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大学新生适应能力的入学教育探讨※

2015-04-04 19:43王雅君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入学新生育人

王雅君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会计学院,辽宁 大连 116052)

大学新生初入大学,生活和学习方式较以前都有相当大的变化,他们处在“成长断乳期”,有一部分学生能够较快地适应新的大学生活,而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出现迷茫、失落、厌学、退学等等问题。怎样让当代大学新生更好地面对人生的重要转折,怎样进行自我完善和超越,是入学教育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1 当代大学新生特点及入学后主要问题

1.1 当代大学新生特点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积极向上,关心国家大事,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有积极的价值观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思想活跃,喜欢新鲜事物,接受事物的能力比较强;视野相对开阔,对事物有一定的见解;比较重视自由、平等,注重公平,接受竞争,喜欢追求自身价值等等。

但是当代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在人际交往中较难为别人着想,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人际交往问题;集体主义意识相对淡薄,团队合作意识相对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强,学习动力不足,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心理承受能力不足也是当代大学生比较显著的特征。光明日报2010年曾有一项对270多名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调查研究报告显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按程度依次为前途、人际关系、适应、学习与个人能力压力。

1.2 当代大学新生入学后主要问题

第一,学习上不适应。学习不适应,主要是指学生学习心理、行为与客观学习环境不能很好协调而引起的不适应。需要产生动机,走进大学后相当一部分人没有了继续学习的内在需要,因而学习动机不强。“腾讯—麦可思2010级大学新生月度跟踪调查结果显示,61%的本科新生认为入学后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学习问题,在学习问题中排在首位的是‘缺乏学习动力’。”[1]

第二,生活上不适应。生活的不适应主要是指学生面对新的生活环境,不能很好地调整自己的状态达到自身与环境的协调。长期以学习为中心的单一模式生活,使得大部分新生很难料理好自己的生活。如新生报到跟来十几位家长,每周把脏衣服寄回家,每月上旬生活费就用光,不能很好地融入寝室、班集体,经常性地丢三落四等等。

第三,人际交往上不适应。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形成的直接交往关系,包括认知、情感、行为等因素。[2]大学的同学们来自全国各地、各民族,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风俗习惯、生活习惯等都不尽相同,较之中学阶段发生了很多变化,这些变化让很多新生感到了人际交往障碍,一些学生不善于交际,自尊心又强,一旦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会引发一些情绪和心理问题。

第四,心理上不适应。步入大学的新生经常会面对两个落差:一是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一是自我认识的落差。他们在中学时大多被灌输大学就是天堂意味着解放,可是当他们发现大学根本没有想象中的美好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还有一些同学在高中备受老师和同学关注,是众人的“宠儿”,可是到了大学,高手如林,失去关注的他们产生很强的不平衡心理,久而久之,负面情绪越来越多,心理负担也越来越重。

2 入学教育现状及原因分析

2.1 入学教育现状

2.1.1 值得肯定的方面

高校的入学教育已成为各高校迎新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新生入学之前,各高校都会结合本学校的情况,统一部署入学教育,规划入学教育的内容。还有一些高校组织新生集体进行入学教育,如开学典礼、集体参观、专业宣讲等,这些集中教育会让新生更充分地了解学校、了解专业,为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但当前有限的教育资源已经很难满足增长过快的新生的需求,此种方法需要进行创新。

2.1.2 需要改进的问题

首先,入学教育时间过短,难以实现入学教育的目的。许多高校把新生入学教育安排在第一周或第一个月,这种轰炸式的集中教育,一方面因为其纷繁复杂不容易被新生消化和吸收,另一方面新生的困惑是随着生活的推进而逐渐产生的,当新生真正出现问题需要解决时,入学教育已经结束。

其次,入学教育形式单一,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当前高校的入学教育基本上都采用集中宣讲、集体参观、军事训练等形式,一哄而上,一哄而散,更多的是走过场,解决不了学生的个别问题,满足不了学生的个体需求,难以受到预期的效果。

2.2 入学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2.1 高校入学教育理念不新

在高等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的今天,许多高校没有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没有充分的调查研究,没有明确的入学教育目标,这样的入学教育必定流于形式。正如有学者指出,没有明确的目标,入学教育就失去了方向,也就失去了评估入学教育做得如何的标准和依据,必然导致教育目标错位、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工作缺乏系统性、教育形式缺乏实效性。[3]

2.2.2 中高等教育衔接不够

新生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反映出教育缺乏连续性,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不够。美国著名教育家赫钦斯在《高等教育哲学》里指出,人们习惯于从大学内部思考大学存在的一些问题,而很少从大学教育与中等教育联系的角度考虑教育思想混乱这个问题。[4]中等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学生升学,在这种思想的引领下,一切以学生成绩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素质的提高,导致学生失去了生活自理的能力,很难独自面对新的大学生活。

2.2.3 新生主体性发挥不好

唯物主义辩证法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入学教育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与新生主体性的发挥有着重要的关系。当前许多高校的入学教育没有能够充分激发新生的主体能动性,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不高,很难把所学的内容与自身存在的问题结合起来,达不到入学教育的目标。

3 入学教育体系构建

3.1 以新生为本,更新入学教育理念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历史的前提以及创造主体,是一切活动和一切关系的承担者以及基础,应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奋斗目标。[5]入学教育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牢固树立以新生为本的入学教育理念,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1 坚持全员育人理念

入学教育的实施者应该是学生工作者、辅导员、专业教师、后勤人员、舍务人员甚至学长朋友,形成全员育人局面。其中专业教师的作用更为突出,各参与教师也应具备与入学教育理念相适应的业务素质,践行以学生为本、服务学生的教育理念,满足大学新生在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各种不同的需要。[6]全员育人格局的形成,使新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校方人员沟通,有效地解决新生问题,帮助新生较快调整状态,顺利适应大学生活。

3.1.2 坚持“关注每个人”的育人理念

现代教育强调创新思维、创新意识的培养,那么在教育过程中就不应该搞一刀切、大锅饭。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以新生为本,就是应该关注每名新生的特点与需求,增强入学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入学教育过程中应该关注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以每个学生的需求和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入学教育的内容和方式,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模式。

3.2 注重新生实际,发挥新生主动性

当代大学生出现了诸多不适应,与学生缺乏主动性有很大的关系。强调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更新,就应该强调入学教育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主体参与是主体性教育的核心”。[7]入学教育应该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学习。

3.2.1 引导新生自我反思

新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对大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入学教育应引导新生进行自我反思,引导新生重新认识自我。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就是“认识你自己”,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新生初到新的环境,原有的社会评价系统消失,部分新生优越感减退,随之而来的是自卑和焦虑,这时正确的评价自己和他人显得尤为重要。引导新生充分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正确地与他人进行比较,扬长避短,提升自信,努力调整自己的状态,积极适应新的生活。

3.2.2 引导新生自我教育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自我教育,所谓自我教育,“是建立在主体意识上的一种主动、自觉的内化教育,它是教育对象文化知识提高、主体意识增强的必然要求”。[8]首先应该引导学生认同入学教育,让学生充分接触入学教育的各种安排,真正理解了入学教育的目的与意义,消除对入学教育的误解和排斥心理,充分认识到入学教育的必要性,自觉接受入学教育的内容,并能够实现内化。

3.2.3 引导新生自我规划

部分大学生入学后茫然失措是因为他们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缺少了规划和方向。因此,入学教育应引导学生克服依赖心理,进行自我规划。首先,应该制定长远的规划。根据专业培养方案的学习,了解本专业的特点和培养目标,了解本专业对人才的需求,然后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制定符合自己特点的发展计划。其次,应该制定短期的目标。根据自己的长远规划,设立若干个小的目标,在学习生活中不断的尝试提升自己,达到一个个小的目标,为长远规划做好准备。同时应该注意长远规划和短期目标之间的有机联系。

3.3 了解新生需求,拓展入学教育载体

3.3.1 “课程”育人

入学教育应该充分发挥德育课、形势政策课、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的优势,利用这些课程与学生展开互动,让学生在上课过程中体会和感受,达到课程育人的目的。如在这些课程中,可以用一些与新生联系紧密的案例、情景剧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泼形式,展示大学生活、展示学习技巧、展示心理和情绪调试方法等等,及时解决学生可能遇到的适应性问题。

3.3.2 “文化”育人

这里的文化指的是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不仅包括校园建筑、绿化、设施等硬件文化,还包括校园精神、校园氛围、校园传统等软件文化。

良好的校园文化有特殊的育人功能,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有积极的推进作用。入学教育过程中,通过校园网络、校园活动、校园人文和自然景观等,帮助新生尽快认识学校,也帮助新生尽快融入到校园文化中来。

3.3.3 “环境”育人

新生刚来到学校,对学校的环境很不适应,希望在温馨的环境中得到贴心的服务。那么我们就应该从新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展示给新生一座平安校园、整洁校园、绿色校园、温馨校园,为新生开展全方位、高质量、人性化的服务,使新生顺利地开始崭新的大学生活。

3.4 利用网络资源,开辟入学教育途径

网络享有“第四媒体”之誉称,它对青年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传统媒体的影响。“要充分利用好互联网,最关键的就是探索如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互联网的有效融合。本质上讲,思想政治教育和互联网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利用互联网是为了更好实现我们的工作目的。”[9]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技术手段已成为入学教育的必然要求。

信息化浪潮带来纷繁复杂的信息,不可避免地对大学生产生冲击和影响,同时网络的虚拟性也带来很多新问题,如交友、财产和信息安全等。入学教育应该审时度势,了解社会的新鲜事物,分析学生面对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改进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校园传媒手段,拓展入学教育的途径,开辟入学教育新阵地。

[1]叶宏.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8:9.

[2]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528.

[3]魏铜铃.“以人为本”视域下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31.

[4]罗伯特·M·赫钦斯.美国高等教育[M].汪利兵.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514.

[6]严明.大学新生心理适应性及教育对策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10):26-28.

[7]代艳丽,赵红.以学生为本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2008(11):66-68.

[8]张春江.大学新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0:46.

[9]张耀灿.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社,2006:394.

猜你喜欢
入学新生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重获新生 庇佑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推广
无纸化入学报名值得提倡
入学面试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入学第一天
新生娃萌萌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