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三黄酊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血栓性浅静脉炎

2015-04-04 01:32梁学威赵钢贾振
黑龙江中医药 2015年5期
关键词:筋脉血栓性红肿

梁学威 赵钢 贾振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3级研究生·哈尔滨 150040)

肿瘤患者在应用静脉留置针进行化疗过程中,易引起血栓性浅静脉炎。我科于2013年05月—2015年03月以自制三黄酊外敷联合溶栓药治疗30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30例均属血栓性浅静脉炎急性期[1]。经凝血功能测定,无使用尿激酶禁忌证,且无使用抗菌药物指征[2]。30例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20~70岁。其中肺癌11例,胃癌9例,宫颈癌2例,乳腺癌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经统计学均衡性检验,在性别、年龄上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10万单位尿激酶,加入生理盐水100毫升中,日2次静脉滴注。硫酸镁外敷红肿区20分钟,2次/d。治疗组给予10万单位尿激酶,加入生理盐水100中,日2次静脉滴注。三黄酊(大黄、黄芩、黄连、黄柏、栀子、丹皮酒精浸泡1周滤得)外敷红肿区20分钟,2次 /d。5天后进行疗效观察与评价。

1.3 注意事项

戒烟酒,避免患肢受压,注意保暖,避免患肢二次受伤。

1.4 评价标准

1.4.1 疼痛评价 参照六点行为疼痛评分法:(1)1级(0分):无疼痛;(2)2级(1分):有疼痛但可被轻易忽视;(3)3级(2分):有疼痛,无法忽视,不干扰正常生活;(4)4级(3分):有疼痛,无法忽视,干扰注意力;(5)5级(4分):有疼痛,无法忽视,所有日常活动都受影响。但能完成基本生理需求:如进食和排便等;(6)6级(5分):存在剧烈疼痛,无法忽视,需休息或卧床休息。

1.4.2 总体疗效评价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5年实施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痊愈:皮肤红肿热痛消失,筋脉硬索结节消退。显效:皮肤红肿热痛消失,筋脉硬索或结节未完全消退。无效:筋脉红肿继续蔓延游走。有效率=(痊愈+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及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性别、年龄及病程

两组性别、年龄及病程分布经x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l)。

表1 两组性别、年龄及病程分布

2.2 疼痛

两组疼痛积分治疗前经τ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疼痛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2)。

表2 两组疼痛积分比较

2.3 总体疗效

两组疗效比较,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说明自制三黄酊联合尿激酶治疗导管化疗引起的急性血栓性浅静脉炎有较好疗效。

表3 30例急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疗效比较

3 讨论

肿瘤患者血液粘稠度偏高,易形成血栓。静脉留置针导管作为异物,破坏了静脉内血流和压力的平衡,并对静脉壁形成刺激,使得局部形成无菌性炎症并加速了血栓的形成。化疗药物多为细胞毒性药物,可在相应的皮肤血管引起变态反应,释放白介素-1、组胺等炎性因子,进而引发静脉炎,出现局部的红肿热痛[4]。因此,治疗需溶栓与消炎相结合。若单独予以静脉滴注尿激酶,往往到达患处的血药浓度较低,不能及时有效的控制病情。因此,我院采取静脉注射与中药外敷直达患处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

血栓性浅静脉炎相当于中医的“青蛇毒”,因湿热之邪外侵,以致气血凝滞,脉络滞塞不通而成,呈局部筋脉肿胀色红,灼热疼痛[1],湿、热、瘀为本病的基本病理过程[4]。静脉留置针化疗由于伤及血脉,使得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引发血栓性浅静脉炎。本病的急性期症型相当于血热瘀结型,病变筋脉红肿热痛,上下游走,肢体活动不利,可有身热。舌红,苔黄,脉数。此时应应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方法进行治疗。我院自制三黄酊对本病有较好疗效。本药以大黄为君,大黄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之效;经临床观察比较,黄芩、黄连、黄柏虽均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但单独应用效果不明显,三者相须为用取其苦寒直折之效共为臣药;栀子可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为佐药;丹皮用其以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为使药。现代药理学表明大黄[5]可提高血浆渗透压,降低红细胞压积和血液粘稠度。黄芩素[6]能抑制血栓烷素A2合成酶,使血栓烷素A2减少,同时又能升高cAMP[7]水平进而抑制血小板聚集,还可抑制由凝血酶诱导的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此外,有报道表明黄芩素还具有抗肿瘤及抗炎的功效[8]。黄连中小檗碱[9]有抗癌活性,通过干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形成、影响肿瘤细胞生长周期进而抑制其增殖,调节促凋亡基因和抗凋亡基因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癌细胞对羟胺的利用,从而抑制嘌呤和叶酸合成。黄柏[10]具有抗菌消炎,利尿消肿,促进血瘀和水肿消散作用。栀子醇[11]具有消炎、镇痛作用,同时也可使体温下降,牡丹皮[12]可以抑制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进而抑制血栓形成。诸药共用可通过清热燥湿、活血化瘀、消炎止痛的作用,降低血液粘稠度 ,消除组织细胞水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炎症。因三黄酊直接经皮肤吸收,作用于患处,使治疗时间明显缩短,减轻了患者痛苦。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144.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4,11(11):10-11.

[3]李虹,高凤,王海英,周宁宁. 康惠尔增强型透明贴对化疗性静脉炎防治作用研究 [J]. 医学研究杂志,2007,35(7):27-29.

[4]陈淑长.实用中医周围血管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78.

[5]张慧林,赵妍. 大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分析[J]. 光明中医,2015,05:1119-1121.

[6]辛文妤,宋俊科,何国荣,杜冠华.黄芩素和黄芩苷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J]. 中国新药杂志,2013,06:647-653+659.

[7]徐玉田.黄芩的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光明中医,2010,03:544-545.

[8]黄竹燕,潘蓓蓓,黄春燕,叶夷露,刘丹丹,俞月萍,张琦.黄连解毒汤抗原代皮层神经元缺氧缺糖损伤的活性部位筛选[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08:981-987.

[9]杨庆珍,郑司浩,黄林芳. 小檗碱提取方法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 中国新药杂志,2015,05:519-525+532.

[10]陈兴文.黄柏的化学成分分析和药理作用研究[J]. 内蒙古中医药,2014,31:69.

[11]胡克萍,陈玉梅,谭艳庆,林小红.伤科黄水纱冷湿敷治疗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4,12:1640-1641.

[12]郭齐,赵乐,郝伟,李连达.牡丹皮有效组分重组方对大鼠体外血栓形成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02:231-233.

猜你喜欢
筋脉血栓性红肿
基于“肝主筋脉,调畅情志”中医辨治帕金森病抑郁的思路和方法
知足常乐
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对其红肿、炎性症状改善时间的影响
脉络舒通颗粒联合西药对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乳房红肿可预防
躲避蚊子有方法
妇产科血栓性静脉炎临床护理
妇产科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护理
一统天下(龙首)
加味桂苓汤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6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