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肝熄风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2例

2015-04-04 08:19:25闫俊峰重庆市中医院脑病科重庆400021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5年10期
关键词:川楝子阴虚汤加减

闫俊峰(重庆市中医院脑病科,重庆 400021)

镇肝熄风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2例

闫俊峰
(重庆市中医院脑病科,重庆400021)

镇肝熄风汤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由怀牛膝、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龟甲、生白芍、玄参、天冬、川楝子、生麦芽、茵陈、甘草组成。功用镇肝熄风,滋阴潜阳,主治类中风。症见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部热痛,面色如醉,心中烦热,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口眼歪斜;甚或眩晕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原,脉弦长有力。笔者用镇肝熄风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2例疗效颇佳,报道如下。

1 病案举例

例1:李某,女,78岁, 2014年12月12日就诊。因左侧上、下肢乏力1天收入我院,平素常感头晕耳鸣,脾气急躁易怒,大便干结。发病时伴有吐词不清,无复视,无饮水呛咳,无吞咽困难,无偏身麻木,无肢体抽搐,无意识丧失,无大小便失禁等,经休息后症状无明显缓解。头颅MRI提示脑梗死。查体见四肢肌肉无萎缩,左侧上、下肢肌张力增高,右侧上、下肢肌张力正常;左侧上、下肢肌力Ⅲ,右侧上、下肢肌力Ⅴ级;左侧Babinski征阳性。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西医诊断为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诊断为中风。辨证为阴虚风动。治宜滋阴潜阳,熄风通络。用镇肝熄风汤加减。生地30g,玄参30g,麦冬30g,怀牛膝15g,川楝子15g,龟甲30g,白芍15g,枸杞子20g,冬瓜子30g,火麻仁30g,黄连5g,黄芩15g,熟大黄10g,竹茹15g,浙贝母15g,甘草10g,丹参20g。水煎服,每日1剂。西药给予阿司匹林0.3g口服,每日1次;依达拉奉30mg静滴,每日2次;神经节苷酯40mg静滴,每日1次。治疗2周,左侧上、下肢乏力逐渐好转,肌力恢复到Ⅳ级,生活基本自理。

按:患者平素感眩晕耳鸣,脾气急躁易怒,素体肝肾阴虚,肝阳偏亢,复因将息失宜,致使阴虚阳亢,气血上逆,上蒙神窍,突发半身不遂,言语不利等,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故选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因患者痰热较重,故加用黄连、黄芩、竹茹、浙贝母等药,因长期大便干结,加用冬瓜子、火麻仁、熟大黄等。

例2:冯某,男,80岁,2015年4月12日就诊。因左侧上、下肢乏力3天收入我院,平素常感头晕耳鸣,脾气急躁易怒。发病时伴有吐词不清,饮水呛咳,伴有吞咽困难,无复视,无偏身麻木,无肢体抽搐,无意识丧失,无大小便失禁等,经休息后症状无明显缓解。头颅MRI提示脑梗死。查体见四肢肌肉无萎缩,左上肢肌张力增高,余肢体肌张力正常;左侧上、下肢肌力Ⅰ级,右侧上、下肢肌力Ⅳ级;左侧Babinski征阳性。舌质红,苔少,脉弦数。西医诊断为脑梗死急性期。中医诊断为中风。辨证为阴虚风动。治宜滋阴潜阳,熄风通络。用镇肝熄风汤加减。怀牛膝30g,生地15g,玄参15g,麦冬15g,川楝子15g,龟甲30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白芍15g,生麦芽6g,玉竹15g,黄精15g,枸杞子15g,炙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西药给予阿司匹林0.3g口服,每日1次;依达拉奉30mg静滴,每日2次;神经节苷脂40mg静滴,每日1次。治疗3周,左侧上、下肢乏力逐渐好转,肌力恢复到Ⅲ级。

按:患者平素感眩晕耳鸣,脾气急躁易怒,素体肝肾阴虚,肝阳偏亢,气血上逆,上蒙神窍,突发半身不遂,言语不利等,舌质红苔少,脉弦数,故选镇肝熄风汤加减治疗。

2 体 会

中风是临床常见病症,病位在心脑,与肝肾相关,多见于老年人,多因劳欲过度、饮食不节、情志所伤、气血不足等诱因所致[1]。脑梗死属中医“中风”范畴。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肾气通于脑。又肝肾同源,肝体阴用阳,中寄相火,木火炽盛,主升主动,《类证治裁》谓:“凡上升之气,皆从肝出。”《内经》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由此可见,情志不遂,肝木失和,风自肝起,加之肺气不降,肾气不摄,气血上逆上扰于脑为本病发生的关键。中风的基本病机总属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病理基础则为肝肾阴虚。因肝肾之阴下虚,则肝阳易于上亢,复加饮食起居不当,情志刺激或感受外邪,气血上冲于脑,神窍闭阻,故卒然昏仆,不省人事[2]。

张锡纯深谙中风病机乃阴亏于下,阳亢于上,肝风内动,气血并逆,上冲犯脑所致。因此,镇肝潜阳熄风乃是当务之极,重中之重[3]。

镇肝熄风汤从肝论治,方中重用怀牛膝引血下行、滋养肝肾,代赭石降逆下气、平肝潜阳,玄参、白芍、天冬养阴熄风,龙骨、牡蛎、龟甲潜阳镇逆,茵陈、麦芽、川楝子均与肝同气相求、能调肝解郁,甘草调和诸药,生麦芽能和胃安中以防金石、介类药物碍胃。

[参考文献]

[1]李录山.镇肝熄风汤加味治疗中风阴虚风动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 (3):94.

[2]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321-322.

[3]田同良,徐玉禄,陈海燕.张锡纯治疗中风病代表方剂刍议[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9):1454.

[收稿日期]2015-06-12

[中图分类号]R74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814(2015)10-0935-02

猜你喜欢
川楝子阴虚汤加减
靖眩汤加减治疗梅尼埃病临证心得
基层中医药(2022年8期)2022-11-17 08:42:34
Modified Gexiazhuyu decoction (膈下逐瘀汤加减方) alleviates chronic salpingitis via p38 signaling pathway
川楝子传统净制与切制法探讨
川楝子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吉林中医药(2021年7期)2021-03-27 14:10:19
手脚心发烫未必都是阴虚火旺
基层中医药(2020年2期)2020-07-27 02:46:08
滋阴补肾法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的疗效观察
归脾汤加减联合体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48例
中医研究(2014年4期)2014-03-11 20:28:41
白虎消痤汤加减治疗湿热蕴结型痤疮47例
西部中医药(2014年6期)2014-03-11 16:07:44
川楝子不同炮制品镇痛抗炎作用研究
中风防治灵1号为主治疗阴虚风动型脑梗死30例
中医研究(2013年1期)2013-03-11 20:2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