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创业,吴琼,罗丽花,闫冰,黄盛玲,尹良红(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510632)
长期服用美沙拉嗪致肾损伤1例报告
邱创业,吴琼,罗丽花,闫冰,黄盛玲,尹良红(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510632)
患者男,38岁。因“发现血肌酐、尿白细胞升高1周余”于2013年4月25日入院。患者1周前出现乏力、困倦,无发热、腰痛、尿频、尿急、尿痛。血常规检查: WBC 8.97×109/L,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9.2%。生化检查:肌酐249mol/L,尿素11.9mmol/L,胱抑素C 2.98mg/L。尿常规检查:白细胞174.6/μL,红细胞3.3/μL。泌尿系彩超双肾膀胱未见异常。现为求进一步诊治门诊拟“肾功能不全”收住我科,患者自觉近期乏力、困倦,大便无特殊,近期体质量未见明显改变。既往史:溃疡性结肠炎病史5 a,近2年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莎尔福)1 g,2次/d,约半年复查肝肾功能,否认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肾炎等内科病病史,否认结核、肝炎等传染病病史,否认输血史,否认有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查体:体温36.6℃,脉搏80次/min,呼吸19 次/min,血压125/70mmHg。患者神志清醒,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心肺腹无特殊,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入院后给予护肾、改善循环、排毒等治疗,结合患者长期服用美沙拉嗪和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不排除药物所致肾功能损伤,消化科会诊后建议完善肠镜检查以决定是否停用沙美拉嗪。肠镜回报显示:结肠炎症(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咨询消化科医师并结合目前患者肾功能损害情况,暂停用美沙拉嗪,注意观察有否不适反应。5月1日停用美沙拉嗪,无明显腹痛腹泻,大便2次/d,稀烂便。5月6日复查生化检查:肌酐237mol/L,尿素10.07mmol/L,肾功能较前改善,患者要求出院,出院后门诊复查。6月14日肌酐223mol/L,尿素11.44mmol/L,胱抑素C 2.06mg/L。10月16日肌酐192mol/L,尿素8.39mmol/L。2014年9月25日肌酐182mol/L,尿素8.44mmol/L。随访结果表明停用美沙拉嗪后肾功能逐渐改善,但不能完全修复。
讨论: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目前大多数研究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主要由免疫反应介导,并与遗传、感染、环境因素等密切相关。临床上常用的药物为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其中经典药物为柳氮磺胺吡啶(SASP),SASP的活性成分为5氨基水杨酸(5-ASA),通过偶氮键连接于磺胺吡啶,使之通过胃进入肠道,在结肠SASP的偶氮键被细菌打断,5-ASA得以释放发挥作用。磺胺吡啶可引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或头痛等不良反应,也可引起过敏反应[1]。
美沙拉嗪为一种新型5-氨基水杨酸剂,由乙基纤维素包裹5-ASA,其pH依赖释放的微丸颗粒通过幽门进入小肠,在肠道碱性环境下释放出5-ASA,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肠黏膜的脂肪酸氧化,降低肠上皮通透性,减轻肠道炎症。美沙拉嗪去除了SASP所造成的不良反应,对溃疡性结肠炎有良好的疗效而无明显不良反应。美沙拉嗪临床上常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等,但引起肾损伤的并发症却很少见。本例患者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炎病史,风湿指标、肝炎病毒阴性,泌尿系彩超未见明显异常,可排除上述因素引起的肾损害。服药前肾功能正常,长期服用美沙拉嗪后出现肾损伤,停药后肾功能好转,说明肾功能损害与服用美沙拉嗪直接相关,为药物不良反应所导致。徐进等[2]也报道了1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服用美沙拉嗪后出现2次肾衰竭的情况。国外Arend等[3]也报道1例口服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最后诱发肾毒性,经病理学证实为间质性肾炎,停用美沙拉嗪,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肾功能逐渐改善。我们体会,氨基水杨酸类制剂所引起的肾损害应该引起临床医师高度重视,防止引起肾衰竭或不可逆的肾毒性。因此,溃疡性结肠炎长期口服美沙拉嗪者应定期监测肝肾功能,一旦发现肾功能损害立即予以相应治疗,以免进展到终末期肾脏疾病。
参考文献:
[1]Fernández J,Salam,Panés J,et al.Acute pancreatitis after longterm 5-aminosalicylic acid therapy[J].Am J Gastroenterol,1997,92(12): 2302-2303.
[2]徐进,杜勇,声光新,等.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用美沙拉嗪缓释剂引起相关性肾衰竭一例[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3,12(7): 589-590.
[3]Arend LJ,Springate JE.Interstitial nephritis frommesalazine: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J].Pediatric Nephrology,2004,19(5): 550-553.
收稿日期:( 2015-04-10)
doi:10.3969/j.issn.1002-266X.2015.35.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