由思政课的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性质与特点、课程实践教学要求所决定的,又是拓展大学生教育成长空间、进一步增进他们了解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所决定的。换言之,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既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又是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更是进一步增强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现实需要。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指出,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能有效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增强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服务社会的责任感,是新形势下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如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意见》(皖教工委〔2013〕9号)也强调,搞好思政课实践教学既是加强高等学校思政课建设的内在要求,又是着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迫切需要。

那么,厘清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价值,自然成为增强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的第一要务。其一,开展实践教学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思政课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吸收。课堂理论教学能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现行四门思政课涉及的一系列基本理论知识,而让这些基本理论知识进一步深入到学生的头脑和内心,还是脱离不了实践教学环节的特殊作用。实践教学能用灵活的形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理论教学知识的理解、消化、吸收和认同,从而达到深化理论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用理论知识指导自己实践活动的能力。其二,能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成长于改革开放的青年学子,并不能全面地看清和认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进程,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带着疑问和目的亲自深入社会实际,参与社会服务或实践劳动,能起到理论教学很难做到的了解国情和奉献社会的目的。其三,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学生参与到各种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既能学到在书本中学不到的一种自我教育,又能锻炼他们为完成实践任务而锲而不舍的做事品格;同时,学生在实践中既会进一步感受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变化和伟大成就,又能发现一些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从而明确自己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所应肩负的义务和责任,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应该说,实践教学能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通过了解社会,在社会实际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

二、明确思政课授课教师的责任维度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法》也明确指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那么,高校教师毫无疑问就应该承担起教书育人的中心任务。而高校思政课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到当代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效果,所以思政课教师在确保育人质量中更是担任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如果说思政课教师在理论课教学中担负起宣传阐释党的理论成果的重任,在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和引领社会思潮等方面能发挥积极作用,是一种胜任岗位基本责任的话,那么,如何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积极谋划实践教学,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史情、国情、党情和理论热点的认识,切实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质,则是新常态下增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效果、实现思政课育人目标的一种新的责任担当。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一项集政治性、政策性、思想性和科学性于一体的系统工程,思政课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至少应承担起以下三个基本责任。一是把握好方向。现行的四门思政课有各自不同的教学针对性,这就要求每门课程实践教学的开展要依据课程教学大纲、紧扣课程教学内容。特别是在当前社会思潮日益复杂和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对学生关注的普世价值、新自由主义等热点理论问题的回答,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政治立场,旗帜鲜明地结合实践教学活动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宣讲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做到不回避、不遮掩,正面做好对学生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引导工作。二是确定好形式。采取何种有效的实践教学形式,不是教师主观上随意就能确定的,也不是随便开展一个实践教学活动就可以完成了事的,而是要紧紧围绕课程同步教学内容,充分结合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的各种实践教学环境,本着“实践体验”和“学以致用”的目标,切实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亲身体验、结合理论教学探究现实生活,真正起到实现增强学生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的教育教学目的。三是主导好过程。实践教学的开放性决定了其过程时空的相对不确定性,有时遇到一些问题也是难免的。那么,作为参与主体的学生,“演”的如何主要靠的就是教师“导”的如何。一方面,作为“导”与“演”的师生都要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一定的预见性,各自需要定位好自己在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应发挥的作用,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老师更要做到“心里有底”,协助学生做好“预案”予以应对;另一方面,由于实践教学的运行机制没有一个具体方案,不同教师组织实施均存在较大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对实践教学活动既不能“一包到底”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又不能采取“放养”的做法不予管理、不予指导而放任自流。如果这样,其结果只会导致过程的混乱而无法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丰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形式维度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作为任何事物都具有的内在结构及其外在表现的内容和形式,两者不仅是对立统一的,而且还是相互作用的。这表明,任何内容都应具有某种形式,一旦离开了形式,内容也就不能存在;而任何形式又都是一定内容的形式,离开了内容的形式也不会存在。那么,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作为落实实践教学内容的有效途径,如果没有实践教学形式或是偏离了实践教学内容的形式,也就不能实现实践教学内容的预期目标。何况,实践教学形式作为落实教学内容的一种载体,它是对教学活动运行逻辑进行整体设计而形成的一种可操作性样式,本身就具有不确定性和一定的灵活性,这种不同教学形式的功能和特点最终又会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的效果。因此,思政课实践教学只有依据课程教学内容或实践教学大纲的要求,多渠道拓展实践教学形式,丰富实践教学活动,才能切实增强思政课教育教学效果。

高校思政课的教育教学内容是国家根据高等教育发展方针和落实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而制定的,它是思政课教师组织开展实践教学的唯一内容依据,也是教师主观上不能随意改变的。那么,如何积极寻求新的实践教学形式,自然就成为能否增强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而实践教学本质上是富有“社会实践性”内涵的,如何创新实践教学形式,思政课教师既要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思政课的本质要求和特殊功能,又要积极贯彻执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教学原则,切实做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分散实践与集中实践相结合、生活实践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在当前思想多元化的大背景下,丰富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形式,务必要重点做好以下三点。一是与课程教学内容的契合性。实践教学活动禁忌随意开展,现行的四门思政课均有各自明确的教学目标,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要紧扣课程教学大纲和章节教学内容,这既是适应四门思政课是一个完整教育教学体系的需要,又是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需要,否则“断章取义”的实践教学活动即使形式再丰富,仍有背离各门课程教学目标的嫌疑。二是实践教学方式的灵活性。作为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有效载体和重要实现形式,实践教学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锻炼个人品质具有重要作用,但绝不是随便组织一次教学活动就可将其定性为成功的实践教学。毕竟,实践教学内容的变化性、现实性加之社会实践活动的复杂性、学生的差异性等因素,决定了具体的实践教学活动应该是可变的、有差异的;何况四门思政课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差异,同样要求采取的实践教学方式是应该有区别的。所以,思政课授课教师要根据理论教学要求、社会热点和社会现实的变化性,适时采取灵活的实践教学方式。三是参与主体的广泛性。如果说在校园内开展的诸如演讲、辩论、征文、视频教学、知识竞赛等实践教学活动算作全体学生皆亲历亲为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的话,那么,校园外的参观考察、社会调研等实践教学活动则会因为可参与人数的限制,绝大部分学生并不能真正有机会在这些实践教学活动中亲历亲为,也就很难感受或体验到社会实践的自我教育作用。因而,丰富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形式,必须首先考虑到和落实好学生参与主体的广泛性,要在充分利用好课堂和校园实践教学活动的基础上,把校内实践教学平台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结合起来,把不能参与校外实践的学生与参加校外实践学生的教育“联动”起来,把少数参与实践学生的典型、示范教育效果与带动其他学生整体受教育结合起来,把每门课程的实践教学目标与四门思政课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有机结合起来,认真谋划校外实践教学形式,真正构建起有效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体系。

四、优化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考评维度

作为思政课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的考评是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它既是评定学生学习成绩和检验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又是推进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而且,它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有一定的导向作用。然而,当前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考核上仍存在着“重过程,轻结果”“重形式,轻内容”“重个体,轻整体”等问题,缺乏建构起一种全面而又科学的考评体系。如一些高校开展关于爱国主义参观考察等实践教学活动时,更多关注学生对这种教学形式“喜不喜欢”“好不好”等问题表面,很难深入到去考察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以致用的方法等深层次问题;甚至有些参观考察的组织还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脱离了理论教学内容所针对的实践教学主题,缺乏对学生参与态度、参与过程的考核,对学生所撰写的实践报告或总结也缺乏开展系统有效的考评,对报告简单与否、深刻与否、透彻与否等更不做差别考评,严重影响到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课程所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

作为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内在要求,完善的实践教学考评体系是增强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根据各学校和思政课教育教学活动的实际,建构起科学合理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考评体系呢?一是学校层面:必须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遵循方向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原则,以考评学生和考评教师为主体,建构起由校系领导评价、督导评价、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为一体的考评结构,形成集考评对象、考评目标、考评内容和考评方法为一体的综合教学考评体系。二是思政课教学部门层面:要会同教务处、党委宣传部、学工部、团委等相关部门,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分门别类的细化实践教学考评指标,坚持评教、评学、评管三结合原则,制定出单元内考评与单元外考评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考评内容和考评方法,不断优化思政课实践教学考评体系。三是授课教师层面:要遵照学校和思政课教学部门的相关规定,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实践教学设计,首先要努力做到书面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既不能以期末考试“一张纸”的成绩而忽视对实践教学的考评,又不能忽视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实际效果,把实践成绩平均化的“一刀切”,而必须要确立实践教学在课程考核中的位置,把理论思维、能力培养作为考核学生综合素质和认知能力的重要指标。其次要做到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相结合。实践教学考核不能脱离或忽视课堂理论教学的核心知识点和基本思想,要将其贯穿或体现在实践活动的全过程,真正让每一位参加的同学在实践中深化理论认识,提升认知能力。再次要做到结果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毕竟书面考核和实践考核尚有知识考核不全面或实践考核相对集中的缺陷,这就要求通盘设计诸如安排专门的实践教学交流、开展实践教学成果评比等形式,做到注重结果与过程并重,力求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才能真正发挥好考评的积极功能。

总之,只有构建起厘清实践教学价值、明确授课教师责任、丰富实践教学形式、优化实践教学考评这四重维度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才能有效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 栾谨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多维度思考.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91.

陈松林,熊希玲.高校“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的目标和原则新论.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5):150.

王金全,张善英.高校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环节的内涵和目标初探.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91.

杨虎,许伟.“导”与“演”互动.文教资料,2013(8):185-186.

杨虎.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目标实现方式及其问题分析.文教资料,2013(4):175.

杨大光.加强高校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的多维度选择.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14(2):23-24.

李茜.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的几点思考.教育教学论坛,2015(4):275.

弓兰秀,张金鑫.理工类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60.

周静.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的四个维度.江苏高教,2012(6):90.

Four Dimensions Concerning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ourse Effects of

Practical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Xiong Yunbo,Gao Heng,Zhao Xiaoyan

(BengbuMedicalCollege,Bengbu233030,China)

[Key words] cours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practical teaching;teaching targets;teaching effects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实践教学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