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015-04-08 13:06张玉萍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5年1期
关键词:长方体活动数学

张玉萍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铺开,数学教学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指导思想,并在学习内容中设立了“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项内容。可见新的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把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始终。如今的数学并不只是算术与几何,“做数学”的方法更不只是计算和演绎,还包括观察模式,验证猜想和估计结果等等,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为这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小学数学 实践能力 学生

实践活动,是小学生发展成长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动参与意识和勇于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实践操作是儿童智力活动的源泉

实践操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缺乏兴趣。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一的自觉能动性,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动作,从感受中获得正确认知。实践操作有利于促进学生左右脑协调发展。脑科学研究表明,大脑的左右半球各有不同的优势功能,右脑以形象的感知。

记忆、时间概念、空间定位、音乐、想象和情绪等活动占优势。由于大脑的功能具有整体性,只有左右半球相互配合,协调发展,人的智力发展才能获得最佳效果。数学思维活动主要受左脑支配,而使用直观的教学材料,由于其具有形象的特点,再加上儿童实际动手操作,使多种感官一起发挥作用,从而促使左右脑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掘儿童的智力潜能。

二、创设平等、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形成学生实践操作的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氛围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平等、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会使学生在毫无压抑感的气氛中学习,敢于设疑,敢于动手操作论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习成为其内在的心理需求。只有对小学生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教师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尤其是低差学生,对他们更要少批评多鼓励,从而建立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产生与教师合作的欲望,要尽量创设各种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积极参与主动地学习。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可以让学生分小组操作探究怎样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转化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实践探究,以朋友的身份发表意见。这样学生与学生之间自由探究,以及学生和教师之间无拘束,真正让学生“肆无忌惮”的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探索性、创作性的实践活动去发现事物的奥秘,逐步形成实践求知的意识。

三、培养小学生实践能力的策略

1.激发学习兴趣

实践操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缺乏兴趣。在教学中,我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比如,为了让学生独立地数出数量是100的物体,我就让学生充分地操作学具(小木棒、花生豆、糖块等),用自己理解的方法数出数量是100的物体。明确100的基数含义,同时然学生在数实物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和“十”。又如,在数的组成、读数、写数等教学中,也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学具来弄清100以内各数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弄清数位的意义,领会读数、写数的法则。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动作,从感受中获得正确认知。

2.萌发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把人类的知识成果转为个体认识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为他们创设一个实践操作的环境,让他们动手摆摆、弄弄,加大接受知识的信息量,使之在探索中对未知世界有所发现,找到规律,并能运用规律去解决新问题。如我在教“图形的拼组”这节课时,先带着学生做风车,在做的过程中,纸的每一步的变化,引导学生说出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关系。然后,是平面图形的拼组活动,在活动中学生不仅能把一些大小相同的平面图形拼成一些更大的图形,而且还拼成了各种不同的徒刑。教师加以点拨和鼓励,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萌发了创新意识。这样的实践操作,较好地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和“不同的人学习不同层次的数学”,从而培养了学生创造能力。这样使他们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也学习了用联系变化的观点看待事物。

数学教学要为学生提供摆、弄直观材料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在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象、学会创造。

3.发展学生思维

实践操作不是单纯的身体动作,而是与大脑的思维活动紧密联系着的。操作中学生不但要观察、分析、比较,还要进行抽象,概括,从中发展思维。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面,学生用多种方法数出长方体有6个面。这时,老师追问:“为了不重复也不遗漏可以怎样数呢?”“逼”着学生思考,最后得出数“面”的一般方法是上面和下面、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共有6个面。学生认识什么是相对面后,再引导观察比较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你发现了什么?再一次“逼”着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有的用手摸一摸,有的用直尺量,有的把两块一样的长方体拼在一起,有的把长方体相对的面沿着外框画在纸上比较,等等。通过动手实际操作初步感知相对的面的大小、形状一样。接着,教师用取下长方体相对面的方法验证大小、形状一样。通过一系列操作、观察、思考,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面的大小、形状一样。

课标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教师应努力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认真听讲,课堂练习的同时,有更多的机会去亲自探索、实践操作,与同学交流和分享探索的结果,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掌握数学方法。

猜你喜欢
长方体活动数学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拆拼长方体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拆拼长方体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