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政 李科伦 郑立程 张天 梁伟
[摘要] 目的 分析“支柱块”置入与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方法在老年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治疗中的效果。 方法 将2012年1月~2013年6月期间150例老年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使用“支柱块”置入治疗,对照组采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观察两组效果。 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失血量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24 h疼痛目测类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支柱块”置入与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方法均对老年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的影响小,且二者各具优点,依据患者具体状况进行选择。
[关键词] 支柱块置入;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老年;胸腰椎压缩骨折
[中图分类号] R68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02-0058-04
胸腰椎压缩骨折在骨科中属于常见疾病,在临床中也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常表现为椎体纵向上方出现压扁现象的情况。同时,这种疾病常发生在老年患者中,且临床治疗上也相对比较困难。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该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是医生们关注的重点。随着对该病的研究,“支柱块”置入法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在临床中得到应用,但是对于二者临床效果的研究一直存在差异,为了进一步了解二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重点对“支柱块”置入与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方法治疗效果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于2012年1月~2013年6月期间,共收治150例老年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其中男82例,女68例;年龄56~83岁之间,中位年龄71岁。研究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入选者知情同意参加研究,将所有患者依据双盲法分为两组,且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骨折部位等一般资料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注:两组各指标间比较,P均>0.05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临床中胸腰椎压缩骨折的诊断标准;②患者年龄≥60岁;③心肝肾肺等功能均正常;④神志清醒,言语表达较清晰;⑤同意作为此次临床研究对象。
1.3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临床中胸腰椎压缩骨折的诊断标准;②年龄<60岁;③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和造血系统障碍以及肝肾功能不正常患者;④伴有精神障碍患者;⑤合并有其他部位骨折患者。
1.4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经过检测确诊为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实验组患者,先用X线定位患者的骨折部位,并做标记,然后进行局部麻醉,开合适切口之后,进行穿刺,然后对通道进行扩张,在患者的两侧通道部位植入同种异体骨,然后将大小合适的支柱块置入伤椎,通过透视检测,确定患者的支柱块放置位置合适之后用螺栓进行固定,消毒之后缝合伤口。对照组患者,用X线定位患者的骨折部位,并做标记,然后进行局部麻醉,开合适切口,选择骨折压缩较严重的一侧进行穿刺,建立通道,然后置入球囊,再将造影剂注入球囊,然后注入适量骨水泥。测量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过程所需时间、失血量以及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等临床指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1.5目测类比评分标准
目测类比评分法的评价方法如下:在记录纸上画一条10 cm长的线段。其左端写"无痛",右端写"剧痛",线段中间无刻度。患者分别在手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在上面画出一点表示当时的疼痛程度。医生用标尺测量各点的长度(单位为cm),即为得分数,分数范围为0~10分。
1.6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输入电脑建立数据库,组间比较应用 SPSS 11. 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整理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独立样本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重复测量的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由表2~4可以看出,实验组患者进行支柱块置入手术之后,不同时期患者的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目测类比评分与置入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骨折部位恢复较好。由表5可知,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过程中失血量和24 h目测类比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伤口感染等各种并发症,患者的固定材料位置均固定较好。
表2 两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不同时期测量值比较(x±s,%)
表3 两组患者后凸Cobb角不同时期测量值比较(x±s,°)
表4 两组患者目测类比评分不同时期测量值比较(x±s,分)
3 讨论
骨折通常是人体受到外部强烈撞击造成,老年人大多患有骨质疏松症相比较而言更容易发生骨折,临床上以椎体压缩性骨折最为常见[2,3]。所以老年人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安全,防止摔倒等现象导致骨折发生。骨折后若不及时进行治疗或治疗方法不恰当可能会对患者造成终身运动障碍,对其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造成非常大的伤害,因此人们应该对此有足够的重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老年骨折患者的数量也逐渐增加,对老年患者进行治疗的难度较大,因而寻找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治疗方案具有较多的缺点[4-6],手术过程中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患者手术后出现各种并发症的概率较高,由于老年患者体质较弱,对各种药物以及手术损伤的耐受性低,因此治疗效果不是很好,对老年患者选择治疗方案时,治疗过程中对患者造成的损伤程度是进行评测的重要指标。此外,传统的治疗方案中,患者多以休息为主,使得免疫力有所下降,且会导致压疮、静脉血栓等多种并发症[3],给患者带来较大伤害,因而选择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是目前对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常用的微创手术方案,有较多优点,效果较好[7-10]。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过程是先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穿刺,然后放入气囊固定患者的骨折部位,再注入骨水泥进行强化,自从最初发明以来得到较好的发展。最初的椎体成形术是在患者的骨折部位注入骨水泥进行固定,后来发展出先在患者的骨折部位放入防止扩张的球囊,不仅可以保证患者的骨折部位有足够的空间注入一定量的骨水泥,保证固定的强度,还能够限制骨水泥的流动,得到更好的固定效果。
虽然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在临床上应用较广,有较多的优点,但仍有不可忽视的缺点,其中最严重的就是骨水泥渗漏,虽有研究通过各种方法降低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但仍会有较高的概率出现骨水泥的渗漏,且给患者带来血管栓塞等较严重的并发症,给患者的健康状况造成严重威胁,因而降低骨水泥的渗透率是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发展中的最主要目的。
“支柱块”置入手术是在患者的骨折部位置入一种质量较轻、强度较高的植入物对患者的椎体进行较好的内固定,是临床上常用的微创胸腰椎压缩骨折治疗方法[11-13]。支柱块置入手术只对患者的骨折部位进行手术,最大限度的保留患者原有的机体功能,支柱块最大限度的代替患者损坏部位的功能,支撑起患者损伤部位并连接骨折两端,使得患者术后椎体强度立即得到有效地恢复,运动功能恢复较快,这是其与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最主要的区别[14-16]。此外支柱块置入手术相较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还有一些优势,手术过程中不需要使用骨水泥,患者不会出现骨水泥渗漏和卧床导致的并发症,而且由于支柱块材料的特殊性,手术之后不需要将其取出,且可同时植骨。
实验过程中,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方案进行治疗,效果均较好,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支柱块置入手术与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相比较,患者手术过程所需时间较长,而且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失血量较大,这是因为支柱块置入手术发展较晚,手术过程中经验不足,操作不熟练,且为将外置物放入合适的位置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需要进行逐级多次对通道进行扩张。实验中支柱块患者的24 h疼痛目测类比评分较高,因为手术过程中不需要骨水泥,因而没有骨水泥的产热过程,手术过程中的止痛效果较差,但是两组患者7 d疼痛目测类比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而止痛效果只是短期较差。
综上所述,“支柱块”置入方法与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方法都是对老年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有很好治疗效果的微创手术,但是各有优缺点,在临床上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以及患者的治疗意愿,合理地选择最适宜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潘永谦,李健,杨波,等.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不同程度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分析[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2,14(3):220-224.
[2] 杨旭铭,段洪,尹劲,等.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脊柱胸腰椎压缩性骨折[J]. 云南医学,2010,6(2):203-204.
[3] Weninger P,Schultz A,Hertz H. Conservative management of thoracolumbar and lumbar spine compression and burst fractures:Functional and radiographic outcomes in 136 cases treated by closed reduction and casting[J]. Archives of Orthopaedic and Trauma Surgery,2009,129(2):207-219.
[4] Boswell S,Sather M,Kebriaei M,et al. Combined open decompressive laminectomy and vertebroplasty for treatment of thoracolumbar fractures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41 cases[J].Clinical Neurology and Neurosurgery,2012,114(7):1319-1322.
[5] Dominic Boisclair,Jean-Marc Mac-Thiong,Stefan Parent,et al. Effect of spinal level and loading conditions on the production of vertebral burst fractures in a porcine model[J].Journal of Biomechanical Engineering,2011,133(9):1-4.
[6] 刘振华,张亮,高梁斌,等. 胸腰段重度楔形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的近期疗效和并发症的比较[J].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2,14(6):507-512.
[7] 郭强.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35例老年陈旧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2012, 39(23):6348-6349.
[8] 于金河,孙先泽,任亮,等. “支柱块”置入与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骨折[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9):1648-1649.
[9] 于金河,孙先泽,侯树兵,等. 过伸复位结合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后壁破裂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9(14):1158-1162.
[10] 杨峰,唐淼,许康永,等.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J]. 实用骨科杂志,2012,18(6):484-485.
[11] 吕辉照,赵枫,曹杰,等. 椎间盘镜下后路椎管减压联合椎体支柱块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2,26(12):1419-1421.
[12] 庾伟中.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67例[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0):12161-2162.
[13] 杨广智,常伶文,孙克富.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腰椎压缩骨折36例临床疗效观察[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5):3470-3472.
[14] 赵光宗,刘瑶,李丹智.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隐匿性骨折[J]. 中国基层医药,2012, 19(3):380-382.
[15] 程建民,王义生,杜庆民.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疗效观察[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26(8):816-817.
[16] C Roux D M, Reid J-P, Devogelaer K, et al. Post hoc analysis of a single IV infusion of zoledronic acid versus daily oral risedronate on lumbar spine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different subgroups with glucocorticoid-induced osteoporosis[J]. Osteoporosis International,2012,23(3):1083-1090.
(收稿日期:2014-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