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构建

2015-04-10 13:27门辉华王晓霞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公共英语第二课堂英语课程

门辉华,王晓霞,孟 芹

(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 )

教改与教材教法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构建

门辉华,王晓霞,孟 芹

(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山东济南 250100 )

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来看,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也是一个微观的生态系统,但就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方面而言,该门课程的发展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且处于生态失衡状态。分析了高职公共英语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的限制因子,尝试构建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并对该系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教育生态学;高职公共英语;职业能力;课程体系

引言

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指出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应“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但从目前我国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现状来看,存在课程教学目标模糊,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不理想,教学内容的选择未考虑专业与职业的需求,教学方法落后,教师职业理念相对滞后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距国家对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还相差很远。十几年来,英语教育方面的学者们进行了譬如计算机辅助法、任务教学法、交际法等教学方法的有益尝试,但到目前对高职高专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而言似乎收效甚微。因此,笔者尝试将教育生态学理论引入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建构中,分析体系构建中的限制因子,构建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以期促进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引导学生将所“学”与所“用”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以及职业能力。

一、 教育生态学

教育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Lawrence Creming于1976年在《公共教育》(Public Education)一书中正式提出了“教育生态学”这一术语。此后,教育生态学的研究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我国关于教育生态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并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层次以及实践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来看,高职公共英语课也是一个微观的生态系统,其生态因素包括教师、学生、生态环境。

二、高职公共英语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的“限制因子”

限制因子主要指的是当生态因素缺失时,或在低于临界线,或超过最大忍受度的情况下,这种生态因素就会起到限制因子的作用。高职公共英语课的主要生态因子包括环境、教师和学生,就目前本课程的发展情况来看,这三个生态因子都从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职业培养。

(一)环境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整个生态系统赖以生存的基础,对于各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尤为重要,就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而言,主要的环境包括课堂环境、第二课堂环境以及实践环境。目前公共英语的课堂环境是封闭的,第二课堂的环境是只对少部分水平较高学生开放的,而对于大多院校而言实践环境是从未给学生创造的,“失衡”的生态环境从根本上决定了高职公共英语职业能力培养的不理想。

(二)教师

教育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因子是能量流和信息流,能量流和信息流两者之中的任何一个方面的不足都会限制教育的发展,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教师资源的匮乏是限制其发展的重要方面。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师资队伍的建设,然而据研究发现,我国高职院校的绝大多数公共英语课程教师所学的专业为教育英语,没有其他职业的从业经历,“双师型”教师占的比例非常低。而且任课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缺乏交际性的,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语言习得规律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了师生关系的“失衡”。

(三)学生

学生是教育生态系统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生态主体,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围绕其展开。与本科学生相比,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个体之间差距较大,对待公共英语的学习更多的学生抱有“无用论”的观点,认为公共英语不能也不可能与他们将来的职业相挂钩,所以学习动力也不足。再者,高职学生的学习惰性以及随大流思想更加严重,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差,大多学生抱有“等、靠”思想,等待老师为其讲解所有问题。

三、高职高专公共英语课程体系构建

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不是对传统的课程体系的全盘否定,更不是重新建构一套新的体系,我们只是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思考公共英语课程,寻求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新的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关注该门课程人才培养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一)培养目标

培养高职高专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特别是语言输出能力——说、写、译能力,通过公共英语的学习使其能在日常活动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活动中进行一般的口语和书面交流,为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及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程体系

1.第一课堂

第一课堂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过程,而第一课堂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为第二课堂以及实践教学环节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根据《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0) “建议高职英语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英语阶段与行业英语阶段”的课程要求。我们将公共英语课程的第一学期、第二学期都设为基础英语教育阶段(建议至少4学时/周),既利于高中英语与大学英语的知识衔接又为接下来的行业英语教学打下基础。第三学期设为行业英语教育阶段(建议至少2学时/周),关注职业需求,强调与职业的相关性及行业词汇,从而使得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经验世界衔接起来。

课堂环境建设要满足师生的共同发展需要,所以课堂景致、设施、布局的设置应利于教师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以使课堂生态环境与课堂生态主体平衡发展。为适应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我们课题组教师始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尤其是相关的职业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更不断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社会需求,依托需求转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著名作家张炜说过:“我们很难遇到一个人懒洋洋的、可做可不做的,却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可见热情与成就是相匹配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努力将专业方面的最新发展反映到课程内容中去,为学生接触语言学习需要的真实环境和情景创造条件,使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开放环境中,摆脱局部生态效应的影响。而学生也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所学专业的职业需求,通过完成教师组织的任务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进而达到生态主体在课堂环境下的和谐互动,协调发展。

2.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外,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的英语学习活动。教师与学生在第二课堂的生态环境下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进而和谐发展,第二课堂系统是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第二课堂的学习方式有很多:(1)非竞赛性质活动:英语角、晨读、学术讲座与报告、舞台剧表演、英文佳片欣赏、空中英语课堂等;(2)竞赛性质活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高职高专实用英语口语大赛、高职高专英语写作大赛、科技外语大赛、校内英语演讲比赛等。对于第二课堂的学习,我们课题组建议至少每周举办一次。

第二课堂学习环境打破了第一课堂的时空限制,形式更加灵活,学生也较为自由,满足了学生英语学习的个性需求。但第二课堂的学习,不应是学生随意的学习,应该是教师指导下的教学活动。我们课题组教师在第二课堂活动中不仅仅负责发动、组织,同时通过这些活动反思自己的理论教学,把第二课堂学习当成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而言,第二课堂环境不仅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检测学生知识水平,更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职业能力的提高。如:自2007年,我们课题组教师开始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在竞赛期间教师研究分析竞赛试题,然后指导学生应对竞赛技巧;学生积极参与,发挥潜能,7年来每年我们都有学生获得全国特等奖,进而每年都能激励更多的学生参加竞赛。另据课题组近7年的研究发现,积极参加竞赛(尤其是口语、写作竞赛)的学生较其他学生更勇于表现自己,在就业和创业中也更容易成功。也就是说,以第二课堂学习促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反过来,生态主体的优化发展也利于第二课堂活动的进一步展开。

3.实践

脱离实践谈高职教育的职业能力是空洞的、没有说服力的,同样,实践系统也是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实践环节可以分为校内模拟实践(如外贸模拟实训室、商务谈判实训室、口译实训室、翻译实训室等)和校外职场实践(职场的选择安排要尽量与学生所学专业一致)两部分。我们建议将实践部分放在第四学期,这样便于教、学和实践的连续发展,更利于整个生态系统的完整统一。

实践环境意味着将学生从英语课堂环境引入更为贴近现实,更为开放的环境,在实践环境中师生关系的互动性应更强、更积极。学生进入实践环节并不代表教师任务的完结,作为引导者的英语教师通常通过跟班实习或者远程协助(网络、电话)等方式与学生一直保持密切联系,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投入实践环境中,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对于学生而言,实践更能直接检验出其不足,从而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理论、实践知识的动力。如:计算机专业学生在职场实习中曾被要求做一份关于移动公司有线网络推入市场的英文市场分析报告,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第二课堂的活动中我们都接触过英文报告的基本形式、写作手法,但在真正写作过程中,学生仍然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课题组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查找课堂教学笔记熟识写作格式,鼓励学生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拿到一手资料,然后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补充相关的专业知识,进而顺利完成了报告。由于课堂教学的开放环境,第二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进入实践环境学生会较为容易地完成调整、适应再调整再适应的心理建构过程,进而适应职场环境,为毕业后真正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在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我们将教师、学生与环境(课堂、第二课堂、实践)综合考虑,变限制因子为非限制因子,最终构建出基于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为培养出适应专业发展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实现教育生态的平衡和良性循环提供保证。当然,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不是固定不变的,是动态的、发展的,我们需要不断调整其发展目标、课程结构、方法等各方面以适应个人、职业、社会需求,以便更好地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1]吴鼎福, 诸文蔚. 教育生态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

[2]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教育部.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2000年)[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张炜. 热情[N].齐鲁晚报,2014-3-5(B05).

[5] 卢杨, 刘德富.大学英语生态学习系统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09, (1):215-217.

[6]李森, 王牧华, 张家军.课堂生态论和谐与创造[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7]郭芙蓉.课堂生态研究[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8]赵雨.自主学习模式下高职院校英语生态课堂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3,(1):127-128.

(责任编辑:孙建华)

Vocational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System Study in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y of Education

MEN Hui-hua, WANG Xiao-xia, MENG Qin

( Shandong Agriculcure and Engineering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100, China )

From the view of ecology of education, vocational college English is also a micro-ecological system. To the point of vocational ability,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college English i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ecological unbalance.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limiting factors of vocational college English education in the terms of fostering vocational ability and tries to build vocation-based vocational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system and explains it in detail.

ecology of education; vocational college English; vocational ability; curriculum system

2014-10-14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外语研究专项资助项目(13CWJZ03)

门辉华(1981- ),女,语言文学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课程与教学论。

G712

A

1671-4385(2015)01-0045-04

猜你喜欢
公共英语第二课堂英语课程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一带一路”视野下高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
高校公共英语信息化教学方法研究
高职公共英语视听说教学中情感因素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