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立燕 刘 洁 宋爱芹 高祥芝 翟景花 翟 敏
①中国.济宁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研室(山东济宁) 272067 E-mail:yz220@126.com ②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人民医院内五科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竞争压力日益增大,人们的睡眠质量问题愈来愈严重。研究报道:睡眠障碍为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障碍,10%~23%的青少年有不同程度的入睡困难、再入睡困难及早醒等睡眠问题[1]。如广州地区1450 名大学生睡眠质量调查显示,有睡眠质量问题的占17.7%[2]。而张雨新等[3]的研究表明:北京大学有失眠迹象的大学生占到55.2%;医学类考研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学习、生活压力与其他学生有很大的差别。研究这类学生睡眠质量与考试焦虑的关系,可以为改善他们睡眠质量、缓解考试焦虑、提高学习效率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和考试焦虑量表(TAS),对278 名大学五年级医学类考研生进行了调查。
以某医学院校大学五年级参加过2014年硕士研究生考试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抽样,西医综合考研生167人,卫生综合考研生64人,口腔综合考研生34人,护理综合考研生13人。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 份,回收280 份(93.33%),有效问卷278 份(92.67%)。其中男生127人,女生151人,年龄21~28岁,平均(23.83±0.963)岁。
采用现况研究的方法,以考研科目相同为单位对大学五年级考研生进行随机抽样,使用结构式问卷收集资料,调查内容包括3 部分。
1.2.1 一般情况 为自行设计,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家乡所在地、父母亲文化程度及职业、家庭年收入、是否为独生子女、所在院系、报考学校等。
1.2.2 睡眠质量调查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定研究对象最近1 个月的睡眠质量[4]。该量表由刘贤臣等人修订,适合我国人群,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内容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和日间功能障碍等7 项,每项分为4 个等级,分别赋值0~3 分,累计各项得分即为PSQI 总分,总分值在0~21之间。得分越高,表明睡眠质量越差。PSQI 成分≥2 分表示在该项上的质或量较差或很差,以PSQI≥8作为判定睡眠质量问题的标准[5]。
1.2.3 考试焦虑量表(TAS)[6]TAS 是美国华盛顿大学著名临床心理学家Irwin G Sarason 教授于1978年编制完成,该量表涉及个体对于考试的态度及个体在考试前后的种种感受和身体紧张等内容,共37 个条目。每题要求选“是”或“否”。TAS 只统计量表总分,把所有37 个项目的得分加起来即为量表总分。TAS 得分12 分以下考试焦虑属较低水平,12~20 分属中等程度,20 分以上属较高水平。15分或以上表明该被试者的确感受到了因要参加考试而带来相当程度的不适感。TAS 是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考试焦虑量表之一,在我国大学生中曾有使用,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7]。
调查前对研究对象说明调查的目的及意义,征得其同意后进行调查,采用匿名方式进行,所有调查资料严格保密。
收集的资料经过整理,审核合格后,采用Epidata 3.1 录入数据,用SPSS 17.0 统计软件包进行t 检验、方差分析、χ2检验、相关分析等。
匹茨堡睡眠质量总平均得分(4.31±2.790)分,最低分0 分,有10人,最高分16 分,有2人,按照PSQI≥8 作为评定我国睡眠质量问题的标准,有29 名(10.43%)被试者在睡眠质量上存在问题。其中,大多数考研生睡眠质量好或良好,入睡时间在30min 之内,夜间睡眠时间在7h 之上,睡眠效率大于85%,睡眠障碍每周小于1 次,极少数考研生使用过催眠药物,少于50%的考研生偶尔或有时出现日间功能障碍。
2.2.1 不同性别人群的睡眠质量比较 PSQI 均值男生为(4.14±2.560)分,女生(4.46±2.560)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成分的得分情况男女生之间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有睡眠质量问题的人 数:男 生10人(7.87%),女 生19人(12.58%),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1.637,P =0.201),见表1。
表1 男女考研生PSQI 总分及各成分得分的比较(±s)
表1 男女考研生PSQI 总分及各成分得分的比较(±s)
PSQI 各成分 男 女t P睡眠质量 0.92±0.638 1.06±0.695 -1.716 0.087入睡时间 0.87±1.108 0.89±1.084 -0.212 0.833睡眠时间 0.50±0.616 0.54±0.710 -0.502 0.616睡眠效率 0.09±0.387 0.15±0.453 -1.003 0.317睡眠障碍 0.84±0.555 0.85±0.608 -0.073 0.942催眠药物 0.16±0.569 0.21±0.667 -0.636 0.525日间功能障碍0.76±0.718 0.77±0.795 -0.048 0.961总 分 4.14±2.560 4.46±2.560 -0.938 0.349
表2 不同考研科目考研生PSQI 总均分及各成分得分的比较(±s)
表2 不同考研科目考研生PSQI 总均分及各成分得分的比较(±s)
PSQI 各成分 西医综合 卫生综合 口腔综合 护理综合F P睡眠质量 0.91±0.657 1.13±0.655 1.18±0.758 1.00±0.57 7 2.556 0.056入睡时间 0.81±1.016 1.22±1.266 0.85±1.105 0.15±0.555 4.317 0.005睡眠时间 0.60±0.703 0.28±0.548 0.56±0.613 0.54±0.660 3.648 0.013睡眠效率 0.19±0.510 0.05±0.278 0.00±0.000 0.00±0.000 3.298 0.021睡眠障碍 0.81±0.620 0.97±0.503 0.88±0.537 0.62±0.506 1.914 0.128催眠药物 0.17±0.581 0.06±0.393 0.41±0.957 0.31±0.855 2.551 0.056日间功能障碍 0.78±0.785 0.83±0.767 0.76±0.654 0.23±0.439 2.362 0.072 PSQI 总分 4.28±2.845 4.53±2.666 4.65±2.943 2.85±1.90 8 1.509 0.212
表3 报考不同院校考研生PSQI 总均分及各成分得分的比较(±s)
表3 报考不同院校考研生PSQI 总均分及各成分得分的比较(±s)
PSQI 各成分 985 学校 211 学校 其 他F P睡眠质量 0.93±0.640 1.05±0.694 1.02±0.084 0.637 0.530入睡时间 0.83±1.085 0.86±1.130 0.93±1.086 0.222 0.801睡眠时间 0.52±0.694 0.58±0.635 0.48±0.667 0.527 0.591睡眠效率 0.14±0.377 0.11±0.359 0.12±0.485 0.088 0.916睡眠障碍 0.83±0.530 0.92±0.478 0.82±0.665 0.765 0.466催眠药物 0.16±0.523 0.23±0.702 0.18±0.648 0.262 0.770日间功能障碍 0.70±0.775 0.74±0.735 0.82±0.763 0.694 0.501 PSQI 总分 4.11±2.447 4.49±2.751 4.36±3.038 0.375 0.688
表4 不同性别、不同考研科目、不同报考院校的TAS 平均得分(±s)
表4 不同性别、不同考研科目、不同报考院校的TAS 平均得分(±s)
变量 水平 n TAS 得分t/F P性别 男 127 17.65±6.961 -0.182 0.855女 151 17.80±7.178考研 西医综合 167 17.31±7.359 2.701 0.046科目 卫生综合 64 16.95±6.807口腔综合 34 19.82±5.102护理综合 13 21.46±7.579报考 985 学校 88 16.32±6.434 3.857 0.022院校 211 学校 65 19.49±6.860其他 125 17.81±7.440总计 278 17.73±7.072
2.2.2 不同考研科目学生的睡眠质量比较 对不同科目考研生的PSQI 总均分及各成分得分情况进行比较,在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三方面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SQI 总均分及其他各成分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其中,不同考研科目中存在睡眠质量问题的考研生人数(比例)分别为:西医综合考研生13人(7.78%),卫生综合考研生8人(12.50%),口腔综合考研生7人(20.59%),护理综合考研生1人(7.70%),各科目考研生睡眠质量问题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404,P=0.145)。
2.2.3 报考不同类别院校人群的睡眠质量进行比较 对报考不同院校考研生的PSQI 均分及各成分得分情况进行比较,其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其中,报考不同院校的考研生中有睡眠质量问题的人数(比例)分别为:报考985 学校考研生7人(7.95%),报考211 学校考研生9人(13.85%),报考其他学校考研生13人(10.40%),报考不同院校考研生睡眠质量问题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89,P=0.499)。
TAS 总均分为(17.73±7.072)分,有97人(34.89%)存在严重的考试焦虑情绪,不同性别TAS 平均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考研科目、不同报考院校考研生的TAS 平均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事后两两比较,报考护理综合的学生TAS 平均得分高于报考西医综合(q =2.056,P =0.041)和卫生综合(q =2.114,P =0.035)的学生,报考211 学校的学生TAS 平均得分高于报考985 学校的学生(q =2.772,P =0.006),其余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本次调查的278 名考研生中,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总均分(4.31±2.790)分,考试焦虑量表(TAS)总均分(17.73±7.072)分,睡眠质量与考试焦虑存在显著正相关(r = 0.247,P =0.001)。不同性别、不同考研科目、不同报考专业考研生的睡眠质量与考试焦虑均有高度显著的相关,见表5。
表5 不同性别、不同考研科目、不同报考院校的TAS 平均得分(±s)
表5 不同性别、不同考研科目、不同报考院校的TAS 平均得分(±s)
变量 水平 n TAS 得分 PSQT 得分r P 037女151 17.80±7.178 4.46±2.560 0.291 0.000考研科目 西医综合 167 17.31±7.359 4.28±2.845 0.247 0.000卫生综合 64 16.95±6.807 4.53±2.666 0.417 0.001口腔综合 34 19.82±5.102 4.65±2.943 0.500 0.003护理综合 13 21.46±7.579 2.85±1.908 -0.525 0.066报考院校 985 学校 88 16.32±6.434 4.11±2.447 0.273 0.010 211 学校 65 19.49±6.860 4.49±2.751 0.317 0.010其他 125 17.81±7.440 4.36±3.038 0.195 0.029总 计 278 17.73±7.072 4.31±2.790 0.247 0.000性 别 男 127 17.65±6.961 4.14±2.560 0.185 0.
睡眠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下,机体处于最低代谢状态的一种周期性生理现象。睡眠的多少在个体间差异较大,与年龄、性别、神经类型、性格、活动强度、情绪状态等多种因素有关[8]。
有报道显示,失眠症患者PSQI 总均分为(10.38±4.57)[9],本次调查中被试的PSQI 总均分低这一结果,说明医学类考研生较少患有失眠症。不同性别考研生PSQI 总均分、各成分得分及存在睡眠质量问题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以往报道[10-11]的男性与女性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存在差异的结果不同,可能与研究对象选择范围不同有关。分析结果显示,医学类考研生睡眠质量上存在问题的比例与国内相关调查结果(11.4%~19.1%)[12-13]接近。从PSQI 各成分得分情况分析也可发现,大多数考研生睡眠质量好或良好,入睡时间在30min 之内,夜间睡眠时间在7h 之上,睡眠效率大于85%,睡眠障碍每周小于1 次,极少数考研生使用过催眠药物,少于50%的考研生偶尔或有时出现日间功能障碍与王玲等[14]人的一般医学生睡眠情况的研究结果一致。
考研生面对繁重的课业与竞争压力以及老师、父母的殷切期盼,思想负担重,压力大,为了应付繁重的学业,将自己的业余时间都用于学习,甚至不惜牺牲自己正常的睡眠时间,长久下去,不仅影响睡眠质量,对其身心健康也造成严重危害,而且会导致学习效率的低下,面对到来的考试就容易出现考试焦虑。调查中有约1/3 的考研生存在严重的考试焦虑情绪。而考试焦虑反过来会导致睡眠质量的下降,如此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本次研究结果睡眠质量与考试焦虑存在显著正相关正好说明了此问题。
考研备考是持久战,为保持高水平的学习效率,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良好的睡眠质量;其次,要提高心理素质,增强其面对考试的适应能力;再次,自己学会放松身心,积极参与各种文娱活动,根据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参与各种文娱活动对缓解学习紧张,提高睡眠质量具有显著效果[15];最后,学校要针对考研生的睡眠质量问题和考试焦虑实施有针对性的、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指导其科学、合理备考。
[1]杨盛萍,徐俊冕.大学生心理障碍分析[J].上海医科大学学报,1994,21(3):216-218
[2]王小丹,高允锁,郭敏.大学生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综述[J].中国热带医学,2006,6(10):1906-1907
[3]张雨新,钱铭怡.失眠和睡眠行为量表[J].心理科学通讯,1991,5(2):71-72
[4]Buysse D J,Reynolds C F,Mark T H,et al.T he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A new instrument for psychiatric and research[J].Psychiatric Research,1989,28:193-213
[5]刘贤臣,唐茂芹,胡蕾,等.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6,29(2):103-107
[6]Hilde L N.Narrative medicine creates alliance with patients[J].Medical Study,2009,8(1):35-67
[7]王才康.考试焦虑量表(TAS)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1(1):69-70
[8]何伋,成义仁,马恩轩.精神病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441-442
[9]潘集阳,赵耕源,麦慈任,等.原发性失眠患者的主观睡眠质量及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0,26(4):240-241
[10]Kronholm E1,Puusniekka R,Jokela J,et al.Trends in self-reported sleep problems,tiredness and related school performance among Finnish adolescents from 1984 to 2011[J].J Sleep Res,2015,24(1):3-10
[11]赵丽.大学生担忧事件、状态焦虑、特质焦虑与睡眠质量的关系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9
[12]蒋怀滨,林良章,赵春梅.福州地区综合性大学本科生睡眠状况调查及其干预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11):1201-1202
[13]王小丹,高允锁,郭敏.551 名医学本科生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9):771-773
[14]王玲,叶明志,温盛霖,等.某医科大学学生睡眠质量与心理状况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02,23(3):204-205
[15]穆燕,杜伟.影响大学生焦虑情绪的因素及其对策[J].中医教育,2004,23(2):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