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穴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及现代理论依据

2015-04-04 12:29刘英含钟峰石文英章薇
上海针灸杂志 2015年4期
关键词:妇科疾病卵巢针灸

刘英含,钟峰,石文英,章薇

(1.湖南中医药大学,长沙 410007;2.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沙 410007)

妇科疾病主要包括阴道疾病、子宫疾病、输卵管疾病、卵巢疾病等。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子宫肌瘤发生率可达20%~40%[1],在妇科常见病中发病率最高[2]。研究显示,目前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发生率为69.78%[3]。妇科病的发病率上升且低龄化的发展趋势严重影响了女性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4]。目前对妇科病的治疗临床大多以西医对症治疗为主,西药尤其是激素类药物的长期应用,可能导致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及乳腺癌发病率上升等副反应和潜在风险[5]。传统中医针灸因疗效好、副反应少越来越被广大患者接受,针灸子宫穴可通胞宫、化瘀滞、调理气机、升提下陷。子宫穴为经外奇穴,最早见于《千金翼方》卷二十六·妇人第二“胞下垂,注阴下,灸夹玉泉三寸(即子宫穴),随年壮三报之”。即子宫穴可治疗子宫脱垂,随着时代的发展,子宫穴治疗不孕、痛经、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的作用被更多医家认识,并广泛用于临床治疗[6-7]。

1 子宫穴在妇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子宫穴在临床应用中,主治痛经、子宫腺肌病、子宫脱垂、不孕症等妇科疾病。

1.1 痛经

痛经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者。研究发现针刺子宫穴止痛效果显著,针刺或艾灸此穴可通络活血,散寒止痛,温养血脉,使虚者荣,实者通,疼痛止。如潘兴芳等[8]通过对3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在经期前进行温和灸子宫Ⅰ穴(中极旁开 3寸)和子宫Ⅱ穴(中极旁开1.5寸)的治疗,总有效率达80%。董国娟等[9]通过针刺原发性痛经患者的子宫穴,连续治疗 3个疗程后治愈率达95.45%。

1.2 子宫肌腺病

子宫肌腺病是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引起的病变,典型表现为痛经、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等。严红等[10]通过对 66例子宫肌腺病患者随机分组对照观察发现针灸组(以子宫、中极、水道、天枢等为主穴)治疗后雌激素水平下降程度,血色素和血小板计数提高程度都较西药组(口服达那唑)更加明显。该研究发现采用针灸治疗肌腺病的止痛止血作用突出,并且可以调整内分泌、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其原理可能是针灸使雌激素分泌减少,代谢加快,趋于正常。也可能与针灸降低了子宫靶细胞对雌激素的敏感性和提高了机体的免疫机能有关。

1.3 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持续排卵障碍、高雄激素症、卵巢多囊性改变。谢红亮等[11]采用针刺子宫穴等穴位配合滋肾育胎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观察治疗前后月经变化、基础体温及性激素的改变。发现患者临床症状普遍改善,基础体温连续测定双相率由0提高到60%,黄体生成素、睾酮、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的值均有明显改变。王晓燕等[12]通过针刺子宫、膈俞、脾俞、归来、血海、足三里等穴配合辨证取穴加艾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总有效率达 80.8%。侣雪平等[13]发现在同样服用促排卵药氯米芬情况下,结合针刺治疗关元、中极、子宫等穴,较单纯药物治疗在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及雌激素水平改善上均效果更加显著。分析认为针灸子宫等穴能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自身机能,调整内分泌,从根本上协调肾-天癸-冲任-胞宫之间的关系,改善患者相关症状。也可以认为针灸子宫等穴位对机体有多元化、良性调节作用,可引起脑内某些核团反应和递质变化,调整下丘脑功能,使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调节功能更趋完善,从而恢复正常排卵功能。

1.4 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的发病原因大多与内分泌失调有关,而针灸能降低子宫肌瘤患者血浆雌激素的浓度,提高机体免疫力[14]。余蕾等[15]以子宫穴(双)温针灸为主治疗子宫肌瘤患者32例,发现93.75%的患者症状减轻或消失,肌瘤缩小达 1/3以上,或停药以后肌瘤稳定,症状消失,持续半年以上。

1.5 不孕症

不孕症是指一年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性生活正常而没有成功妊娠,该病发病原因复杂,主要有排卵障碍、输卵管异常、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免疫学不孕等。宋丰军等[16]比较针灸子宫等穴和口服克罗米芬的促排卵效果,发现二者效果俱佳,而针灸促排卵的流产率低于口服克罗米芬促排卵流产率。杨继若等[17]通过对比针刺子宫等穴配合辨证取穴和口服克罗米芬两组的受孕率发现针刺组受孕率为 65.0%,西药组受孕率为45.0%。众多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18-19],针灸具有调节生殖内分泌、促排卵、提高胚泡着床率的重要作用,针灸可以直接刺激卵巢及子宫局部而起到较强的良性调节作用,改善了局部的微循环,促进血液循环,提供更多营养以改善子宫壁,更利于孕卵的着床。

1.6 其他

针灸子宫穴也可以治疗慢性附件炎、盆腔炎、子宫脱垂、原发性或继发性闭经等妇科疾病。朱德宇[20]观察单纯灸疗子宫穴,发现可以通过灸火温和的热力和药物的作用直达病所,祛除疾病,治疗慢性附件炎疗效确切。李秋莲等[21]采用子宫穴药物封闭治疗子宫附件局部病症,可直接疏通局部经络气血,有活血化瘀止痛及清湿热、调胞宫之功效,起着对机体良好的调节作用。可使病邪祛、正气复,从而达到消炎止痛的目的。沈群等[22]发现提托透子宫穴加灸法治疗子宫Ⅰ度脱垂的疗效显著。张海燕等[23]发现电针天枢、子宫、关元等穴,可缓解绝经过渡期绝经相关症状,如烘热、失眠、阴道干、烦躁等。

2 子宫穴治疗妇科疾病的现代理论依据

穴位临床应用的现代科学依据一般包含穴位的解剖位置、形态结构特异性、生物物理学特性、病理反应、作用效应尤其是影响胞宫的特异性效应产生的关键因素等[24]。

2.1 穴位解剖位置

从穴位解剖位置来看,子宫穴位于脐中下4寸,中极旁开3寸。穴位下的体表投影左侧为乙状结肠髂窝,右侧为盲肠。子宫位于骨盆腔中央,膀胱和直肠之间,刺激子宫穴可以引起体内肠壁肌肉被动节律性运动,进而促进盆腔内子宫等脏器的运动,改善血液循环。研究表明艾灸子宫穴在促进产后子宫收缩方面效果显著[25]。子宫位置的固定和功能的稳定与子宫主韧带、子宫阔韧带、骶子宫韧带、子宫圆韧带密切相关,刺激可以增加相关韧带的弹性,维持相关子宫功能稳定,从而达到治疗子宫相关疾病的作用[26-27]。

2.2 神经节段理论

从子宫穴的逐层神经解剖可知,其浅层主要布有髂腹下神经的外侧皮支和腹壁浅静脉。深层主要有髂腹下神经的分支和腹壁下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这些神经所属的神经节段主要为T12-L1[28],即子宫穴主治病症范围多在 T12-L1神经节段支配范围内。而支配子宫的神经所属节段主要在T11-L2及S2-S4。卵巢主要接受来自于胸髓交感神经及骶髓副交感神经的支配。输卵管则由来自 T10-L2的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和来自 S2-S4的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支配。可见子宫穴与子宫、卵巢、输卵管等脏器有相同或相近的神经节段分布,其传入神经有几个节段是相互重合的。由此可以推断,这应该是针刺子宫穴治疗妇科疾病的形态学基础,也可能是妇科相关牵涉性疼痛及“经穴-脏腑相关理论”的形态学依据。

2.3 对性腺轴的调节功能

针灸子宫穴可以有效调节下丘脑-垂体-性腺内分泌轴活性,从而达到治疗妇科疾病的目的。通过对雌性大鼠下丘脑中与生殖内分泌功能相关的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元的研究中可以发现,针刺子宫穴能引起神经元的反应最大,优于临床常用的三阴交、关元、水道等穴[29]。并且,就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调节而言,最有效的子宫穴是与支配生殖系统的神经节段基本一致的体表穴位。

2.4 对血清性激素的影响

从针刺子宫穴引起的局部作用效应而言,有研究发现针刺子宫等穴能显著降低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血清睾酮及雌二醇水平,而对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水平无明显影响[30]。提示针刺子宫等穴可能抑制了卵泡膜细胞异常分泌转化生长因子和颗粒细胞异常合成表皮生长因子,从而使转化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对卵巢的调节功能趋于正常,抑制卵泡膜、间质细胞的异常增生,使各级卵泡正常发育,改善卵巢多囊样变,发生排卵。同时也使卵泡膜细胞合成雄激素趋于正常化,使芳香化酶合成雌激素减少,纠正高雄激素和高雌激素血症。说明针刺子宫等穴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高雄激素血症和随之引起的高雌激素血症,并非通过下丘脑-垂体-卵巢轴途径起作用,而是以卵巢局部调节为主。

3 小结

综上所述,子宫穴作为治疗妇科疾病的经验效穴,通过针灸子宫穴可以起到通胞宫、化瘀滞、理气机、升下陷等作用,临床广泛用于痛经、子宫肌腺病、子宫脱垂、不孕症等妇科疾病的治疗,且疗效肯定。在针灸子宫穴治疗妇科疾病机理方面的研究,大多文献则侧重于穴位的配伍应用,如常与三阴交、关元、天枢等穴配合使用,对单穴的研究甚少,尚不能明确是穴位的协同作用还是子宫穴的特异性反应。目前关于子宫穴作用的现代理论依据多集中在腧穴-脏腑、器官和组织-体表投影和穴位的神经解剖与子宫的位置关系等方面,有研究认为[31]针灸能够直接作用于靶器官,控制子宫收缩,或是通过针灸该穴启动了神经-内分泌-免疫的网络系统,通过对中枢、外周等的作用,发挥多元化的功能,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从而调整内分泌的功能以治疗疾病。针灸作为一个多靶点、多通路的调节方法,针刺子宫穴究竟通过什么内在联系产生治疗性的反应,以及该穴对妇科疾病的特异性和针刺信号是如何转导信息的途径仍需进一步的探索研究。

[1]戚昕蕊,龚小辉,李冬华.子宫肌瘤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22):3693-3695.

[2]柳海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狄文教授中国普通妇科发展现状[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2,27(22):13-14.

[3]孟文苓,王宁宁,李苹,等.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的流行病学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3,34(8):579-583.

[4]张美贞,施新颜.关于妇科病低龄化问题的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3):109-112.

[5]Sturdee DW, Pines A, International Menopause Society Writing Group,et al. Updated IMS recommendations on postmenopausal hormone therapy and preventive strategies for midlife health[J].Climacteric, 2011,14(3):302-320.

[6]沈雪勇.经络腧穴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51.

[7]董国娟,柳悦,金恩先,等.局部针刺子宫穴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7):76.

[8]潘兴芳,黎波,李志道.艾灸子宫Ⅰ穴、子宫Ⅱ穴治疗原发性痛经30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4,23(8):27-28.

[9]董国娟,柳悦,金恩先,等.局部针刺子宫穴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7):76-77.

[10]严红,黄小惠,邓桂芳.针灸治疗子宫肌腺病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8,28(8):579-581.

[11]谢红亮,张娟娟,彭小新,等.针药配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失调30例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05,11(4):36-37,68.

[12]王晓燕,张玉洁,吴富东,等.针刺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 26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7,26(7):28.

[13]侣雪平,丛惠芳,王晓滨.针药并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障碍的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7,23(8):35-36.

[14]严红,郭水池,高惠珍,等.针灸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观察及部分机理探讨[J].中国针灸,1992,12(2):15.

[15]余蕾,张春婷,曹雪梅.子宫穴温针灸为主治疗子宫肌瘤32例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5,21(9):45.

[16]宋丰军,郑士立,马大正.针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8,28(1):21-23.

[17]杨继若,马燕燕,刘亚利,等.针刺治疗内分泌失调性不孕症的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05,25(5):299-300.

[18]李沛,吴荔琼,徐文倩,等.针刺对健康女性生殖内分泌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针灸,2003,23(5):293-294.

[19]张维怡,黄光英,刘洁,等.针刺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不孕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29(11):997-1000.

[20]朱德宇.艾条灸子宫穴治疗慢性附件炎的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9):37-38.

[21]李秋莲,李淑君.子宫穴封闭治疗盆腔炎 1000例临床总结[J].临床医学,2005,25(1):91-92.

[22]沈群,陆菁.针灸治疗子宫脱垂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12):819-821.

[23]张海燕,秦黎虹,朱庆军.电针治疗绝经过渡期相关症状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9):91-92.

[24]徐莉莉,李晓泓,宋晓琳,等.原发性痛经选穴基础的实验研究概况[J].辽宁中医杂志,2009,36(10):1814-1816.

[25]廖淑蔚,王一桥,黎清婵.艾灸子宫穴对加强子宫收缩的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1,26(7):1408-1409.

[26]杨素勉,王莉,牛凤霞,等.产后体操与低频电刺激结合促进产妇盆底器官功能恢复的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7):659-660.

[27]夏梦,高潇,邢艳丽,等.穴位中频电刺激治疗子宫脱垂的疗效观察[J].中医药学报,2013,41(4):90-91.

[28]彭裕文,刘树伟,李瑞锡,等.局部解剖学[M].第 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49.

[29]任晓暄,朱兵,高昕妍,等.针刺不同穴位对雌性大鼠下丘脑 GnRH相关神经元活动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3(3):191-199.

[30]张维怡,黄光英,刘洁,等.针刺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卵巢 TGF-ɑ、EGFR表达的影响[J].微循环学杂志,2008,18(4):4-7.

[31]刘红菊.针感与针刺效应机理探讨[J].中国针灸,2002,22(1):27-30.

猜你喜欢
妇科疾病卵巢针灸
保养卵巢吃这些
朱庆军运用新版“开四关”法治疗妇科疾病验案举隅
卵巢多囊表现不一定是疾病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如果卵巢、子宫可以说话,会说什么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妇科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超声造影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中年妇女常见妇科疾病治疗和预防保健措施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