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寿义
审形析义 由隐入显
陈寿义
依据文字的字形,能大体知悉文字的字义,这是汉字的神奇之处,是拼音文字不具备的。但是汉字在经历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中,无论在形体或者结构上,都发生了一些很重要的变化。由繁到简,由象形变为不象形,虽然在书写上和认读上带来了便利,但是对于汉字字形本身所揭示的意义,却由显性变为隐形了。
汉字最初的本义是最能与汉字起初的原形联系起来的,但是随着语言的发展,汉字字义不断产生引申义,这就有可能让汉字的本义使用率降低,甚至搁置起来。但是这些汉字本义却保留在古代文献中,因此,如果我们不清楚汉字的本义,就会误读甚至读不懂古代文献。
这种情况尤其体现在中学生学习文言文上,他们往往对文言文中字词的意义感到特别的陌生,为了识记这些字义,采用机械地背诵方法。究其原因,汉字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汉字原初的意思已经很难与汉字联系起来了。假如我们语文教师能利用文字学的一些知识,给学生学习文言文铺设台阶,让他们看出简单的字形背后隐藏着丰富的造字理据,我想,学生学习文言文会由畏惧转变为喜欢的。
汉字起源于图画。当依照客观事物的形体,随其圆转曲直描绘出一种具有形象感的代表符号,具备了表达语言中词义的功能,它也就发展为成熟的文字了——象形字。但由于汉字的形体简化,已经很难把现今的字形与原初的字义联系起来了。再加上一些象形字本义在发展过程中用其它的假借字来替代,学生就更难理解了。但是,对一些本义与简化后的字形有很大差异,学生容易误解的,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还原最初的字形,适当地穿插一些字义变化的资料,理清汉字的来源,情况就会大为改观。例如下面的一些汉字我们就可以这样来教学:
古人在造象形字的时候,利用的是观其形知其义的特点,应当是最容易识记的。但是汉字的简化,这些特点被掩盖了,再加上这些本义已经用其它汉字来代替了,现代人反而对这些象形字的字形与本义之间的联系很难理解了。还原当时的造字形体,可以使隐形变为显性,打通字形与字义之间的阻隔,是符合人们识记规律的。
相对于象形字代表诸物的静止形态,会意字的意符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符组合起来的,这些意符是表示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活动形态的一些词。如果我们能让学生领会这些意符组合时的意义,这些会意字的本义也就一清二楚了。
这类会意字,意符之间组合的关系就是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如果就一个个冰冷的汉字,根据汉字造字时的理据,编出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会使这些汉字有温度感,又怎能不吸引学生呢?而且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记得牢,并且对这些汉字的引申义也能找出依据,为后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某些独体的象形字和少数的会意字,既可代表汉语中一个完整的字词,又是合体字中的一个偏旁符号,也就是说它既是一件完品,同时又是其它众完品中的一个部件。因此,我们掌握了这类字的意思,对以这类字为形旁的其它汉字,就能推知它们所属的义类,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熟知常见形旁的含义,对以这些形旁而构成的陌生汉字,也能知晓大概意思。再借助具体的语境,有时也能推知出具体的词义。这就保证了汉字的数量不断地增加,但我们对这些新增的汉字却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一般情况下,汉字中形声字的意符是表义的,而它的声符是标音的。但是经过文字学家考证,其中一类形声字的构成并不是这样简单。它们的意符只不过是强调了该形声字所属的义类,而它的声符却完整地体现了该形声字的本义。认识此类形声字这种 “以声符为本字”的现象,对于正确地考识字形、字义,深入地了解形声字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从而以简驭繁地掌握它们,具有重要的价值。
在教学中适当地讲一些这类汉字的构造特点,可以究本探源,正确地理解汉字的先后关系,对汉字的起源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而不是颠倒是非,混沌不清。
博大精深的汉字,对文化的传播与文明的传承,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汉字的教学是学生启智怡情一种重要方式,我们教育者当怀敬畏之心,严谨之态,在课堂上为学生埋下一颗颗文字的种子,就会有日后的生根、发芽、开枝与散叶。
(作者单位:江苏江阴市英桥国际学校)
本栏责任编辑 李 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