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桥湛山小日本主义思想的形成

2015-04-10 06:24陈景彦周致宏
史学集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東京石桥个人主义

陈景彦,周致宏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吉林长春130012)

石桥湛山 (1884—1973)是日本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他从《东洋时论》的一名普通新闻记者做起,后成为一位出色的经济评论家、时事撰稿人、自由主义言论者,1911年担任东洋经济新报社社长,二战后积极投身政界,历任大藏大臣、通产大臣以及日本第55届内阁首相。石桥湛山的小日本主义概括地说即是:对内提倡民主、自由、政党政治和普选权,主张注重个人主义;对外提倡和平,放弃侵略以及殖民地,缩减军备,主张从经济的角度出发与邻国和睦相处,追求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利益的“功利”外交。本文即着重探讨石桥这种思想形成的路径与原因。

一、日莲宗的熏陶

石桥湛山幼名省三,1884年9月25日出生于东京市麻布区,是家中长子。父亲杉田湛誓(1855—1930)毕业于当时的日莲宗最高学府东京大教院 (现立正大学),并担任过东京大教院的助教。其后担任家乡山梨县南巨摩郡增稻村青柳昌福寺的主持,并与很多日莲宗的僧侣和朋友一起积极参与兴建学校、出版杂志等活动,是当时宗教的革新派。石桥“母亲的家族祖祖辈辈都是信奉日莲宗的商人”。①石橋湛山:『湛山回想』、東京:岩波書店、1985年、第8頁。可见石桥自幼就生活在一个宗教氛围浓厚的家庭,姓氏也自然按照日莲宗教派的规定,随其母亲。石桥的父亲不仅是日莲宗的高僧,同时也是一位注重家庭教育的人,因而石桥自小受到严格的宗门教育,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养成了勤俭节约等好习惯,并且汉文修养方面也得到了很好的熏陶。

1889年,5岁的石桥湛山进入甲府市稻门寻常小学,并与父母同居于寺内。其后1894年因父亲转任静冈县山本觉寺做主持,并且由于父亲信奉孟子的格言:“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①孟轲著,万丽华、蓝旭译注:《孟子·离娄上》,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16页。的原因,石桥被送到父亲少年时的宗门兄弟——中巨摩郡镜中条村的长远寺主持望月日谦的门下寄养。父亲认为“望月日谦作为日莲宗的革新派,更加注重教义的革新和年轻一代的培养。与自己相比,望月日谦更有包容力,更加懂得尊重、重用人才,所以门下人才辈出”。②渡辺宝陽:「石橋湛山の宗教観の一端と法縁の周辺」、『自由思想』、東京:石橋湛山記念財団、1986年2月号、第40-41頁。望月日谦是石桥人生中第一位老师,直到中学毕业的八年时间里,石桥在望月日谦老师的宽容教育法下,文化修养和道德品行等很多方面都深受其影响,培养了独立自主的性格和积极创新的意识。石桥湛山后来回忆说:“望月日谦老师是一位让人感觉如春风般温暖和亲人般亲切的人,能在他的培育下度过少年时代,我感到非常幸运。”③石橋湛山:『湛山回想』、第22頁。其后在石桥的一生中每每提到长辈对自己的影响,常常十分感慨:“虽然父亲和望月日谦老师的学识都是在佛典汉籍中熏陶出来的,但是二人的思想却毫无半点保守顽迷,是十分进步的。”④石橋湛山:『湛山回想』、第16頁。因此,石桥虽从未皈依佛门,但由于父亲和望月日谦老师的原因,一生对日莲宗都抱有亲切感和尊敬之心,常常以带发修行的僧人来标榜自己。

与此同时,石桥对基督教也有好感,家里的玄关上就有自己亲笔抄写的基督教教义中的一节。然而,石桥对真正的宗教世界并没有涉足太深,日莲宗也好,基督教也罢,石桥所吸取的都是能给予现实人生的教示,并将其作为自己人生和社会实践的指针。特别是《立正安国论》作为日莲宗的经典,在大多数宗人眼里看到的更多是排外思想,但是石桥在父亲和望月日谦等长辈的教育下,领悟和汲取更多的却是和平的爱国主义的重要性。石桥感悟道:“只有树立起建设祖国美好明天的信念,并不断地积攒真正的实力,才能成为一个对国家乃至世界有用的人。”⑤石橋湛山:『石橋湛山全集』第十四巻、東京:東洋経済新報社、1970年-1972年、第533、534頁。此后石桥将这一感悟作为其一生的奋斗目标。日莲宗的又一经典之作《开目钞》有言:“我要成为日本的支柱,成为日本的眼目,成为日本的大船。”⑥日蓮:「開目鈔」、『大正新脩大蔵経』第84巻、東京:大正新脩大蔵経刊行会、1978年、第217頁。这类被那些军国主义者作为扩张侵略壮声势的豪言壮语,却在长辈的指引下,反而成为石桥实现自己和平的政治思想的精神源泉。

此后在石桥的人生中每每遇到困难时,石桥都以此来鼓励自己。像这种人格的培养,并不是简单地站在日莲宗的角度,而是出于对现实的人生观价值的重视,同时也吸取基督教、实用主义、民主主义、个人主义等多方面的营养,进而形成其独特的宗教观。对此渡边宝杨曾评价说:“石桥的宗教观是以日莲宗的坚强意志为基础,通过现实生活的不断磨炼和研究形成的,吸取了多样的近代知识,同时也尊重了近代感觉与传统的一致。”⑦渡辺宝陽:「石橋湛山の宗教観の一端と法縁の周辺」、『自由思想』、東京:石橋湛山記念財団、1986年2月号、第36、37頁。长幸男也认为:“石桥的宗教观是更强调现实生活的影响。”⑧長幸男:「小山東助と石橋湛山」、『自由思想』、東京:石橋湛山記念財団、1987年2月号、第40頁。石桥对日莲宗的认识与日本近代的日莲主义学习者——日本国柱会的创始人田中智学、《满蒙问题解决案》的提出者石原莞尔、法西斯主义理论家北一辉等提倡国家主义的日莲信仰是完全不同的,而且与“高山樗牛、宫尺贤治、尾崎秀实等提倡超脱国家和世俗,信仰日莲宗《法华经》中的宇宙实相”也是不同的。⑨姜克實:『石橋湛山の思想史的研究』、東京:早稲田大学出版部、1992年、第20頁。因为对宗教教义领悟的出发点不同,所以石桥湛山在思想上和人生的政治实践上自然也选择了与这些人完全不同的道路。

石桥认为“应该把宗教同文艺、哲学、政治、道德、法律等一样作为影响欲望统一的要素平等的看待和学习”。[10]石橋湛山:『石橋湛山全集』第一巻、東京:東洋経済新報社、1970年-1972年、第181頁。所以石桥虽然在中学时代的《消夏随笔》中提到过宗教内部的腐败和没落,但并非是站在完全批判的立场,这一点在他其后编写的《世界的宗教》中可以看出,石桥认为那些缺陷都有改造的可能性,并且认为宗教在遵从文明进步、发展的根本点上对于人生是有意义的。因而石桥始终没有过于追求在哲学、科学、道德等单方面或部分的统一,石桥认为宗教起源是欲望统一的要求,更是追求解释那些不可知世界的欲望的要求。

少年时期的石桥在日莲宗的感化下培养了自己的坚强意志,同时又吸取基督教、实用主义、民主主义、个人主义等多个方面的营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宗教观。而这种独特的宗教观正是他日后提出的小日本主义思想中,对于个人主义、民主主义、和平主义以及用“功利”的外交手段,使国家获得最大利益的思想的根源。这也恰恰说明小日本主义思想,其实并不是站在人道和对受害国家的同情的立场,而是认为只有这样才是能给日本带来最大的利益的选择,这是他从小受宗教影响而树立的远大志向,只不过为实现这个理想选择了不同的道路。所以说石桥的小日本主义思想从目的上同日本当时的其他爱国者一样,仍然是把日本的利益和长远发展作为其思想核心的首位。

二、西方哲学的影响

谈起西方哲学就不难想到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民主主义等等,这也正是石桥小日本主义思想中的核心主张,只不过石桥在吸收西方哲学的营养时结合日本实况注入了更多自己的独特见解,从而形成蕴含自己独特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民族主义思想的小日本主义思想。接触西方哲学时恰逢石桥的青少年时期,古语道“譬犹练丝,染之蓝则青,染之丹则赤”,①王充:《论衡·率性篇》,岳麓出版社2006年版,第33页。人在青少年时的可塑性是很强的,因此西方哲学思想对于青少年时期石桥思想的形成及发展的影响至深。如果说宗教的影响让石桥树立了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目标,那么西方哲学的影响则是帮助他选择了实现这一奋斗目标的道路与方法。

1895年,石桥湛山进入山梨县第一中学,由于二年级的重读,他在最后的五年级时遇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二位恩师:1910年3月继任校长一职的大岛正健,石桥从此开始接触西方文化的教育。大岛正健是威廉·克拉克在札幌农学校担任校长时的第一期学生,深受威廉·克拉克所讲授的西方文化的影响,尤其对其民主主义思想感悟颇深。大岛正健在任教期间常常跟学生讨论自己对于西方文化,特别是民主主义思想的感悟,石桥于此深受影响,思想中也逐渐添加了西方民主主义、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色彩。同时,克拉克博士的不拘泥于事物表象、不意气用事,有豪杰气势的处世风格以及博士彻底的民主主义、个人主义理念和刚健的开拓者精神等也为石桥所倾倒,这些影响了石桥的一生。以此为契机,石桥树立了以克拉克博士为榜样,成为宗教家、教育家的志向。

中学时代是石桥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受到中西两种文化的教育,人格上得到了很大的感化,确立了基本的人生观。在山梨县第一中学的校友会杂志上,刊登过石桥湛山在中学时代的作文,这是石桥思想形成的另一佐证。1900年6月,作为四年级学生写的《石田三成论》,一反传统上大都从德川家康的角度来评论石田,而是感叹石田三成是伟大的钢铁汉,称赞“石田在大山崩塌前不动摇、尖刀面前不屈服的果敢自信精神”。②石橋湛山:「石田三成論」、『自由思想』、東京:石橋湛山記念財団、1988年2月号、第35頁。这种评论体现了他坚信正义必定会战胜邪恶的信念。

其后石桥在《告别伍德奖励会》一文中,呼吁“武士道精神的复兴,批判现在社会人的无力气、无精神,提出应该改良社会风纪”。③石橋湛山:「武德奨励会に臨みて」、『自由思想』、東京:石橋湛山記念財団、1988年2月号、第40頁。当时石桥为了强健体魄,参加剑道部刻苦练习剑术。“出于书写有助于加强记忆和培养坚强意志的考虑,石桥与剑道部的友人荒井金造互相抄写《开目钞》赠送”。④石橋湛山全集編纂委员会:『石橋湛山写真普』第一巻、東京:東洋経済新報社、1973年、第22頁。综上可以看出石桥对当时社会风纪的担忧以及重视体力和精神力培养的心境。

石桥在其随笔中还对议会政治的腐败现象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指出选举的虚伪、法律的无能和政治家的道德堕落等等。出于对艺妓的同情,石桥对北廓、艺者屋、料理屋的兴盛感到愤慨。他很感叹中江兆民的骨气,对于这种当代难得的人物之死感到叹息,认为“与其血腥的暗杀不如用社会的制裁,在议场上挥动拳头,用口舌战胜那些恶人,吓破他们的胆量是最痛快的,表现了石桥身上热血青年的特点”。①石橋湛山:「湛山随筆」、『自由思想』、東京:石橋湛山記念財団、1988年2月号、第43、44頁。这是少年的石桥对于当时政治的不理解和亲身观察议会政治腐败现象的而产生的正义感,他指出监督式和强制命令的教育方法是无用的,教育不是法律,提倡克拉克博士所倡导的民主主义的教育精神。

在西方哲学上给予石桥最大影响的是田中王堂教授。1903年9月,19岁的石桥进入没有官学风气的早稻田大学的高等预科班,第二年进入早稻田大学文学部哲学系。对于原本抱有想进入东大学习医术成为医生、宗教家的石桥湛山,进入早稻田大学是当时无可奈何的选择,但是石桥也因此遇到了他人生的第三位恩师——田中王堂教授。

在大学及研究生的五年间,石桥师从田中王堂、安部矶雄、金子马治、岛村包月、波多野精一等诸位先生,拓宽了哲学、文学的知识领域。其中田中王堂教授所讲授的“功利论”对石桥湛山的思想形成影响最深。石桥曾回忆说:“在我的诸位老师中,最让我难忘的就是田中王堂教授,因为他让我学会了如何看待人生。”②石橋湛山:『湛山回想』、第64、65頁。田中王堂 (1867-1932)原名田中喜一,留学美国时学习了詹姆斯和杜威的实用主义。1897年回国在东京高等工业学校任教授,兼任早稻田大学的老师,曾著有《从书斋到街头》、《二宫尊德之新研究》、《吾非哲学》、《解放之信条》、《改造之尝试》、《福泽谕吉》等著作。他不仅是主张倡导注重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评论家,同时也是将美国思想家杜威的实用主义率先介绍到日本的学者。石桥湛山在大学三年和其后研究生的学习期间,跟随田中教授学习了伦理学,西洋伦理学史和认识论等,其中对石桥影响最大的是田中一元的、相互作用的、发展的哲学方法论和以人生为中心的社会伦理观。石桥认为田中活动的一元论的学习方法是与形而上学的、固定的、抽象的、绝对的物的思考方式相对的。田中哲学把人类社会活动实践的利益作为中心,指出“事物是由相对的,相互作用的两个侧面构成的,要抓住所有事物是相对的,相互作用的、发展的要领,顺应环境的变化,并从现实生活的伦理角度,抨击了背离现代社会要求的教育敕语式的‘国民道德论’”;③姜克實:『石橋湛山自由主義の背骨』、東京:丸善株式会社、1994年、第10頁。提倡对现代生活有用的伦理意识,即以理想、嗜欲、社会和个人相互作用调和为目的的相对的自由思想,不走极端;强调社会生活中的矛盾是保有两个侧面的动态平衡的,这是田中哲学的最大特征。

石桥非常认同田中王堂教授所主张的个人利益应与国家利益相互协调统一的想法,并且认为这种主张可以延伸到国际社会关系上,即任何国家的一国利益都应与整个国际社会的整体利益相互协调统一。可以说,石桥湛山的小日本主义思想中很多内容就源于这种哲学思考,所以石桥常常感叹:是田中王堂打开了我的眼界,我今日的思想和人格的形成等很多都是从教授那里学到的。不仅如此,日本学术界对于田中王堂教授在日本思想史上的地位也给予了高度评价:“他的一元论作用主义哲学造就了受相对的自由主义的伦理观、社会生活观影响的石桥湛山以及《东洋经济新报》周围高唱诸如自由主义的‘自律’、‘欲望的限制’的‘自由主义者’一派,为在大正民主中实践现实改造的‘新自由主义’、‘小日本主义’的主张,进而为日本近代史上的自由主义的理论奠定了基础。”④姜克實:『石橋湛山の思想史的研究』、第275、276頁。

毕业后石桥以田中王堂为榜样,于1909年成为《每日新闻》的记者。入社初期,他以田中哲学为思想指导,在文学、宗教、社会问题等方面表现很活跃。其后作为经济新闻记者,在田中王堂推荐下学习了汤因比的《18世纪英国产业革命史》。大正以后,石桥成为政治、经济专职领域记者。虽然他并没有完全走田中王堂的道路,但是两人在根本思想上有很多共同点,可以说田中王堂造就了新闻记者时期的石桥。

石桥湛山个人主义的萌芽,是在山梨县寻常中学时代后期,通过大岛正建校长而间接受到克拉克博士的思想感化开始的,其后进入早稻田大学后在田中教授的熏陶下而逐渐定型,从而形成了第一个基本的特征即以“自我”为本位。石桥在1911年8月号的《时论》上发表了《何为无我主义》,对无我主义的国民性进行了批判:“无论任何人种,任何国民,经历周围社会环境的各种讲习、洗礼、淘汰后最后留下的只有自我,自我是唯一伴随人始终的,而把这一点作为出发点、立足点的人会为了一切理想而付出行动。”①石橋湛山:「没我主義とは何ぞや」、『東洋時論』、東京:東洋経済新報社、1911年8月号。石桥把“自我”定义为:“人时时刻刻都会产生欲望,为了实现欲望而进行自我实现,便成为推进社会进步的原动力,从而发现社会活动的最终目的。”②石橋湛山:『石橋湛山全集』第一巻、第180頁。以这种认识为基础,石桥认为国家、文艺、宗教、道德等都是为了自我实现和欲望统一的道具和机关。

明治天皇去世之际,石桥发表社论《深思的国民》,反对建设明治神宫的计划,对举国一致祭祀天皇的活动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这种批评“不仅仅是出于经济合理主义,认为此举会造成税金的浪费,更主要是因为石桥对于人们没有自我意识,盲目地崇拜天皇,对国民丧失自我而感到忧虑”。③石橋湛山:『石橋湛山全集』第一巻、第113頁。石桥认为生活是人类为了满足自我欲望而进行的实际行动和现实改造的过程,实现愿望是人生的最终目标,这是石桥个人主义的出发点,也是其个人主义的第一个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石桥所说的实现自我欲望,绝对不是那种脱离社会生活的抽象的状态。他所谓的生活是与人类社会密切相关的现实生活,“他渴望实现的自我欲望是指通过社会生活把自我、个人、社会、欲望、境遇相互作用、调和、统一而实现相对的自己的欲望”。④松尾尊允:『石橋湛山評論集』、東京:岩波文庫、1984年、解説部分。这是石桥个人主义的第二个特征,也是石桥个人主义的最大特征。石桥认为“个人主义的目的是实现现实改造,而现实改造是近代思想的中心”。⑤石橋湛山:『石橋湛山全集』第一巻、第47頁。他所提倡的现实改造的个人主义同古希腊的个人主义、产业革命时期的自由放任主义是不同的,他突出强调了个人和社会的调和。

总之,追求自我的本位,从自我出发,重视社会要素的存在,通过社会的协同生活而追求相对的自我实现,是石桥个人主义的两个特征。如果说“自我本位”是个人主义的“古典”要素,那么“欲望统一”则是石桥抓住世界史的发展趋势给近代个人主义赋予的具有现实意味的新内涵。日俄战争后开始兴起的各种各样的个人主义的主张中,石桥的这种欲望统一的个人主义是很具有代表性的。正是这种独特的“欲望统一”的个人主义,促使石桥提出走小日本主义道路来实现富强,壮大日本的想法。也就是说,如果想实现日本利益最大化这个欲望,那么就必须将国家的经济、社会以及国际形势等各个方面的诸多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和调整,进而得出结论:小日本主义道路是最适合、明智的选择。可见西方哲学的影响是石桥小日本主义思想形成中最关键的要素。

三、军队生活的影响

军人往往都有坚强的意志,对于战争也有自己的独特看法,石桥同样如此。军队的生活使他学到更多的是军队文化和对于战争的独特见解,这是石桥小日本主义思想中“反对扩张军备、反对战争、反对殖民地侵略”等思想形成的根源所在。

石桥于早稻田大学毕业后,在东京《每日新闻》体验了8个月的记者生活。1909年12月加入麻布区的步兵第三连队,体验了一年的志愿兵生活,这一年艰苦的军队生活体验对于石桥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经历。与其他大多数大学出来的一年志愿兵不同,石桥对军队的制度和教育方法表现出了独特的见解。

入伍前石桥因为在新闻、小说中常常听到军队内部的暴力、野蛮和虐待新兵的消息,所以十分担心,战战兢兢。在最初进入军队时,石桥曾写《士兵手册》一文,里面有很浓烈的大度、忍耐、慈悲的人格修养的色彩,表现出了这个时期的“石桥对于理论与军队的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的苦恼、烦闷”,①上田博:「石橋湛山と大崎学報」、『自由思想』、東京:石橋湛山記念財団、1988年5月号、第33頁。体现了石桥对军队生活纪律制约的烦恼,石桥通过忍耐、改变来积极努力地适应军队生活。但是不久,石桥就改变了这种认识,他和上官、班长的关系都很好,而且开始关心军队的哲学。他从日本陆军的《野外要务令》中看到了合理主义的军队哲学,石桥认为这个要令中体现了真正的团体主义应该从个人主义的立场出发,高度评价了其合理性;并且对军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即“军队就是一个小型社会,是一种教育机关”。②石橋湛山:『湛山回想』、第133頁。他懂得了社会生活、团体生活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并且开始学会积极适应军队生活,度过了快乐的一年军队生活并于晋升军曹后退伍。现役兵一年后,在军队的安排下,1911年石桥作为见习士官参加了三个月的演习而再次入伍,并以良好成绩通过见习期。1913年初晋升为步兵少尉,之后加入部队编制。石桥最后的部队经历是在1916年夏季参加了半个月的机动演习。

在这期间,石桥一直努力学习军队文化,并发表了《将校、下士、马、士兵》一文,该文是对军队内部的将校、下士、马、士兵等级的表述。石桥对于“这种等级制度是十分分明的,士兵和马是作为最低等者而存在”的说法表示十分愤慨,因为这与他在军队生活中所看到的是完全不同的,他用自己亲身经历来阐述自己的观点。石桥认为:“如果把军队看作是以战争为目的的机关,人们一直提倡尊重人权,但却只是考虑到补给问题而没考虑将校、下士、士兵、马的牺牲的问题,那么这样的军队终会走向毁灭。”当然这种解释是以肯定军队和战争为前提条件的,但这并不意味“石桥认为军队和战争是必要的,相反他表示对于军队的未来目的是发动战争而感到非常的厌恶。”③石橋湛山:『湛山回想』、第120、121頁。他在大正、昭和时期通过长时间的言论活动坚持表明自己的立场,石桥认为军队应该是为人权的自由和社会协同生活为目的组建起来的,在社会组织中,一切价值的判断都应该是能以给人类带来利益、幸福为出发点,这并不是对于概念的抽象性认知,而是以人类社会现实生活为标准的实用主义的价值观来判断的。

其后进入战争时期的1935年10月,石桥在新报社举办的自由主义座谈会上也引用了自己对于《将校、下士、马、士兵》的看法,强调要尊重个人主义的意志,反对战争,尊重人权。并在太平洋战争爆发时, “欲在《中部日本新闻》上撰文发表对战争的看法,但却被大本营报道部给退回”。④石橋湛山:『湛山回想』、第121頁。总之,从石桥的将校、下士、马、士兵的言论中可以看到他以人类社会生活为中心的实用主义的思维方式。

通过军队体验,不但磨炼了石桥坚强的意志,也使他开始重视人类的社会生活,并对个人和团体的有机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提出要适应团体生活就必须将个人欲望与所有的影响要素进行协调、统一;同时也形成了石桥的反战思想和现实改造思想的基本要素,这是他后来提出小日本主义思想中最重要的思想因素。可见军队生活对石桥湛山的意义很大,这使他对于军队、战争等有很透彻的认识,使石桥对于军队的存在有了独特的见解。石桥认为:军队是不应该作为发动战争的机关而存在的,扩张军备只会增加国家和人民的负担,战争不会为日本带来真正的利益。而这也正是石桥小日本主义思想中所提倡的反对扩张军备、反对战争、反对殖民地侵略的主要原因。

四、东洋经济新报社的影响

1911年初,石桥进入东洋经济新报社。开始了他的记者生涯,这是他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其实践期。石桥加入东洋经济新报社后,报社的自由主义风气和前辈的影响为石桥提出小日本主义思想提供了可能,同时也是影响和支持他提出小日本主义思想的最大原动力。

甲午战争后,“新报以英国的自由主义思想为根本理念,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宣扬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和政治思想”。①小倉政太郎:『東洋経済新報言論六十年』、東京:東洋経済新報社、1955年、第6頁。第三任主编植松考昭 (1907-1912)在任期间,新报的自由主义色彩很浓,“对内提倡反对军备扩张和元老政治,提倡普选权;对外批判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支持中国的辛亥革命”。②松尾尊允:『赤松俊秀教授退官記念国史論集:大正デモクラシーの一水脈』、東京:文功社、1972年、第1168-1171頁。植松与曾经作为《劳动世界》杂志主编的著名社会主义者片山潜联系比较密切,每每遇到问题时,片山潜都会给他很多帮助,其后片山潜到新报担任社会问题的兼职记者,给新报有关中国论方面的论述带来很大的影响,作为经济类杂志的新报开始关心文艺、思想、社会问题。

石桥入社之初在东洋经济新报社的《东洋时论》担任编辑,《东洋时论》是1910年5月新报杂志社发行的以社会、文艺、思想评论为中心的月刊杂志。可是《东洋时论》的路途并不平坦,石桥入社一年零九个月后,主编植松因结核病而急逝,其后《东洋时论》因销量不佳而难堪经济重负,三浦铁太郎上任新报社长后,为了解决这一困境,不得已决定停刊,于是这个曾大放异彩的杂志仅仅两年后就在论坛中消失。从入社开始到停刊前的一年半时间里,石桥以《东洋时论》为阵地,在政治、哲学、文艺、社会等领域发表了很多批判性文章。同时作为一个新锐的言论人,石桥对政治和外交问题也很关心,随着哲学素养的积累和提高,他在这期间对于文艺、社会等方面的批评是非常有哲理性的,展现出了自己的人生观和独特的个人主义哲学思想。

1911年至1912年随着日本社会矛盾的加剧,以社会问题为题材的社会剧开始在文坛诞生,一时间引起了世人的瞩目。石桥在《时论》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剧坛的变化》一文,对于如何消灭社会的矛盾、去除虚伪而感到忧虑,希望唤醒人们关心现实以及个人的觉醒。指出“以研究和解决社会问题为目的的社会剧,会有很大的发展前途”。③石橋湛山:『石橋湛山全集』第一巻、第157頁。石桥大力提倡文艺政治道德,呼吁要从实际上去解决政治和社会问题。

1912年1月,石桥开始在《时论》上担任对社会和文艺的评论等重要版面的执笔。由于贫困现象的表面化是明治末年的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为了救济贫困,皇室组建了后援的恩赐财团济生会,很多慈善事业开始兴起,一时间慈善论的主张成为新闻界的主流选题。对此,《时论》则认为贫困的治根之本,是要有防贫的对策。主编植松发表了《生活困难的真相及其缓和政策》的论文连载,以社会政策的实施、教育制度的改善、租税制度的改革及公益事业的兴起为四个根本来论述防贫政策。④植松考昭:「生活難の真相及び緩和策」、『東洋時論』、東京:東洋経済新報社、1911年5-7月号。在其影响下石桥也随之在《时论》上发表文章指出:“相对于慈善这种消极的解决贫困的方法,积极的防贫手段更有实际意义,施恩惠给贫困者,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日本的贫困问题的。”⑤石橋湛山:『石橋湛山全集』第一巻、第165、166頁。强调了防贫政策的重要性。翌年3月25日,石桥又发表了题为《着眼于防贫》一文,对于社会上提出以养老法案来解决贫困问题而感到担心,警示不要重蹈欧洲救贫事业失败的覆辙,而主张防贫是第一位的。提出防贫的具体政策,从“贫民屋的建设、职业介绍所的建立、劳动者宿舍的建造、设置劳动局、经营劳动场所”等5个项目加以论述与阐释,⑥石橋湛山:『石橋湛山全集』第一巻、第443-445頁。认为只有防止贫困才是当时稳定社会的良策,可见石桥的防贫论在报社前辈的影响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观点。

职业妇女问题在《东洋时论》创刊之时就受到三浦铁太郎的重视,他曾就“妇女职业的社会化、适合妇女职业的兴起和妇女生活困难三个方面来呼吁全社会关心职业妇女的问题”。①三浦銕太郎:「職業婦人」、『東洋時論』、東京:東洋経済新報社、1912年3月号。在三浦铁太郎的影响下,“石桥主张保证妇女在经济领域的进出权和妇女的选举权”。②石橋湛山:「婦人選挙権は文化の局面を一新すベし」、『東洋時論』、東京:東洋経済新報社、1911年5月号。石桥根据对日本以及全世界职业妇女增长率调查统计的结果,指出“今日妇女的地位已经从消费的地位、臣从的关系位置开始转变为生产经济上独立自主的位置”。③石橋湛山:「婦人位置の移動」、『石橋湛山全集』第一巻、第285頁。认为现今和未来的社会所追求的男女平等,不仅仅是主张权力上的平等,更是追求妇女经济独立和经济地位的平等。在这个方面石桥支持自己的妻子岩井梅去当小学教师,用实际行动去抵抗世间那些轻视职业妇女的观念。

1912年5月,文艺协会第三次公演的岛村抱月的《故乡》,因为反对传统的道德而被禁演。此剧禁演后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支持和反对禁演的声音都很高。石桥对此也是持反对态度的,但是石桥并非像其他人一样因为演员的演技好而反对禁演,而是站在排斥官僚的思想教化和言论镇压的角度,认为《故乡》的禁演并非像官方所说的演技不好的原因,而是内容上扩大了国家依靠官僚的力量而左右国民思想的政治问题。

石桥在《东洋时论》7月号上发表了《故乡的修正和我们的官僚性质》一文,在批判官僚思想的同时发表了自己的政治观。他所说的自由和专制并不是拘于抽象的思想认识,而是从团体生活的便利和社会实践的效果出发来论证政治制度的合理性。并进一步发表了自己对专制政治和民主政治的见解,认为专制政治和代议民主政治并非是全然性质不同的、相反的。主张发现国民的自制力,认为背弃国民的要求容易使国家发生大的变动,所以提倡主权在国民全体,以此形成石桥独特的国民主权论。石桥的主权论并没有受到思想意识的束缚,而是加入了能为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功利”实用主义色彩,石桥的政治观在尊重历史和传统要素的同时不忘增加发展和进步的要素。

对于当时的政治,石桥认为“今日的我们的政治,名为立宪代议政治,实际上是一种明显的寡头专制政治,国民并没有直接掌握权力,依然是按照掌权者和官僚的意愿而执行的,像这种专制政治,失去了在团体生活的意义,因此号召大家反对这种制度”。④石橋湛山:『石橋湛山全集』第一巻、第103、104頁。石桥指出现今思想动荡不安的现状和幕末时期社会动乱的性质是相同的。不论这种状况是国民道德思想的堕落,还是对当局危险思想认识的突破,都将是我国国民将要发动会有更大发展的第二次维新的预兆。并且石桥对第二次维新给予了政治上的定义:“因政权对国民全体的分配不公,要建立真正的国民议会、打破专制的官僚制度,成立真正的负责任的内阁,扫除全部的族阀、财阀、学阀,打开一个发现、扩展新人才的自由的世界。”⑤石橋湛山:『石橋湛山全集』第一巻、第103、104頁。

另外,石桥还指出那些认为代议政体的前途是很乐观的想法是目光短浅之见,他批判感情用事、不理性的立宪政治,提倡向民主主义政治的方向发展。明治天皇去世之际,石桥评价了其在明治时代的“伟业”,但并非是通过日清、日俄战争而发展的帝国“伟业”,而是确立了《五条誓文》的制定,石桥认为誓文在基本思想上是积极的。

石桥虽然在《东洋时论》上发表的论文不多,但也足以看出其思想的本质。因为编辑分工不同的关系,石桥对于文艺、社会方面的评论甚多,而对于政治和外交问题的论述,在数量上虽不能与之相比,但是“因为植松、三浦铁太郎等对大日本主义的批判的影响,促成了石桥对帝国主义批判论的形成”。⑥松尾尊允:『日本政治社会史下:三浦銕太郎小論』、東京:塙書房、岸俊秀教授退官記念会編、1985年、第522頁。1912年10月,随着石桥《大日本主义的幻想》、 《满洲放弃论》、 《战争无休止》、《放弃一切的觉悟》等多篇文章的陆续发表,石桥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思想上,主张在社会合作中实现自我;社会上,批判社会政策分配的不公平,提倡妇女经济的解放;政治上,提倡打破藩阀专制政治,实现民主政治的第二次维新;外政上,希望从虚荣的帝国主义、国权伸张主义转变为实质的经济主义、内治主义,在政治与外交方面,提出了务实的小日本主义思想。至此,石桥的小日本主义思想最终形成,可见东洋经济新报社自由主义风气和前辈的影响是他思想形成的催化剂,也是他思想形成的最大原动力。他的小日本主义思想实践的第一步,也正是从东洋经济新报社开始的,直到石桥湛山投身政界之前,东洋经济新报社一直都是石桥湛山小日本主义思想的阵地。

结 论

思想的形成过程如同种树一样,首先要有种树的想法,石桥从小受到日莲宗思想的熏陶,树立了要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为国家的富强而奋斗的理想;其次是选择种什么品种的树,这正如石桥少年时在西方哲学的影响下,思想中更注重民主主义、个人主义与自由主义;再次就是辛苦种树的过程,辛苦的同时也对树抱有了更多新的希望,就像军队生活对于石桥的影响一样,不仅磨炼了石桥的坚强意志,也形成了他反战、反侵略以及现实改造思想的基本要素;最后就是细心照顾树苗,让它在最好的环境下茁壮成长。东洋经济新报社的自由主义风气和植松考昭、三浦铁太郎等前辈的影响,就如同阳光与水分,为石桥湛山的小日本主义思想的最终形成及提出提供了最好的环境条件以及最大的支持力。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石桥最终形成了能为其实现日本国家富强的梦想而助力的小日本主义思想。

其后石桥的一生都在为实现小日本主义的目标而奋斗,不断地在哲学、经济、政治、外交等多个领域提倡、宣扬自己这一主张,留下很多宝贵的篇章,无论是在日本思想史上还是政治史上都占有一席地位。思想的价值决定思想的影响,也许石桥的小日本主义思想中的坚持以国际经济和贸易为立足点,与东亚邻国和平共处、互利双赢的主张,才是日本改善现今日益复杂的中日关系以及真正融入东亚国际社会的正确选择。

猜你喜欢
東京石桥个人主义
论碳审计主体
石桥的传说
悠悠水乡 七溪石桥
鲁迅的个人主义思想初探
——以《文化偏至论》为例
東京
第12回「東京_北京フォーラム」間もなく開催 中日関係の発展に英知を結集
東京
北京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
東京通信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流变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