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医治疗肿瘤合并高脂血症经验总结

2015-04-03 09:24:2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100010胡凤山杨中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5年22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100010)胡凤山 杨中

郁仁存教授是第三、四、五批全国名老中医,我国著名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教授。郁老在多年的肿瘤治疗临床实践中,开创性的提出“内虚学说[1]”、“平衡学说[2]”等学术思想,在肿瘤临床治疗中,运用中药联合西医药治疗,在临床中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在跟师学习及临床诊疗过程中,发现肿瘤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呈逐渐增加的趋势,郁老认为肿瘤合并高脂血症是肿瘤患者的常见症状,其中重要原因是患者长期用药引起的副作用。因为部分抗肿瘤用药可以一定程度上引起血脂代谢异常,若长期血脂异常则对患者的肝肾功能有影响,进而影响患者的长期生存质量。临床上郁老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肿瘤合并高脂血症,笔者将郁仁存老师治疗本病的临床病例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临床病案:姓名:冯某,性别:男,年龄:58,2009年3月来诊,病情概况:左腮腺肿物1年10个月,腮腺肿物经穿刺病理诊断,为弥漫性肉芽肿,B超:双颈淋巴结肿大。现症见:颈部不适,活动时加重,近日时胃脘及胁肋部作胀,二便调,无发热,现有血脂高及重度脂肪肝,眠稍差。脉沉细,舌淡红,齿迹,中裂黄苔。辨证痰瘀互结,脾肾不足,治以化痰祛瘀,健脾补肾。处方:熟地12g、山萸肉12g、山药10g、丹皮12g、茯苓10g、泽泻12g、茵陈15g、草决明15g、生黄芪30g、太子参30g、党参15g、半枝莲15g、土茯苓15g、白花蛇舌草30g、鸡血藤30g、焦三仙30g、内金10g、砂仁10g、炒枣仁30g,30付,患者腮腺肿物经穿刺诊断,为弥漫性肉芽肿,是良性肿瘤,未作放、化疗。郁老在此例患者治疗中,认为患者虽为良性肿瘤,但这种肿瘤有恶性生长方式,要及时治疗,抓住疾病进展不快的特点,以治本为主,治标为辅,缓图之。应用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但又看到患者有高脂血症及重度脂肪肝,故加茵陈、草决明利湿清热降脂;以半枝莲、土茯苓、白花蛇舌草解毒抗肿瘤;生黄芪、太子参、党参补气;以炒枣仁安神改善睡眠;焦三仙、内金、砂仁和胃促进食欲。经治2年,近查生化,提示高脂血症消失,B超提示:肿大淋巴结消失,脂肪肝转为轻度。

用补肾济阴的六味地黄汤为主,结合抗肿瘤的清热解毒、化瘀散结中草药以消肿散结;方中用草决明、茵陈与六味地黄汤中之泽泻,为郁老常用的消脂方,在临床治疗高脂血症及脂肪肝屡获疗效。患者经过1年左右的治疗,颈部肿瘤完全消失,高脂血症经生化检测正常,脂肪肝有明显减轻。

2 体会

高脂血症常出现在肿瘤患者身上有多种原因,一些肿瘤患者病后康复期进食增多,膏脂厚味使血脂升高,另外许多患者为中老年,中年以后患者均有脂质代谢异常,多合并有高脂血症,并非肿瘤引起。临证中发现中年以上乳腺癌患者,接受内分泌治疗后,内分泌治疗用药引起脂肪肝和高脂血症的出现。这两种病症虽然对患者没有短期的危害,但从长期看,会对肝脏功能产生影响。而且对于血管的影响比较大,影响血液的流速,进而对全身产生影响。高脂血症的好转可以改善患者的内环境,从而对患者的防治肿瘤复发转移有所帮助,并对于患者的长期生存质量有明显的作用。

在临床治疗中,经常看到高脂血症的患者,以乳癌、肺癌患者为多,疾病多处于恢复期,患者一般身体情况好,在治疗中以清浊祛湿为法,加强疏肝理气之力,可应用厚朴、厚朴花、茵陈、大腹皮、莱菔子、川楝子等,合并应用芳香化湿的藿香、佩兰、白豆蔻、生薏米等治疗,以及可加用白芍、木瓜、五味子以柔肝、和肝,使肝气条达,对于高脂血症的治疗有明显的作用。

3 讨论

高脂血症是肿瘤常见的合并症,中医古代文献中无“高脂血症”的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以及常出现高脂血症的人群特点分析,考虑其属于中医“痰湿”、“浊阻”、“痰核”、“瘀血”等病证范畴。早在《内经》中就有关于“膏”、“脂”的论述,如在《灵枢·五癃津液别》记载:“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入于骨空,补益脑髓,而下流于阴股。”均说明“膏”、“脂”是人体正常的物质,对人体有滋养作用。而《灵枢·血络论》记载:“血气俱盛而阴气多者,其血滑,刺之则射,阳气蓄积,久留而不泻者,其血黑以浊,故不能射。”其中“血滑”、“其血黑以浊”说明了血正常情况和异常情况下的状态,若气血津液运行不畅,痰瘀阻于血脉,可以影响血液的运行,这与现代高脂血症的病理情况非常相似。《内经》中的“膏脂理论”与现代医学中的高脂血症密切相关。其后张景岳有:“膏,脂膏也。津液和合为膏,以填补于骨空之中,则为脑为髓,为精为血。”进一步说明了“膏”、“脂”是人体的津液所化生,可以变化为髓,精、血等精微物质,指出了骨、脑、血是“膏”、“脂”的常见位置。

可见高脂血症就是中医膏脂代谢失常引起的病症,而膏脂是人体正常的营养物质,但过盛则为害,临床主要表现为痰浊血瘀证。临床多见素体肥胖,嗜食肥甘厚味,体质以脾虚痰湿为主者,再气机不畅,疾病日久损伤他脏时,血脉的防护能力下降,痰浊停滞于血脉,影响血液通行,血液运行不畅日久而见血瘀;痰瘀互结于血脉,更使血液运行不畅,加重血液瘀阻程度。

肿瘤患者多为年老体虚之人,加之久病耗损,情志不畅等因素的影响,多见脾虚气亏不能运化精微物质,易生痰湿,脾虚日久累及肾气,肾气亏虚不能蒸化水液,加重了痰的生成,气虚则气机不能畅达,结合痰阻于经脉,进一步产生瘀阻。

郁老指出做好恶性肿瘤相关并发症的治疗,可以改善肿瘤的相关症状,减少治疗时间,从而提高治疗效果。郁老临床应用清浊祛湿法、活血化瘀法治疗高脂血症,同时达到改善肿瘤的相关症状的作用。郁老应用清浊祛湿化瘀法治疗高脂血症,临床中喜用草决明、茵陈、泽泻,莱菔子、半夏、白芥子、茯苓、猪苓、车前子等药品。应用化瘀药品,多用姜黄、郁金、莪术、制乳香、制没药、丹参等。郁老同时多应用理气药品,这样可以增强化痰祛瘀的效果,如柴胡、枳壳、大腹皮、八月札、陈皮、桔梗等,同时结合相关症状,配合清热、理气、化瘀等增加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