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015-04-08 14:12张然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5年1期
关键词:意识语文课堂

张然

新课程呼唤教师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化地学习,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摇篮”,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关键在于问题意识的培养。而现实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缺失,已成了不争的事实。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小学语文 问题意识 新课标

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作为思维的驱动力,强烈的问题意识有助于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进行新的发现——创新。学生头脑中只有存在问题,才会主动去思考,才会有求知的愿望和要求,才会积极去学习知识,知识的获取对于他才有意义。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非常重要。中国历代的许多教育家,也都很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孔子很早就提出了“每事问”的主张,强调问题意识在思维和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朱熹认为“读书无疑者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是对学习中问题意识非常科学而辩证的阐述。陶行知先生在一首诗中曾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用十分生动简练的语言概括了问题意识的作用。

可是,纵观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却不得不让人忧心忡忡。一直以来,课堂上的提问是教师才有的“专利”。教师问,学生答,似乎天经地义。而教师的提问是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和意愿来设计的,在这种接受性的学习方式中,学生失去了提问的权利,也失去了质疑和深层次的思考,最终失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更说不上创新能力了。是什么原因造成我们的学生提问能力弱呢?李政道博士在复旦大学演讲时,说过一句很深刻的话:中国古代讲究做“学问”,而现在的学生,却是在做“学答”。在教学过程中,基本上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采用单一传递、讲授、灌输的方式,忽视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式学习方式。学生总是在被动的接受知识,很少有个人发挥的空间。孩子们习惯了听老师教授,老师们也习惯了让学生听自己讲解。在这种教学活动中,老师们把一个个问题帮助孩子解决消化,孩子们也就没有了问题,也就不再想还有什么问题,长此以往,学生慢慢就形成不愿思考,甚至不会思考,他们的探究意识,创造意识也就在“没有问题”之中逐渐倒退甚至于走向泯灭。教师总认为,把学生教的都没有问题,才算是成功的教学。实际上恰恰是行成于思、思成于惑,困惑与好奇恰恰是孩子特有的财富。没有问题,恰恰是最大的问题。那么,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遵循两个原则

1.尊重学生主体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明确地阐述了阅读教学中“问题意识”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应支配、控制、主宰学生,应尊重、鼓励、指导学生自主活动,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创造条件,培养学生自主、主动学习的能力,这是主体性教育的基本理念。

2.立足阅读文本

在学校教学活动中,文本既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中介,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凭借。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轴心只能是文本,教师的导问和学生的发问都应立足于阅读文本,在文本的基础上质疑、生成、拓展。

二、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将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落到实处,显得任重而道远。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1.营造自由氛围,使学生敢问

小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然而,这颗种子能否萌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气氛。因此,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尊重每一位学生,在教学中营造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问。在教学中“少一些不准,多一些允许”,学生答错了允许重答;答不完整的允许补充;没想好的允许想好了再答;允许提出一些奇思异想的问题。不论他问的问题质量如何都要给予鼓励;对提错问题的学生,不能批评,要启发他用另一种方法去想,让学生树立自信心。总之,只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就行。只有这样,才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阳光、水分、适宜的土壤,利于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2.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尤其是低学段的小学生,在研究小学生问题意识形成的因素中,我们知道既有内在因素,又存在外在因素。小学生知识水平尚缺,还不会独立发现问题,这样,仅凭教师短期的努力是收不到效果的。但外在因素却能在教师有意识的培养下发挥作用。面对传统的课堂模式阻碍了学生提问的可能性及学生的依赖性造成其不愿独立思考的状况,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避免过多给学生提供现成答案,而是在上课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于无形中产生学习兴趣,跟随教师在课堂中积极主动思考,做到全身心投入。教师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有问题意识,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学生自己提出了问题,要想寻求问题的答案,自会积极主动地学习。

3.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无论是谁,学习都是基于生活的,而问题的产生往往建立在学生的生活实际的基础上。如教学《家乡的桥》一课时,学生从课文中所了解到因为作者家乡的小河多,所以小桥也多。正是基于这样一个信息,有学生就提出:“为什么我们家乡的河不多,却也造这么多的桥呢?”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题目,显然学生是由课文联系了自己的生活环境,问题意识非常的强烈。虽然问题与课文内容没有很大的联系,但就是因为课文内容而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而这个问题又是多么具有探究和讨论价值。

综上所述,问题课堂才是生命课堂啊!课堂的生命力正是来自于对事件或事实的感受、体验;来自于对问题的敏感、好奇;来自于情不自禁的、丰富活跃的猜想、假设、直觉;来自于不同观点的碰撞、争辩、启迪、认同;只有经历这样的感悟、体验的过程才能得到能力的锤炼、智慧的升华。让精彩的问题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纽带,让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快乐。

当然,每一个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不都是很强的,如何使那些不善言、不敢言的孩子,也能加入到这个充满问题的队伍中来,如何在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基础上,使他们的问题能力也有所提高,这是我们教师继续努力和探究的方向及内容。

猜你喜欢
意识语文课堂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甜蜜的烘焙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