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广东 珠海 519041)
城市性格这一概念是从人格化的角度对城市的特点加以概括,具体指的是城市历史文化内涵的外在体现。城市性格是城市差异性的重要体现,它的形成来源于该地理区域社会历史文化的沉淀与积累。一个城市就像一个个体,如果没有独特的性格,这个城市就没有独特的魅力。每一座城市特有的历史文化传统塑造了独特的城市性格。城市性格使城市的自然环境、历史发展和社会变迁有了生动的体现,城市因此有了外在的表象和独特的气质。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在城市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中得以保留和延续。珠海是近代留学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在近代以及现代的留学浪潮中,这座城市始终都处于这种潮流的前沿。珠海虽然是一座年轻的城市,但是它悠久的留学历史和载入史册的留学先驱者和开拓者体现了珠海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留学传统。在历史积累和文化沉淀的过程中,珠海留学文化和留学传统对珠海城市性格的形成以及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影响。研究留学文化对珠海城市性格的影响以及相互作用的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珠海的城市文化性格是在海洋文化、留学文化、重商文化、特区文化为基础形成的,有着其独特的文化品质和精神内涵。
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珠海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开放的城市。珠海地处祖国南部边陲海岸,香洲的开埠历史已经有一百余年。从那时起,珠海便是中西文化的海上走廊。西学东渐,珠海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对文化的吸收和尊重为中国近代培养了大批人才。珠海用开阔的视野和开放的胸襟来看待优秀的外来文化,并能吸收外来文化的给养,融入东方文化的内核,形成东西方文化融合的典范。新时期珠海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珠海以开放的胸怀、国际化的视野吸引国内外投资和各类人才在这里落地生根、繁荣发展。珠海还是一座兼容并包的城市。包容性是指外来人不仅可获得经济物质条件的满足感,还能迅速融入当地文化,融入当地生活圈子,安居立业,获得深层次的满足感。文化包容性是判断一个城市开放程度和宜居程度的标准之一。珠海的城市发展在经济、社会、治理、文化等领域相对统一,以及城市发展过程中公平与效率的内在一致,为城市中不同主体发展权利的获得提供了保障。珠海是一座典型的移民城市,截止2013年珠海共有常住人口约158.26万人,其中有三分之二的外来人口。珠海包融吸纳、兼收并蓄的城市性格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外来人口在这个城市学习、生活,而且使他们能够迅速的适应这里的城市环境,很快地融入到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珠海不仅汇聚了东西文化,更融合了祖国内地四面八方的地方特色。
勇于开拓,创新进取:珠海的发展历史表明,珠海能够不断突破发展瓶颈,整合资源和社会优势,走有珠海特色的创新发展道路。自珠海对外交流以来,珠海创造了众多“第一”。珠海首创了留学传统,珠海人容闳、黄宽是近代中国第一批留学先驱。中国第一个矿山的开采、第一条铁路、第一位大学校长、第一家百货公司等都与珠海人和珠海有着深厚的渊源。改革开放以来,珠海人用敢为天下先的“特区精神”,又创造了众多第一,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第一个带有飞行表演的国际航展、第一个跨境工业区等等。出生于珠海南屏村的容闳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他开启了中国人海外留学的历史。此后留学文化成为近代文化的一种思潮,珠海人更是留学中的领军人物。黄宽是中华留学欧洲第一人,唐宝锷是中华留学日本第一人。中国第一本英汉词典和日汉辞典、中国第一间民族工业的工厂、中国第一座矿山的开采、第一条铁路、第一个保险公司、第一份报纸、第一家百货、第一位大学校长等等都是珠海人对近代中国的贡献。改革开放后,为了继承和发扬留学文化。珠海率先提出打造留学文化城的品牌,成立了留学人员创业园,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设立了专门的扶持资金,鼓励和支持归国留学人员来珠海创业和工作。2013年珠海率先启动实施了“蓝色珠海高层次人才计划”,加大力度引进和培养海外各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提升珠海参与全球中高端经济竞争力。为了加强与海外留学生的交流联络,打造吸引和凝聚人才的良好平台,助推珠海科学发展。
崇文重教,文化兴市:珠海历来就有崇尚文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珠海人自古以来重视教育,追求知识和真理。在珠海的历史上,出现过像鲍俊、黄槐森这样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的晚清进士;还有以容闳为先驱和代表的近代珠海留学风云人物。近年来,为了改变珠海现代高等教育匮乏的现状,珠海利用自身的社会环境以及自然环境资源优势和文化传统优势,创办了国家级的大学园区,引进了优质教育资源,众多国际、国内的著名高校纷纷在珠海设立分校。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暨南大学珠海校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分校、吉林大学珠海分校等十多所高等院校在珠海落地生根。珠海积极推进“科教兴市”和“文化盛市”战略,珠海的各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为丰富珠海人民的文化生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珠海古元美术馆、市图书馆新馆、民间艺术大巡游等群众性特色文化品牌影响力逐年增大,城市的文化品位不断提高。珠海华发中演大剧院为珠海首个国际标准专业剧院,填补了珠海没有国际化、现代化、专业化剧院的空白。正在建设的珠海歌剧院是目前唯一建立在海岛上的歌剧院。目前珠海初步形成了现代传媒出版业、数字内容业、影视娱乐业、文化产品制造业、原创艺术品生产销售业、创意设计业等六大优势产业。其中,影视、动漫网游、创意设计、现代传媒、休闲娱乐等行业显示出较强的发展态势。
中国留学教育开始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留美幼童的派遣,至清朝末年,先后出现了留美、留日、留欧的浪潮。在这些留学浪潮中,珠海不仅是留学文化的发祥地,而且始终站在留学文化的时代前沿。在这里先后涌现出了众多留洋海外的先驱人物和时代先锋,他们怀揣报国之至,不远万里征途,远走异国他乡。在学成回国之时,又满怀爱国之心,发展实业救国,弘扬留学文化。
容闳和他的同学兼同乡黄胜、黄宽开拓了中国人留学美国之路。容闳于1847年美国学习,后考入耶鲁大学,于1854年获文学学士学位,成为首位“毕业于美国第一等之大学校”的中国人。容闳欣以为是“被当作西方文明表征的西方教育”的受益者,他于1854年回国,决心“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4]容闳借洋务运动兴起的机遇,在曾国藩、李鸿章洋务派官员的支持下,实现四批幼童赴美,他深信这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特开新纪元”的创举,对自己“教育计划告成,而中西学术萃于一堂”感到无比喜悦,认为“将来世界成为一家,不可谓非由此滥觞”。[6]容闳具有当时中国人普遍不具备的国际眼光,把开创留美教育看作是中国人决心走向世界学习西方的伟大开端。黄胜去美国学习一年回国后,一直在香港等地从事西学传播工作。他负责过《遐迩贯珍》的撰稿、翻译、总务等实际事务。与伍廷芳共同主持近代中国人第一份自办中文报刊《中外新报》。后应洋务派爱国名将丁日昌之约,共同译著军事书籍。1871年,黄胜与王韬等成立中华印务局,承印中西文活字版书籍,成为中国人最早办的近代印刷企业,对近代中国新闻、出版贡献很大。黄宽于1850年转赴英国留学,成为近代最早留学英国和欧洲的中国人,比清政府正式派遣留英留法学生早二十七年。他终身服务于西医业。先后在华南地区各医院任职,医术精湛,是近代中国吸取西医文化的先驱。
珠海学人也参与近代中国留学日本之路的开拓。近代中国留学日本始于1896年6月15日清政府对唐宝锷、戢翼翚、胡宗瀛、金维新等13人首批留日学生的派遣。唐宝锷是最早在日本高等学校毕业并取得学士学位的两名中国人之一。他和其他留日学生一道翻译和出版了留日学生最早的日文报刊读物。1905年回国后,从事政法工作。后在京、津地区从事律师工作,曾被全国律师代表大会选为会长。他是通过日本吸取西洋法律文化的一位代表人物。他有关于日本法律方面的著作和译著近20种,对于清季和民初的法制建设做有贡献。革命诗僧苏曼殊也是珠海学人的又一杰出代表,他能诗擅画,通晓日文、英文、梵文。他的诗歌、小说以及译作,洋溢着浪漫主义色彩,呼唤人性尊严的高尚情怀,他是融中、日、西文化于一身的一位“奇才”。
珠海留学文化的发展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环境和社会背景,积淀了丰富的人文历史和文化资源,是珠海城市性格的重要载体和形塑力量的重要来源。珠海的城市发展得益于留学文化的熏陶和影响,留学文化在珠海的发展和繁荣又与珠海兼容并包、开放豁达的城市特质息息相关。两者相辅相成,互动互利。珠海城市性格的文化内涵是海洋文化、留学文化、重商文化、特区文化。其中以海洋文化和留学文化为代表,而两者之间也能够找到彼此关联的契合点。因此,留学文化作为珠海文化气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珠海从海岸渔村发展到现代化都市特区的全部过程,鲜明地保有珠海城市性格的历史文化特征。
珠海抓住高校扩招的历史机遇,凭借留学传统留下的宝贵经验,果断地摒弃自办大学的传统思路,提出了“注重引进,追求所在,所在即拥有”的理念,大胆地走“地方政府与高校联合办学”之路,充分发挥珠海的环境和资源优势,以开放的办学思想和优惠的政策吸引国内一流高校到珠海举办校区或产学研基地,推动了珠海科教事业的发展。短短十年的时间,珠海市大规模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一跃成为拥有最多高校的特区,为珠海的高等教育发展创造了奇迹,为珠海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了现实条件。珠海高校大学生数量在广东省仅次于省会广州,稳居第二。现在,珠海已经成为广东省一个重要的高等教育基地,彻底改写了特区高等教育一穷二白的历史。同时珠海的人才“走出去”战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珠海成功地向世界各地输送了大批的留学生。珠海各高校留学生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交换生项目、出国留学项目、学生出国实习项目等,出国留学的毕业生和在校生逐年增加,且发展态势良好。
留学文化要求城市对先进的理念和观点持开放、支持的态度,为当前珠海经济领域的外向型经济的定位提供了智力支持。改革开放以来,珠海作为沿海特区在吸引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为国际化人才学业、择业、创业打下了良好的经济基础。世界500强企业登陆珠海先后出现两次热潮。到2013年全市实际吸收外资16.87亿美元,同比增长16.62%,合同外资23.71亿美元,同比增长8.26%,均超额完成年度预期目标。截至目前,已有41家世界500强企业在珠海投资了89个外资项目。为了实现外向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珠海正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大力实施“蓝色珠海,科学崛起”战略,并于2013年正式出台历时七年的 “三高一特”现代产业体系规划。
珠海是一座适合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人才学习、工作和居住的宜居城市,先后被联合国、国家、省有关部门授予 “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曾经荣获“中国十佳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市”和“中国十佳休闲宜居生态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13年中国十佳宜居城市称号等多项殊荣。珠海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国际宜居城市”,并制定了七大项指标体系,分别为:人文国际多元、空间紧凑宜人、生态安全持续、出行绿色畅通、服务优质共享、资源低碳集约、价值创新公平。如今,在港珠澳大桥加快建设、横琴新区开发提速、广珠城轨和广珠铁路将全线通车的背景下,珠海正以全球视野,积极建设世界级宜居城市,“留学文化”作为城市文化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珠海文化品牌建设的特色名片,也是珠海走向国际化的重要途径。
发掘和弘扬珠海的历史文化资源,彰显珠海的城市性格和文化品味,是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和提升珠海的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历史文化资源是城市文化性格的重要体现,是城市文化的个性所在,也是将一个城市打造成历史文化名城的决定因素。珠海先进的留学历史文化传统为珠海城市性格的形成打下了深深的烙印。重视留学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开发,可以为珠海城市性格的独特魅力提供持久动力;同时传承和弘扬留学文化传统,对于增强珠海市民的凝聚力、培养公民意识和市民的文化归属感,有着无法取代的作用。留学文化是珠海城市性格的重要载体。珠海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海洋文化性格推动了留学文化的发展,同时留学文化对珠海城市性格的重塑、延续和完善提供了丰厚的精神土壤。留学文化的弘扬发展可以使珠海市民了解自己生活城市的文化性格,从而增强城市文化的归属感和公民自豪感;再有,它有利于加快珠海与世界各区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珠海的城市国际化进程。留学文化浸染下的珠海城市性格,使珠海的文化和社会从封闭落后走向了开放,使珠海的发展从传统走向了现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珠海与两岸三地尤其是澳门的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变得越来越紧密。两地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显得日益突出。中国经济地位的提升和国际影响的扩大为珠海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以留学文化为背景搭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是珠海实现国际化的重要途径。
未来珠海要继续把先进的留学文化发扬光大,保持人才“走出去”、国际化培养的良好势头。同时,要紧紧围绕“三高一特”产业体系,从全球化、多领域、高层次的角度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尤其是珠海留学人员,致力于开创珠海“走出去”、“流回来”的国际人才回归本地的良性互动渠道。为鼓励留学人员回到珠海、为国效力,要不断完善留学人员回国工作的服务机制,尝试开辟绿色通道,继续发放“珠海蓝卡”,在居留、出入境、落户、医疗、保险、住房、税收、通关、子女入学、配偶安置、金融服务和工商注册等公共服务方面提供优惠待遇;鼓励海外留学人员组织回国建立为国服务基地,支持他们结合国内重点领域、行业的需要开展专项为国服务活动;继续办好多种形式的留学人才项目交流会、留学人员为国服务团等,搭建交流平台,拓宽服务领域,畅通服务渠道,将“留学人员珠海创业周”和“留学文化研讨会”作为吸引留学生回国的对外宣传平台;继续创新和开拓留学人员为珠海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方式和途径,形成以就业、回国创业为主,项目合作、学术交流、咨询考察、留学中介服务为辅的灵活多样的创新机制。移民,特别是国际移民的进入与流动,是城市性格包容性的重大考验。移民融合过程中,公民权或市民权的授予、身份认同以及语言、教育、就业和社会空间建设,推动“第二代移民”的社会融入等措施,是消除歧视、防止移民成为不稳定群体的重要推进方向。要逐步提升回国留学人员对珠海的城市认同感和作为珠海市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从人才引进、人才创业扶持、人才补贴、人才评价、人才签证居留和通关、人才服务六大政策入手,发挥珠海城市性格的独特魅力,吸引各类国际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落户珠海。珠海计划实施“蓝色珠海高层次人才计划”,预计用5年的时间引进500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60个掌握先进创新成果、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创业团队。为实现这一目标,要加强与人力资源市场、猎头公司和驻外机构的联系,每年组织专家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赴国内外开展招才引智活动,创新引才平台建设。政企合作也将在投融资平台上发挥联动优势,共同筛选引进高层次国际团队和国际化人才,建立一条涵盖项目引进、企业创办、资金扶持、股权投资、管理服务的联动机制。针对长期在珠海工作的高层次人才,给予他们优厚的薪酬回报的同时,要考虑降低永久居留申请标准和扩大永久居留适用范围,并在社会医疗和社会保障方面给予更多的国民待遇。
积极推进珠海教育全球化,增加教育投资,提高珠海高等院校的综合实力,吸引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来珠海学习、工作和创业。把珠海建设成为珠江口西岸传承、创造与传播中西文化的通道。提升珠海的文化内涵和城市认同感。目前珠海大学园区多数高校的基本建设已经完成,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已步入正轨。但是这些学校受办学层次的局限,还都只是教学型大学,主要还停留在本专科基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研究生教育较少,在高端科研领域里没有涉足或涉足不深,对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创意产业的智力支持有限。因此,今后应努力把工作重心转向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上来,从数量规模发展转变到内涵发展的道路上来。提升珠海教育事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而为珠海发展提供足够的国际人力资源和国际化的人文社会环境,在经济建设软环境方面打好基础。
一个城市的核心价值和终极价值在于城市的独特性格和人文魅力,以及在城市生活的居民的舒适度和幸福指数。在珠海建设现代宜居城市的大背景下,应该发扬留学文化开放、包融的特点,对珠海不同区域的国际化道路进行多样化的探索。以横琴为例,作为珠海与澳门一体化的典范,可以尝试建立世界级的国际宜居示范区,从政策、营商环境、生活环境融合、文化氛围等方面探索具有创新性的城市建设模式;高新区的大学园区可以依托高等教育资源、高新企业等的资源优势,结合珠海产业特点打造滨海科技新城;尚在产业升级和开发阶段的西部地区是今后珠海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斗门区水网交织、农田纵横,可以充分利用打造水乡生态;金湾则以航空产业、医药产业为先导,打造“国际航空生态城”、“国际医药谷”。这些丰富多样的城市区域建设,可以重塑珠海的城市性格,构成珠海建设“世界级宜居城市”的多样拼图,打造珠海国际城市名片。
当前珠海正处于新的发展时期,发掘城市性格的内涵特色是提升珠海的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环节。文化是城市和社会的灵魂,文化的辐射力大于经济辐射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城市文化的进步和创新。弘扬传统留学文化,不仅能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更能增强民族认同和地域认同,促进社会和谐。未来城市的发展必将“以格局定高下、以功能看强弱、以生态显魅力、以文化论输赢”。城市文化建设和性格内涵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1]刘荣增.城市性格的挖掘和经营[J]城市问题.2005(3).
[2]周晓红.城市文化与城市性格的历炼与再造[J].浙江学刊.2004(4).
[3]宋启林.中国文化与城市的综合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1(3).
[4]容闳.西学东渐记[M].长沙:岳麓书社.1985.
[5]李植斌,梁萍.城市文化形象继承与创新.同济大学学报.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