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直线传播实验的改进

2015-04-09 16:06李金华
物理教学探讨 2015年2期
关键词:演示实验设想改进

李金华

摘 要:针对光的直线传播实验中,探究光在三种不同状态的物质中传播不明显的现象,以及小孔成像的演示过程的不足,提出了自己的改进想法,并对一些实验做了改进后的自制教具。

关键词:光的直线传播;演示实验;改进;设想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5)2-0060-2

光的直线传播是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光现象第三节的教学内容,教材中安排了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教学。实验中笔者发现探究“光在不同状态物质中传播”时现象很不明显。在接下来研究小孔成像时,又发现不好演示改变孔的形状和大小来观察像的变化,而且所成像亮度太暗,观察效果差。针对以上不足,笔者对实验进行了部分改进和制作,下面从三个方面分析笔者的尝试和设想,以给大家一些启示。

1 探究光的直线传播实验的常用方法分析

1.探究光在三种不同状态的物质中传播时,我们常采用以下的一些做法:①为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情况,常在燃烧皿燃烧碎纸片产生烟雾,让激光束穿过烟雾来观察;②要观察光在液体中的传播情况,会选用清水(或有颜色的水),让激光束穿过清水(或有颜色的水)来观察;③观察光在固体中的传播情况,常选一块长方体玻璃砖,让激光束穿过玻璃砖来观察。

2.探究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常选用盛有清水的大玻璃容器,往里面不断加入食盐,使上下面呈现出不同的浓度,然后观察激光束斜穿过不同浓度盐水的传播情况。

3.教学时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小孔成像现象,常选用易拉罐,半透明膜、蜡烛等器材,设计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将易拉罐上部去掉,用黑漆将其内壁涂黑,并用钢针在底部中心打一小孔,把薄膜固定在罐的上部,点燃蜡烛,让小孔正对蜡焰,移动罐到烛焰的距离,直到薄膜上出现烛焰的像。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做了这些实验后,发现它们存在不足之处。例如:看不清楚光在媒体中传播的路径。光在盐水中传播时路径的弯曲不明显。小孔成像的观察效果差等。

2 对教材中光沿直线传播实验的改进措施

笔者对这些实验进行了如下的改进:

实验1:选用一个长方形玻璃容器,上面加盖一张硬纸板,在其中间用钢针打个小孔,用细线把蚊香吊在容器的中央(如图2)。点燃蚊香一会儿,待容器中充满浓烟时,让激光束穿过充满浓烟的容器,可清晰观察到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实验2:同样选用一个长方形玻璃容器,在里面加一大半水,滴入几滴牛奶,用玻璃棒搅拌均匀后静置一会儿,用激光束沿水平方向穿过水中,可清楚观察到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

实验3:选择一面经过打磨的毛玻璃来做实验,让激光束紧贴着其内表面传播,或选用较大的果冻来做实验,让激光束穿过果冻,都能明显看出光在玻璃和果冻中沿直线传播,如图3。

3

实验4:选一个较大的长方形玻璃水槽,将事先配好的四杯浓度不同的糖水,按照浓度等比例从大到小倒入水槽中,静置一会儿。由于各层糖水间相互混合,水槽内形成了从上到下浓度逐渐变大的不均匀的糖水。将一束激光从透明水槽侧面沿75°左右的入射角,由最上层溶液斜向下射入糖水中,可观察到激光在不均匀糖水中的传播路径是向下弯曲。做此实验时,可同时做一个对照实验,用激光束斜射入均匀的蔗糖溶液中,让学生观察发现光的传播路径仍是直线。

实验5:在研究小孔成像实验时,笔者试着制作这样一个研究装置。制作方法如下(图4):①选用葡萄酒包装盒做框架,把其四壁用墨水涂黑(作为暗箱);②选用16只红色LED发光二极管组成“F”形,作为光源(标号1);③选用废旧的铁皮做成两块长方形,成垂直方向固定,在一块中间开一个比较大的孔(直径大约6 mm)(标号2);④另选一块作为导轨承载带小孔的板和物体,用粗导线固定在导轨上;⑤剪一小块铁皮,开三个不同形状的孔(圆形、三角形和六边形),然后将小铁皮固定在开有大孔的铁皮上(一个点固定,可以旋转,使三个小孔刚好都能经过大孔)(标号3);⑥撬开葡萄酒包装盒底面一侧,安装毛玻璃,作为光屏承接小孔所成的像(标号4)。

实验时闭合开关使二极管发光组成“F”形,移动拉线杆调节像与物到小孔的距离,观察毛玻璃上像的正倒和大小变化,拨动小铁片改变小孔形状,研究小孔成像与小孔形状的具体关系。

3 改进后的实验的特点和设想

经过上述改进后,有如下特点:

1.学生对改进后展现出来的现象表现出更强烈的好奇和兴趣,实验真正达到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能让每个学生都能亲自参与体验,独立地去探索,充分发挥他们的时间和空间,激发起他们的创新潜能,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体验。

2.实验所用的器材都来自于生活,很容易获取,学生实验过程操作安全、方便,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3.实验现象较以前更加明显,即使在光线充足的白天课堂上也能看得很清楚,有利于学生对光沿直线传播知识的理解,更方便教师对实验过程作出科学的解释。例如:选用LED发光二极管组成的“F”形研究小孔成像时,其发光亮度高,受外界光线影响小。课堂演示时,很容易比较像与物的上下位置和左右关系。这是用烛焰做该实验达不到的,通过移动小铁片改变小孔的形状,为接下去的实验探究提供了方便。

改进后的实验在显示其新颖性的同时,也产生新的不足:在研究小孔成像时,展示小孔成像的大小随物距和像距变化的实验推理过程,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的难度。选用糖水研究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更需在课前就要配好不同浓度的糖水,静置好几个小时,操作技术要求高,给实验操作上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总之,在探究物理实验时,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改进出最简单和直观的实验器材,为每个学生动手参与实验探究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调动他们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学情转变,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林宜平.浅谈演示光的直线传播[J].物理通报,2000,(5):36.

[2]郭卫东.低成本物理实验的巧妙设计与应用[J].物理教学探讨,2012,(7):3.

(栏目编辑 王柏庐)

猜你喜欢
演示实验设想改进
探究“蓝瓶子”实验最佳的课堂演示反应条件
化学实验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利用
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有效性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浅析秦二厂设计基准洪水位提升对联合泵房的影响
对驼峰测长的改进设想
跟踪导练(一)1
我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