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课堂教学中生活化策略的思考与实践

2015-04-09 09:09吴兆根
化学教与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生活化化学情境

吴兆根

(江苏南京市溧水区和凤中学 江苏 南京 211218)

化学新课标中指出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化学本身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化学知识源于生活、回归生活,重视生活知识的应用,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化学知识贴近生活实际, 充分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以及自主创新的实践能力,为他们终身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课堂中生活化教学的思考

在课堂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境:在学习化学新概念后, 老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存在的化学现象时,课堂上一片沉默, 很少有学生能举出生活贴切的例子,尽管教师努力创设情境反复启发诱导,而学生还是茫茫然不知所以然,最后只好由教师举出生活中的例子来唱独角戏。让学生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时,学生又是一片鸦雀无声,在实验课上,很多学生不敢也不会动手操作, 甚至有的学生连火柴都不会划。这就造成了化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脱节,学生的化学知识全变成了死记硬背,其学习化学能力和学习效果就可想而知。

其实,无论在学生上学的路上、还是在学生家中的厨房、或是学生喜欢的魔术里,他们一定会发现“生活中处处皆化学。”缺乏生活味的教学,会使学生觉得学习过程是机械死板的,感到学习化学无非是看看实验、记记结论、练练习题,鲜活的教学内容被教条化,课堂变得乏味无力。如果平时教学中能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运用到教学中,则可“润物细无声”的状态中,不知不觉地让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会生活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从生活中走进课堂,揭开化学的神秘面纱,化学的遥远感没有了,同时课堂研究的是身边的具体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价值感,有利于学生兴趣被激发。

二、课堂教学中生活化策略的原则

1.以生活为主题 让学生感悟生活

生活造就了人,人也在方方面面反映并影响着生活。基于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是立足现实生活,让生活成为教学的主要资源,让生活成为课堂教学的主题教学探究,同时减少一些刻板的理论式说教,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通过不同方式使其回味、体验和感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这样可以使教学鲜活起来。布置学生们以“痛痛病”“水俣病”为关键词,上网搜索这些公害是怎样产生的,思考如何避免有害元素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影响。创造出与生活相关的情境,使学生不断发现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性,激活他们的学习内驱力,让他们主动去寻求问题的答案,提高知识运用的同时感悟生活。

2.以活动为主线 让学生审视生活

体验到的知识是印象最深刻的,教师不仅要关注知识讲授的过程,还应关注学生亲身的感受,可将教师的演示实验改成学生的分组实验来增强学生的亲身体验;书本上有些生活化的插图,学生并不一定亲身体验过,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其自主体验,能激发学生生活的情感体验,更乐于接受并融入到探究中。如:让学生做“模拟酸雨的危害” 及你对防止酸雨有什么建议。该实验若不让学生自主体验,直接进行现象解释,有很多学生肯定无法理解,亲自做一下,对现象印象深刻, 也萌发出要运用知识进行解释的心理需要。生活化教学是知识教学与生活有机渗透,将生活现象或实例渗透到知识的教学中, 解决生活化的问题,将所学到的知识来重新审视生活。

3.以学生为主体 让知识反哺生活

基于学生最近发展区进行生活化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思考提升知识、规律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主体性的本质是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心理机能,而不是进行灌输教学。科学来源于生活,它可以让人们更加理性地认识自然、感知生活,同时它可以指导人们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造生活。让学生以“使用塑料的利与弊”为题进行小组辩论以及调查你周围的环境中“白色污染”的情况及形成的原因。用图片、漫画或板报的形式来宣传“白色污染”的危害,并提出治理的建议,呼吁大家都来为减少“白色污染”而共同努力。通过上述活动会让学生感觉到化学知识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生只有觉得有用才会学,才会掌握,激发学习兴趣,将所学知识反哺生活。

4.以探究为主旨 让知识体现创新

知识源于生活, 是在生活基础上的生成和创新。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善于动手,充分调到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景中发现和提出问题,通过积极的探究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家中搜集水垢并探究水垢的成分,这样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为了引导学生站在观察和发现的视角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解释,再进一步总结规律,实现认知结构的丰富化,接着再将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原先不解决问题,这就是体现了创新。

三、课堂教学中生活化策略的实践

1.课前用生活化的理念来设计教学

教材是静态的文本,而教学是鲜活的生成。教师在备课中要充分挖掘教材并提取生活化的资源,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进行生活化的活动,创造性使用教材并开展探究性教学。在备课中有意识地从生活现象中诱发学生探究的问题:从食物的腐败能想到物质的变化;从小刀的生锈能想到金属生锈的条件及对生锈条件的探究及防止生锈的措施;从日常生活中的燃烧现象能想到燃烧的条件及其探究及灭火的方法;从厨房的除油污试剂、卫生间的除水垢的清洁剂能想到酸碱的运用;从对土壤的酸碱度的测定认识到化学在生产中的运用;从洗发和护发能想到酸与碱的反应……这些都源自生活,生活中的化学现象随处可见,培养学生用化学的思想和研究方法指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实践,是学化学的根本的途径。

2.课中设计生活化情境体验知识的价值

情境的生活化,问题尽量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问题的提出和材料的呈现以及方案的设计,要尽量用学生喜欢的方式, 不但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而且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享受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如:“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教学中,可以首先提问:“感冒发烧是痛苦的,你有何感觉呢? ”这样一个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来创设情境,引入概念。学生回答:“食欲不振,浑身酸痛,没力气”为什么? 其实是生物体内的细胞发生许多反应,这些化学反应之所以能在温度的条件下进行,是因为有酶的催化。那么酶在发挥其作用过程中,会受到哪些因素有关。学生开始讨论、发烧——是否与温度有关呢?。再联系生活常识进行推理。加酶的洗衣粉的注意事项写着其倒入低于60℃的水中,看来温度是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教师问:“除了温度外,还有那些因素呢? ”学生畅所欲言,生成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课堂注重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化学是前提。认知心理学认为人对事物的认识过程实质上就是对信息的获得、存储、加工和使用的过程。在对信息的加工使用过程中,人们会选择一些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加以强化和利用。

3.课后作业设计应体现生活化的探究

传统的作业就是做题, 反复训练学生的定势能力,学生接触到是一层不变的习题、是套用公式式的训练,目的为了取得高分数。为了学生能健康地发展教师应结合教材中知识,从学生生活出发,找到结合点、发展点和切入点,制定生活化教学目标,通过学习解决生活问题。课前安排具体的活动,让学生对教材进行预习,在日常生活中收集生活图片及现象。注重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现实中选取素材, 引导学生面向社会寻找探究的问题,增强化学应用的意识。布置预习性学生作业。如:让学生“测定、分析学校所在地雨水的pH”, 要求学生做雨水的取样和pH 测定的实验,要记录并处理数据,通过分析、比较、做出是否出现酸雨的结论。如果有酸雨出现,还要综合考虑当地社会发展和自然条件的实际,分析酸雨出现的可能原因。通过学生的调查研究活动, 教师可以多方面地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获取信息、加工和表达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化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四、结束语

陶行知“生活化理念”指出:“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教育。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即教育之场所,处处留心皆学问”。培养学生爱动脑、善观察、勤思考的学习习惯是生活化教学坚持的方向。生活化教学,就是师生以生活中的平等地位为基础, 以合作研究者的身份共同面对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使日常生活中亲身经历的经验事实与化学教学相联系, 将生活中对未知事物的求知兴趣融于教学,用自然而不造作、更不夹带权威的对话方式与化学语言相结合,课堂与生活相融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提炼知识,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目的为了更好的生活, 最终实现新课标的理念——“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1]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吴兆根.作业创新设计例谈[J].中学化学教与学,2014,(5):12~14

猜你喜欢
生活化化学情境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不同情境中的水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