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成霞
(四川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达州635000)
新建本科院校大四“空巢”现象的解析与对策研究
胡成霞
(四川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达州635000)
大四“空巢”是现今多数高校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新建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面临更多压力,因此“空巢”现象更为普遍。结合新建本科院校的特点,从理论上深入解析大四空巢现象,分析大四“空巢”出现的深层原因,探索解决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班课程改革与大四学生管理的有效途径,找到就业与上课间的平衡点,使毕业班课程设置既能满足学生就业需求,又能保证本科教学质量,最终为新建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及科学合理设置课程,给出针对性建议。
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班;课程; “空巢”; 就业
大四“空巢”现象是伴随着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出现的,在各类型高校都客观存在。据一份针对全国36所重点高校的调查显示,大四在读生有46.7%逃课超过课时量一半。其中67.5%的人认为大四的课程没必要,只有8.3%的人认为大四的课非常重要且不可或缺。[1]由于考研和就业压力大,大四上学期毕业生就提前进入毕业季,为实习、求职各处奔忙,为考研、公招终日备考,上课出勤率低,逃课现象频现,出现了所谓的“空巢”现象。这已成为了高等教育界的新现象,已引起了高等教育界的注意。但从笔者的了解来看,目前学术界关于大四“空巢”和毕业班课程设置研究方面的专业性文章并不多,只是在一些教育类网站和教育类报纸专题讨论过。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办学规模、师资力量和社区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原因,其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与老牌名校毕业生竞争时处于相对弱势,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面临更大的压力。因此,大四“空巢”现象对新建本科院校来讲更为普遍。寻求毕业班学业与就业之间的平衡点,周全服务毕业生的多面需求就成了新建本科院校的一项重要工作。结合新建本科院校的自身特点,正确解析大四“空巢”现象,探索其背后的深层影响因素,为毕业生就业工作和大四课程设置找到一剂良方,为进一步做好新建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及科学合理设置课程给出针对性建议,便成为当务之急,其意义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来说也更为深远。
大四“空巢”是指在严峻就业形势和残酷社会竞争压力下,大四学生为了加速就业或暂时升学逃避就业,选择提早告别课堂,进入求职或考研复习阶段而导致毕业班出现逃课现象严重,致使本科教学时间严重缩水。大四学生流主要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找工族”,为了求职,整日奔走于招聘会、面试单位或实习单位,无心上课;另一种是“求考族”,为了考研或公招,将大部分时间用于复习备考,不愿听课。这些现象导致毕业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下降,课堂出勤率低,正常教学秩序不能保证,教师的授课情绪受影响,教学计划被打乱,直接导致高校毕业班教学质量的下降,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2]大四学生“空巢”产生的实质是:学业与就业的竞争,学校与企业的竞争,学生自身与自身的较量。大四“空巢”问题普遍存在,将直接影响新建本科院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任由这种现象发展下去势必会产生以下恶性循环:学生难以安心学习,学校无奈不作为,教师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质量下降,直接导致本科生素质的下降,家庭社会反响差,学校社会声誉受影响,招生规模下降。本来新建本科院校与老牌学校及名校相比,在教育市场竞争中就处于劣势,长此以往,处理不好,必定会影响新建本科院校的长远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正视这个问题的存在,深入分析造成大四“空巢”的多方面原因,以寻求有效的解决之道。[3]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结合的方法,制定《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现状调查问卷》,全面了解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现状,找寻大四“空巢”现象出现的复杂原因,拟从学生、学校与社会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就业的压力,激烈的竞争,社会的诱惑,学校的轻视等是这一现象产生的催化剂。
(一) 学生因素: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在纠结中选择逃课
随着高校扩招后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多,劳动力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在未来的生存和严峻就业压力下,毕业生为了谋求更好的职位,迎合用人单位的需求,不得不提早进入实习阶段,全身心为求职忙,为了离校后的生存,终日为求职奔忙,为迎考复习,人心惶惶,加上急功近利的心态,上课与考研(公招)、找工作几者关系一旦处理不好,就会在浮躁中走向“短视”,出现为就业(考研)而逃课的行为,正常的上课时间不能保证。即使上课也很难潜心学习,学习效果很差,正常的学业不可避免受到影响。[4]
(二)学校管理:为了提升就业率,在无奈中实行“放养”
高校扩招后,教育部实行向社会公布高校就业率排名的做法,并将就业率与招生规模挂钩,就业率成为社会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面对残酷的就业竞争,为了学校的就业率排名和学生将来出路着想,更为了保障学校的生源,高校只能采取疏松管理的权宜之计,对请假甚至逃课找工作或复习考研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很多学校对大四“空巢”现象不得不采取默许或回避的态度。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学业与就业拉锯较量,高校放松毕业生课业管理便成为权宜之计,高校课程设置为学生考研、找工作让道,很多学校采取八学期课程压缩到前三年,大四少排课或不排课的做法,即使毕业班开设了一些课程,也大都是在实习归来后匆忙上几周,连基本的学时都保证不了。在学校的基本态度影响下,教师对毕业生的要求也逐步放宽,上课考勤不严,凡请假都准,考试基本都过,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毕业班逃课旷课之风。学校的权宜管理、教师的放养及学生的浮躁态度陈陈相因,造成了毕业班“空巢”现象盛行。[5]
(三)课程设置:以学科为中心,与学生的现实需求脱节
大四“空巢”与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与现实需求脱节息息相关。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课程设置以学科为中心,按照学科内容的内在逻辑和规律来编排课程,分年段施教,而非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时代变迁进行课程设置,缺乏应时而变的灵活性。很多高校在课程安排方面,大四课程科目门数减少,主要以实习和撰写毕业论文为主,开设课程偏向理论性,课程设计没能更好地与目前的社会现实需求结合起来,尤其是没能更好地考虑学生的需求,所学非市场所需,再加上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用人单位要求应届毕业生上岗即用,因此,除了考研、考公务员外,很多人会选择趁着四年级课少的时候去用人单位实习,以增加工作经验,于是,毕业班课程便沦落为可以丢弃的“鸡肋”。[6]
(四)社会因素:功利氛围的渲染,企业用工要求上岗即用
随着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出现,就业的主动权掌握在用人单位手中,单位出于人力资源成本的考虑,要求应聘者具备相应的工作经验,对应届毕业生的用工要求越来越功利,要求毕业生有工作经验、上岗即能熟练操作。社会变化迅速,产业结构经常发生变化,而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模式的转变却常常滞后,易造成人才培养的供求不畅,毕业生的素质能力难以适应市场即岗位需要。比如动手能力差、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这种情形在高校扩招之后的大学毕业生身上表现得更加明显,从而在无形中加重了就业难的力度。
弄清大四“空巢”出现的背后深层次原因,就为我们从源头上杜绝大四“空巢”,两全学业与就业的问题,提供了参考依据,从而有利于制定有效的应对之道。笔者认为,解决大四“空巢”现象,需要从学生个人、教育机构和社会三方面着手,具体分析如下:
(一) 学生态度:摆正心态,自律创新
学生主观个人因素起决定性作用。毕业生面对就业高压和社会上形色的诱惑,更应摆正心态、加强自我约束、提升时间管理能力,培养选择与放弃的能力,提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7]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毕业生要求职成功,实现自身价值,需要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实践能力,除了要学习专业知识外,还要学习多种生活综合技能,学会职业生涯规划,要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能力长处、就业倾向等,确定职业目标,并根据此目标确立适切的目标达成的可行路径。[8]
(二) 教育机构:严格管理,加强服务
真正的就业率以合格的人才质量为基础,放弃教育质量去追求就业率就像缘木求鱼。作为新建本科院校,更应注重教学质量,需出台较为严格的毕业生管理制度,严格规定大学的学习时间,学校应该加强对授课教师的管理,使教师明确、细化课堂管理制度。在强化管理的同时,高校应关注毕业生在就业季的心理动态、思想状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帮助学生顺利从学生过渡到社会人。既要考虑现实社会状况,又要照顾学生的实际需求,加强学生就业的全方位指导,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各种条件,促进多渠道就业。尤其要注重利用高科技手段和信息迅捷优势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如通过手机即时定制招聘信息,通过“网上视频洽谈系统”,足不出校便可在用人单位“面前”完成试讲、面试等环节。还可利用微信“微就业”软件,通过大数据的挖掘统计和搜集,实现对学生找工作的完全个性化、定制化服务。多方举措共同促进就业,解决学生就业的后顾之忧,全方位为学生的就业服务。
(三)课程教学:强化实用,凸显弹性
新建本科院校应该确立服务地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进一步调整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规划,软件、硬件建设双管齐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学内容的改革,加开实用型、操作型、技能型课程,使毕业生的创造力、竞争力和承受力不断提高,切实培养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毕业班课程设置应根据学校特点和学科特色灵活设置,强化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的功能,凸显实用性特征,一些应用型专业,如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就可以尝试大四设置音像制作、现场采写、非线性编辑等实践型课程,可以尝试以实习的方式在教师监督下完成课业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于应用中强化所学。[9]此外,还可应学生实际需求开设职场英语、面试技巧、模拟招聘、职业生涯规划等实用性课程,增强学生的综合求职能力,强化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教育,增强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在教学模式方面,打破常规上课模式,采用专题讲座或集中时段授课的组织方式,实现教学时间弹性化、上课方式灵活化,如集中安排毕业班课程于一至两天,便于毕业生的求职和实习安排。
(四)校企合作:建立长效联动机制
新建本科院校作为地方性院校应凸显服务地方的功能,通过校地合作,增强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打造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平台,从而培养出与市场需求、时代发展相对接的应用型人才。新建本科院校专业设置应考虑时代特点,顺应地方发展需要,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前应加强调研,在人才培养目标中真正体现用人单位的需求。用人单位应公平对待大学生,降低大学生就业的门槛,加强入职后的培训工作,创造没有歧视的就业环境。校企联手实现校企资源共享、信息“双赢”,学校培养人才的“供”与企业用人的“求”良性互动,学校培养人才做到了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与企业合作,真正意义上践行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理念。[10]
总之,新建本科院校应该立足学校实际,本着服务地方的宗旨,以学生为本,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不断探索毕业班课程教学改革之路,通过学生个体、学校及社会企业多方努力,提高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多渠道促进学生就业。找到能够具体解决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班课程改革与管理的有效途径,使毕业班课程设置科学并能满足学生就业需求,促进新建本科院校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全面改革。
[1] 大四“空巢”普遍存在 高校为就业“放养”大四生[N].工人日报,2013-12-21(04).
[2] 本科缩水 大四空巢 大学教育现状调查[N].兰州晚报, 2009-12-31(07).
[3] 李 声.高校毕业班“空巢”现象分析及解决对策[J].新西部,2008(4):206-207.
[4] 左 杨.辅导员视角下“大四空巢”问题解决方法探析[J]. 黑龙江教育,2011 (5):44-45.
[5] 马春艳.透析毕业班的“空巢”现象[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3):67-68.
[6] 兰玉杰.优化教学要素,改革本科毕业班教学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9(9):14-15.
[7] 韩宝平.大学生学习投入影响因素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8):77-82.
[8] 李 敏.浅析大四“空巢”现象[J].中国校外教育,2010(12):21-22.
[9] 郭德江,聂建峰.论大学教学方法改革的系统性[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2):36-41.
[10]姚友明.大四“空巢”升级咋破解[N].中国青年报,2013-12-20(08).
[责任编辑 范 藻]
On“Empty Nest” Phenomenon of Senior Grade in Newly Establish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HU Chengxia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 School of 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Dazhou Sichuan 635000, China)
The phenomenon of “empty nest” is very common in most universities and more common in the newly establish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because of the hard time of employment. According to the features of the colleges, this paper theoretically analyzes the reasons to find the effective method of curriculum reform and senior student management in graduating classes, the balance point of the employment and listening to lectures. The courses of the senior class both meet the demand of employment and ensure the teaching quality. In the paper,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services to the employment of the graduates and the scientific arrangement of the courses.
“empty nest”; employment; graduating class; curriculum
2014-09-18
四川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新建院校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2014年度课题“新建本科院校大四‘空巢’现象调查与研究”(XJYX2014B12)
胡成霞(1979—),女,山东日照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G645
A
1674-5248(2015)01-01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