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辉 龚定宏 徐 奇
中国.上海市浦东新区沪东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0129 △通讯作者 E-mail:blueskygdh@163.com
现今社会中对于健康的定义已远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身体健康或没有疾病,而是在健康无病的基础上增加了良好的精神状态与健全的社会适应能力,即身心健康[1]。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日新月异的变化使人们的生活也随之改变,这带来了不小的生存压力,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2]。且压力对人的种种影响也早不只局限于成年人,处于人生少年阶段的小学生同样也不可避免的需要面对个体与社会的多种压力,各种身心问题在小学生群体中也增多起来,有调查显示小学生们也开始越来越多的产生各种心理障碍或疾病[3],其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已达到10%以上[4],其中尤以焦虑、恐怖、孤独等心理问题为显著[5-6]。所以针对小学生共性的焦虑、恐怖心理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自然就成为了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的关键点,而寻找一个安全、高效、易行的干预方法便显得十分必要。本研究以增能团体心理剧形式来探索干预小学生焦虑、恐怖心理问题的实际效果。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某社区一所小学内抽取4、5年级各2 个班级,共110人,男生55人,女生55人。随机将4、5年级各1 个班级的所有学生作为干预组,共有54人,其中男生30人,女生24人,平均年龄(10.45±0.61)岁;另2个班级(4、5年级各1 个班级)的学生即作为对照组,共有56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31人,平均年龄(10.48±0.85)岁。两组学生在年级、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中保持相对一致,见表1。
表1 干预组、对照组学生基本情况方差分析(±s)
表1 干预组、对照组学生基本情况方差分析(±s)
项 目 方差齐性F 方差齐性P 试验组n=54 对照组n=56 F P 0.73 0.40 4.37±0.49 4.41±0.50 0.19 0.67性 别 <0.01 0.97 1.37±0.49 2.41±0.50 1.30 0.26年龄年级0.71 0.40 10.45±0.61 10.48±0.85 0.04 0.85
对干预组在学校常规心理保健的基础上开展共计5 次的增能团体心理剧活动,而对照组则仅接受学校常规心理保健课程。
1.2.1 干预原理 心理剧又称社会剧,是由莫雷诺(Moreno)将其作为一种系统的干预方法应用于心理治疗领域,其实质是团体心理治疗的一种方式。与传统心理治疗面对面的访谈方式不同,其更侧重鼓励来访者通过角色扮演形式,将其内心体验、感受表达到现实领域或通过以想象事件情景来表现个体的心理冲突,以自然的表演形式减少惯性的心理防卫,唤起自发性和创造力,最终达到心理治疗的目的[7]。
校园心理剧是受到心理剧的启发而在校园里应运而生,校园心理剧集戏剧、小品、心理问题为一体,通过学生扮演当事人或由当事人自己,在心理辅导者和全体参与演出者及观众的帮助下,借助舞台来呈现学生各种典型的心理问题。通过演出促使参与心理剧的学生学会如何应对和正确处理心理问题,从而既能解决个体问题,同时又使观摩心理剧的学生受到触动的一种团体心理治疗方式,此方法较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特点[8]。而增能团体心理剧运用在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实践研究较为少见,若要切实了解其干预效果则需开展相关实际研究与探索。
1.2.2 团体心理剧活动设计
1.2.2.1 第一节主题“我们的小组成立啦” ①增能团体心理剧活动形式介绍,采用报数分组形式将大团体分为5 个小组,通过组长选拔、小组命名、展示招牌动作等活动增进了解,形成团体向心力;②集体讨论并拟定总体目标、期望;③形成咨询契约。
1.2.2.2 第二节主题“身体也能当嘴巴” ①以小组形式讨论在生活中遇到哪些情景会令你束手无策、紧张害怕、局促不安;②各小组选出某一个情景,拟定一个由小组内各成员共同协力将模拟重现该情景的书面方案。
1.2.2.3 第三节主题“人人都是小演员” ①采用团体心理剧的形式将需要模拟的场景呈现出来(模拟必要元素,需要有一个主角和一个旁白介绍剧情发展);②各小组完成情景模拟之后均与观看模拟的同学进行交流,发挥集体智慧、集思广益,讨论如果你遇到了类似情景有什么好办法来应对。
1.2.2.4 第四节主题“大家一起来模拟” 将上次大家集思广益想出的应对方法融入心理剧表演之中,将包涵情景发生、发展以及应对最后结尾等各要素的心理剧完整呈现出来,实际掌握能够运用团体心理剧形式来呈现内心故事的能力。
1.2.2.5 第五节主题“心理剧中你我他” ①由小组中最胆小的成员来提供一个真实情景,由其他组员来通过团体心理剧形式将情景模拟出来;②演员分享表演感受;③主角分享模拟收获;④回顾并征集更多应对策略与方法;⑤总结回顾团体心理剧活动经历,并交流收获与感想。
1.2.3 心理测量
1.2.3.1 焦虑自评量表(SAS) 由Zung 于1971年编制[9],量表共包涵20 个项目,在中国其常模总粗分(原始分)均值范围在(29.78±10.07)分、总粗分分界值为40 分,标准总分为50 分,主要用于评定焦虑症状出现的频度和强度,其Cronbachα 系数为0.931,其与GAS、SI 相关系数为-0.708 和0.810,表明其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10]。
1.2.3.2 Marks 恐怖强迫量表(Marks Scale for Compulsions Phobias,Obsessions and Rituals,MSCPOR) 由I M Marks 于1997年编制,含有43 个项目,由强迫行为、恐怖、总体适应和靶症状4 个分量表组成,专门用于强迫症和恐怖症的评定,其重测信度为0.72~0.99,Cronbach α 系数为0.78~0.88,以Y-BOCS、HAMA 作为金标准的效标效度为0.41~0.62,说明本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11]。
基本资料、MSCPOR、SAS 所采集数据均通过Excel 录入数据库,使用SPSS 13.0 方差检验(F 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增能团体心理剧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在MSCPOR 和SAS 的各个因子中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在干预组完成心理剧5 节活动之后,干预组与对照组在MSCPOR 的恐怖因子与SAS 粗分、标准分因子中与对照组产生了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干预组-对照组学生MSCPOR、SAS 结果方差分析(±s)
表2 干预前后干预组-对照组学生MSCPOR、SAS 结果方差分析(±s)
注:* P≤0.05,#方差不齐,采用Welch 近似检验,下同
状态/分组 量 表 因 子 方差齐性F 方差齐性P 干预组 对照组F P干预前(干预-对照) MSCPOR 强迫行为1.82 0.18 65.43±24.29 58.18±30.01 1.93 0.17恐 怖 1.92 0.17 17.85±5.86 17.13±7.68 0.31 0.58总体适应# 4.80 0.03 2.39±1.05 2.73±1.67 1.68 0.20靶症状 0.54 0.46 6.39±5.06 5.66±4.90 0.59 0.45总 分 1.49 0.23 92.06±30.71 83.70±39.84 1.51 0.22 SAS SAS 粗分 1.28 0.26 33.46±10.14 35.20±7.58 1.04 0.31 SAS 标准分 1.33 0.25 41.93±12.69 44.13±9.48 1.07 0.30干预后(干预-对照) MSCPOR 强迫行为# 15.10 <0.01 54.33±18.84 59.39±28.37 1.22 0.27恐 怖#* 10.36 <0.01 15.85±4.94 18.32±7.23 4.40 0.04总体适应# 4.93 0.03 2.57±1.41 3.02±1.77 2.12 0.15靶症状 3.56 0.06 5.52±3.82 6.57±5.36 1.40 0.24总 分# 17.75 <0.01 78.26±23.91 89.30±39.50 3.17 0.08 SAS SAS 粗分* 3.28 0.07 32.15±6.02 35.73±8.71 6.26 0.01 SAS 标准分*3.17 0.08 40.31±7.53 44.73±10.87 6.10 0.02
团体心理剧干预前后,干预组在MSCPOR 的强迫行为、恐怖、总分因子中的自身结果比较分析显示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其余各因子与SAS 得分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见表3。
表3 干预组干预前后自身MSCPOR、SAS 结果方差分析(±s)
表3 干预组干预前后自身MSCPOR、SAS 结果方差分析(±s)
分组/状态 量表 因子 方差齐性F 方差齐性P 干预前 干预后F P干预组(干预前-后) MSCPOR 强迫行为#**4.12 0.05 65.43±24.29 54.33±18.84 7.03 0.01恐 怖* 0.07 0.80 17.85±5.86 15.85±4.94 3.68 0.05总体适应 1.78 0.19 2.39±1.05 2.57±1.41 0.60 0.44靶症状 1.96 0.17 6.39±5.06 5.52±3.82 1.02 0.32总 分** 1.99 0.16 92.06±30.71 78.26±23.91 6.78 0.01 SAS SAS 粗分# 4.21 0.04 33.46±10.14 32.15±6.02 0.67 0.42 SAS 标准分#4.31 0.04 41.93±12.69 40.31±7.53 0.64 0.43
表4 对照组干预前后自身MSCPOR、SAS 结果方差分析(±s)
表4 对照组干预前后自身MSCPOR、SAS 结果方差分析(±s)
分组/状态 量 表 因 子 方差齐性F 方差齐性P 干预前 干预后F P对照组干预前-后 MSCPOR 强迫行为0.01 0.91 58.18±30.01 59.39±28.37 0.05 0.83恐 怖 0.44 0.51 17.13±7.68 18.32±7.23 0.72 0.40总体适应 1.45 0.23 2.73±1.67 3.02±1.77 0.77 0.38靶症状 1.40 0.24 5.66±4.90 6.57±5.36 0.88 0.35总 分 0.72 0.40 83.70±39.84 89.30±39.50 0.56 0.46 SAS SAS 粗分 0.55 0.46 35.20±7.58 35.73±8.71 0.12 0.73 SAS 标准分0.51 0.48 44.13±9.48 44.73±10.87 0.10 0.75
团体心理剧干预前后,对照组在MSCPOR、SAS的各因子中自身结果比较分析显示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 均>0.05),见表4。
在团体心理剧干预之前,干预组与对照组在各恐怖、强迫、焦虑因子中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而在干预之后,干预组与对照组在恐怖、焦虑因子中产生了差异,且干预组的平均分与标准差均低于对照组,可见心理剧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产生了积极影响,使其提升了应对恐怖、焦虑情绪的能力。同时,在干预前后自身对照的分析中,干预组通过心理剧活动后恐怖因子得分产生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下降,对照组则未发生类似的变化,这进一步证明干预对象在恐怖心理上的积极变化是由于心理剧干预而产生的。虽然在焦虑领域中干预组与对照组自身比较均未产生显著变化,但干预组在干预前后焦虑平均得分仍然有所下降,这提示了心理剧活动干预效果所产生的机制是通过促使干预对象提升应对恐怖情景的能力,来减少其恐怖心理水平,最后随着恐怖水平降低其焦虑水平也由波动趋向于平稳。
在干预前后干预组自身对照分析中显示,在强迫行为和恐怖强迫总分因子上干预组具有积极改变,而对照组则未出现显著变化,但在干预对照交互比较分析中上述两个因子未显示出显著差异。这说明心理剧的干预对于干预对象的强迫和总体恐怖强迫行为具有一定的积极效果,但此效果尚未达到与对照产生差异的程度。提示强迫和总体恐怖强迫行为的积极改变相较于焦虑而言很难在短时间内体现出来,提示可通过观察分析远期的变化状况来探索团体心理剧干预的远期效用。
本次研究的样本量仍偏小,这可能会影响研究干预效果的显著性,以至掩盖强迫、恐怖强迫总体行为的积极效果,但本研究已证实增能团体心理剧对小学高年级人群的恐怖、焦虑具有较好的干预效果,这为将来的大样本研究奠定了基础。若能继续进行相关大样本研究,同时增加干预远期效果探索,则可揭示团体心理剧提升小学高年级群体心理健康水平更真实的效用,并进一步验证其干预效应所产生的机制。
[1]谭玉芬,刘畅.小学生心理状况调查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1999,10(6):48-53
[2]高书峰.心理教育是重要的[J].神州,2012,12(4):14-14
[3]钟宝亮,陈红辉,张建芳,等.武汉市儿童少年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及相关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11):833-838
[4]杨碧秀,程灶火.不同年级的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3):270-272
[5]龚定宏.上海市某社区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8):1248-1252
[6]陶灵芝,金一波,袁雅晨,等.团体心理辅导改善小学生孤独状况[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7):1032-1034
[7]葛缨,胡媛艳,张智,等.心理剧对城市留守儿童网络成瘾及社交回避的改善效果[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4,28(6):458-465
[8]李雪,易兰.浅谈校园心理剧在班级心理委员培训中的运用[J].现代交际,2013,27(11):210-211
[9]Zung W W.A rating instrument for anxiety disorders[J].Journal of Consultation Liaison Psychiatry,1971,12(6):371-379
[10]陶明高,静芳.修订焦虑自评量表(SAS- CR)的信度及效度[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4,20(5):301-303
[11]尹平,赵耕源,周迁漳.Marks 恐怖强迫量表在中国应用的信度效度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1(2):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