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韶丽(1990-),女,山西长治人,太原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论毛泽东的和平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樊跃发,张韶丽
(太原科技大学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部,山西太原030024)
[摘要]毛泽东和平思想主要体现在军事和平思想、政治和平思想、外交和平思想三个方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世界多极化趋势深入发展,大国博奕更趋激烈,深入研究毛泽东和平思想,掌握其理论精髓,对于指导中国社会发展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当代价值:要以威慑力促和平,要团结友邦共促和平,要以协商民主促和平。
[关键词]毛泽东;和平思想;当代价值
[作者简介]樊跃发(1964-),男,山西山阴人,太原科技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A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85(2015)11-0012-04
Abstract[] Mao Zedong′s thought on peace, which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ree aspects: on military peace, on political peace and on diplomatic pea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heor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t present, the trend of world multi-polarization and the game of the big country become increasingly intense. As a result,to study the peace theory of Mao Zedong and grasp the essence of the theory may b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guiding of the practice of Chinese social development. Specifically, one is to promote peace with deterrence, another is to unite other friendly countries to promote peace, and the third is to promote peace through consultation.
[收稿日期]2015-09-15
10.16396/j.cnki.sxgxskxb.2015.11.004
和平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和美好梦想。20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重大浩劫,饱受战争之苦的各国人民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维护世界和平至今仍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作为新中国的开国领袖,毛泽东是20世纪举世公认的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革命家、思想家之一,毛泽东思想不仅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法宝,而且还成为第三世界国家人民反抗压迫、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思想武器。深入研究毛泽东的和平思想,不仅对于全面客观理解毛泽东思想具有重要价值,也对于我们今天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局面中辨清时局、运筹帷幄有指导性意义。
一、毛泽东和平思想的内涵
毛泽东和平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斗争和国家建设方面的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根植于中国“以和为贵”的传统文化,并结合了中国社会发展实际和国际局势的变化,指导了中国近代以来社会的变迁,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毛泽东和平思想主要体现在军事、政治、外交等领域。
毛泽东把历史上的战争分成两类,进步的正义战争和阻碍进步的非正义战争。共产党人拥护并积极参加的是正义的战争。他指出,中国抗日战争的持久性同争取中国和世界的永久和平,是不能分离的。 “我们的战争是神圣的、正义的,是进步的、求和平的。不但求一国的和平,而且求世界的和平,不但求一时的和平,而且求永久的和平。”476毛泽东的军事斗争思想与和平思想是辩证统一的。
1.以战争促和平。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八年抗战、三年内战的伟大胜利,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军事奇功,而“以战止战”的军事思想则始终贯穿其中。针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共产党人给予了坚决的反击,因为这是正义的战争,正义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更为久远的和平。毛泽东指出:“任何地方我们都不去侵略。但是,人家侵略来了,我们就一定要打,而且要打到底。中国人民有这么一条:和平是赞成的,战争也不怕,两样都可以干。”在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在和谈破裂后,蒋介石集团挑起了反革命战争,毛泽东指出:消灭战争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用战争反对战争,用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用民族革命战争反对民族反革命战争,用阶级革命战争反对阶级反革命战争。”解放战争胜利后,美帝国主义将战火烧到了鸭绿江畔,当时中国历经多年战争处于积贫积弱状况,毛泽东毅然决定派志愿军抗美援朝,最终迫使美国等多国联军签订停战协议。20世纪7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后,针对苏军的挑衅,在珍宝岛我军给予了坚决的回击。正如毛泽东所说的:“我们是战争消灭论者,我们是不要战争的;但是只能经过战争去消灭战争,不要枪杆子必须拿起枪杆子。”547战争转化为和平,和平转化为战争。和平是战争的反面,没有打仗哪会有“和平”二字。因此,“要和平只能不怕战争,备战才能制止战争。”正是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一洗近代以来的被侵略的屈辱,中国人民从此翻身做了主人,贫穷落后的旧中国自此迈上了走向富裕、奔向和平的康庄大道。
2.以和谈促和平。抗战胜利之际,共产党为争取早日实现和平,与国民党在重庆举行会谈。毛泽东指出:“在不损害人民基本利益的原则下,容许作一些让步,用这些让步去换得全国人民需要的和平和民主。”但是共产党的让步却未能避免国共内战的爆发,国民党一意孤行背离民众,最终失去民心战败逃往台湾,而共产党争取和平的诚意却换取了民众的拥护。随后,在和平建国大政方针下,军事的威慑加上和谈的诚意,历史古都北平(现北京)、西藏得到和平解放,既保护了文化遗产,也减少了民众的伤亡。毛泽东主张和平是有原则的和平。他指出,出现问题解决问题,先和谈,和谈不成的话,我们也不惧怕使用武力,根基是国家的统一和人民的利益神圣不可侵犯。
3.以威慑促和平。二战末期,为促使日本法西斯尽快投降,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分别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顷刻间两座城市夷为废墟,死伤达20多万人。这是原子弹诞生以来首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展现其强大的杀伤力,全世界为之震惊,甚至达到谈核色变的地步。1949年,苏联成为第二个研发出可用于实战的原子弹的国家。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原子弹研发提上议事日程,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中苏关系急剧恶化。对此,毛泽东及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既十分警觉,又毫不畏惧。早在1964年6月,毛泽东便强调,必须立足于战争,从准备大打、早打出发,积极备战。在珍宝岛中苏冲突事件发生后,在党的九届一中全会上,毛泽东明确强调:“要准备打仗。”按照毛泽东的部署,不仅准备打常规战,而且准备打核战争。由于核战争的威慑力避免了中苏更大的武装冲突。毛泽东在《关于作战计划和改变帽徽、领章问题的指示》中指出:“世界上的事情总是那样,你准备不好,敌人就来了;准备好了,敌人反而不敢来。”正是毛泽东的军事谋略,中国才顶住了美苏两个军事大国的压力,有效遏制了大规模战争的爆发,为国家的建设创造了和平的环境。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从“和”出发,创造性地实施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致力于中国革命和国家建设。
1.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扩大革命队伍。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到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毛泽东根据对中国国情的分析断定,占人口70%的贫农是“中国革命的先锋”,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毛泽东创造性地开辟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土地革命路线,即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条路线,调动了一切反封建势力,团结了大多数人,保证了土地革命的成功,赢得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拥护,巩固了革命根据地。抗战时期,共产党在敌后建立了抗日根据地,在根据地政权组织形式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共产党员和左派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及其他分子各占三分之一。“三三制”政权团结了各抗日阶级、阶层,争取了中间力量,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团结广大民主人士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道路。毛泽东依据我国当时的具体国情,采取和平“赎买”方式把资本主义经济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经济。他说,我们出这么一点钱,就买了这样一个阶级,这对无产阶级是十分有利的。我们把这个阶级买过来,既照顾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也减轻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阻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调动了他们参加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通过“赎买”不仅使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完成,也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的建设需要国际的支援。为了改善国家安全环境,顺利进行国内建设,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坚持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提出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一般准则,广泛团结第三世界国家,为中国建设和发展创造了良好外部环境。
1.团结第三世界国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面临最迫切、最重大的历史使命就是整顿和重建国内破败不堪的经济,这就首先需要和平的环境。“我们现在需要几十年的和平,至少几十年的和平,以便开发国内的生产,改善人民的生活。我们不愿打仗。假如能创造这样一个环境,那就很好。凡是赞成这个目标的,我们都能同它合作。”365毛泽东审时度势地提出划分三个世界的理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属于第三世界,一定要紧密团结同样饱受帝国主义压迫和欺辱的广大中间地带的国家,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和平与进步力量,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毛泽东主张国家之间要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互惠互利,互相学习。1955年4月,在万隆会议上,中国倡议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亚非拉国家的广泛支持和响应。毛泽东指出:“五项原则是一个长期方针,不是为了临时应付的。这五项原则是适合我国的情况的,我国需要长期的和平环境。”37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主张世界各国在相处中应平等相待、互相尊重、友好相处,宗旨是争取实现世界永久和平。在亚非拉国家的支持下,1971年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到1979年底,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已达120多个,遍及五大洲。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政策,为中国建设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在大国关系中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选择的必然,也是中国特殊国情的需要。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等三大外交政策,表明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换取了苏联的工业和技术支持,为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中国并没有在国际事务中成为苏联的附庸。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后,我国的外交政策也由此转变为“两个拳头打人”,既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也反对苏联的修正主义,不倒向任何一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使近代以来中国人第一次掌握了自己国家的命运,成为世界维护和平的重要力量。70年代,毛泽东果断决定中美建交,提出“一条线”的外交政策。毛泽东指出:“为了和平和建设的利益,我们愿意和世界上一切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建立友好关系。”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外交政策,但不变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不仅维护了中国的国家安全,也为世界和平贡献了力量。
毛泽东的和平外交思想,有力地维护了我国的国家利益,为中国的外交打开了全新的局面,因而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国际安全环境,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二、毛泽东和平思想的当代价值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渐提高,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抛出各种各样的“中国威胁论”,并支持台独、藏独、疆独等反动势力,多次制造事端,图谋分裂中国,破坏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2010年以来,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美国抛出了“亚太再平衡战略”,插手南海争端、中日钓鱼岛争端等热点问题,给中国的崛起制造种种障碍,这无疑给中国的和平发展蒙上一层阴影。深入研究毛泽东的和平思想,对于我国冷静恰当地应对与处理当前复杂的国内国际局势,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意义。
近年来,我国面对着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这就要求以毛泽东和平思想为指导,一方面要提升我国经济实力。我国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美国、日本及南海诸多东盟国家与我国存在广泛的经济利益。我国又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也是全球重要的商品市场,这就决定了中国在世界经济结构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当前,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提高高科技产品研发能力,增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另一方面,增强军事实力的威慑能力。近年来,我国通过研制建设辽宁号航空母舰、隐形战机、超高音速飞行器等先进军事装备,逐步缩小与军事大国的差距。同时在核导弹方面有重大突破,如在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上,高调亮相的东风21D导弹、东风26核常兼战略导弹以及东风5和东风5A远程战略导弹,意味着由美国航母舰队构筑的第一岛链威慑力大大降低。正如毛泽东所说,备战才能制止战争。中国是掌握核武器的国家,中国政府应该用适度的核威慑力警告某些居心不良的国家。武力威慑是制止战争、维护和平的重要手段。所以,我国还要加强尖端军事装备研发,增强军事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和精确打击能力,这样才能在大国的博奕中占据主动,为和平保驾护航。
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加速推进。2007年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波及全球,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至今仍未消除。在此过程中,美国、欧盟、中国、俄罗斯等大国和区域集团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此消彼长,深刻影响着国际局势的变化和全球的安全与稳定。美国作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为确保其霸主地位,必然会利用中国与周边国家众多历史争端未得到解决的矛盾挑拨周边国家与中国的关系,并且支持中国国内分裂势力,为中国的崛起制造障碍。为此,我们要学习和继承毛泽东的和平思想,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国际友邦,战胜大国不良图谋。首先,深化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由于美俄在中东和乌克兰问题上的分歧与对抗加深,近些年,中俄合作呈加速态势。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命脉是石油和天然气,中国则是能源进口大国;中国大量的外汇储备和过剩的工业产能,将为俄罗斯开发远东提供重要支撑。特别是在联合国重大事务的决策中,中俄两个常任理事国的配合举足轻重。其次,以“一带一路”战略团结沿线国家,分化敌对势力。2013年,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对沿线国家均意味着重大的发展机遇。所以,包括英国在内的美国盟国才不顾美国反对加入由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中国要充分利用好“一带一路”战略,加速欧亚大陆经济融合进程,以经济为纽带,与相关国家消除隔阂,减少误判,掌控分歧,共同推进世界和平发展。再次,增强舆论攻势,揭穿敌对势力阴谋。针对西方大国分裂我国的图谋,要在国内外展开舆论攻势,用事实揭穿敌对势力图谋,赢得国际舆论的支持和国内民众的支持,让破坏和平的阴谋“在阳光下晒晒”,必将使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更加团结,我国的民族凝聚力也将进一步增强。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各群体利益出现分化,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突发群体性事件、极端暴力事件等成为影响社会安定团结的重要因素。如果处理不当将带来严重的社会后果,或成为国际反动势力抹黑我国和挑拨民族关系的借口。毛泽东和平思想为我国民主化进程指明了方向。一方面,切实发挥我国政治协商制度的优势,让各阶层、各党派、各群体(特别是弱势群体)在国家大政方针的讨论中有自身的代言人,重大决策能充分反映和协调各方面的意愿与利益,更好地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这样才能使政治协商制度真正成为国家和平发展的重要推手;另一方面,在继续深入推进“反腐风暴”的同时,坚决推进依法治国,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最大程度化解社会矛盾,形成全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共处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毛泽东.毛泽东军事文集:第6卷.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356.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74.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74.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60.
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1347.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7.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毛泽东.毛泽东外交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4:246.
On Mao Zedong′s Thought on Peace and its Contemporary Value
Fan Yuefa,Zhang Shaoli
(EducationalDepartment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Theory,
Taiyu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Taiyuan030024,China)
[Key words] Mao Zedong;thought on peace;contemporary value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安德烈·高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10JHQ046);湖北省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中青年理论家培育计划暨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研究”(3251211800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创新教育计划融通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非物质研究”(2014RT09)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