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波治疗联合刺激性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中的研究
仲悦萍, 陈晓艳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神经外科ICU, 江苏 南通, 226021)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 昏迷; 生物波; 促醒
颅脑损伤是中国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急性严重颅脑创伤患者救治技术的进步,严重颅脑创伤患者的死亡率有明显下降。但是,多达14 %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TBI)经抢救后处于长期昏迷或植物状态,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负担[1-2]。脑外伤昏迷患者清醒率一直是困扰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的问题。本研究将生物波治疗联合刺激性护理应用于脑外伤患者的促醒治疗中,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2014年3—11月本科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纳入标准:GCS评分3~8分;明确病史,经CT或MRI检查证实有颅脑外伤;年龄在16~60岁;耳后及手部皮肤完整;生命体征稳定;经家属或者本人同意接受该项治疗的患者。排除标准: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肺心病、肝肾衰竭、严重凝血功能障碍者;低血糖、中毒等其他原因引起的昏迷;术后伴有严重颅内感染,严重心、肝、肾等系统的损害;伤前存在认知障碍、精神障碍,长期服用影响认知及精神功能的药物,嗜酒史;拒绝常规处理或放弃治疗者。最后纳入患者51例,其中男33例,女18例;年龄(40.12±12.06)岁;入科时GCS评分(5.78±1.23)分;损伤的类型:硬膜下血肿21例,硬膜外血肿15例,颅内血肿9例,脑挫裂伤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手术类型:开颅+去骨瓣减压39例,保守治疗12例。
1.2.1常规治疗:所有患者按照颅脑损伤的救治原则,采用包括手术治疗、控制血压、纠正脑水肿降颅压、头部低温、脑保护剂、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防治感染、输液和神经营养支持疗等治疗方法,同时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肢体肌肉按摩、关节运动、物理因子治疗、针灸、言语功能训练等)。
1.2.2生物波治疗:生物波治疗护理:在以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患者均接受生物波治疗,将2条生物波输出线分别插入治疗仪前面的生物波输出插座中,输出线的另一端分别插入4个电极片的插口中。输出线按颜色分组分为2组,普通电极接蓝色电疗输出线输出端,耳形电极片接绿色电疗输出线输出端,治疗时,贴在耳后的用耳形电极片,其他部位用普通电极片,电极片必须贴紧皮肤,不能贴紧皮肤的,要更换新的电极片。生物波频率显示范围:0~99,是一个无刚常数,数值越大频率越高;生物波强度显示范围:0~99,是一个无刚常数,数值越大,强度越高,比频显示范围:0~99,是一个无刚常数,数值越大辅助输出线与主输出线组的强度的比值越高。本研究中使用的是时间30min、强度40、频率85、比率45。使用过程中护士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使用结束后观察电极处的皮肤情况。
1.2.3刺激性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听觉刺激、触觉刺激、运动刺激3种方式。① 听觉刺激主要是采用语言呼唤促醒[3]及音乐疗法[4]。语言呼唤,要求护理人员在进行各项护理工作时将患者视为正常人,呼唤患者的姓名并主动用鼓励、询问的语言与其交流;教会家属利用每天下午30 min的探视时间鼓励和安慰患者,向患者介绍家人近况等内容。音乐疗法,主要利用随身听、收音机、手机等工具,用适当的音量让患者聆听比较熟悉的音乐、广播等节目,每次30 min,3次/d; ② 触觉刺激主要是对患者的四肢和躯干进行拍打、按摩,每日为患者进行擦浴的同时配合体表按摩,2次/d,10~15 min/次。教会患者家属利用探视时间对患者进行亲情抚触,按照患者头部、胸部、手臂、腹部、腿部的顺序依次进行[5]; ③ 运动刺激主要是体位变换和肢体被动运动。包括1~2 h为患者翻身拍背、让患者处于舒适的体位,在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肢体功能锻炼,防止患者肢体的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
1.3.1患者恢复瞳孔对光反射的时间:瞳孔对光反射是指受到光线刺激后瞳孔缩小的反射,分为直接对光反射和间接对光反射。瞳孔的对光反射有多种状态,包括对光反射灵敏,对光反射迟钝,对光反射消失;以及分为单侧瞳孔反应和双侧瞳孔反应[6]。临床上通过观察颅脑损伤患者瞳孔的大小及对光反射情况,可作为判断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及意识障碍程度的部分参考指标。本研究中将一侧或双侧瞳孔对光反射灵敏、迟钝均定义为瞳孔对光反射存在,双侧瞳孔对光反消失定义为瞳孔对光反射消失。本研究选择的患者恢复瞳孔对光反射恢复的时间是指患者从入院开始到瞳孔对光反射存在的时间。
1.3.2治疗后患者的睁眼时间:本研究中治疗后睁眼时间指从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入院治疗起,至开始出现自主睁眼活动(包括呼之睁眼及自动睁眼)的时间。
1.3.3患者清醒人数:本研究对患者的随访期限为3个月,患者清醒、死亡或者至随访期结束。
2结果
本研究中的51例患者恢复瞳孔对光反射的时间为3~9 d,平均为(5±1.6)d;睁眼时间在8~19 d,平均为(11.0±2.3)d。在随访的3个月内,29例(57.8%)患者在治疗后1月内清醒,8例(15.2%)患者在治疗后1~3个月内清醒,11例仍持续昏迷,余下3例患者死亡。
3讨论
现代康复理论认为,颅脑损伤后中枢神经系统在功能上具有重新组织的能力或可塑性,早期康复治疗能加速脑侧支循环的建立,促进病灶周围组织或健侧脑细胞的重组或代偿,发挥脑的可塑性,促进脑功能的恢复[7-8]。本研究结果显示,进行生物波治疗联合刺激性护理可缩短TBI昏迷患者的瞳孔对光反射恢复和睁眼的时间。这可能是由于生物波治疗可帮助改善脑内的局部血供,帮助恢复并重组神经元的活性和功能,从而促进神经网络的重建;通过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刺激,形成新的传导通路,增强脑电活动,改善神经电生理,促进皮质与皮质下的联系,并具有直接兴奋大脑皮质和脑干网状结构作用。而刺激性干预可起到协同提高的作用,听觉、触觉等感觉刺激提高了中枢神经系统的紧张度,降低患者觉醒阈值,从而改善意识障碍,保护正常脑细胞和脑干功能[9-10];功能锻炼可促进肢体血液循环、提高相应皮层的脑血流量,增加感觉输入,改善脑细胞的供血供氧,增加感觉传入神经系统刺激源,同时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11-12]。
绝大多数因重型颅脑损伤所致昏迷的患者,包括长期昏迷甚至植物状态的患者,恢复意识均在3~6个月内。昏迷所定义的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2~4周,在这期间内,经过相应的治疗后,患者可能转为清醒,如果超过4周患者仍未清醒,则可能成为“植物状态”,若“植物状态”持续1个月以上则可诊断为“持续植物状态”。本研究患者的随访期限为3个月,在随访中有超过一半的患者在1个月内清醒,表明生物波联合刺激性护理对于颅脑损伤患者有促醒作用。生物波治疗过程持续刺激关内穴,可间接兴奋正中神经,引起脑干网状结构及丘脑下部等部位兴奋,从而解除非特异性上行激动系统的抑制作用,使昏迷患者清醒或昏迷减轻[13]。而护士和家属在院内和出院后给予的持续性刺激干预,强化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增强其功能的恢复,方法简单、易行,有利于TBI昏迷患者后期的促醒及康复治疗,从而能减轻其家庭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增进亲人间的情感。
参考文献
[1]江基尧, 朱诚, 罗其中.颅脑创伤救治指南[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7: 222.
[2]朱宏伟. 深部脑刺激治疗患者持续植物状态[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008, 13(11): 522.
[3]葛东明, 王正梅. 刺激性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作用的疗效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 2011, 26(8): 768.
[4]梁红英. 音乐疗法对脑出血后昏迷患者促醒作用的临床观察[J]. 中华护理杂志, 2008, 43(8): 742.
[5]杨晓兰, 鄢丽萍. 亲情抚触联合呼唤法对重型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 2014, 15(8): 30.
[6]尤黎明. 内科护理学(第五版)[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15.
[7]朱镛连.脑损伤的恢复与修复[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4, 10(7): 385.
[8]廖琳, 徐亚林. 综合康复疗法对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6, 28(2): 124.
[9]张丽华. 早期促醒干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研究[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8, 23(1): 76.
[10]魏露露. 刺激性康复护理对脑损伤昏迷患者的促醒方法[J]. 哈尔滨医药, 2013, 33(2):156.
[11]纪超, 王宝春, 段明娟, 等. 刺激性护理干预对创伤性脑损伤昏迷患者促醒效果的研究[J]. 护理管理杂志, 2009, 9(11): 36.
[12]张小琴. 促醒护理对重型颅脑手术患者昏迷时间及预后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4, 33(1): 6.
[13]韦鹏翔, 孙龙, 刘四新. 手厥阴经电刺激对脑性昏迷患者促醒作用的初步研究[J].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7, 7(3): 169.
收稿日期:2015-01-15
中图分类号:R 47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5)10-117-02
DOI:10.7619/jcmp.20151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