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在股骨颈骨折术后应用及效果评价

2015-04-09 22:30:24杨艳颖王银萍徐强朱让腾管敏昌
中国现代医生 2015年2期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综合护理干预并发症

杨艳颖 王银萍 徐强 朱让腾 管敏昌

[摘要]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股骨颈骨折术后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4年2月我院骨科病房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64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骨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心理状态、关节功能、并发症和生活质量。 结果 术后4周,对照组出现压疮12例,便秘13例,感染11例;干预组出现压疮3例,便秘4例,感染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6.40,P<0.05);两组术后4周心理状态(包括焦虑和抑郁)比较[对照组分别为(43.69±5.47)、(42.34±5.24),干预组分别为(37.26±6.18)、(36.36±4.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0、4.72,P<0.01);两组术后4周关节功能比较[Harris 评分对照组和干预组分别为(56.26±8.35)、(64.35±9.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P<0.01);对照组和干预组HSS评分分别为(81.33±13.31)、(88.67±1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P<0.05);两组术后4周活动、睡眠、疼痛、生活自理比较[对照组分别为(37.42±4.62)、(39.62±3.13)、(29.25±3.15)、(29.32±3.14),干预组分别为(41.13±6.73)、(43.34±4.28)、(31.61±3.57)、(32.57±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0~3.96,P<0.01)。 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股骨颈骨折术后并发症,改善心理状态和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股骨颈骨折;并发症;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02-0113-03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以及交通的迅猛发展,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随之增加。研究发现[1],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 3.6%,女性多于男性。由于股骨颈骨折多是意外原因引起,患者常常会担心以后会瘫痪在床而拖累家属,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往往产生消极情绪;同时卧床时间长,患者极易发生压疮、便秘、感染和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及生存质量[2]。为避免患者出现消极心理,减少股骨颈骨折术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我科2010年2月~2014年2月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2月~2014年2月我院骨科病房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男29 例,女35例;年龄50~80岁,平均(68.15±16.22)岁,手术与受伤时间的间隔为3~72 h;将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前32例作为对照组,综合护理干预后32例作为干预组,对照组给予股骨颈骨折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股骨颈骨折部位、手术时间等均具可比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性别、部位、年龄、手术时间比较

1.2 纳入标准

①明确诊断为单侧股骨颈骨折并经影像学检查证实;②择期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③股骨颈骨折前肢体运动正常。

1.3 排除标准

①治疗前关节功能异常、心理疾病、睡眠障碍者;②双侧股骨颈骨折患者;③合并严重心、脑、肺、肝、肾等脏器疾病者;④治疗前有便秘习惯或因各种原因无生活自理能力者;⑤治疗过程中不遵照医嘱、不按时复诊的病例或资料不全者。

1.4 护理干预方法

对照组给予骨科一般护理常规,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综合护理干预,包括(1)心理护理[3]:了解患者思想动态,针对患者不同文化层次、职业、社会地位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用亲切的语言安慰和引导患者,增强其对股骨颈骨折正确认识,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避免出现抑郁和焦虑等心理;(2)体位护理[4]:术后取平卧或半卧位,对肢体长期接触床的部位垫上软垫,防止压疮,3个月内避免侧卧,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防止股骨头脱出;6 周内要做到“三防”,即一防过度屈曲和伸直,术后在膝关节下垫一软枕;二防内旋,术后穿防旋鞋或做患侧下肢皮牵引,保持外展 30°中立位;三防内收,两下肢间放一软枕,保持肢体外展位,防健侧肢体靠近患肢而过度内收;(3)疼痛护理[5]:术后 24 h内给予自控式镇痛泵或口服止痛药以缓解疼痛,期间密切观察用药后果,并密切与麻醉师保持联系;(4)局部护理[6]:观察伤口敷料情况,保持伤口干燥,以免大小便造成伤口污染,观察引流是否通畅,引流袋及时更换,做到无菌操作,以免造成逆行性感染;(5)饮食指导[7]:遵循“软、精、细”的原则,多进食优质蛋白食物,宜进食富含维生素、纤维素及易消化食物,禁食烟酒及辛辣食物等,多饮水,每日饮水量1500 mL避免脱水造成大便干结;(6)运动指导[8]:鼓励患肢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相结合,遵循“循序渐进,量力而行”的原则;①术后第1~3 d进行被动肢体功能锻炼、肌肉按摩和更换体位,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踝关节屈伸运动和臀肌收缩运动,每次用力到最大程度,持续 5~10 s 放松,每日活动3~4 次,每次3~5 min;②术后3~7 d 为关节活动训练阶段,包括仰卧直腿抬高运动、屈膝屈髋运动、患肢外展运动等,以患者能忍受的最大角度为好,每次25~30 min,每日2次;③术后7~10 d可沿床边坐起,增大髋关节的活动范围,逐步加大活动幅度及活动量,但不让患肢负重;④术后 10 d 起在原来功能锻炼的基础上逐渐加大活动幅度和频率,并可下床扶拐不负重行走,每日锻炼多次,并逐渐过渡到部分患侧肢体负重;⑤术后3个月后可完全负重;(7)出院指导[8]:针对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责任护士提示患者出院后复诊时间,给予合理功能锻炼、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饮食指导的建议等。并告知科室联系方式,建立患者档案,定期给予电话随访,跟踪至出院后半年时间。

1.5评估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周心理状态、关节功能、并发症、生活质量。

1.5.1 关节功能评估标准 髋关节和膝关节功能分别采用 Harris 评分[9]系统和HSS评分[10]系统进行评分,总分 100 分。评分越高,关节功能越好。

1.5.2 生活质量调查问卷 采用生活质量量表,包括活动、睡眠、疼痛和自理能力4个方面。由专职人员负责调查表的发放和回收。每个项目满分 50 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5.3心理状态的评估[11]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进行焦虑和抑郁心理状态评估。

1.5.4 术后并发症 包括压疮、感染、便秘等发生率。

1.6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股骨颈骨折术后4周患者并发症比较

术后4周患者并发症比较,压疮、便秘、感染的发生率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χ2=5.12~6.40,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股骨颈骨折术后4周并发症比较

2.2股骨颈骨折术后4周关节功能和心理状态比较

术后4周心理状态比较,焦虑和抑郁评分干预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4.40、4.72,P<0.01);术后4周关节功能比较,Harris 评分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t=3.67,P<0.01);HSS评分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t=2.29,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4周关节功能和心理状态比较(x±s,分)

2.3股骨颈骨折术后4周生活质量比较

术后4周生活质量比较,干预组活动、睡眠、疼痛、自理能力均显著优于对照组(t=2.80~3.96,P<0.01),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术后4周生活质量比较(x±s,分)

3讨论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逐年增多,且多合并内科基础病,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减少患者卧床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由于老年患者各脏器功能逐渐减退,往往伴有一系列慢性疾病,极易产生情绪波动;同时由于股骨颈骨折患者通常年龄较大,自觉治疗与否没有多大用处,对治疗失去信心,存在不愿治疗的悲观失望情绪。同时老年患者难以坚持正确体位、功能锻炼,卧床期间容易出现感染、压疮等并发症,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威胁生命。因此,早期全方位的护理干预和康复训练对患者的康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综合护理干预在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的应用国内外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探讨,但有关综合护理干预对股骨颈骨折术后心理状态、关节功能、并发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国内外报道不多[12]。临床研究表明[13],合理规范化的康复训练有助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膝关节的功能恢复。陈力等[14]研究显示,股骨颈骨折手术效果及预后受患者术前焦虑程度影响很大,轻度焦虑者预后较好,重度焦虑者手术效果和预后均不好。吴莹莹等[15]研究也发现,心理干预能够显著缓解患者术前焦虑情绪。因此,对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而患者心理状态是股骨颈骨折术后疗效及转归的主要决定因素。

本研究中,干预组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局部护理、运动指导和出院指导,治疗4周后,干预组压疮、便秘、感染发生显著少于对照组(χ2=5.12~6.40,P<0.05),提示综合护理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干预组髋关节(Harris 评分)和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3.67、2.29,P<0.05),提示综合护理干预能改善关节功能;干预组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4.40~4.72,P<0.01),提示综合护理干预能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干预组活动、睡眠、疼痛、自理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80~3.96,P<0.01),提示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善生活质量。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核心与关键是心理护理和运动指导,通过心理护理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通过运动指导可改善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并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股骨颈骨折患者由于大部分患者为老年人,卧床时间长、功能锻练少,容易出现消极情绪和各种并发症,使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消极心理,改善关节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梁远峰. 不同类型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14,52(6):137-139.

[2] 张志红.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0):143-144.

[3] 徐静,季宏,羊纪红. 护理干预在创伤性骨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8):132-133.

[4] 卢素真.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0):75-78.

[5] 李燕,高飞. 自控式镇痛泵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及护理[J].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4,24(2):50-52.

[6] 吴爱花. 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护理体会[J].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4):373-374.

[7] 杨雄涛,宁中华,任燕,等. 综合护理干预对骨折卧床病人便秘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2014,11(4):97-99.

[8] 李伦兰,甘玉云,张丽娜,等. 出院后电话随访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 中华护理杂志,2014,49(4):414-417.

[9] 李建春,吴龙兴,许金樱. MTDHS、DHS及Gamma钉内固定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Harris评分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8):4-6.

[10] 王功国,罗群. 解剖钢板内固定联合中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及对HSS 评分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10, 48(27):1-5.

[11] 陈美娟. 舒适护理干预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心理状态、并发症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2014,11(4):109-111.

[12] 张红剑. 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股骨颈骨折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 中国现代医生,2014,52(9):107-109.

[13] 蒋超英,李平仙,李玉梅,等. 循证护理对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J].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4, 21(6):89-90.

[14] 陈力,田克,郭奎元.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股骨颈骨折伴焦虑抑郁情绪的疗效[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0):2444-2445.

[15] 吴莹莹,姚鹤玲. 心理干预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前焦虑影响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2013,15(19):100.

(收稿日期:2014-07-18)

猜你喜欢
股骨颈骨折综合护理干预并发症
老年股骨颈骨折保守治疗的康复护理
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疗效差异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用于股骨颈新鲜骨折治疗的临床观察
髋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术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术后再手术率和并发症的临床观察
临床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大面积烧伤患者换药疼痛的影响研究
医学信息(2016年29期)2016-11-28 08:20:24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观察与分析
医学信息(2016年29期)2016-11-28 08:07:28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科技视界(2016年18期)2016-11-03 21:58:33
产后乳腺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探析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