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多发性硬化症病人的康复护理体会

2015-04-03 09:24:23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528000廖金珠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5年22期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528000)廖金珠

多发性硬化病(MS)是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症状和体征的空间多发性及病程的时间多发性是MS的主要临床特点,病程呈缓解与复发交替状态[1]。2015年1月我科收治1例多发性硬化病人,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人,男,29岁,因反复腰痛伴右下肢乏力3年,再发伴背痛半年收入院,M RI提示双侧额叶皮层下、半卵中心、侧脑室周围白质、左侧丘脑及右侧小脑半球多发斑点状病变,考虑脱髓鞘病变,多发硬化可能。2015年1月14日收入我院神经内科,入院后考虑脱髓鞘病变,24日转入我科治疗。查体:体温36℃,脉搏80/min,呼吸18/min,血压136/60mmHg,意识清楚、语言流利,记忆力减退,左侧瞳孔3mm,光反射存在,右侧瞳孔3mm,对光反射存在,右下肢肌力四级,左侧上下肢麻木,痛觉稍减弱。腰穿:脑脊液无色透明,葡萄糖2.58mmol/L,氯129.3mmol/L,蛋白0.62g/L,免疫球蛋白84.9mg/L。病人发病以来精神差、焦虑、抑郁、饮食差,二便可。给予甲泼尼龙冲击疗法:每天甲泼尼龙0.5g静脉输注,5d为1个疗程,逐步减量为240mg,120mg,最后60mg泼尼松口服出院。给予人免疫球蛋白27.5g静脉输注,连续5d。同时给予脱水、护胃、营养神经、脑保护等对症治疗。病人于2015年2月10日家属扶行出院。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本例病人经受了长达3年的病痛折磨,入院后病人情绪低落,不配合治疗。护士主动关心体贴病人,耐心解答病人的疑问,向其介绍疾病特点、治疗机制,治疗效果的个体差异,治疗过程中的不适等,并告知病人治疗中的不适会随着疾病的好转而减轻或消失,使其作好心理准备,配合治疗。治疗过程中在保证遵循治疗护理原则的前提下,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加强与家属的沟通,使病人获得心理支持和情感交流,增加安全感。

2.2 治疗护理 病人使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不良反应较多,可能会出现糖、蛋白质及电解质代谢紊乱,如高血糖、向心性肥胖、低钾等。治疗期间定期检查病人血糖、血压、电解质,观察有无黑便等消化道出血情况,遵医嘱给护胃药。免疫球蛋白输注时加强巡视,观察病人有无寒战、高热、头痛、胸闷、皮疹等变态反应,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3 肢体功能障碍护理 病人由于脊髓萎缩导致肢体功能障碍, 四肢肌力不同程度的下降。护理上给予病人生活起居上的一些照料, 帮助病人洗头、洗澡等;给予低频电波脉冲,用捏、拿、搓、揉、抖法按摩其患病肢体以消除肌痉挛; 病人适当床边活动, 防治骨质疏松。

2.4 饮食护理 本例病人发病以来饮食极差,指导家属多变换食物的种类。每天少量多餐,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低脂、低糖,富含多种维生素及纤维素、易消化、易吸收的清淡饮食,建议病人食用向日葵、红花油、橄榄油、芝麻油、蚕豆油及阔叶的绿色蔬菜、菠菜、大多数的鱼类;指导病人多食用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注意加强营养,多吃些颜色鲜艳的蔬菜,比如:绿色的甜椒,红色的胡萝卜,叶菜,木耳,豆类菜或豆类制品,粗粮要和细粮配着吃等等,这些食品对神经有益。

2.5 安全护理 本例病人有肌力减弱、肢体麻木、痛觉减弱的情况,向病人和家属耐心做好安全防护的宣教工作,提供安全方便的住院环境, 将常用物品放置于病人伸手可及处,以利取用; 活动空间不留障碍物,交代家属24h留陪,卧床时上床栏,下床活动时必须有人陪伴,穿合脚防滑的鞋子,防止跌倒和坠床,禁止使用热水袋,防烫伤。

2.6 出院指导 告知病人及家属,避免本病的诱发因素,如劳累、饱食、长时间热水浴、吸烟、紧张、感染、受凉、不规律服药及焦虑等,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劳累,加强锻炼,预防感冒,保证足够的营养,增强抵抗力。与家属加强沟通,使其明白病人的康复效果与他们有直接关系。创造安静、舒适的家庭环境及和谐的家庭氛围。

3 体会

多发性硬化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仍无特效治疗方法,患者因为对疾病知识的缺乏和病程的反反复复,容易对生活失去信心。对这类病人要加强心理护理和相关知识的宣教,帮助病人早日回归正常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