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学质量 注重内涵发展

2015-04-02 21:24张亚生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示范校专业评价

张亚生

通辽市奈曼旗民族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是国家重点职业学校,曾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等多项殊荣。学校始建于1984年,位于科尔沁沙地的“沙漠生态城”奈曼旗大沁他拉镇,占地320亩,建筑面积72000平方米,现有教职工216人,在籍学生3500人。学校设有现代农艺技术、机械加工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学前教育、护理、焊接技术、畜牧兽医、美发与形象设计、客户信息服务等十几个专业。

2013年4月,学校被国家三部委批复确定为第三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单位。现代农艺技术、机械加工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是重点建设专业,同时实施“以科尔沁民族文化为教育内容的校园文化”特色项目建设。国家中职示范校项目的建设推动了学校走上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

学校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的思想指导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加强人才需求调研、就业市场调研,改革教学模式、评价体系,重视课程教学、实践教学和校园文化活动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提升学校的市场竞争力和引领示范水平。

深入市场调研,制定培养方案

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针对培养目标与企业要求如何高度吻合、专业课程教学如何更好贴近生产实际的需求,学校先后组织48名教师深入旗内外47家企业开展调研,发放调研问卷400多份,专业访谈20余名企业经理、技术专家,调研企业座谈会30余次,形成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报告10份,撰写各类调研文章12篇,形成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3篇。学校聘请行业企业专家15人,成立3个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校企合作委员会,定期召开建设指导委员会联席会议,共同研讨调研报告、岗位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研讨专业与企业、课程与岗位、学生与员工的对接方案,论证分析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校乡(村)联合”的人才培养方案、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工学结合、3+1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做交融、工学一体、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方案。

深化校企合作,改革培养模式

学校引入奈曼旗旭杰种养殖合作社、通辽骏驰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奈曼旗三和机械制造有限公司3家企业进校办厂,共建基地、共育学生、资源共享、责任共担、“双证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五岗”模式,即第一学期1周企业“识岗”,第二学期2周企业“仿岗”,第三、四学期各4周的企业“跟岗”,第五学期8周的企业“轮岗”,第六学期半年的企业“顶岗”,学生毕业即可零距离在企业就业。学生培养实行“双导师”制,即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培养,在校称老师,在企业叫师傅,教学的主阵地移到了实训室、移到了企业车间,教学模式采用的是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情意教学,学生的学习是小组合作、先做后学。合作激发了学校的活力,改革提升了学校的内涵。

实施多元评价,创新培养标准

为促进人才培养,引入多元评价体系,实施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手段及方法多元化。坚持校内校外评价相结合,职业技能鉴定与学业考核相结合。教学过程评价高于成绩考核,每个实训项目、每堂课都要精心设计评价环节。实习企业评价作为综合评价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列入评价指标。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各类文体比赛、技能大赛的参与都要纳入到学生综合成绩考评中。学校树立“技能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着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及社会适应能力。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衔接,专业学习与德育培养结合,德育贯穿到教学的始终。企业文化进校园,民族文化进课堂,形成教学、实践、活动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培养出真正适应市场、德才兼备的技能型人才。

加强师资建设,搭建成长平台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资队伍建设是示范校建设基础性工作,直接关乎教育教学质量。学校非常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师评价体系,激励教师个性发展。学校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三年规划》和《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评选和“双师型”教师认定办法》,根据专业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律,按其成长路径采取了“八定”培养措施,即定培养人数、定认证标准、定遴选条件、定具体人员、定个人规划、定培养任务、定呈交资料、定考评制度。学校师资队伍结构更加合理,教师水平明显提高。

学校通过选派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及中层干部参加全国举办的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信息化技术等培训。聘请全国职业教育知名专家、国家第一批和第二批示范校的负责人和专业带头人来校讲学,组织举办示范校建设专题指导讲座,提升教师业务水平。每次培训结束后,老师要上交培训结业证书和学习总结,专业实践培训的老师要交一份实践作业和教学设计课件。通过培训与交流,老师建立起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和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使教、学、做、模拟、仿真等有机结合,创新了教育内容。学校有效实施一系列师资队伍建设工程,努力打造一支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为学校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参与课题研究,丰富教学内涵

学校成立校级小课题研究领导小组,以教研组为单位,申请小课题立项,开展课题研究,为期六个月。周期短、内容全、速度快,使老师了解课题研究的方法、步骤,体会课题研究的乐趣,同时学校拿出一定的资金给予鼓励。在校级小课题的基础上,学校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校“立德树人”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被语文出版社和中国职业教育研究所举办的西部职教项目课题立项;机械加工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两个专业的研究课题申请自治区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课题。为了提升教师的写作水平,学校编辑印刷《校本教研论文集》,择优收录教师教育随笔、教学反思、教学案例、培训体会、教育论文、德育论文、专业建设等方面的文章,促进了教师教学科研理论水平的提高,部分优秀作品在权威期刊上刊发。

弘扬民族文化,提升文化品位

学校深入挖掘和传承科尔沁民族文化,以深化企业文化进校园为育人理念,打造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弘扬蒙古族勤劳勇敢、善良乐观的品质,推广“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ECU-RITY)”的“6S”企业文化理念。学校组建了四胡、安代舞、搏克、版画、摄影、校园之声等10余个学生社团,每周四下午第七、八节课是全校师生特色活动时间,60%以上的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参加了学生社团活动。学校每年组织一次校园艺术节,包括体育运动、文艺汇演、专项竞赛等。每年举办一期校园技能节,所有学生参加技能项目。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能力。

全员倾力创建,区域优势显著

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示范校项目建设工作,配齐专项资金,逐年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从人、财、物和政策等方面全力保障示范校项目建设。学校以创建国家中职示范校为契机,立足区域优势,发展民族特色专业,以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为主线,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为突破口,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探索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之路。随着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和体制机制渐趋完善,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学校连续两年成功承办了通辽市技能大赛机械制造类分赛区比赛,学生在各级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全面彰显了学校的综合实力,在通辽市乃至自治区职业教育领域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创新没有终点,改革永在路上。通辽市奈曼旗民族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将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示范为己任,不断提高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水平,用智慧和汗水开创辉煌的明天!

猜你喜欢
示范校专业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茚旺高中“五措并举” 建成省级党建示范校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白云区老年大学获“省级老年大学示范校”荣誉称号
从“特色示范校”看音乐中职教育发展的新方向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示范校建设只是做给别人看吗?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