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的护理

2015-04-03 09:24:23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211100杨雅婷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5年22期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211100)杨雅婷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高血压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病死率较高[1]。本研究对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22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实施了有效的护理措施,获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共收治的12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中,男92例,女30例;年龄50~76岁,平均年龄(58.6±8.7)岁。发病前均有高血压史,出血量30~120ml。其中,80ml以上24例、60~80ml45例、40~60ml38例、30~40ml15例。出血部位在基底节区67例、脑室10例、丘脑26例、脑干4例、小脑3例、额叶4例、脑桥8例。

1.2 治疗方法 全组患者予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开颅血肿清除术,钻孔引流术。

2 结果

全组12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生活自理54例(44.2%),部分自理36例(29.5%),重残不能自理者9例(7.4%),持续植物状态者5例(4.1%),死亡9例(7.4%),自动出院9例(7.4%)。

3 护理措施

3.1 一般护理 ①对体温超过38.5℃的患者立即给予酒精擦浴,头枕冰袋,必要时遵医嘱予以药物治疗;②加强身心护理,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③提醒患者多食瓜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以免血压突然升高;④准确记录24h出入液量,给予营养支持,限制探视,减少人员流动,预防院内交叉感染;⑤翻身时动作应轻柔缓慢,翻身角度不宜过大,同时尽量避免过度刺激和连续护理操作,避免大幅度翻动造成血压升高。

3.2 病情观察 ①通过反射情况来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口腔护理可观察有无吞咽反射,并进行各种疼痛刺激,观察反应,如压眶反应,各种注射时有无痛苦表现等,进行综合分析;②观察瞳孔的大小,是否等圆,对光反射情况及四肢活动感觉情况、肌张力、肌力等变化;③颅内压增高所致呕吐呈喷射性,与进食无关,重危患者可出现消化道出血,呕吐咖啡色、暗红色胃内溶物,为应激性溃疡所致,应注意观察护理。

3.3 引流管的护理 ①防止引流袋脱落或拔出引流管;②血肿腔引流袋宜与床面相平(与脑室相通则高于床15cm),引流袋过高易逆流引起颅内感染,位置过低则负压过大而易再出血;③无菌操作下每日定时更换引流袋,先夹闭引流管以免引流液逆流,接头处用0.5%碘伏溶液消毒管口后再连接新的无菌引流袋。

3.4 重症护理 ①术后转入重症监护室,随时观察血压的变化情况,对血压过高者,遵医嘱给予降压药,应用微量推注泵,随时调整药物推注速度,可使降压药以均匀速度注入,避免血压急剧波动,使血压控制于140~160/90~100mmHg,减少再出血的机会;②监测颅内压及生命体征,密切观察呼吸功能,包括呼吸频率、节律、形态的变化,严格交接班,定期作血气分析,监测血氧饱和度;③通过对患者呼唤,询问,刺痛,来判断意识状态,观察瞳孔大小、形状及对光反应情况并及时做好记录,可为准确诊断、再次手术赢得时间。

3.5 呼吸道的护理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吸痰时动作要轻柔,避免过度刺激。动态观察血氧饱和度,若在95%以下时应及时查找原因予以处理。对昏迷时间较长或气道梗阻明显者尽早气管切开,对气管切开的患者,雾化吸入4次/d,病情需要者单间隔离,及时消毒处理,定期进行空气消毒和细菌培养,抬高床头15°~30°,以促进颅内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

3.6 褥疮预防及尿道护理 保持床单清洁干燥,每30min翻身一次,受压部位用50%乙醇或者红花油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褥疮,长期昏迷者应用气垫床防止褥疮。在插拔导尿管时一定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引流管扭曲、折叠及尿液逆流,保持尿道口、会阴干燥、清洁,定期做尿培养。

4 小结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情危重,即使有条件手术治疗,术后患者预后仍差,致残甚至植物状态、死亡等,病死率高达24%~84%。因此,尽量在医护治疗上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致残率、死亡率极其重要。我们通过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加强基础护理等取得了较好的结果。我们总结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是一个综合而全面的过程,应注意能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每一个环节,方能改善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