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梅花针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2015-04-04 01:32王顺宋伯平
黑龙江中医药 2015年5期
关键词:阳上亢偏头痛头痛

王顺 宋伯平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哈尔滨 150036)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疾病,它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具有家族遗传倾向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患,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血管、免疫等因素相关,治疗上多以药物治疗、神经阻滞疗法、高压氧疗法等为主,但疗效短暂,缺乏针对性,并且药物治疗或者相关对症处理仅适用于部分偏头痛患者[1],针刺治疗以其简便、价廉、见效快且无副作用等优势而日益受到广大患者信赖,本研究采用针刺配合梅花针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与常规针刺治疗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收集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65例,其中合格病例60例,5例病例未完成临床试验过程,剔除及脱落病例5例,60例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均为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针灸门诊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55岁,平均年龄(38.19±7.12)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20年。对照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60岁,平均年龄(38.07±6.65)岁;病程最长22年,最短0.5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际头痛学会(IHS)制定的“头痛疾患的国际分类”[2](International Classifie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ICHD~2)中无先兆偏头痛、先兆性偏头痛的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有关肝阳上亢型头痛的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

(2)年龄在18~60岁之间(首次发病年龄<50岁);

(3)除外伴有特殊类型偏头痛,迟发型偏头痛等;

(4)自愿参加本项研究,并能够按本计划坚持治疗者。

1.4 排除标准

(1)不符合纳入标准者,头痛伴或不伴先兆偏头痛两型以外的偏头痛患者;

(2)排除合并有严重的心、肺、肝、肾疾病与精神疾病;

(3)不能坚持治疗或入组前接受其他方法治疗,影响资料收集和疗效判定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取穴 主穴取印堂、太阳、角孙、悬厘、风池,配以侠溪、行间。

2.1.2 操作方法 (1)常规针刺 患者取仰卧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取0.35×40 mm针灸针,头部穴位平刺0.5寸,针刺印堂时,提捏进针,针尖与面部呈15度角朝下刺入;风池穴向鼻尖方向斜刺0.8~1.0寸;侠溪、行间直刺0.5寸;诸穴均行3~5次捻转泻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后起针。(2)梅花针叩刺 将针具及皮肤常规消毒后,穴位选取印堂、太阳进行叩刺,操作时将针头垂直重叩刺在皮肤上,如此反复,每次5~10分钟,直至出血。

2.2 对照组

取穴同治疗组。患者取仰卧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后按常规针刺方法进行针刺,行针使患者产生酸胀感,得气后留针30 min起针。

2.3 疗程

每日针刺1次,连续针刺6天,休息一天后再连续针刺6次,12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200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的以下标准:

重点观察头痛的发作次数、程度、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

(1)头痛发作次数(以月计算):每月发作5次以上为6分,3~4次为4分,2次以下为2分。

(2)头痛程度:发作时须卧床为6分,发作时影响工作为4分,发作时不影响工作为2分。

(3)头痛持续时间:持续2天以上为6分,持续12小时至2天为4分,小于12小时为2分。

(4)伴随症状: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3项或以上为3分,2项为2分,1项为1分。

(5)严重头痛 积分在17分或以上,中度头痛 积分在12分以上,轻度头痛 积分在7分或以上。

3.2 疗效评定

(1)临床治愈:疗程结束后无发作性偏头痛症状,停止治疗1个月不发病;(2)显效:治疗后积分减少50%以上;(3)有效:治疗后积分减少21%~50%;(4)无效:治疗后积分减少20%以下。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总体疗效的比较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临床疗效见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要优于对照组。

3.4.2 治疗前后头痛观察指标比较

表2 两组头痛患者观察指标前后比较

由表2可知,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和对照组都有减少偏头痛患者发作次数,缩短头痛持续时间、减轻头痛程度、缓解头痛伴随症状的作用,但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偏头痛积分的比较

由表3可知,两组治疗前后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和对照组都有改善偏头痛患者综合积分的作用,但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P=0.038<0.05),说明在改善偏头痛患者综合积分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4 讨论

偏头痛属于中医学“头痛”、“头风”范畴。外邪侵袭或内伤诸疾皆可导致气血逆乱,瘀阻脑络,脑失所养,发为头痛。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和手少阳经的循行部位与偏头痛的发生部位密切相关,临床上多采用综合取穴方法治疗偏头痛[4]。角孙穴位于侧头部,其深部布有耳颞神经的分支,悬厘穴为手、足少阳与足阳明经交会穴,两穴合用,通过其广泛的经络联系,达到疏通经络、舒经活血的作用。风池穴为足少阳经与阳维脉交会穴,是治疗偏头痛的要穴,能祛风解表,通络止痛。足部阳性反应点多在同侧侠溪穴周围[5],因此在急性发作期选择足少阳经的侠溪,意在远离病所、上病下取、清泻少阳、清透郁热、使气血通畅,络通痛止,行间又为足厥阴肝经荥穴,肝主藏血其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肝经经脉又与督脉交于巅,肝胆互为表里,胆与肝脏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针刺侠溪、行间可使气机条畅,气血运行无阻,从而达到泄肝火、清利头目、迅速镇痛的目的。太阳、印堂为治疗头痛病的经验效穴,采用梅花针叩刺本病的阳性反应区治疗头痛,理论依据来源于经络学说的皮部理论,通过孙脉~络脉~经脉而作用于脏腑,以调整脏腑虚实。现代研究认为,刺疗法与神经~血管~体液学说密切相关,针刺可以促使血管胺或其他活性激肽类物质释放,改善脑部微循环,从而调整大脑皮层功能[6],诸穴合用,共奏调和气血,舒经通络之功,使头部经络之气“通则不痛”,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

[1]何小华,张苏明,阮旭中.偏头痛发病机理与防治的研究进展[J].临床神经病杂志,2000,03:191~192

[2]国际头痛协会.头痛疾病的国际分类[J].Cephalalgia, 2004:69.

[3]陈勤,等.针灸治疗偏头痛临床对照文献用穴规律分析[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30(3):1~5

[4]曲生健,等.对曲衍海经络(腧穴)诊断经验的临床观察[J],2011,07:75~77

[5]刘焕朵,付如华.刘晓明,等.七星针叩刺脑聪三线治疗脑外伤后顽固性头痛的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06,25(10):5~7

猜你喜欢
阳上亢偏头痛头痛
针刺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对高血压头痛(肝阳上亢证)的治疗效果观察
肝火旺和肝阳上亢,你会区分吗
头痛怎样保健
头痛与口疾
远离头痛的困扰
天麻钩藤饮加减合复方羊角颗粒治疗肝阳上亢型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偏头痛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
活血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的效果观察
会变身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