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裕民(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 山西太原 030021)
文物之殇侵蚀国家文化安全问题的思考
张裕民
(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 山西太原 030021)
文化安全作为非传统安全,在维护国家安全领域位置凸现。当前文化安全中不仅有来自外部的侵入性文化安全,更有来自于国家内部的流失性文化安全的影响。文物中蕴含着重要的文化资源,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铭刻着历史文化记忆,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历史传承。保护文物,作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保护历史,就是维护民族团结和繁荣,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中国梦的伟大实践。
文物之殇;侵蚀;文化安全
文物之殇,是指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因自然或人为因素造成缺失、流失甚至损毁,使其丧失自身价值,割断历史文化脉络。文物之殇主要威胁来自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自然因素包括两方面:一是风、水、雷、电、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文物的损毁,即所谓天灾。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不仅给受灾省区的人民群众带来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也使这些地方的文物古迹损失惨重。2处世界文化遗产、12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700多件馆藏文物受损,其中包括254件珍贵文物;北京2012年”7.21”特大暴雨使160处不可移动文物受损;2012年8月甘肃省舟曲县特大山洪泥石流共造成全县13处不可移动文物受损,文化馆内7件可移动文物被泥石流掩埋;2015年4月16日,尼泊尔8.1级地震损毁重点古建筑,共计14座,其中12座为世界文化遗产。二是长期的自然侵蚀、风化。北京延庆县古崖居是中国已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崖居遗址,完全由花岗岩构成的古崖居已有95%风化。专家担心这有千年历史的古崖居即将永远消失;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内,石刻博物馆远离城市喧嚣和废气污染,相比更多散落野外的石刻,已经是不错的存放环境。这些大小不一的石刻摆放在露天的院子中,日晒雨淋,风化脱皮严重,并以惊人的速度走向衰竭。人为因素包括主观故意、过失或放任。主观故意含故意损毁、盗抢、走私叛卖出境等因素,也就是文物犯罪。上世纪末山西晋南万余座古墓葬遭到盗掘,地下文物损失无以计数,以晋国文化为主的文物实物被大量盗掘,并走私贩卖出境;1992年河南开封9.18大案,国家一级和二级文物被盗59件,按当时市场估价,失窃珍品超过亿元。该案不仅是建国以来最大的文物盗窃案,还是继”蒙娜丽莎”盗窃案后世界第二大文物盗窃案件;在利益驱使下,山西文物古建遭疯狂偷盗,天仙庙前国家级保护文物石狮子被盗。在古建黑市,古宅、柱础、门墩、拴马石等有钱随意买;2015年2月18日,在欧联杯足球赛罗马主场战平费耶诺德之后,1627年建造的位于罗马西班牙广场的著名景观,被誉为”五大喷泉”之一的”破船喷泉”被荷兰费耶诺德足球流氓毁坏;2015年ISIS极端组织,暴力毁坏摩苏尔馆藏文物,又连续破坏两座伊拉克古城。主观过失是因缺乏文物知识、文物保护意识和相关法律知识,致使文物古迹遗失、流失、损坏甚至损毁。个别地区以发展经济、工程建设为由,人为损坏或损毁文物。在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对文物古迹的损坏尤为严重。甘肃敦煌机场改建中,涉及汉魏墓葬2000余座,疏勒河水利工程涉及400多座古遗址、古墓葬。在工程建设中,有些文物被抢救性的发掘,有些却在机器的轰鸣声中永远消失;个别地方在公路建设工程中,更是缺乏统一规划,文物管理部门未能参与其中,从而造成文物损毁;主观放任是明知在现有生存和发展状况下,如果不对文物进行有效维护或安全防范,将会丢失或损毁,致文物失去其价值,而任其自然发展。山西现存元代以前木结构古建就有399座,辽金以前137座,元代有262座,占全国约80%。据山西省文物局发布的资料,73%以上的山西古建筑存在不同程度的险情。不仅省级文物保护建筑出现了问题,包括国家级文物保护的建筑,也开始告危,古壁画更是岌岌可危。2015年2月3日,央视《东方时空》报道了山西泽州川底佛堂、晋中市太谷县阳邑乡新村妙觉寺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年久失修,损毁严重,命悬一线;北京几百年前的石刻,保存状况一般不错,因文管部门缺乏保护意识,被人用墨拓片,而又无法清洗,结果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一些文物管理部门,缺乏对文物古迹的有效监督检查,致使文物古迹葬身火海。2015年1月3日,云南大理拱辰楼火灾。2015年1月24日,福建南平千年古刹南源寺被烧毁,大雄宝殿几乎成平地,幸运的是,该寺中的舍利子、大藏经逃过一劫。人为因素即所谓”人祸”。文物在”天灾人祸”的双重威胁之下,致使本该延续的历史文化资源、文化基因和文化技艺等文化传承得以丧失,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难以维系历史文化记忆,从而割断历史文化脉络。
在维护国家安全领域,内因是基础,内部安全重于外部安全。文化安全既有来自外部的渗透,更有来自内部的流失。文物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铭刻着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记忆。因此,保护文物安全,就是保护国家文化安全,就是保护国家安全。
(一)关注流失性文化安全。
南怀瑾先生曾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忘掉了,这就会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刘跃进博士将文化安全定义为语言文字安全、风俗习惯安全、价值观念安全、生活方式安全四个基本方面。其基本关注点是外来的侵入性文化安全威胁,而非本国流失性文化安全。胡惠林则认为:所谓文化安全,是指一国的文化生存系统运行和持续发展状态及文化利益处于不受威胁的状态[1]。其关于文化安全的观点涵盖侵入性和流失性地文化安全,对于全面理解文化安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靳平川教授在文物学研究领域,从侵入性文化安全和流失性文化安全角度出发,关注文物犯罪对国家文化安全的影响。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包含了中华民族的情感、价值、道德、审美观,维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价值认同。由此,关注文化安全,不仅要关注侵入性文化安全,同样应当关注流失性文化安全,它是保证国家文化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二)关注国家内部文化安全。
流失性文化更多的关注点事国家内部文化安全,在涉及国家内部与外部安全方面,从整个国家利益来分析,一般来说国内安全重于国际安全,内部安全是基础。从保护国家文化安全的角度来看,虽然外来因素影响很大,但究其根本,内因仍是主要因素,对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不断提高自身认识,才可能从维护国家安全的角度,去关注文化安全。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内因决定因素,已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只有提高机体自身的免疫力,才能真正应对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外部环境。目前影响国家文化安全的因素很多,外部因素中,西方国家的文化渗透与侵略,对我国的文化安全中语言、价值、生活习惯造成巨大的冲击。但是从更深层次分析,内部威胁或内部因素,依然是制约中华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坚持本土文化,传承本土文化的价值与理念,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与动力。国家本土文化,或者说本民族文化的发展,与时俱进的必然性和本民族文化发展的连续性是环环相扣,紧密联系的。文物安全不仅涉及到价值观念安全中的文化价值传承、文化价值审美、艺术价值观念安全、实用技艺价值安全、语言文字文化价值等文化安全价值观念的安全,同时文物文化中凝聚和渗透着政治、历史、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研究价值。
(三)关注文物对国家文化安全的影响。
任何一项民族文化的毁灭或消失,都将造成世界各民族共通遗产的匮乏。民族传统文化传之于后代,是当前和未来文化丰富与和谐发展的泉源。文化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文化链的不健全,导致了文化发展的极不均衡,对民族和国家的未来文化发展与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1.文物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文化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它不仅是政治资源,也是经济资源,不仅是社会资源,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我们必须克服对文化认识单一性和片面性。既要认识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和提高现代人类审美的功能,还要意识到文化对于政治、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只有关注文物中蕴含的重要文化资源,才能真正改变我们轻视历史,轻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没文化”的表现。文物中的文化基因、文化技艺、文化审美价值都是中华文明或者说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文化内涵。不同的民族所具有的不同文化,是由其生存的地理、历史、语言以及长期社会生活中所积累的生活态度、生活习性所决定的,是从民族理念深处所自然遗留下来的文化内涵,即文化基因。在中华民族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每个历史阶段和不同的地域环境,都会因时因地创造出不同于其他民族的,能够充分反映本民族发展的特定技术与工艺,都是重要的文化资源。我们不仅具有传承义务,更有保护责任。既要有保护文化资源的意识,更要有相关制度与举措。上个世纪70年代,日本在景德镇试图破解景泰蓝秘籍,因为我们防范措施不到位,其故意用衣服蹭半干的彩釉,通过技术分析并加以仿制,随后迅速占领全球70%的景泰蓝市场。川剧的变脸技艺用肉眼面对面也难以发现其秘密,但因我们防范意识不强,防范措施不到位,被人用高倍录像机摄像,以至于破解全过程,这些巨大损失教训惨重。不同时期文物,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非公开的秘密。如汝窑的工艺发展,虽经历经很多代,但目前制作工艺感觉依然欠缺。古老的文明技艺,仍然难以复制。文化审美价值中,从文化基因传承,到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地域文化技艺的发展,给外界感受、视觉冲击和审美价值的突破,都会形成全新的思维模式。不同文化具有不同价值观念,文物中直接体现出来的建立在使用价值之上的审美价值,都会给世界留下惊叹。任何一点古老文化留存至当代已属不易,文物作为最生动,最直观的文化资源,我们只能倍加珍惜。
2.文物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习近平在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总部演讲中指出:”对待不同文明,不能只满足于欣赏它们产生的精美物件,更应该去领略其中包含的人文精神;不能只满足于领略它们对以往人们生活的艺术表现,更应该让其中蕴藏的精神鲜活起来。”[2]习主席所提到的人文精神,在维护国家文化安全领域,就是我们需要提炼的中华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历史传承与发展是紧密相关的,没有历史文化传承不会有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不断发展。没有民族精神的不断发展,民族精神也不可能得以传承。民族精神蕴涵在民族传统文化之中,是民族传统文化之核心和魂魄,文物资源作为民族传统文化,当然是民族精神的对象化存在。
黑格尔认为,民族精神贯穿在一定的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民族精神把民族在技术、物质生活、风俗习惯、战争、国家兴亡、艺术、科学、政治、法律、伦理、宗教等多方面的全部丰富内容发挥出来,宣扬出来,民族精神,构成了一个民族意识的其他种种形式的基础和内容是各个显然不同的领域的总和[3]。文物文化资源中中所孕育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文化安全,是民族精神真正传承的基础和保障。民族精神是维持民族发展延续的根本动力与力量。一个民族如果失去自身的民族精神,缺乏民族志向与民族品格,就不可能创造灿烂的文明。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更是实现中国梦的巨大精神力量。保护文物古迹,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既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乃至国家安全的强大的精神动力,对于当代经济社会的发展,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建设,对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意义重大。
3.文物铭刻着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记忆。2015年2月习总书记在西安考察时强调,”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的历史,最好的记载形式就是它的历史文化。历史文化积淀厚重的评价,文物古迹的保存完整即是最好的记忆和文明积淀。通过文物不仅能直观欣赏其外在之美,探究其使用价值,更为重要的是,寻找历史早已模糊的记忆。结合史料,与文物实物相结合,对于研判中华民族历史上某个发展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以及整个社会的发生、发展、消亡过程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西藏阿里日土县发现的著名的”日姆栋岩画点”,因画面中大量排列着陶罐和羊头,被专家认为可能与苯教原始祭祀场面相关,对于研究藏族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不幸的是被香客雕刻的”六字真言”所覆盖,对于研究西藏史前文明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文物部门新近发现的山西晋城大云院”三藏取经”摩崖石刻。据专家推测,可能早于《西游记》的出版300多年,这些珍贵石刻对于研究元代政治文化以及《西游记》的完成史实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在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全领域,布达拉宫壁画中,1652年五世达赖喇嘛赴京觐见清王朝顺治皇帝图,拉萨大昭寺前唐蕃会盟碑,都记载着中华民族重要历史事实,为反击境内外各种民族分裂势力信口雌黄的分裂言论,提供了有力的历史佐证。
文物之殇威胁来源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我们应该双管齐下,对症下药,方能使濒临灭绝的文物起死回生。在关注文物保护,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中,应该始终坚持三个结合的原则。即坚持培养文物保护意识与学习相关文物法律知识相结合,坚持文物安全防范与打击犯罪相结合,坚持文物保护与文物修缮相结合,多措并举,共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一)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和学习相关文物法律知识相结合。
加强文物保护,不仅要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同时要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两者相互补充,共同提高文物保护水平。首先,领导重视是文物生存延续的关键。一是要提高领导自身知识水平,提高文物保护意识;二是在文物的管理方面,提供文物安全防范、文物保护和修缮等必要的资金支持;三是注重文物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既要培养知识型人才,同时加大职业技术型人才培养。只有领导重视,积极宣传,并组织实施,才可能真正做好文物的保护工作。其次,提高全民的文物认知水平,提升文物安全对于国家文化安全的认识,增强文物保护意识。要充分运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主流媒体开展文物知识的宣传教育,真正使各级领导和普通群众认识到文物的重要文化价值,认识到加强文物保护,对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意义,从而进一步提高全民的文物保护意识。群众与文物古迹的感情是最深的,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一般不会轻易失去。普通群众不仅与文物古迹的空间距离近,心理距离更近。只有普通群众真正树立起保护文物,爱护文物的意识,才是文物有效保护的伟大力量。最后是普及文物保护的相关法律知识。2014年11月,南充市孔迩街文庙遗址,挖出三个装有酒杯、花瓶、铜钱等文物的大陶罐,但被现场人员私分,涉及多件国家一、二、三级文物。此案反映出普通群众因缺乏法律知识,法律意识淡薄。所以,结合《文物保护法》和《刑法》中关于文物犯罪的内容,开展专项法律知识宣传,使普通群众真正了解文物犯罪,认识文物犯罪,了解定罪与量刑的标准与尺度,避免犯罪而浑然不知,扮演法盲的角色。通过提高群众的文物认知水平和法律知识的普及,从而在思想上提高认识,树立思想上的防线,有利于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管理。
(二)文物安全防范与打击文物犯罪相结合。
近年来,随着国际文物市场的复苏,越来越多的犯罪嫌疑人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铤而走险,大肆盗取、贩卖、走私出境,给国家文化安全带来重大影响。为防止人为因素,致使国家文物受损或流失,应该坚持文物安全防范与打击文物犯罪并举。首先是加强文物安全防范。不论是馆藏文物还是田野文物,加强安全防范是第一要务,是保证文物不受损害的重要举措。人力防范工作是基础,技术防范是人力范的有效补充和保证,能有效弥补人力防范的弊端,坚持人力防范与技术防范的有效对接。开封”9·18”大案,就透露出工作中人防不到位,技防不过关。2011年”5·8”故宫失窃案,故宫安全防范可谓严密,但仍被一青年盗走价值千万元的文物;北京故宫翊坤宫因未加装抗砸玻璃,被拍照受阻的男子砸坏,致文物受损。公众在关心文物同时,也表达了对故宫玻璃”不堪一击”的质疑。加强安防是必然趋势,但如何在文物保护与人性化开放之间达到平衡,同样令之纠结。其次是打击文物犯罪。文物犯罪近些年之所以猖獗,和我们公安机关不够重视,打击力度不够有重大关系。一是公安机关应该严格依法办案。严厉打击文物犯罪,一切以法律为准绳和尺度,绝不姑息纵容,搞以罚代刑,变相助长文物犯罪气焰。二是文物犯罪情报的收集。文物犯罪不同于普通的刑事犯罪,文物犯罪整个过程会留下很多蛛丝马迹。从犯罪的预谋、实施、销赃等一系列过程,会产生很多信息。情报来源不仅要通过打击犯罪收集,更主要的是要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人民群众身在基层,能够及时发现一些文物犯罪方面的线索,对于侦查破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公安机关和文物管理部门,应始终坚持以群众为情报主渠道来源的思想,积极获取情报信息,为侦查破案,打击文物犯罪提供信息。三是打击文物犯罪应该形成合力。文物管理部门不仅要加强情报信息沟通与合作,还要在文物犯罪的重灾区,或文物古迹比较集中的省份建立联动机制。同时,公安部和国家文物管理局共同牵头,组建专门工作部门,统辖多省的文物保护工作,形成一种合力,以有效打击文物犯罪活动。四是加强出入境部门的信息沟通。出入境部门应该提高文物认知水平,严把出口关,避免文物流失境外。五是加强国际警务执法合作。匈牙利博物馆展出的一尊”肉身坐佛”,经福建省文物局专家多方调查,确认应是该省三明市大田县被盗文物。因而加强同港澳以及重要文物输出国的国际警务执法合作,堵截文物的输入和输出源,建立文物追回机制,是从根本上打击文物犯罪,保护文化安全的有效手段。六是提升公安机关的文物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学习国外诸如意大利文物警察经验,组建国内文物警察。
(三)文物防护与文物修缮相结合。
在做好文物安全防范和打击文物犯罪的同时,各级文物管理部门,以《文物保护法》为依据,具体建章立制,做好防护、维护和修缮工作。在文物防护方面,各级文物管理部门应加强对辖区文物的安全防护。一是防护岁月侵蚀和风、水、雷、电、地震等自然灾害对文物的损毁。针对文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引发的风化及各种自然灾害,要责任明确、分工明确,健全领导机制,建立工作责任制,逐级签订责任状,切实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检查到位。此外,文物管理部门还应加强保护措施,将文物装入囊匣保管,提高文物建筑、文物保管、陈列、展示的防范自然灾害侵袭的措施。日本是地震和海啸等自然灾害多发国家,其博物馆对文物的保护值得我们借鉴。二是防护人为因素,诸如水、火、电、气等引发的安全隐患,健全防灾法律和管理体系。文物、古建筑分布一般比较密集,存在冬季严寒用火、用电多的特点,督促文物保护单位认真开展隐患排查自查,加大巡查范围和频次,全面检测电气线路、消防设施、抗灾防雷设施设备;加强对常住人员的消防教育,完善应急预案并开展演练,增强应急处置能力和自防自救能力;要充分运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主流媒体开展预防安全宣传教育,广泛宣传消防法律法规、防火灭火知识、火灾报警方法、逃生自救技能等,对存在火灾隐患的文物古建筑公开曝光,切实提高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水平。重点排查私搭乱建、电气线路老化,违规使用明火等突出问题,杜绝消防隐患。在文物修缮方面,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文物的观察,预判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未雨绸缪,拾遗补缺。同时应该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努力造就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这是做好文物修缮重要支撑。
保护文物,不仅是保护历史,保护国家文化安全,同时也是促进中国各民族共同进步、和谐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具体实践。在非传统安全领域,慎防文物之殇侵蚀国家文化安全,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1]胡联合.当代世界恐怖主义与对策[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409.
[2]习近平.出席第三届核安全峰会并访问欧洲四国和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时的演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4-15.
[3]黑格尔.历史哲学[M].北京:三联书店,1956:95;104.
ThinkingontheNationalCulturalSecurity undertheLosingofCulturalHeritage
ZHANGYu-min
Asanon-traditionalsecurity,theculturalsecurityisimportantinthefieldofsafeguarding nationalsecurity.Inthecurrentculturalsecurity,thereareinfluencesnotonlyfromtheinvasion,butalso fromthenationalculturelosinginternally.Theheritage,containingtheimportantculturalresources,national spiritsandhistorymemory,isimportanthistoricalrelic.Theheritageprotection,asanimportantpartof nationalculturalsecurity,istomaintainthenationalunityandprosperity,andisthegreatpracticetorealize ChinaDream.
ErosionofCulturalHeritage;Erosion;CultureSecurity
D918
:1674-5612(2015)04-0069-06
(责任编辑:吴良培)
2015-06-27
张裕民,(1970-),男,山西临汾人,警务硕士,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国内安全保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