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优良粮食作物品种推介(续)1 全优357(水稻)
1.1 选育单位
四川省南充市农业科学院、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1.2 品种来源
南充市农业科学院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不育系全丰A与自育恢复系南恢357组配而成的中籼迟熟杂交水稻品种。
1.3 特征特性
该品种经两年区试,全生育期平均149.3d,比对照冈优725长0.5d。株高111.1cm,株型适中,叶缘、叶鞘、芽鞘紫色。有效穗14.4万/667m2,穗长为24.6cm,每穗平均着粒166.2粒,结实率87.2%,千粒重29.3g,颖尖、柱头紫色。品质测定:出糙率81.3%、整精米率61.9%、长宽比2.7、垩白粒率85%、垩白度15.1%、胶稠度64mm、直链淀粉含量21.9%、蛋白质含量9.5%。稻瘟病抗性鉴定:2011年叶瘟4、6、5、5级,颈瘟7、3、5、5级;2012年叶瘟4、5、4、6级,颈瘟5、5、5、5级。
1.4 产量表现
2011年参加四川省水稻中籼迟熟9组区试,平均单产568.31kg/667m2,比对照冈优725增产4.87%;2012年中籼迟熟10组续试,平均单产571.54kg/667m2,比对照冈优725增产6.79%。两年区试平均单产569.93kg/667m2,比对照冈优725增产5.82%。两年区试平均增产点率94%。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567.46kg/667m2,比对照冈优725增产5.11%。
1.5 栽培要点
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合理密植;科学配方施肥,重底早追,氮、磷、钾配合施用,科学管水;根据植保预测预报,综合防治病虫害,注意防治稻瘟病。
1.6 适宜种植地区
四川省平坝、丘陵地区。
2.1 选育单位
仲衍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四川万发种子开发有限公司。
2.2 品种来源
用自育系H96-72作母本,自育系L408作父本组配育成。
2.3 特征特性
全生育期135d。第一叶鞘颜色浅紫、尖端形状匙形。株高253cm,穗位高118cm,单株叶片数19~20片;叶片与茎秆角度小,茎"之"字程度无,叶鞘颜色绿,雄穗一级侧枝数目少,雄穗主轴与分枝的角度极小,雄穗侧枝姿态直线型,雄穗最高位侧枝以上主轴长度中,雄穗颖片基部颜色绿,颖片除基部外颜色紫,花药颜色浅紫,花丝颜色绿。果穗形状中间型,穗行数17.0行,行粒数37.0粒,千粒重300g。子粒类型马齿型,子粒顶端主要颜色黄,子粒背部颜色橘黄,穗轴颖片颜色白色,子粒排列形式直。子粒容重762g/L,粗蛋白质9.1%,粗脂肪4.2%,粗淀粉72.9%,赖氨酸0.24%。经接种鉴定,抗大斑病,中抗小斑病、茎腐病和穗腐病,感纹枯病感和丝黑穗病。
2.4 产量表现
2010年参加四川省杂交玉米山区组区试,平均单产548.3kg/667m2,比对照川单15增产12.9%;2011年续试平均单产556.6kg/667m2,比对照川单14增产9.9%;两年区试平均单产552.1kg/667m2,比对照平均增产11.4%。2012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564.9kg/667m2,比对照川单14增产10.9%。两年区试和生产试验平均增产点率100%。
2.5 栽培要点
适宜春播;种植密度3200株/667m2左右,在攀枝花市、凉山州、甘孜州及阿坝州按当地密度种植。施足底肥,早施追肥,重施攻苞肥,以农家肥为主,氮、磷、钾配合施用。注意防治纹枯病感和丝黑穗病。
2.6 适宜种植地区
四川省山区。
3.1 选育单位
四川仲帮种业有限公司、仲衍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3.2 品种来源
用自育系ZH3作母本,自育系仲156-1作父本组配育成。
3.3 特征特性
全生育期119d。第一叶鞘颜色深紫、尖端形状圆到匙形。株高289cm,穗位高107cm,单株叶片数18~19片;叶片与茎秆角度中,茎“之”字程度无,叶鞘颜色绿,雄穗一级侧枝数目少,雄穗主轴与分枝的角度小,雄穗侧枝姿态轻度弯曲,雄穗最高位侧枝以上主轴长度长,雄穗颖片基部颜色浅紫,颖片除基部外颜色浅紫,花药颜色紫,花丝颜色浅紫。果穗形状中间型,穗行数16.0行,行粒数36.5粒,千粒重337g。子粒类型马齿型,子粒顶端主要颜色黄,子粒背部颜色橘黄,穗轴颖片颜色白色,子粒排列形式直。子粒容重730g/L,粗蛋白质9.2%,粗脂肪3.8%,粗淀粉73.0%,赖氨酸0.34%。经接种鉴定,抗小斑病、纹枯病和穗腐病,中抗大斑病、茎腐病,感丝黑穗病。
3.4 产量表现
2010年参加四川省杂交玉米平丘组区试,平均单产481.4kg/667m2,比对照川单13增产13.7%;2011年续试,平均单产594.5kg/667m2,比对照成单30增产7.2%;两年区试平均单产531.8kg/667m2,比对照平均增产10.4%。2012年生产试验,平均单产513.4kg/667m2,比对照成单30增产7.5%。两年区试和生产试验平均增产点率96%。
3.5 栽培要点
宜3月中旬至4月中旬播种;种植3200株/667m2左右。施足底肥,早施追肥,重施攻苞肥,以农家肥为主,氮、磷、钾配合施用。注意防治丝黑穗病。
3.6 适宜种植地区
四川省平坝、丘陵地区。
4.1 选育单位
四川省南充市农业科学院。
4.2 品种来源
由南充市农业科学院于2002年用南豆3号作母本,南豆5号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
4.3 特征特性
属春大豆品种。区试春播全生育期平均117d,比对照晚熟5d。有限结荚习性,植株直立,株型收敛,叶形椭圆,紫花,棕毛。平均株高59.2cm,主茎节数13.0节,有效分枝4.2个,单株荚数33.1个,单株粒数63.6粒,单株粒重16.3g。成熟荚呈深褐色,弯镰形,不裂荚,落叶性好。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种脐黑色,百粒重平均24.8g。完全粒率95.8%,感病性0.4级,均优于对照。经国家粮食局成都粮油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干籽粒粗蛋白含量43.2%,粗脂肪含量21.0%。
4.4 产量表现
2011年参加四川省春大豆早熟组区试,平均单产173.32kg/667m2,比对照南豆5号增产10.5%;2012年续试,平均单产162.5kg/667m2,比对照增产16.2%。两年区试平均单产167.91kg/667m2,比对照南豆5号增产13.4%,平均增产点率100%。 2013年在成都、乐山、南充、自贡、南江(因试验倒伏重报废)5个试点进行春播生产试验,4点平均单产166.86kg/667m2,比对照南豆5号增产11.6%,增产点率100%。
4.5 栽培要点
播种期:春播3月中旬至4月上旬;种植密度:净作植1.5~1.8万株/667m2;施肥要点:重施底肥,看苗酌施提苗肥,增施花荚肥;田间管理:苗期注意防治地下害虫和叶面害虫,花荚期注意防治豆荚螟及鼠害。
4.6 适宜种植地区
四川省平坝、丘陵地区。
5.1 选育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
5.2 品种来源
由四川农业大学于1992年用矮脚早作母本,猪腰子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
5.3 特征特性
属春大豆品种。区试春播全生育期平均117d,比对照南豆5号晚熟5d。有限结荚习性,植株直立,株型收敛,叶形椭圆,白花,灰毛。平均株高为72.2cm,主茎节数12.7节,有效分枝3.9个,单株结荚42个,单株粒数84.1粒,单株粒重16.1g;成熟豆荚呈褐色,弯镰形,不裂荚,落叶性好。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种脐褐色,百粒重平均19.4g。完全粒率95.5%,感病性0.8级,均优于对照。经国家粮食局成都粮油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干籽粒粗蛋白含量43.2%,粗脂肪含量19.4%。
5.4 产量表现
2011年参加四川省春大豆早熟组区试,平均单产171.19kg/667m2,比对照南豆5号增产9.7%;2012年续试,平均单产167.54kg/667m2,比对照增产19.8%。两年区试平均单产169.37kg/667m2,比对照南豆5号增产14.8%,平均增产点率88%。 2013年在成都、乐山、南充、自贡、南江(因试验倒伏重报废)5个试点进行春播生产试验,4点平均单产159.23kg/667m2,比对照南豆5号增产6.2%,增产点率75%。
5.5 栽培要点
播种期:春播3月中旬至4月中旬,地温稳定在10℃以上,覆膜可适当提前;种植密度:净作植1.5~1.8万株/667m2;施肥要点:以腐熟有机肥混合速效磷肥作底肥,苗期及初花期根据植株生长情况酌情追施清粪水或速效氮肥(尿素3~5kg/667m2);田间管理:在出苗期和鼓粒期需要充足水分,应注意保墒,及时灌溉。及时补苗、间苗、定苗,中耕除草,防治病虫、鼠害,成熟时及时收获。
5.6 适宜种植地区
四川省平坝、丘陵及低山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