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亚姝,赖端,赵殿松,刘畅,徐唱,于千
(1.沈阳医学院基础医学院麻醉学专业2011 级3 班,辽宁 沈阳 110034;2.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12 级7 班;3.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12 级4 班;4.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2012 级6 班;5.社会科学教学部心理学教研室)
在当今社会十大疾病中,抑郁症已名列第5位,预计到2020年将上升至第2 位[1],对该病的治疗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目前根据很多的数据和资料估算,我国大学生抑郁的比例达20%~60%,高于国内其他职业人群及国外水平。而抑郁症患者中有10%~15%的人最终可能选择自杀[2]。而其他具有抑郁情绪的人,也都处于一种低生活质量的状态。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面临着学业、情感、就业等多重考验,心理压力大,但缺少独立处理这些压力的能力,因此近年来有关大学生抑郁以及大学生自杀的案件越来越多。因此,探究大学生抑郁的特点、原因,寻求预防抑郁的方法至关重要。
1.1 研究对象 选择某医学院校2011 级临床医学、影像学、麻醉学、口腔医学、检验医学专业843 名大学生,其中男249 名,女594 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504 名,非临床专业学生339 名。
1.2 方法 采用Zung 抑郁症状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分析大学生的抑郁状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算抑郁程度与性别、专业的相关性。
2.1 抑郁总体情况 843 名大学生中,773(91.7%)名大学生的抑郁等级为正常,54(6.4%)名大学生为轻度抑郁,14 (1.7%)名大学生为中度抑郁,2 (0.2%)名大学生为重度抑郁。
2.2 男女抑郁情况比较 女生抑郁量表得分为(39.15 ±9.19)分,高于男生[(38.55 ±8.80)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1.235,P >0.05)。
2.3 临床医学与非临床医学业专业抑郁情况比较临床医学专业大学生抑郁量表得分为(40.20±8.66)分,高于非临床医学专业大学生[(38.15 ±8.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71,P <0.05)。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3]。临床主要表现为情感低落、思维缓慢和语言动作减少与迟缓等“三低现象”。抑郁是一种常见的复杂性情绪状态,持续相当长的时间会影响人的全部心理活动[4]。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所以有学者称抑郁症为“心灵感冒”,甚至于西方国家将它称为“世纪之病”。
3.1 大学生抑郁临床表现 经常没来由地觉得闷闷不乐,情绪低落;整天沉默不语,不与人交流;身体容易感觉疲惫、出现食欲不振、体重下降、失眠多梦等;对外界事物的兴趣减退,甚至逃避;学习上缺乏信心与积极性,害怕考试不过关,成绩下降;自我评价过低;偶尔会出现轻生念头,觉得活着没有意思、太累。
3.2 大学生抑郁的原因
3.2.1 环境变化 进入大学后,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如在学习上无论是从内容还是形式或是方法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大学要求学生学会独立,需要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自制力。新生往往不适应这种变化,不知道如何安排时间和如何学习,学习难度的压力、考试的压力、担心挂科的压力等使其心理上难以承受。个别学生也可能因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对未来迷茫毫无规划,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困扰,容易诱发心理障碍。而交际困难主要表现在来到一个完全崭新的环境,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不懂交往的原则和技巧。
3.2.2 性别因素 有研究表明女性抑郁症患者发病率约为男性的2 倍,其性别差异可能与性激素、男女心理社会应激的行为模式不同有关[5]。在本文SDS 测查中,虽然男女学生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女生的SDS 得分高于男生,说明女生的抑郁情绪超过了男生。一般来说,女生的心思相对于男生来说较细腻和敏感,遇事会比较爱钻牛角尖,情绪波动大。
3.2.3 专业选择 本文2011 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其抑郁量表得分明显高于非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临床医学专业有18个班级,而其他非临医医学专业每个专业只有三两个班级,临床专业的学生相对于其他小专业而言,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会大些,出现抑郁情绪的可能性也大些。
3.2.4 情感问题 大学生正当青年时期,希望能得到异性的倾慕,恋爱现象逐渐增多但恋爱的成功率却相对较低。由于不能正确对待失恋,大学生很容易在恋情的挫折下心理苦闷,诱发心理抑郁,甚至出现更为严峻的心理问题,如自残、激越、伤人等。
3.2.5 就业压力 当今社会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压力也与日俱增,导致毕业后就业问题成为大学生心头的一块巨石,形成了很大的精神压力,使他们紧张焦虑自卑等,进而就有可能出现其他一系列的心理障碍甚至发展成抑郁症。
3.3 大学生抑郁的预防和缓解 了解有抑郁症状的大学生的具体原因,甄别病程及严重程度,在心理老师的协助下进行心理疏导与干预,帮助这些同学走出抑郁情绪。病情严重者,转介到专业机构接受治疗。(1)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加强对心理咨询教师的指导,探索适合我国国情、有利于学生心理发展的心理危机干预模式,制定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具体政策措施[6],构建一个社会、学校和家庭密切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正确引导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关注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认识抑郁的症状特征及诱发因素。另外,学校建立每位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定期地进行心理测查[2]。(2)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规律,避免酗酒、暴饮暴食。其次,可以多做运动,比如跑步、快走、打球、散步、跳绳、爬山等,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魄。再者,要学会倾诉和合理宣泄抑郁情绪。在矫治大学生抑郁心理手段中很重要的一个就是心理治疗,最常用的就是支持性的心理治疗。通过倾听、共情、解释、指导等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自身抑郁心理的性质,调动其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其中支持和鼓励占很重要的地位[7]。
[1]周小云,沈绍姿.如何提高综合医院抑郁症的识别率[J].中国全科医学,2004,7 (14):1060.
[2]杨伟柱.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中的抑郁症[J].商情,2012,(38):187-187.
[3]林楠.让抑郁离您远去[J].糖尿病新世界,2012,(5):66-67.
[4]史文平.317 名浙江师范大学学生抑郁自评量表(SDS)的结果分析[J].社会心理科学,2004,71 (1):83-86.
[5]李美娟,徐娟,刘永忠,等.Zung 抑郁自评量表的临床应用与评价[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 (10):1512-1513.
[6]黄智力.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危机干预对策研究[J].咸宁学院学报,2012,32 (6):124-126.
[7]陈笑丽,付彩云.大学生抑郁心理的矫治及调适[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9 (9):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