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烈名臣暴昭与靖难之役

2015-04-09 13:43卫永红
史志学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燕王建文帝建文

卫永红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太原030031)

一、耿介清俭 洪武重臣

明洪武末年,发生了一件重大的政治事件。这就是建文元年(1399)七月,燕王朱棣起兵北平,以诛杀齐泰、黄子澄,清君侧为名,进攻南京,夺取侄儿朱允炆皇位的事变,史称“靖难之役”。这场战争历时四年,既是皇室内部一场争权夺位的军事和政治较量,又是对当时建文朝诸臣生死忠节的严峻考验。在事变的前后,涌现出诸如方孝孺、铁铉、谢贵、张昺、高巍、暴昭、连楹等一大批对建文帝忠贞不二、坚决反抗朱棣叛乱的忠烈名臣。本文重点对其中暴昭的忠烈事迹进行一番探究,以就正于方家。

暴昭(?—1403),山西潞州(今山西省长治市)羊堡里人。暴氏为上党望族,家世业农。暴昭幼年时勤奋好学,不苟言笑,举止端庄,非同寻常。明初人才缺乏,所以洪武中期,暴昭便“由国子生授大理寺司务”[1](清)张廷玉等撰.明史(卷142)·人物列传第三十.中华书局,1984.(P4033),开始步入仕途,成为国家一名高级司法官员。史载他生活清贫节俭,为官“以清俭知名”[1](P4033)。而且,为人耿介有气节,执法刚正严明。先后担任大理寺司务、副丞。洪武三十年(1397)升任大理寺少卿。由于他“谳狱平允”[2](顺治)潞安府志(卷 11)·人物五.中华书局,2002.(P275),政绩卓著,不久又得到升迁,据谈迁《国榷》记载:洪武三十一年(1393)四月,“刑部侍郎暴昭言事称旨进都察院右副都御史”[3](明)谈迁.国榷(卷 10).中华书局,1958.(P782),同年转升刑部尚书。

洪武初年,鉴于元末纲纪松弛,吏治腐败之弊,朱元璋按照“治乱世用重典”的思路,采取严刑酷法,严厉打击贪官污吏。不仅制定和颁布《大明律》,规定官员贪污白银50两就要判处死刑,而且法外施刑,又制定了极其严酷的《大诰》、《大诰》二编、《大诰》三编、《大诰武臣》等法律条文,并将判处死刑的贪官剥皮实草,放置在官署之内,以作警示惩戒。又通过亲自督办“空印案”“郭桓贪污案”“胡惟庸案”“蓝玉案”等一系列大要案件诛杀元功宿将和贪污分子,这样一方面达到了整肃吏治、贪污风气大大收敛的目的,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社会上吏民畏法、株连扩大化、人人自危的后果。因此,到洪武后期,朱元璋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任命执法公允的暴昭为刑部尚书,暴昭按照朱元璋的旨意,选取《大诰》中适宜的条款附载于大明律之后,编订成书,名为《大明律诰》。这是洪武后期法制建设上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明朝从洪武初年的重典惩贪逐渐向法治规范化方向转变。

二、预发反状 悉心经画

洪武三十一年(1398)闰五月,朱元璋死后,其孙朱允炆继位,年号建文,是为明惠帝。当时强藩与弱主的矛盾态势十分明显,建文帝见北方诸王势力日益强大,怕尾大不掉,便在朝中大臣齐泰、黄子澄等人的支持和建议下,决定削除藩王,加强中央集权。他们先废去一些力量较弱的藩王,并观察燕王的举动。建文初年,朝廷派暴昭充北平采访使,前往燕王朱棣势力范围实地观察,暴昭发现燕王图谋不轨的种种迹象,回朝后,秘密奏报朝廷,请求建文帝早作准备。于是,建文帝准备向拥有重兵的燕王朱棣开刀。他首先更换地方高级官员,任命张昺为北平布政使,谢贵为都指挥使,分掌北平一带的军政、民政、财政,“并授密命”[1](清)张廷玉等撰.明史(卷142)·人物列传第三十.中华书局,1984.(P4035)让他俩监控燕王的举动。当时燕王私下已有所举动,为制造假象蒙蔽朝廷,称病许久不出,朝廷派人去燕王府邸,朱棣大夏天穿着棉衣还围着火炉,意即身体虚弱病得不轻,根本无意其他图谋。但张、谢二人知其早晚必举兵反叛,于是部署在北平城周七卫部队及屯田军士,分列九门防守,准备伺机擒拿燕王。不料,张昺的库吏李友直预先获知行动计划,私下向燕王告密。燕王于是提前有了准备。建文元年(1399)七月初六,朝廷派人逮捕燕王府属官和卫队。燕王假意捆绑官校放置庭院之内,表示要交付朝廷使者。同时约请张昺、谢贵来燕王府交接。张、谢二人行至端礼门,被燕王预先埋伏在此的兵士捉拿。张昺、谢贵严词拒捕,无一降服“俱不屈死。”[1](P4036)

建文元年(1399)七月己巳,燕王公开举兵反叛。建文帝一面派兵征讨,一面下诏在河北真定设立平燕布政司,任命朝廷重臣刑部尚书暴昭兼任平燕布政使司布政使,直接参与平定燕王叛乱事宜。壬辰,命长兴侯耿炳文为征北大将军,驸马都尉李坚,都督宁忠为左右副将军,“率师三十六万讨燕。”[2](明)谈迁.国榷(卷 11).中华书局,1958.(P805)并令暴昭迅速督办粮草供应,传檄“山东、河南、山西给军饷。”[2](P782)《明史》对此事记述道:“诏以尚书掌司事,与铁铉辈悉心经画。”[1](4033)八月壬戍,燕兵精骑直抵真定西门城下。攻破讨燕军的两座大营。耿炳文出战,与燕将丘福、朱能在滹沱河大战失利,伤亡9万,“溺死亡算,丧马二万余匹。炳文入城坚壁。燕兵攻之不下,引还。”[2](P806)九月丁卯,建文帝将耿炳文召回,任命曹国公李景隆为征北大将军。代替耿炳文北征,“李景隆至德州,收耿炳文败卒,得五十万,进驻河间扎营”。山东布政司参政铁铉和平燕布政司布政使暴昭“飞刍挽粟,水陆并进”[2](P809),从而保证了讨燕军的粮饷供应充足,燕王听到朝廷换将后高兴地说:李九江(李景隆小字),纨绔子弟,根本不懂军事,色厉内荏,哪里能够担当如此重任呢?朝廷将数十万大军交付与他,是自掘坟坑,可谓赵括再现矣,我应当增援永平,他乘虚来攻,我便返回击之,李景隆必然被擒。诸将认为北平兵少,燕王说:“战则不足,守则有余,吾出非专援永平也,直诱其至耳,吴高怯不能战,闻我出必走,我一举而解永平之围,且破九江也,遂行,戒世子严守勿出战。”[1](明)谈迁.国榷(卷 11).中华书局,1958.(P809)

不久,燕兵攻打到济南,抢掠长芦盐场,将朝廷的军饷尽数俘获。李景隆出战大败,燕军于是包围济南。燕王朱棣用尽各种计谋攻城。铁铉、高巍、暴昭等派兵不断偷袭燕军。城墙多处被燕军毁坏,铁铉便立即修护。最后燕军堤水灌城,城中开始出现惊恐情绪。于是铁铉只好命令军队诈降燕军,迎燕王入城,私下却命令军士悬铁器埋伏城上,表面让守城的士兵昼夜哭道:“济南鱼矣,亡无日矣。乃撒守具、出居民,伏地请曰:奸臣不忠,使大王冒霜露,为社稷忧。谁非高皇帝子,谁非高皇帝民,其降也。”[1](P818)铁铉进一步诓骗燕王说:山东滨海的老百姓,从来没见过大兵压境的阵势,不知道燕王有安护天下百姓的心意,有的人甚至认为燕王要将他们围而歼之,故请燕王退师十里,单骑入城。臣等具箪食壶浆而迎燕王。朱棣大喜,信之。骑马经过济南城,城下高呼千岁,声闻四野。不料快进城时,城下伏甲铁士突起,直奔马前,燕王中计大惊,换马疾驰狂逃。铁铉急忙命令士兵挽几股缰绳拌马,燕王快马加鞭,竟然纵马跃过绳索跑掉。这次事件发生后,燕王气急败坏,命令士兵再次猛攻济南城,情势十分危急,城墙多处被炮火毁损。铁铉见状急忙将书写着高皇帝朱元璋的神牌放在城墙损毁之处,燕王于是不敢再炮击。“寻完城如故。”[1](P818)朱棣久攻不下,只好绕过济南城,向江南进兵。

三、金川门陷 宁死不屈

朝廷派出的平燕军队和燕军经过四年反复拉锯式的战斗,朱棣终于占了上风。建文四年(1402)燕军攻到南京城外围,大军直逼金川门下。建文帝派军守护金川门,抵挡不住而失守,朱允炆出亡。江南的一大批朝廷官员士子被杀。朱棣以“周公辅成王”标榜,方孝孺问“成王安在?”结果,江南第一才子方孝孺因拒不为朱棣起草即位诏被诛杀十族(九族加学生)。暴昭(长治)、连楹(襄垣)等人也被俘获。但他们二人仍对建文帝忠心耿耿,在朱棣面前慷概陈词,极力争辩道:“以臣篡君可谓忠乎?以叔残侄可谓仁乎?背先帝分封之制可谓孝乎?名分纪法荡然,婴不可以训天下后世”[2](乾隆)潞安府志(卷二十八)·艺文二.连御史死节记.中华书局,2002.(P1078),指天示日,言词激昂,一点也不屈服。朱棣闻言面红耳赤,异常恼怒,命令左右将其推出斩杀。暴昭、连楹从容不迫,视死如归,连楹甚至主动伸出脖子,任其宰杀,当时“有白气冲于天,尸僵立不仆,色如平生焉”[2](P1078)。暴昭更是坚贞不屈、大骂不停,朱棣命人打掉他的门牙,又砍断其手足,但暴昭始终不肯屈服,最后朱棣命令士兵用乱石将他砸死,并割下头颅,使其身首异处。之后,朱棣仍不解恨,又“族诛亲党,皆戍边”[3](顺治)潞安府志(卷十一)·人物五.中华书局,2002.(P275-276)。

燕王朱棣以“清君侧”,反对齐、黄削藩之名义起兵,打败朱允炆,夺取帝位后,改年号永乐,继续进行削藩。他把朱元璋分封在北方的诸王迁往江南,先后废齐王、岷王为庶人,徙谷王朱橞到长沙、辽王朱植到荆州、宁王朱权到南昌。可见,削弱藩王力量,消除分裂割据势力,将军政大权集中到皇帝手里,是专制时代帝王的一致做法。

暴昭一生忠烈守节、清廉俭朴。做京城高官后,仍保持生活俭朴、平易近人的风格。还乡探亲时,“无异贫时,居常麻履布袍”[1](乾隆)潞安府志(卷二十八)·艺文二.中华书局,2002.(P1077)。返京之时,家乡父老恋恋不舍,一直饯送他到河边。靖难之变前后,有的人舍身取义,有的人变节投靠,有的人明哲保身,而暴昭对建文帝的忠心则始终如一,对朱棣的篡逆行为则坚决反对,被捕之后仍不屈服,正可谓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明人栗应宏在《暴尚书传》中对其一生给予高度评价。“建文末,值北师至,时为兵部尚书,义形于色,誓死之,寻被夷族。”[1](P1077)栗应宏认为暴昭的品节风范是箕子、夷齐、荀息、高允之后难得的忠节名臣。“箕子商之宗臣,夷齐耻食周粟,荀息卒践献公之命,高允感崔浩之知,不以死动,彼固各有所当矣。”[1](P1077)宣德年间,礼部侍郎王士嘉凭吊暴昭之墓,“以古忠直称之”[1](P1077)。

猜你喜欢
燕王建文帝建文
朱棣“魂牵”建文帝
冼建文
Long-Time Dynamics of Solutions for a Class of Coupling Beam Equations with Nonlinear Boundary Conditions
建文帝:虚心纳谏反被耍
建文帝与高峰山之缘
被逼上兵变之路的燕王
棘刺雕猴
中国寓言故事:燕王学道
棘刺雕猴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of Doppler shift for high-speed rail scenario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