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银开
1.过去高校一直执行1997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而如今执行的是2013年1月1日起颁布实施的新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这样新制度在会计核算内容、会计报表体系方面都作了较大的改进和调整,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规定和要求,高校在新旧制度过渡实施时期,对新制度政策理论的理解把握和在具体工作实践中会有偏差,存在财务风险隐患。
2.虽然高职院校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但由于我国传统的教育体制,其仍然属于国家事业单位,因此当高职院校陷入财务危机,甚至将要到破产的边缘时,当地政府或教育机构依然会接下学校的债务,替其偿还,因为高职院校在法律上属于国家的公共财产,也就不会承担独立的民事责任。
3.高职院校不同于一般的企业单位,当其即将面临财务风险时,学校一般都会向银行贷款,而长时间积累的本息压力会给高职院校带来更大的资金压力和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学校为了减轻压力,可能就会减少学校的基础建设经费,减少学生的硬件投入经费,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降低学校的竞争力。另外一种情况,高职院校可能会在原来招生基础上进行扩招,从而扩大生源,增加收入用于缓解资金压力,而这样会降低学校招生的分数和门槛,同样也会降低学校的教学质量,违背办学的宗旨。并且一旦高职院校发生财务危机,教职工的福利待遇必须受到影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而教职工的工作质量直接决定了学校办学的水平和未来毕业生的素质及能力,最终可能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专业素质,无法适应用人单位的工作需要;从长期来看,甚至会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4.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更多的技能型人才,满足劳动创业需求,一些高职院校就千方百计多渠道筹集资金,投资新校区建设,改善办学设施条件,扩大办学规模,取得更好的办学效益,此外,它们还会用其闲置资金去投资兴办校办企业或其他企业,这样做,一旦出现投资决策失败,势必给学校带来重大的财务风险。
5.具有法人的社会企业就是以盈利为目的存在的,而高职院校作为我国公共服务性社会机构并不单纯为追求经济利益,而是为社会输送必要的人才,为我国经济建设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当学校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校园基础建设或者提高教学质量方面时,并不会在短期看到投入后的回报,主要原因在于学校投资后的回报是隐性的,当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后,会为社会输送大量的优秀人才,为社会做出贡献,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的知名度和口碑也会提高,科研能力也更加突出,学校在名誉上和资金回报上才会有所显现,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1.财务风险管理理念落后
在我国高职院校教育体制中,很多高职院校是由中专院校慢慢升级、合并而来,相关财务人员并没有真正理解如何进行财务管理,怎么去防范和避免财务风险,其财务管理水平和理念相对较为落后,只注重资金核算和结账,而不懂得财务预算机制、财务监督机制,对财务风险过于乐观,会从很大程度上严重影响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水平,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也增大。
2.财务预算管理水平较低
由于高职院校缺乏先进的财务风险管理理念,因此学校的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对财务预算管理的认识也不够。传统高职院校的预算管理机制都是对学校资金进行简单的编制,只要学校的预算在当地政府部门的预算范围内就算达到要求,然后自主对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在这种情况下,整个高职院校就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财务预算体系,没有对学校未来的各个项目的各方面进行分析,包括项目计划书、项目可行性分析,项目财务预算,项目紧急变更计划等,要根据这些情况制定相应的项目预算表,并跟踪进行核算,从而达到预算目标,保证学校财务状况良好。还有些髙职院校的相关部门对预算编制的执行力度较低,当项目在运行时,并没有将各阶段的财务预算作为项目开展运行的重要标准,从而无法在预算范围内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使用效率,增加收益。
3.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财务管理制度是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在新老制度交替过渡实施时期,高职院校应对照新制度的规定和要求,对与新制度不相适应并且在具体执行中出现较多问题的财务管理制度,要在银行贷款管理、现金管理、资产管理、专项资金管理、经济合同管理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制度的是否完善,可以说直接关乎到高职院校整个财务高效运行。新制度实施以来,高职院校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方面做了很多努力探索,但制度在付诸实践中,存在不足,难以适应学校发展需要。
4.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和绩效考核评价机制
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督和绩效考核评价机制,不仅是新制度的根本要求,也是提高高职院校财务管理水平、防范和化解学校财务风险的重要保障,从目前来看,一些高职院校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和绩效考核评价机制,一是专门内审组织机构不完善,专门从事审计工作的专职内审人员配备不足;二是学校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往往都是走走过场,工作流于形式,发挥不出应有的监督作用;三是缺乏一整套客观公正、高效务实的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对财务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效果难以作出全面科学的评价。
1.财务管理观念落后
一般情况下,在目前高职院校的财务管理体系中,财务管理理念普遍较为落后,会导致学校管理者和财务人员更加关注学校财务资金的使用和周转情况,而对资金使用过程的预算、资源配置、风险管理、监督、审计等方面并不是很在意,这是阻碍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体系无法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2.实践中体现不出法人资格
因为高职院校是国家事业单位编制,虽然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但在具体实践中体现不出其独立法人资格,在这种情况下,就算学校由于各方面原因资金周转困难或破产,最终也会由当地政府接手其债务,替代其进行偿还,这也体现了高职院校财务风险的特殊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会给高职院校及高层领导产生一种依赖感,使其在平时财务管理中就缺乏财务危机意识。
3.预算编制与实际管理工作缺乏约束
现在各高职院校都在进行盲目的扩张,开展多项基础建设和科研项目,账目繁多,申报经费程序复杂,这些都需要进行财务预算编制,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财务预算管理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在高职院校实际预算管理工作中,也仅仅是由财务管理相关部门进行预算编制,并没有其他部门进行辅助性的支持,从而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对经费近于预算。比如某部门的项目开展情况,就需要此项目信息的及时反馈,从而进行编制预算表,若遇特殊情况还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在高职院校的预算管理工作中,往往缺乏激励与约束机制,具体工作的责、权、利三者并不对等,那些超出预算范围的项目由谁负责,怎么负责,这些问题都找不到答案,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使得预算管理工作成为摆设,也就无法为财务风险管理打下坚实的壁垒,这也是预算编制执行力度较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4.缺乏普遍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目前高职院校普遍缺乏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虽然近年来各高职院校积极进行财务风险管理,但在主观意识对内部控制的使用仍然只停留在表面,人们都想能够收到较小的约束,承担较小的责任,于是大家都能够随意的使用相关经费,有章不循、违章不究,内部控制环境较差,最终导致近几年某些高职院校出现相关领导贪污腐败的现象,给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给社会也带来不好的影响。其次,由于高职院校属于国家事业单位性质,因此其比一般企业能够更容易和方便得到银行的贷款,而银行给学校贷款的时候,一般也会放松对高职院校相关项目的审核以及偿还能力,最后倘若项目失败,高职院校未能达到预期目标,丧失偿还能力,就会产生拖欠现象,而在拖欠的期间依然会产生一定的利息,最后导致学校不堪重负,出现财务危机。
一项好的制度关键在于不折不扣去执行,高职院校应以新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颁布实施为契机,高度重视并切实完善学校的财务管理制度,制定实施相应的管理办法措施,真正落实好校长负责制,而不是停留在表面上的执行,重视加强学校相关人员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理论知识的培训,用法律法规、政策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学校财务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确保国家相关财务制度的贯彻执行。
内部控制制度是高职院校预防管理失控、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在实际工作中,要更加重视建立完善学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发挥内控制度的保障作用,目前,高职院校的办学规模日益扩大,学校基本建设规模、大宗物资采购愈来愈大,投入的资金愈来愈多,并且进行大量的经济活动,由此带来学校经济活动的重大风险压力。所以,建立完善高职院校内部控制制度迫在眉睫。一要认真梳理学校各类经济活动及其业务流程,抓住业务环节,系统综合分析经济活动的风险,确定风险点,制定风险应对措施;二要落实学校内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明确工作职责分工,形成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工作格局;三要明确各岗位办理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及相应责任,落实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强化内部授权审批控制。
预算管理是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关键,预算管理情况的好差,直接关乎到学校财务管理整体水平,关乎着能否真实反映学校财务状况,以及学校参与市场竞争和进行经济活动所带来的财务风险的防范。因此,高职院校应建立和健全有效的校内预算,细化预算管理,编制平衡预算,杜绝赤字预算,加强预算控制,维护预算的严肃性。预算管理重在控制,年度预算一旦确定,原则上不得调整。编制预算的时候,一方面要采用先进的零基预算方法来编制,另一方面要加强学校各部门之间的协商沟通,充分听取意见,并严格执行批准的预算,防止无预算、超预算支出情况的发生,切实控制住各种随意性支出,增强预算管理的严肃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高职院校内部监督和绩效考核是提高学校预算管理质量,有效防范学校财务风险,确保资金安全使用的重要工作,从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进行监督和绩效考核,具体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加强学校内审组织机构建设,明确职责,落实责任,配足专职内审人员;二是学校内部审计要真正具有独立性;三是内部监督既要注重学校经济活动的全覆盖,更要注重预决算、重大投资行为、大宗物资采购、重大工程招投标、经济合同等重要事项和资金使用审批环节的监督;四是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学校财务预算执行绩效的考核,在预算执行中出现偏差的,应及时改正,避免高职院校虚列支出、任意支出,甚至票据套现等情况发生。
总之,在新旧制度交替过渡时期,高职院校原来在学校内部控制、资产管理、现金管理、银行贷款管理、专项资金管理以及经济合同管理等方面的制度,与新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不再相适应,加之,随着高职院校改革发展,办学规模日益扩大,筹资渠道多元化,学校参与市场竞争经营环境不断变化,由此带来学校财务风险压力加大,如何防范、规避财务风险已成为高职院校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当前和今后,以新制度实施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构建学校财务风险控制的管理机制,促进高职院校持续稳定发展。
[1]汪榜江:《我国高等学校财务风险防范控制研究》,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
[2]孙新章: 《高校负债扩张及其财务风险研究》,南京: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