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路芳(大同煤炭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 大同 037003)
苏轼“以诗为词”的评述
李路芳
(大同煤炭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大同037003)
【摘要】苏轼提出的“以诗为词”的创作主张,在北宋当时具有非常明显的代表性,同时这种创作主张也是其人格魅力的一种体现。他提出的“以诗为词”的创作主张开创了词学史上“尊体”之论,从主观上来讲这是苏轼思想自发的一种体现,从客观上业讲是传统深厚的诗歌所给予的巨大的影响力产生的结果。“以诗为词”创作主张的精义,主要体现于格律、题材、体性这三个层面。本论文主要是针对对苏轼“以诗为词”创作主张的精义做详细的评述。
【关键词】苏轼;以诗为词;作词原则
苏轼是我国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中期最伟大,最全能的文学家,诗、词、文无所不通,无所不精。苏轼的诗歌创作水平极高,个性鲜明,同时其在词方面的作为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他的词在内容、创作形式以及创作风格上都突破了当时的时代特点,具有划时代的意思。“以诗为词”当时宋人对苏轼词方面创作的最高评价,也成为了词史上重要的一种创作模式。苏轼“以诗为词”创作形式已成为当前研究词学的重要课题。当前我们对“以诗为词”的理解有点片面,以往虽然也经过了多次探讨,但是我们任然有必要再次探讨,对“以诗为词”的创作的特点和地位得到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词兴起于歌筵舞席,所咏多绮靡之情。在发展过程中,虽经孙光宪、李爆、范仲淹、柳永、王安石等人的努力,词境己逐渐拓宽,然而没有引起根本的转变,总体上并未能突破词为艳科的樊篱。词的地位仍不高,时人对词的地位也不看重,认为其登不得大雅之堂,把填词看成是“谑浪游戏”的诗余小道。更有甚者对写词不屑一顾,有的人根本不屑于写词,程朱理学大家如程伊川就对词创作非常之反感,更是公开表示词登不得大雅之堂;有的人喜欢写词也只是偶尔写点,当作是游戏之乐,不会编入自己的书籍以供后人传阅,如欧阳修称之为“聊陈薄技”,晏殊称之为“呈艺”。
苏轼则不然,他是词的革新家,是极富创造精神的第一流词人。苏轼打破了这一传统的框限,把词看的重,评的高。他有意识地把词看成是具有相同功能的文体,使词媚诗庄的界限得以打破,使词在品格上更加象诗,使词得以雅化。在《祭张子野文》中,苏轼言:“微词婉转,盖诗之裔”,他明确指出了诗与词的同源关系,常言之词为微词、小词,是诗这一大词的后裔,这一认识大大提高了词的功能与地位。正如刘熙载所言:“词自东坡而始尊。”(《艺概》)又如苏轼在《与蔡景繁第四简》中所言:“颁示新词,此古人长短句诗也。’他又称其友人陈秀常的佳作“又惠新词,句句警拨,诗人之雄,非小词也。”(《与陈季常第十三简》)因而后人常以“以诗为词”来评价苏词。刘辰翁称其词:“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岂与群儿雌声学语较工拙。”从此时起,词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变化成了为了诗的一种,也通过词来表达固定的含义,从而使得词、诗二者的在质在融合。
从苏轼开始,词的内容不再局限于倚红偎翠,儿女情长,他扩大了词的题材,拓宽了词的表观功能和社会作用。胡寅在《题酒边词》中说:“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婉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目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苏轼把人们的视野从历来单纯的酒宴、歌妓、翠帐香径的狭小圈子引向广阔的天地,脚‘花间”、“蹲前”的小圈子走向了社会的各个领域。而在传统的抒情格调方面,苏轼的词也不拘泥与男女恋情,其抒情成分、内容更为广博。苏轼之词,有的议论军政,有的记事抒怀,有的描写民间疾苦、身世友情、山水风光、田园生活,有的咏诗怀古、说理谈玄……总之,凡是可以记述表怀的都可在词中得以表现,正如刘熙载在《艺概·词曲概》中所言:“东坡词颇似李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也。”纵观苏词,其中有抒发报国立功的抱负,如《阳关曲》(受降城下);有叙写仕途多并的怨愤,如《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有咏叹羁旅行役的愁思,如晒华荡魂》(轻云微月);有寄寓政治失意的情怀,如《十算子》(缺月桂疏桐);有刻画愤世嫉俗的性格,有《满庭芳》(蜗角虚名);有描写农村生活的情景,有《洗溪沙》(照日深红)五首;有表现忧乐两忘的情操,如《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有对亡妻的悼念,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苏轼这些多姿多彩词的出现,使词坛面目为之一新,为词开辟了一个宽广的天地,使词与诗取得了同等的尊位。
随着词境的扩大,早期作词惯有的温婉纤弱的柔香笔力已不能适应各种词意的抒发需求。苏轼一方面承袭了晚唐五代以来的婉约缠绵的词风,同时又突破前人,开创了豪放雄迈的词格。
关于其不失婉约之词,如《永遇乐》:
长忆别时,景疏楼上,明月如水。美酒清歌,留连不住,月随人千里。别来三度,孤光又满,冷落共谁同醉·卷珠帘、凄然顾影,共伊到明无寐。今朝有客,来从滩上,能道使君深意。凭仗清淮,分明到海,中有相思泪。而今何在·西垣清禁,夜永露华侵被。此时看、回廊晓月,也应暗记。
本词上阕写面对景疏楼的月色怀念孙侏。先从想象中孙侏之长忆景疏月色着笔,然后写其离开这里的美酒清歌已经是千里之遥,两月之期,此时不知在何处,最后结到自己卷帘怀友,夜不成眠的思念。下阕写孙侏怀念自己。先说今朝有客从滩上来,说起使君(孙侏)对景疏楼的忆念,这情意有如从清淮中流下来的孙侏的眼泪。最后,想象孙侏此时在“西垣清禁”也正是月色而暗忆景疏、暗忆自己作结,希望他不要忘记景疏楼的月色。本词写登楼对月怀人,处处结合月与楼。结合自己怀念友人与友人深切怀念自己。情思细密,含意微婉,语词秀美,行文平易,真如张炎所言:“清丽舒徐,出人意表,不求新而自新。”
关于苏轼的豪放风格,其词则举不胜举。以其其《念奴娇》(大口东去)为例,这首词描绘了黄州赤壁雄奇壮丽的景色,抒发了自己对历史上英雄人物的敬仰,表观自己在政治失意遭到贬谪的情况下仍然压抑不住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全词激昂奔纵,气势豪雄,呈现为一泻千里的情感流动。绘景、怀古、感今有序地交融,浑然一体,结构起伏多变,奔腾跳跃而有自然如行云流水。形象鲜明,境界壮阔,读之如身临其境,给人以振奋的力量。宋人胡仔评云:“东坡‘大江东去’赤壁词,语意高妙,真古今绝唱。”
又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此词的中心意旨是抒写作者本人在亲人久别的情况下,又面临着官场政治上的失宠,当时的内心十分的痛苦。为了排解内心的痛苦和苦闷,就会比写下了这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从词中我们可以看到苏轼表露其热爱人生、积极入世、乐观豪迈的思想感情。全词以月起头,以月收结,想象丰富,虚实交错,结构奇妙,开阖自如,风格豪放中又有旷达飘逸之风。语言洗尽铅华,脱去柔靡,自然清新。纵观苏词豪键之格,纵横挥洒之笔,是前所未有的,但又对后世文人影响颇深,如辛弃疾等。
“以诗为词”的精髓在哪里,主要是从规律、题材、体性三个方面来体现,下面我们就详细的分析。
格律:所谓格律主要是讲苏词使诗律化倾向。我们来让其与柳永《乐章集》对比分析的话,“以诗为词”诗律化倾向非常鲜明。在苏轼现存的词作者当中,360多首作品仅用了70余调,从整体来上看是5首用1调。相对于柳永《乐章集》的2首用1调的现象,我们就可以明显感觉得到其诗律化。从内容上来看,苏轼的词作品大体依谱填词,创新力度不够。这似乎是对诗律、乐律轻重措置一个隐形的表现。题材:从词的题材上分析的话,苏轼将诗的大部分题材都进行了借鉴,让其表达的内涵都进行相应的词的创作融合中来,做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体性:可以看到题材是苏轼的词作品从内容上诗化体现,那么体性便是词体在形式方面诗化的一个根本性问题。苏轼从开始创作词开始,到后期推出了成批诗化的作品后,才打破了词体分疆而治的一统天下。从苏轼词的风格上来讲,虽然大部分是以豪放为基础,但是也不失兼容婉约与空灵超逸。
苏轼“以诗为词”的词学变革,一扫词坛轻艳浮靡的风格,开启了雄健豪放的词风,王灼在《碧鸡漫志》中指出苏词“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则明确道出了苏词对于词风转变的重大意义之所在。
【参考文献】
[1]关丽伟.“以诗为词”之我见[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1:22-23.
[2]吴清伙.词之“本色”与苏轼的“以诗为词”[J].宜宾学院学报,2004,02: 94-97.
[3]仲冬梅.以诗为词与以赋为词——论东坡词之“破体”[J].文学前沿,2004,01: 223-234.
[4]诸葛忆兵.“以诗为词”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1:71-79.
[5]莫砺锋.从苏词苏诗之异同看苏轼“以诗为词”[J].中国文化研究,2002,02:1-16.
[3]刘畅.现代艺术设计与民间美术色彩的结合探讨[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4 (2):141.
[4]段妍君.论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4(1):182.
[5]王文藜.浅议民间美术资源对插画设计课程开发的实践意义[J].美与时代:创意(上),2013(12):103-105.
[6]潘茹.探究民间美术与当代艺术设计的关系[J].芒种,2012(4):223-224.
A comment on Su Shi "s“Treating Poem As Ci”
Li Lu-fang
(Dato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Coal Shanxi Datong 037003)
【Abstract】Su Shi's creative ideas,which is proposed by the poet,has a very clear representation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which is also a reflection of the charm of his personality.He proposed the creation of "poetry as Ci",which advocated the theory of "respecting the body"in the history of Ci poetry,which is a reflection of Su Shi's thought spontaneously."In poetry"advocated the creation of the essence,mainly reflected in the body of this theme,rhythm, three levels.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detailed review of Su Shi "composing Ci as poetry"advocated the creation of the essence.
【Key words】Su Shi;“Treating Poem As Ci”;Principle
作者简介:李路芳(1979.10—),女,山西晋城人,硕士,就职于大同煤炭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唐宋文学的教学和研究。
文章编号:2095-7327(2015)-07-0177-02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I2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