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分层培养模式探索

2015-04-08 13:13杨向东马建红邵捷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骨干教师名校名师

杨向东 马建红 邵捷

教师培养是学校内涵发展和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分层培养是薄弱学校推进均衡发展的需要和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中的教师分层培养的实践,提出了“自下而上”式教师分层培养的方案并进行了有效探索。

模式 均衡发展 教师分层培养

随着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开展,各类学校的硬件设施不断完善,学校之间的硬件差距越来越小,学校间的差距越来越体现在学校发展的“软实力”上,学校尤其是薄弱学校内涵式发展的问题逐渐凸显。教师是学校软实力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学校的内涵式发展,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1]。因地制宜培养打造一支优秀教师团队,是提升学校内涵发展实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对于相对薄弱学校而言,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着年龄结构老化,有经验且高职称教师比例低,名师、学科带头人不足等问题,成为制约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推进教师分层多元化培养对于提升薄弱学校软实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教师分层培养的目标与原则

1.教师分层培养目标

教师分层培养的宗旨是基于教育均衡发展对教师教育理念和教学水平的要求,通过对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水平的分层,对同一层次的教师进行目标集中式整体培养,以促进教师自主发展,形成适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教师梯队结构。相对于重点学校而言,薄弱学校的教师结构呈金字塔型,即年青教师占多数,他们学历高、专业基础好但经验不足;大部分中年教师经验丰富但专业素养不足,而高职称、高水平教师普遍短缺。据此,将教师分层为新教师、合格型和骨干型三个层次,确定相应的培养目标(见表1),使年经教师快速成长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潜力,在中年合格型教师中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学科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名师,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内驱力,打造一支具备现代教育理念、良好人文素养且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2.教师分层培养原则

教师分层培养是一项动态系统工程,须遵循基础教育发展规律,体现教育均衡教育发展理念,以教师自主发展为本,提高教学能力为主,在实施中注意把握以下原则。

(1)阶段性原则。教师分层培养是通过课堂教学与教科研实践中各个环节来实现的,基础教育教学本身有其特殊的规律,是一个动态循环的发展过程,教师分层培养须根据学校实际,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分阶段、分步骤,逐步提高教师教育能力和水平。

(2)课堂主导原则。教师培养要抓住课堂教学的核心,从课堂教学的真正效果上下功夫,而不是从课堂教学的形式等表面工作上找出路。[2]要从学生需要出发对课程、课标、教材正确理解与把握,将课程、课标的精神真正在课堂上得到实施,这是基础教育的基本要求。

(3)教师自主原则。教师分层培养的目的是促进教师自主发展,所以为了更准确地把握教师现有发展水平和欲达到的发展水平,要引导教师自愿申报、自己选择所属层次,从而使教师更加主动、更加自信地接受培养。

(4)共同进步、整体提升原则。教师分层培养是一个由个体提高到群体发展的过程,是为了追求全体教师的共同成长,而不是将其分成三六九等。所以,分层培养的模式、方案制定必须体现团队合作意识,体现同一层次内教师间的交流以及不同层次间的观摩共享,让每个教师都有成就感和上升空间,从而促进学校教师队伍整体提升。

二、教师分层培养实施方案

1.实施“三大工程”,促进分层培养整体推进

(1)新教师培养工程。实施对象为新教师,培养目标是尽快适应教育均衡发展新要求,进入合格型教师层次。主要内容:一是学校骨干教师担任导师的“青蓝一对一”师徒结对,帮助徒弟规划五年教学发展生涯;二是以参加名校观摩学习和专题培训为主的新教师自主提升,从而为自己设立较高的成长目标;三是以“新教师诊断课”、“新教师汇报课”等为主的新教师课堂教学成长记录;四是举办“新教师沙龙”,提供教师交流、资源共享、共同成长的平台。

(2)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实施对象为30~40岁具有较强上进心和较强教学能力的教师,目的是培养学科教学骨干,形成教师中坚力量。主要内容:一是组建骨干教师研修班,开放式学习,定期活动,共同进步;二是开展学科理论集训,以集中组织形式对教育教学理论、专业知识、课程目标、教材、学科教学理论进行集中学习和讨论,提升研修班教师的理论水平;三是以专题讲座、研讨课、观摩课、竞赛课等多种形式对研修班成员进行专业知识考试与教学评比,达到以研促训、以赛促训、以考促训的培养目标。

(3)名校名师帮扶工程。实施对象为具有较强教学能力、鲜明教学风格和发展潜力的骨干教师,通过名校帮扶,培养一批具有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以及专业知识扎实、教学基本功过硬、教科研能力强的教师,成为引领学校教师队伍的省市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等教学名师。该项工程也是落实均衡教育发展的核心和品牌,具体内容:一是与名校签订教师培养师徒协议;二是制定各类目标及计划,比如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教法学法的选择,学情分析,课标、考纲、教材、中高考试题的解读训练,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新知识学习等内容的徒弟培养计划;三是建立“教师拜师成长”考核激励制度,做到每周有听课笔记、每月有教学反思、每学期有拜师成果汇报,每学年有表彰奖励。通过名校名师帮扶,全面提升骨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2.创新思路,保障教师分层培养有效实施

(1)依托名校帮扶,创建“自下而上”的师资均衡培养新模式。目前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中的“联盟校”、“教师交流”等模式,多数为“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动,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名校帮扶的“自下而上”模式,由薄弱校主动与名校结盟,按需定制帮扶方案,强调过程管理,帮扶途径包括师徒结对、同步教研、名师示范、课堂研讨、信息共享等;帮扶方案对师徒双方都有明确的要求,比如师傅的“四个一”要求,每学期上一节规定课型的示范课或参与一次有意义的说课评课活动,每学期指导徒弟在全校上一节汇报示范课,每学期指导徒弟完成一次高质量的命题工作。[3]对徒弟的“十个一”要求,每月向师傅提交一堂教学设计课,一份学习心得或教学反思;每学期听师傅授课10节以上,请师傅诊断、指导1~2节课,每学期阅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上一节汇报课或优质课,班主任组织一次班会公开课,撰写一个教育教学案例;每学年撰写一篇教研论文,参加一次联盟校内外的教学研讨、公开课和竞赛课等活动。这种“自下而上”的师资均衡培养方案内容具体,针对性强,实施路径可操作、易落实。

(2)借力名师工作站,搭建高效教研的平台。名师工作站是名师以“师带徒”方式对工作站挂牌学校的中青年骨干教师进行定点培养培训,使工作站成为名师名家的孵化地。借此平台,每周开展包括专题讲座、课标教材深度解析、试题深度分析、语文学科素养提升、教育叙事等内容的交流和高效课堂构建等内容的学科教研组集体教研活动,在名师引领下,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在名师工作站引导下,组建龙头教研组,提高教师互助,协同共进的自主性。

(3)走出去、请进来,搭建多元学习平台。“走出去”,即为教师提供各种外出学习的机会,通过参加省市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和课堂教学研讨,或课堂实地观摩学习,培育教师教学新理念,拓展教学新视野,掌握教学新技能。“请进来”,指的是学校定期邀请教育或学科的专家进行报告或对教师进行指导,建立名师进校常态化和教学指导顾问制度,让专家、名师对教师进行持续、跟进式的指导与引领,有利于促进教师整体素养的提升,为教师分层培养目标提供了基础性保障。

三、教师分层培养模式实施评价

教师分层培养是促进学校教师队伍迅速成长,教学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尤其对于相对薄弱学校而言,推进教师分层培养、整体推进、全面提升,对于优化师资结构,适应均衡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笔者研究的案例学校为例,实施教师分层培养3年,在全国、省市各级各类示范课比赛中获奖人数增加2倍,论文数量增加3倍,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大幅度提高;骨干教师和教学能手比例增加24%,师资结构基本进入良性轨道。

当然,教师分层培养是一个动态系统工程,实施方案、路径和效果因校而异,教师分层培养内容应随着教育教学目标要求而不断更新,方式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Z].中国新闻网,2007-08-31.http://www.chinanews.com/gn/news/2007/08-31/1015

683.shtml.

[2] 张利名,陈立春.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机制的研究与实践[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 韩耀强,朱益群.构建教师区域性分层培养模式[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4(5).

【责任编辑 王 颖】

猜你喜欢
骨干教师名校名师
名师直播课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全国名校导数高考满分模拟卷(A卷)答案与提示
全国名校导数高考满分模拟卷(B卷)
骨干教师在学校科研中的作用
名校办分校,如何趋利避害
华容将评选100名骨干教师
五室友被英国同一名校录取
浅议"名师"
构建五种机制培养骨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