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财务收支审计浅析

2015-04-09 10:35高徽云
思想战线 2015年1期
关键词:资产资金学校

高徽云

当今,高等院校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办学规模不断壮大,经济活动范围越来越广,经济利益日趋多元化,经济关系、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也越来越复杂,使审计资金数量增大、审计范围扩大。如何搞好高等院校的财务收支审计,笔者结合高校财务收支审计实践,认为审计人员应对以下问题重点关注。

一、关注高等院校资金使用效率

在对高等院校资金使用效率审计时,审计人员需要关注这么几个问题:

(一)资金收支失衡。许多高等院校的建设投入在逐年增加,而由于招生因难、学生欠费等原因,使得资金的实

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出现一定程度的偏离,目前虽然不至于出现资不抵债现象,但不少学校都存在流动资金缺口的问题。

(二)贷款规模过大。自1999年高校扩大招生以来,许多高校选择通过大力向银行举债来解决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贷款规模不断上升,其利息负担和还款压力已经成为制约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教育经费存在浪费现象。为达到教育部门对办学水平的相关评估标准,实现办学起点的升格,许多高校不顾学校发展的客观规律,在短时间内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改扩建校园、引进人才等。

针对以上问题,审计人员可通过对往来款项目的审计,查看学生欠费的情况;通过查看“短期借款”、“长期借款” “经费结余”等科目,查看高校债务情况和资金结余情况;通过社会调查和实地查看,对高校的办学水平进行评估。

二、关注国有资产的管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投入的不断增加,高等院校在校园硬件建设、科技研发创新、教学实力成果方面有了明显提高,同时也不同程度的存在国有资产家底不清、部分资产设备闲置与浪费现象并存、资产处置与收益上缴不规范等问题,在审计中应注意固定资产账实是否相符、家底是否清楚。一些高校由于内部资产管理职能交叉,在购置、处理、处置、调拨资金时未及时登记和办理入账手续,管理薄弱,造成固定资产账实不符、家底不清等问题;一些高校在布局调整及学校合并过程中形成的大量移交资产,相关接收学校的资产合并工作仅停留在财务账面上,没有进行实质性的清理与整合,造成接收学校的资产规模越来越庞大,而相关资产模糊不清、缺少管理,变成了“糊涂账”、“呆死账”;一些学校内部由于资产管理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存在着重复购置与闲置浪费的现象;一些学校资产报废程序不规范,高价值专用资产的报废未经有关部门出具专家鉴定和履行资产评估手续,资产报废处置收入未按“收支两条线”管理;部分资产报废收入直接用于支付或抵作部门相关拆迁拆除费用或其他费用,资产出租出借形成的相关租赁收入未按规定上缴财政直接留存学校使用,以联合办学合作为名,将学校资产、设备、土地等无偿出借或投入外部合作单位使用,造成国有资产收益流失;一些高校为了规避上级主管部门审批,掩盖自身对外投资行为,将学校对外投资款记入“其他应收款”科目,相关投资收益长期存放在外,不入本校的财务账。

对高校投资情况的审计,要查看相关的合同和资金收支情况,必要时进行函证。固定资产报废要审查是否经过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学校合并后,由于固定资产量比较大,审计可根据账面资产情况,选取一定的资产进行实地抽查,如果存在账实不符的情况,除根据不符情况进行相应处罚外,并要求被审高校定期内进行固定资产清理整顿,到期将清理整顿结果报审计组。

三、关注对外投资情况

审计人员在高校对外投资审计时,应理顺高校对外投资的类型。高校对外投资,分为校办企业投资和其他投资两类。其他投资则主要以货币资金投资为主,以获得超过同期银行储蓄利率的高额回报为主要目的。常见的以投资证券、债券等资本市场为主要形式。由于高校投资管理体制不尽科学和完善,投资环境尚不成熟等原因,高校在投资过程中普遍存在决策不完善、管理不到位、投资行为不规范、风险意识不足等问题,造成高校投资整体回报率低、损失严重等问题。近年来,针对一些高校利用学校资金进行股票和风险性债劵投资的情况,财政部、教育部也都先后发文要求各高校清理回收资金,禁止高校再将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用于股票等高风险投资。但有的学校投资房地产开发、股票、期货等高风险行业的行为还时有发生。

审计采取的方法主要有:(1)从银行账户入手,审查流向投资公司、财务公司、保险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金;(2)从资金管理部门入手,重点审查一些集中管理资金的部门,如结算中心、基金会等;(3)从高校组织结构入手,关注对一些附属企业自主权的投资是否都得到适当的反映;(4)从检查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和会议记录入手,外部延伸寻求突破。

四、关注校办企业可能存在的舞弊现象

近年来,国务院和各地政府都出台了支持、鼓励校办企业发展的政策,旨在推动利用学校自身资源和优势开展服务学生、服务社会的经济活动。但由于各层面对校办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还不全,目前一些校办企业出现舞弊现象。手段大致为:(1)开展和学校职责重复的业务,学校完成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经济指标后,其余的收入纳入校办企业,而校办企业的成本向学校转移,以实现校办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从而实现学校职工福利的最大化,甚至在校办企业设立“小金库”;(2)在业绩考核和薪酬发放方面将学校本职工作业绩与企业业绩一同考核,在校办企业发放薪酬福利。例如:某高校,将学校和校办企业这两个不同体制、不同职责的单位,拿在一起进行业绩考核,评定薪酬总额,在校办企业内发放,而且核定的薪酬总额超过校办企业当年实现的净利润,实质就是把学校对校办企业出资的注册资金用于发放薪酬,把校办企业开辟成一个发放福利、奖金的地方,形成了侵蚀国有资产的行为;(3)校办企业花费很少成本甚至不花任何成本使用学校资产,而付给学校的使用费可能不足以购置和维修资产。

审计人员在对校办企业进行延伸审计时,要注意这么几个问题:(1)要了解校办企业的经营范围、职责,了解校办企业和学校本身有无重复,采取内部控制评估和企业财务分析的方法,对校办企业经营和管理环境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估,对校办企业业绩考核的控制环境,包括考核制度和数据的统计方法进行评估。分析财务数据,可运用传统的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和发展能力指标对校办企业进行财务分析;(2)进行财务分析后,针对发现的异常情况进一步审计。举例来说,不考虑基本建设支出、科研支出,对某校办企业近4年的财务进行分析,发现其中两年的主营业务利润率异常低,或者与另外两年相比,主营业务明显收缩;某一年的成本费用率异常高等等,这些现象都表明有可能存在私设“小金库”的风险。再如,若发现某年的成本费用率异常低表明有将成本费用在学校例支的风险;某年总资产报酬率出现很大变化,除了受到当年利润总额出现大波动影响外,还应当关注资产报废、出售等,分析有无贱卖国有资产、转移利益的情况;(3)审计校办企业资产使用情况。校办企业资产的来源大概有4条途径:从学校无偿调拨、租用学校资产、自购和从外单位租赁。审计人员进行审计时应主要关注有无利益输送的行为发生。如学校无偿调拨使用资产是否经相关部门审批,租用学校资产的租金约定是否合理,自购资产的价格是否合理,从外单位租赁资产的租赁费用是否合理等。

此外,审计人员还要加强对高校教育、科研、基建等财务及业务数据的分析,通过对高校电子数据的分析,实现对高校经济业务的监测,并在较短时间内把握审计内容,明确审计重点,做到有的放矢;针对高校财务信息化程度较高,财务数据较完整的特点,可以采取网络调查、抽样调查、计算机辅助等方法进行审计,积极探索高校联网审计,提升数据处理能力,实现对高校经济管理的动态审计监督,完成对高校摸清情况、揭露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的审计目标。

猜你喜欢
资产资金学校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学校推介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
把维护作为一种资产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