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临终关怀专科护士现状与研究进展

2015-04-03 01:11周依群王春香
上海护理 2015年6期
关键词:专科护士护理

周依群,王春香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静安分院,上海 200040)

国内外临终关怀专科护士现状与研究进展

周依群,王春香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静安分院,上海 200040)

临终关怀;专科护士;现状;研究进展

临终关怀(hospice care)是指对肿瘤晚期患者、各种疾病终末期、治疗无效及生命即将结束的患者所实施的全面关怀与照料,是对临终患者和家属提供姑息性和支持性的医护措施[1]。随着我国老年人口及高龄老人数量成倍增长、平均期望寿命增高,老年终末期疾病、老年癌症发病率也随之增高,再加上城市独生子女的大量涌现和空巢家庭数目的不断上升,社会对临终关怀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众多垂危老人也期盼得到临终关怀[2]。临终关怀护理是为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的身心照护与支持,护士不仅需要具备崇高的

职业道德、身心护理的知识与技能,还要对人的死亡、生命及其价值有深入的认识,更要具备处理患者和家属面对死亡出现的问题的相关知识和技能[3]。高级实践护士泛指拥有深厚的专科知识、复杂的决策能力及扩展的临床实践能力的高学历资深护理执业者[4]。专科护士作为高级实践护士的一个重要的角色,在推进专科化、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借鉴其他国家临终关怀护理领域发展情况,临终关怀专科护士是提升临终关怀护理服务质量、推动临终关怀护理事业职业化发展,改善临终关怀专业护理人才结构的重要引导力量。本文就国内外临终关怀专科护士发展现状及国内发展临终关怀专科护士对策综述如下。

1 国外临终关怀专科护士培养与发展现状

美国自1993年开始实行专科护士资格认证项目。按照这一制度,从事临终关怀和姑息护理服务的工作人员必须参加资格认证考试,考试内容涉及临终关怀护理的理论和实践。其中临终关怀高级实践护士(advanced certified hospice and palliative nurse,ACHPN)则需具备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以及至少500 h的临床实践,并由美国临终关怀和姑息护理协会认证,其主要职责是观察患者并记录患者的症状;与医师、社会工作者和牧师进行沟通交流;管理药物;给予患者和家属情感上的支持;并确保患者在最后的日子里尽可能的舒适[5]。在澳大利亚,有护理学院开设临终关怀专业输送专科性人才,并启动了国家姑息保健项目(national palliation care program),该项目中的姑息保健进修项目,投入巨资支持社区护士、养老院和护理院工作人员以及医疗辅助工作者到姑息保健专科进修,提高其姑息保健服务的知识和技能。英国也培养了大量的临终关怀专科护士,为临终患者及家属提供规范化的服务。

2 国内临床关怀专科护士培养与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的专科护士队伍虽然在糖尿病、伤口管理、重症ICU等领域发展壮大,但在临终关怀这个崭新的领域还是空白,与国外临终关怀专科护士的发展相比距离较大。

2.1 我国临终关怀护理起步较晚 现代意义上的临终关怀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英国,由桑得斯博士创建的世界上第1所临终关怀护理院,成为现代临终关怀护理事业的起源地。随后临终关怀在美国、加拿大、日本和荷兰等国家迅速发展,并经由台湾和香港传入我国大陆地区。1988年在天津成立的第1所临终关怀病房标志着我国临终关怀护理的正式起步。美国在1974年建立了第1家临终关怀医院。如今,美国国家临终关怀组织(NHO)在50个州正在运行和计划之中的临终关怀计划超过3 650个,在美国有54万患者及家属接受了这种服务。临终护理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发展[6]。而在中国内地地区,直至2007年才在深圳有第1个临终关怀计划开始启动。纵观全国,目前大部分临终关怀医疗机构主要集中在天津、上海和广州等人口密集度大的城市[7]。临终关怀的发展规模较有限,各地区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整体护理水平发展受到限制,较国外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发展和培养临终关怀专科护士的条件也同样受到限制。

2.2 护理高等教育发展的限制 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护理事业开始与国际社会接轨,开始了稳步的发展。但临终关怀护理发展相对缓慢。我国的护理高等教育也是在21世纪初得以大力发展。而在高等护理教育课程体系中,临床关怀的教育普遍匮乏。主要原因有:一是缺乏该专科领域的师资资源。目前还未有专业的临终关怀护理师资队伍从事临终关怀教育及专科人才的培养。二是无固定的课程设置,无固定的教材,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无科学统一的标准和规范[8]。好的临终关怀教育材料也是提高临终关怀护理质量的信息源。彭琰等[9]调查全国48所本科医学院和医科大学显示,仅有7所院校开设了临终关怀教育课程,并且在高等医学院校内尚无统一版本的临终关怀教学材料。

2.3 临床护理实践发展的障碍 对于临终关怀患者,护理的重点已经从单一的基础护理转移到生理、心理、社会和精神等方面,临床又缺乏心理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现阶段从事临终关怀工作的护士接触临终关怀患者最多,承担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些护士一般都为临床护士转型而来,缺乏相应的专业培训,总体素质不高,从而影响了临终关怀的服务质量和大众对临终关怀的认可,制约临终关怀护理的发展[6]。因此,从事临终关怀护理的临床护理人才队伍的结构层次相对较低,也制约了临终关怀高级护理实践的深入研究与探索,必然影响专科护士在此专科领域进一步成长与发展。

2.4 传统文化的挑战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对待人们的死亡观产生的巨大影响,临终关怀的理念在我国尚

未被大多数人接受[10]。临终关怀的终极意义是帮助患者实现优死的护理[3]。而在实施临终护理的过程中,护士不可避免地要公开面对死亡,同事之间关于这方面的经验交流十分欠缺,许多护士都是在没有任何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下开始此项工作[11];在护理临终患者过程中存在着紧张、恐惧、冲突、困惑和无奈等情绪[12]。梁红霞等[13]对118名临床护士的死亡观和临终关怀心态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在谈及死亡时,46.38%护士有负性情绪,其中13人明确表示在回答此类问题时心理不舒适,5人拒绝回答此类问题,可见,临床护士同样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必然会影响临终关怀护理顺利实施,也给发展临终关怀专科护士带来巨大挑战。

3 国内开展临终关怀专科护士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3.1 从必要性角度分析

3.1.1 推进护理学科发展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使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和需求日趋复杂、多变和多样化,专科护士的出现与发展不仅与社会的前进相适应,为人类提供精益求精的健康服务,还能够满足护士对人生梦想和社会价值的不断追求。2010年,我国我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置了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并批准了28所招生院校,旨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和专科型的护理专业人才[5]。而进入21世纪的第2个10年,临终关怀护理事业重新获得了发展的契机,国家卫生和计划委员会发布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将“临终关怀”列为“十二五”规划重要目标。因此,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学科的持续发展为临终关怀专科护士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3.1.2 提供专科人才保障 目前,在我国临终机构中基本没有专业的临终关怀护士,通常是由非临终关怀的护士在从事此项工作,很少有护士能接受全面的、专业的和规范的临终关怀培训[14]。陈瑶等[15]在调查成都、昆明和杭州三地注册临终关怀机构的服务功能及资源时发现,3所临终关怀病房从业人员注册护士学历较低和职称不高,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工作薄弱,大多数从业人员未接受过正规的临终关怀教育与培训。罗维等[16]在调查上海市登记注册临终关怀资源及服务功能时也指出类似的情况,并且指出注册护士平均接受老年医学和临终关怀知识课程培训的课时数仅为8 h的课时。因而不断推进临终关怀专科护士的培养,引领临终关怀事业持续发展,为提升临终关怀服务质量提供人才保障。

3.1.3 满足巨大的社会需求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以上海为例,上海是全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伴随着医疗科技水平的高速发展,人们生命价值观的日趋完善,临终关怀已成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上海市庞大的老年人口导致存在众多垂危老人和老年自然衰竭临终者,同时恶性肿瘤的发病趋势和高发病率、病死率也导致日益增长的临终关怀服务需求。近年来,上海的临终关怀机构发展迅速。2012年上海共计开设18个临终关怀服务试点单位,2014年又新增1 000张临终关怀床位,并逐步形成网络体系[17]。因此,只有加快临终关怀专科护士的发展才能满足庞大的社会需求和专业价值的体现。

3.2 从可行性角度分析

3.2.1 临终关怀护理领域的发展 在上海,有包括护士在内的临终关怀团队多年为肿瘤晚期患者开展上门服务,同时开设门诊和电话咨询,而护士在团队中主要承担着管理者和照顾者的角色[18];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且上海市在2012年率先将临终关怀作为政府实事工程项目启动开展,庞大的社会物力、人力、和财力的支持,为开展临终关怀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培育临终关怀专科护士提供了发展条件。

3.2.2 医学的全球化发展 20世纪下半叶,护理专业进入了一个加速发展的阶段,不管是在广度还是深度上,护理职能都有了很大的拓展[19]。而医学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国际护理界的交流与合作,而在此大背景下,临终关怀护理领域的研究与交流必然会推动我国临终关怀专科护士的发展。

4 国内进行临终关怀专科护士培养的对策探讨

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是与我国的国情现状发展相符,需要加大社会政策支持和人才培养力度,为吸收更多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投入到临终关怀事业中打下基础。

4.1 将培养临终关怀专科护士纳入教育体系 从护理高等教育开始,增设临终关怀课程,以保证临终关怀护理专科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在高等院校里,探索以本科学历为起点对护士进行临终关怀课程进行培训。以临终关怀专科护士的角色定位和核心能力要求为指导,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开设课程。在学时设置上,可参考美国的高级临终关怀实践护士的认证条件,满足一定学时、实践地点可以为临终关怀专业机构、临终关

怀病房以及临终关怀家庭病房;并由卫生和教育部门审核批准的医学院校和临床教学基地共同承担临床实践。

4.2 完善临终关怀专科护士的认证体系 在美国,通过美国临终关怀和姑息护理协会认证的专业护理人员已经超过18 000名[20];通过认证,临终关怀专科护士的权益得到保障,并且被雇佣机构和公众认可[21]。高级护理实践在我国护理专科领域发展迅速,也需要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专科护士的认证体系。通过对临终关怀专业护理人员的资格认证,能够建立和衡量临终关怀专科护士资格认证所需的知识水平,确保其胜任能力达到既定的标准与要求,更能引领临终关怀专科领域的职业化发展,鼓励个人和专业的持续发展,促进临终关怀护理照顾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提高服务能力和质量[22-23]。

4.3 鼓励临床护理实践者自身发展 国内很多其他专科领域的专科护士都是从临床成长起来,其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成为从事高级护理实践的基石。就目前而言,在高等院校中培养临终关怀专业护士体系尚未成熟时,医院、社会机构应采取更多措施保障、鼓励更多从事临终关怀事业的临床护理工作者的成长。可以采用与国外合作、培训交流等方式,对临终关怀护理所涉及的人文、社会和心理等相关理论应加强继续教育,在临床岗位上逐渐成长,成为专家型人才。

5 小结

随着老年化社会的发展和癌症患者高发病率的趋势,社会对临终关怀的需求将越来越强烈[24]。因此,积极推动临终关怀专科护士的发展,不断优化专业队伍的人才结构,推进临终护理队伍的建设,才能适应社会发展,满足临床需要,为提升临终关怀护理质量打下良好基础。

[1]蔡明,王国斌.对肿瘤患者临终关怀的思考[J].医学与社会,2007,20(6):9-10.

[2]龚震晔,陈立今.上海临终关怀机构卫生资源及服务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3(8):1155-1158.

[3]谈学灵,刘素珍.我国临终关怀护理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J].现代护理,2007,13(13):1229-1230.

[4]黄金月.高级护理实践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

[5]李梦诗,周玲君,顾申.美国高级实践护士教育管理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J].护理研究,2013,27(10A):3075-3077.

[6]应露婷,林梅.国内外临终护理发展现状的比较与展望[J].科技资讯,2013,(9):235.

[7]谢莹,朱海林.临终关怀本土化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27(3):367-368.

[8]傅静,谭道玉.护理学本科开设《临终关怀学》课程的必要性[J].现代护理,2007,13(33):3220-3221.

[9]彭琰,张杰,王治仁,等.医科院校临终关怀教育初步调查[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0,31(3):286-287.

[10]谢莹,朱海林.临终关怀本土化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27(3):367-368.

[11]周玲君,赵继军.对我国临终关怀发展策略的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10):66-68.

[12]魏誉民,余婷,谢凤兰,等.护士在护理临终病人中的真实体验[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4):301-304.

[13]梁红霞,陈爱初,萧美云.临床护士的死亡观和临终关怀心态的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07,21(5A):1164-1167.

[14]周玲君,赵继军.对我国临终关怀发展策略的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10):66-68.

[15]陈瑶,王峻彦,施永兴.成都、昆明、杭州三地注册临终关怀机构的服务功能及资源的调查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66-69.

[16]罗维,施永兴,庞连智.上海市登记注册临终关怀机构的资源及服务功能的调查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6):1787-1790.

[17]陈德芝.临终关怀:为临终患者提供生理和心理的全面照护[J].医学与哲学,2014,35(11):95-97.

[18]刘可仪,周颖清.社区护士角色功能的初步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90-92.

[19]王斌全,李洁.临床护理专家发展简介[J].护理研究,2007,21(6A):1502-1503.

[20]The national board for certification of hospice and palliative nurse[EB/OL].[2011-09-30].http://www.nbchpn.org/.

[21]李梦诗,周玲君,顾申.美国临终关怀护士资格认证现状及其启示[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11):33-34,37.

[22]李晓慧.社区护士资格准入标准与资格认证管理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7):914-915.

[23]The national board for certification of hospice and palliative nurse.Why certification[EB/OL].[2011-10-17].http://www.nbchpn.org/DisplayPage.aspx?

[24]夏志平,闫文霞.社区癌症患者临终关怀的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4,(6):3-5.

R47

A

1009-8399(2015)06-0059-04

2015-04-26

周依群(1968),副主任护师,本科,主要从事护理管理。

王春香(1983),主管护师,本科,主要从事临床护理。

上海市静安区卫生局重点学科项目(JWXK201202)。

猜你喜欢
专科护士护理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我国ICU专科护士培养现状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