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丹,刘正之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方面,网络使大学生与世界息息相通,让他们获得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开拓了大学生的视野和心胸,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观念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由于自身判断能力的局限性,大学生无法准确的过滤消极不良的信息。
网络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开展亦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方面,网络提高了辅导员思政工作的便捷性,便于辅导员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动态,各种公开培训课更有助于提升辅导员自身的技能。另一方面,网络打破了分级传达信息的方式,师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基本是同步的,同时网络的互动性、自主性、开放性使得舆论导向在某些方面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失控。
网络对思政教育本身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网络促进了思政教育的互动性。辅导员要做的除了简单的灌输外,更多的应该是尊重个体的发展,重视思政教育的互动性。(2)网络推动了思政教育的开放性。网络拓展了思政教育的领域、推动了思政教育的超越性发展,真正地实现了思政教育学校、家庭、社会的一体化发展。(3)网络提升了思政教育的难控性。网络媒介,与传统的媒体最大的不同在于其舆论导向的难控性。传统的报纸、杂志、广播等工具都已经将消极、负面的信息进行了有效的过滤,受众所接受的信息都是正面的、积极的,而网络却打破了原有的局面,使得舆论导向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失控。
由此可见,网络对大学生、辅导员以及思政教育本身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对网络时代思政教育方法及路径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和社会意义。
面对网络时代的到来,当前高校辅导员的思政教育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现阶段,很多高校尚未形成网络思政教育的良好氛围,大多数辅导员对网络思政教育仅限于将网络作为传播信息的工具,而并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将网络作为一个平台。
当前,大多数辅导员并没有将相关的理论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相结合,忽视了以大学生实际生活为出发点,以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为根本原则。对于重大活动亦没有做到线上、线下的统一结合。
现阶段大多数辅导员利用网络进行教育的主动性较差,只是一味地迎合学生,直到事情发生后才做被动的回应。对于一些消极、负面的声音,也无法做出强有力的回应,更无法做到在事发前主动地进行正确的引导。
网络时代下,很多辅导员已经尝试通过博文、论坛、贴吧来引导学生,掌握网络舆论的主导权,但往往其内容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究其最终原因即为其自身专业技能、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很多辅导员都不具备相关的学科背景,更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岗位培训。因此所做的教育更无法从内心深处打动学生,让学生信服。
辅导员队伍稳定性较差的特点在全国范围内都属于普遍现象,究其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就辅导员自身而言,部分辅导员并未将辅导员作为自己的事业,而只是将其视为进入高校的跳板,自身的责任心和归属感较弱;另一方面,就国家及学校给的政策而言,很多高校并没有给辅导员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搭建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网络交流平台,确保高校思政工作进网络。组建一个管理技术超前、信息渠道畅通的学生工作网络化管理系统,做到信息连通、资源共享;
2、将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纳入绩效考核范围,定期进行思政博客的评比大赛,激励辅导员从事网络思政教育的积极性;
3、开设相关的辅导员技能培训网络课程和视频教材,引导辅导员通过网络进行相关的技能知识更新。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前提,解决学生切身困难为切入点,以提高学生的思政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才为最终目的。现阶段的网络思政工作必须要从思路、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创新:
1、在网上开辟“疑难问题在线解答”专栏。一方面可以缓解面对面提问的尴尬,同时也可以拉近辅导员与学生的距离;另一方面,便于学生的实际困难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也更有利于辅导员掌握学生的真实动态。
2、创新网络思政教育形式。改变传统的文字形式,多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方式。例如视频、动画、纪录片等等,通过这些方式能够增加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兴趣和主动性。
3、以时政热点、学生关注的焦点话题为切入口。网络思政教育要一改传统思政教育的“脱离实际”和“枯燥无味”,更应强调内容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生命力。
辅导员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思政工作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因此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推进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重重之重。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严把进口关,规范辅导员招聘制度。根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学科背景要求设置相应的条件进行公平、公正的选拔,从而吸引一批真正热爱辅导员工作的人来壮大辅导员梯队。
2、加强对辅导员的管理和培训。加强辅导员研修基地建设,将岗前培训和阶段性培训相结合,进一步促进辅导员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升。尤其可针对网络技术的运用,对辅导员进行相应的培训,以便辅导员更好的运用网络这一平台进行思政教育。
3、加强对辅导员的管理。制定一套公平、公正的考核激励机制,同时将考核机制与晋升机制相结合,充分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要想开辟网络思政教育新途径,突破当前思政教育的瓶颈,就必须要有相应政策和制度的保障。
1、切实关注辅导员的职业发展,给辅导员的晋升提供相应的政策倾斜,将辅导员的“双重领导机制”与“双重晋升机制”相结合,落实职称评定等问题。
2、给予充足经费保证,促使工作顺利进行。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合理确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经费投入科目,列入预算,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3、将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作为对高等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教育教学评估体系。
[1]杨建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
[2]黄金:《网络时代思政辅导员的角色新定位与工作新途径》,《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