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利娜 牛晓勇
太原理工大学《煤炭转化》编辑部,太原市迎泽西大街79号 030024
数字出版的发展促进了文献载体和形态的多元化,进而参考文献的类型由图书、期刊、报纸、会议论文集、汇编、学位论文、报告、标准和专利等传统出版物扩展到光碟、磁盘、数据库、计算机程序、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和博客等电子文献。在众多类型中,学术论文虽然参考和引用传统出版物如图书、期刊和学位论文等的比例仍较高,但是我国期刊出版形态正在改变,尤其是学术期刊的优先数字出版,使电子文献的引用比例日趋增大。据统计,在《中国知网》收录的9744种期刊中,优先数字出版期刊已占到期刊总量的10%以上[1],越来越多的论文将以电子版的形式优先发布在合作检索系统或期刊自身网站上,加之层出不穷的各类网络信息,电子文献逐渐成为科研工作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因此,在学术论文参考文献中对电子文献的著录更应与时俱进,满足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要求。DOI是美国出版协会于1998年提出的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用于标识网络环境下的任何数字化对象,以有效管理数字出版物,保护数字出版物的知识产权。如同ISBN代表某种图书的某一版本,ISSN代表某种连续出版物的某一版本,DOI号具有唯一性。目前,国外已有很多学会和协会期刊的参考文献规范或期刊指南中推荐或规定了使用DOI对电子文献进行著录[2]。我国学者在DOI系统诞生初期也已开展了对于DOI的研究,主要内容集中在DOI系统的产生、命名、技术、应用和管理模式[3-6]以及DOI与知识产权保护[7-8]等方面,但对我国学术期刊参考文献中DOI著录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的报道还较少,至今我国也还没有出台参考文献中DOI使用的规范和标准。本文在明确我国学术期刊参考文献中DOI著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规范使用DOI的建议和对策,以期较快实现对DOI的规范著录,使其与国际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接轨,适应数字出版和网络出版的要求。
对于电子文献的著录,我国现行标准 GB/T 7714—2005中规定了其著录内容与格式,即“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其中文献类型和标识代码由GB 3469—1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进行了规定。比较现行的国际标准ISO690:2010《信息和文献——参考文献和信息资源引用指南》,其中除规定了电子文献的著录内容及格式,还明确指出对电子文献的著录,如果具有DOI号,应给予著录,并强调在著录时DOI和其他持久标识符应优先于URL等可变项[9]。2010年11月,DOI系统被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批准为 ISO 26234国际标准。 目前,Blackwell,John Wiley和Springer等大型出版商大多使用DOI对数字资源进行标识,有超过5000家命名机构使用DOI系统,DOI注册总量已超过1亿[10]。
自2007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和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向国际DOI基金会(IDF)申请取得了DOI的中文注册权,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中文DOI注册中心以来,中文DOI注册数量逐年上升,与2007年相比,2013年注册数量增加了56倍,达到了16 040 374,截至2015年3月2日,DOI注册总量已达到 21 921 550。其中,期刊 DOI注册数量为20 575 975,占DOI注册总量的93.86%,显著高于学位论文DOI注册数量、科学数据DOI注册数量和其他DOI注册数量[11](见表1)。由此可看出,期刊对于DOI注册的贡献很大。
表1 中文DOI注册统计*
然而,在庞大的期刊DOI注册数量背后,基于DOI的参考文献引用在我国尚没有得到有效推广。姚戈等[11]讨论了我国高校期刊使用DOI的情况,在对300种高校期刊调查后发现,在高校期刊中使用DOI的比例很低,仅占17.6%,有极少数期刊在国外申请注册了DOI号,大部分高校期刊通过中文DOI服务进行DOI注册,并分析了造成DOI比例较低的原因。刘怡辰等[12]对《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学科分类期刊综合评分排名前3名的其中100种期刊加入中文DOI系统以及参考文献著录DOI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期刊仅处于注册阶段,我国基于DOI元数据的跨库检索和引文之间的相互链接应用还不广泛。在学术期刊参考文献中著录DOI号,一方面,能够解决URL不稳定问题,便于文献的检索;另一方面,能够解决优先数字版与印刷版的对接问题,便于优先数字出版论文的标注,有利于增强引文的网络链接功能。为探究我国学术期刊中参考文献著录DOI的情况,笔者于2015年3月29日访问了《中国知网》(http://www.cnki.net/)的《中国期刊数据库》进行了检索。由于DOI是由数字、字母和其他符号组合而成的字符串且目前由IDF指定的目标代码指定值为10,故将“参考文献”作为检索项,设置“doi:10”作为检索条件,并利用Exce1软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结果显示,2002年有4篇论文在参考文献中标注了DOI号,这标志着我国开始在参考文献中标注DOI,到2014年全年已有16 589篇论文在参考文献中标注了DOI号。我国在参考文献中标注DOI号的论文数量逐年呈指数增长(见图1)。同时,笔者统计分析了在参考文献中标注DOI号的期刊种类。
图1 我国在参考文献中标注DOI号的论文数量逐年增长情况
分析显示,目前我国共有3139种期刊在参考文献中标注了DOI号,与《中国知网》收录期刊总量相比,在参考文献中标注 DOI号的期刊种类占32.21%,DOI的使用比例虽然有所提高但仍然较低。最早在参考文献中标注了DOI号的4篇论文分别发表在《生理科学进展》、《农业工程学报》、《AMBIO-人类环境杂志》和Journal of Rare Earths上。2006年以后,在参考文献中标注DOI号的期刊种类有了大幅度的增加,2011年全年在参考文献中标注DOI号的期刊达到1365种。在参考文献中标注DOI号的期刊种类也呈逐年上升趋势(见图2,由于仅能从知网上查询到6000篇论文的信息,所以2011—2014年的期刊种类数据为不完全统计数据)。
图2 我国在参考文献中标注DOI号的期刊种类随年份变化曲线
从在参考文献中标注DOI号的期刊的学科分布上看,这些期刊主要分布在地质学、气象学、地球物理学、肿瘤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海洋学、消化系统疾病、数学、化学、外科学、自动化技术、基础医学、电信技术等40个学科领域,多为科技和医学学术期刊,这反映了我国期刊,尤其是科技学术期刊,越来越重视在论文参考文献中标注DOI。表2列出了在参考文献中标注DOI号论文数量较多的期刊名称。英文期刊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Advances in Atmos pheric Sciences,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和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 sity的几种期刊以及中文期刊《软件学报》、《地球物理学报》、《物理化学学报》、《世界华人消化杂志》、《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科学通报》、《岩石学报》和《地球物理学进展》等期刊在参考文献中标注DOI的情况较好,标注DOI号的参考文献数量较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期刊对于DOI的关注程度以及对于DOI标注的执行程度。我国期刊已经从DOI注册阶段进入DOI标注阶段,并将逐渐扩大对于DOI的检索和引文链接应用。可见,加强学术期刊参考文献著录DOI势在必行。
表2 2002—2014年在参考文献中标注DOI号的主要期刊
在数字出版时代,在媒体融合的大环境下,期刊向着集群化和数字化的方向发展,期刊承载的信息量不断增加,只有规范标注电子文献才能保证从中获取准确的信息。因此,加强学术期刊参考文献DOI的著录十分必要,可采取以下对策。
1)为加强电子文献规范著录DOI,发挥DOI作为唯一标识符在参考文献中具有的唯一识别和永久链接作用,参照ISO690:2010《信息和文献——参考文献和信息资源引用指南》,我国正在对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修订,拟规定对参考文献著录DOI[10],逐渐推动国家范围内唯一标识符标准的执行和实施,在标准规范层面进行统一指导和约束。
2)IDF授权DOI注册机构受理DOI的注册事务,提供已注册DOI信息的存储、解析和检索服务。我国被授权的DOI注册机构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和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也可以为用户提供DOI的注册及相关服务。无论是通过中文DOI注册中心还是国外DOI注册机构,编辑出版部门都应积极申请注册DOI,签署DOI服务协议,了解DOI的编码语法和规则,加强与DOI注册机构的合作。
3)虽然我国期刊编辑部已经开始重视对DOI的著录,但是大多数编辑部对DOI的关注程度不够,还不能够清晰认识到DOI在文献检索、期刊评价、知识图谱建立等方面具有的价值。并且,期刊给出的DOI标识码和标注的位置也不规范。编辑出版部门应积极探讨DOI在这些方面的作用,利用DOI提升期刊的影响力,编辑在编校的过程中也应注意DOI的标注方式和位置,使其更加规范合理。
4)论文作者对DOI不够了解,甚至有些作者还不知道DOI号的存在,更不习惯在参考文献中著录DOI,以及运用DOI进行文献检索。DOI注册中心、数据库、高校图书馆及编辑出版部门应通过网页说明、讲座、征稿简则等多种形式向作者群体宣传DOI。作者也应多采用DOI来实现文献的检索、浏览和引用,充分发挥DOI的引文链接功能,扩宽文献阅读渠道。
为参考文献著录DOI,有助于电子文献的检索和链接。然而,目前我国学术期刊参考文献中著录DOI的比例还较低,基于DOI的参考文献引用还没有得到有效推广。为加强参考文献中DOI的著录,我国正对现行《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修订,拟增加DOI作为著录项。同时,编辑出版部门应积极申请注册 DOI,宣传 DOI,并科学和规范使用DOI,为DOI的规范使用作出表率;论文作者也应多采用DOI来实现文献的检索、浏览和引用,发挥DOI的引文链接功能,扩宽文献阅读渠道,并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能注意规范著录DOI。
[1] 徐铭瞳.论我国学术期刊优先出版的现状及未来发展[J].编辑之友,2013(3):42-45.
[2] 姚长青,郭晓峰,蔡京生.参考文献规范化著录与DOI引文链接服务.出版发行研究,2014(5):33-35.
[3] 张晓林.数字对象的唯一标识符技术[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1(3):8-11.
[5] 赵继海,周文芳.DOI系统的发展及其对数字图书馆的影响[J].图书情报工作,2004,48(4):90-93.
[6] 王燕,毛军.我国数字资源唯一标识符应用模式与管理机制[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5(2):10-14.
[7] 王建.论数字电子资源的DOI保护[J].现代情报,2006(2):98-100.
[8] 陈兵强,王益兵.数字出版物知识产权的保护利器—— DOI[J].中国出版,2005(5):55.
[9] 王衍,陈蓓.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范发展趋势探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2, 56(9):101-104.
[10] DOINews[EB/OL].(2015-03-02) [2015-03-16].http://www.doi.org/announce.htm1.
[11]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文 DOI注册统计[EB/OL].(2015-03-02) [2014-03-29].http://www.chinadoi.cn/porta1/Doisum.htm.
[12] 姚戈,王淑华,王亨君.大数据时代DOI的应用意义与中国科技期刊应用现状[J].编辑学报,2014,26(1):63-65。.
[13] 刘怡辰,沈波,夏爱红.科技期刊论文参考文献著录DOI的重要性[J].科技与出版,2013(11):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