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年总目录
周汉民/高擎思想的火炬——纪念汪道涵同志百年诞辰
方涛/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宣言书——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张海燕梅世昌/统一战线服务全面深化改革的几个问题探析
孙常麟/群体创造力量提升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能力
张广鑫/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法制化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方刘松/当代西方协商民主的理论逻辑与思想启迪
杨绪强/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与多党合作制度建设
致公党静安区委课题组/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认同研究
叶泰和李红/关于加强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一些思考——以上海大学为例
沈小勇/优秀宗教文化在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中的功能发挥
孙宝林/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思考——基于基本经济制度完善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管理创新的视角
赵先如/参事制度3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
殷之俊/一部研究新社会阶层的力作
贺善侃/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在“全面深化改革”战略布局中的作用
齐卫平/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对统一战线影响研究
殷啸虎安翊青/推进人民政协公共外交的实践与思考
商红日/发挥统一战线在基层社会协商中的作用研究
郭伦德/论协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
杨爱珍/对中国多党合作制度中几对关系的分析
黄天柱/民主党派社会基础的现状调查:主客观维度的偏差分析与思考——基于政党代表性的考察视角
陈昌福/中国致公党建党史上的里程碑——中国致公党第二次代表大会
肖存良/结构、空间与文化——“两个健康”的政治学考察
徐光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处理民族关系的经验和启示
周汉民/互联网金融,法治当先行
沈桂萍/民族国家构建的涵义及其现实需要
徐军/试论当代中国自由择业知识分子产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
上海市社会学学会课题组/统一战线在社会协商中发挥作用机制研究
杨松禄/论统一战线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中的作用
任世红/参政党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政党协商的视角
齐春雷/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研究——基于政党制度的视角
熊列林/民主党派新成员组织融入的有效路径研究——以上海市普陀区为例
王玉柱施海燕/沪上读书会发展与侨务统战工作应对研究
李雅兴丁琴/习仲勋的统一战线思想探析
许奕锋/拓展协商民主的制度空间
罗星/政党制度中的俄罗斯特色:基于俄罗斯政党制度变迁的分析
凤懋伦/浅谈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的人才问题
孙信/抗日根据地的“三三制”政权与协商民主——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孙照红/政协协商的历史价值及完善对策
蒋寒/高校预留党外优秀人才工作的若干思考
胡本春郭庆生/党外知识分子参政议政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王俊华/政党协商基本问题辨析
杨浦区社会主义学院课题组/杨浦区民营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盛佩琰/协商民主视野下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思想建设新路径的探索——以九三学社黄浦区委会为例
张癸/上海侨情新变化与侨务工作新思考
韩洪泉/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统一战线工作述略
熊新亚/中国抗战的贡献与伟大的抗战精神——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郭芷材/第一国际处理党际关系的原则及现实意义
张迦寓/《统一战线学原理》专家咨询论证会理论综述
李小宁/新形势下做好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几个问题——学习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精神
张久营寇子春/习近平对台工作思想初探——兼谈推进对台工作的一点思考
李新市/党员干部既要开阔胸襟眼界又要严以检身修身——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
涂小雨/依法治国方略的发展历程及现代启示
张艳娥/正确处理统一战线一致性与多样性关系的三重进路
黄波粼/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与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建构——以新中国成立前后翁文灏的政治心理变迁为中心
徐锋/政治理性与人民意志的熔铸与试炼——解析当代中国的选举民主、协商民主
袁绍东李士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结构、内涵及评价标准
王建唯/统一战线发挥协商民主作用推动基层群众自治的实践与思考
毛胜/宗教界人士对中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认识与思考——以《赵朴初文集》、《丁光训文集》为例
陶利江周亚茹/新中国成立初期习仲勋文教统战思想论析
齐卫平/统一战线新形势下工作理念的创新
胡荣荣/政治权威理论视角下的香港行政主导体制
王海飞周志太刘德贤/经济新常态下全面深化改革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初探
蒋连华/民主党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方式研究
米文艳/非营利组织内部管理视角下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的思考
陈鼎/协商民主嵌入公共预算绩效监督的实践与探索——以泽国镇城建项目绩效评估民主恳谈会为个案
刘自勋汪佳莹陶燕敏/高校党外代表人士履职考核及其激励机制研究
张星/治理视域下网络意见领袖的统战工作
傅尔基/论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与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
朱旭旭/统一战线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路径探析
周凤/“统一战线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学术研讨会理论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