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霞,魏梦琪,王丹阳
(山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山东淄博255012)
FDI引致发展中东道国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路径
张红霞,魏梦琪,王丹阳
(山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山东淄博255012)
理论上,FDI流入会对发展中东道国产业发展核心要素形成引致效应,并进一步通过资金积累、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提升和制度变迁的作用路径,推动东道国产业结构优化。但FDI的产业结构优化效应能否在发展中东道国特别是中国的经济实践中实现,健全和完善必要的政策措施尤为重要。
FDI;引致效应;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发展要素
资金、技术、人力资本和制度等都是影响产业结构优化的核心要素,这些要素的累积与改善可以通过一般的投资活动获取,也可通过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以下简称FDI)获得。FDI是包括资本、技术、经营知识在内的总体转移,其从投资国的特定产业部门向引资国的同一产业部门的特定企业转移,会带来先进生产函数,并随时间推移而逐渐普及并固定下来,从而对引资国产生一种“生产函数改变后的比较优势”,[1]66-67同时,跨国公司还利用其实力从东道国获得法制和政治方面的权利来支持其投资活动。因而,FDI是把社会经济与技术两方面的因素结合在一起的资源,具备了影响发展中东道国产业发展核心要素的条件。理论上,FDI流入会对产业发展核心要素在数量与质量方面引致积累与提升效应,有助于形成推动发展中东道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路径,本文将对此做具体分析。
(一)FDI流入引致资金积累效应
FDI通过储蓄和金融中介两个渠道会引致资金积累效应,主要侧重于再生产能力形成进程中物质资本的消化和吸收。首先,跨国公司作为FDI的载体进入东道国后,会提高公司内当地员工及公司供应商的收入,相应的养老保险支出及当地政府的税收也会增加,从而为东道国提供更多储蓄来源,弥补东道国的储蓄缺口,增加资金积累。其次,跨国公司扮演着金融中介的角色,其收入再投资、新增股权、银行贷款、债券发行等,有助于将储蓄从母国或国际市场转移出来,随后投入东道国,增加东道国的资金积累。
(二)FDI流入引致技术进步效应
由于外部经济性存在,外商投资企业在东道国的经济活动会产生产业内和产业间的技术外溢效应,许多学者如Kokko(1996)、[2]Flores (2000)[3]122-126Dimelis和louri(2000)、[4]Sj·holm(2001)[5]分别以乌拉圭、葡萄牙、希腊、印度尼西亚为样本的研究,都证实了FDI在产业内存在正溢出效应;另外一些学者如Aitken和Harrison(1999)、[6]Sj·holm(1999)、[7]Kugler(2001)[8]的研究则肯定并证实了产业间FDI溢出效应的存在。但FDI的技术外溢效应强弱会因国家或地区内部各种因素的差异出现显著差别,东道国本土企业对技术的吸收能力及其与FDI企业间的技术差距,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FDI的溢出效应,Haddad & Harrison(1991)、[9]Barrios(2000)[10]的经验分析已证明了这一点。东道国获取FDI的技术溢出效应有两个渠道:一是直接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知识,包括由跨国公司示范效应、本土企业竞争效应、人力资本在企业间的流动而引致的非自愿的技术溢出,以及由技术转让与共同研发引致的自愿的技术溢出;二是使用国外发明的专门的、先进的中间品,在跨国企业拥有技术或信息比较优势情况下,一旦其子公司与东道国本土企业发生购买原材料或中间品以及出售中间品等,当地厂商就有机会从其先进产品、工序技术及先进的管理方式形成“免费搭车”,由此产生技术外溢效应。
(三)FDI流入引致人力资本提升效应
在一国实行对外开放并积极引进外资的情况下,若投资国向东道国转移的是技术含量高的资源,则新技术的引入势必会提高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从而带动东道国人力资本提升。这主要基于以下原因:其一,FDI企业倾向于技术内部化,这不仅可以节省技术交易成本以获取最大利润,还能防止先进技术外流到本土企业,接受了技术转移后的FDI企业子公司会进行一些技能偏向型的创新活动,从而增加对东道国熟练劳工与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其二,子公司基于企业经营目标,会采取对当地企业主动进行技术转让或技术溢出的方式,或采取通过非市场渠道如直接培训当地雇员等方式,将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外溢到东道国内部企业,无论是技术转让还是技术溢出都对东道国劳动力素质有一定要求;其三,FDI企业和当地企业会进行资本投资,新增资本作为企业再生产的资金保障,在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中发挥着巨大作用,而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离不开高素质劳动力的技能支持。上述三种途径会扩大FDI企业对东道国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由于短期内技能型劳动力的供给刚性,东道国的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工资会上升,这样就会引起更多的低素质劳动力作出接受教育的选择,工资信号会促进更多的低素质劳动力向高素质劳动力转化,进而逐步提高东道国人力资本水平。
(四)FDI流入引致制度变迁效应
制度创新与变迁包括正式制度的创新与变迁、非正式制度的创新与变迁两个层面。FDI的制度变迁效应主要体现在非正式制度层面。这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进行:首先,外资需求和稀缺经济下的资本市场竞争,要求东道国企业和政府必须遵循一定的国际惯例与规则,这迫使东道国地方政府制订的各项政策法规,既要符合实际国情,还应逐步与成熟的国际制度接轨;其次,FDI企业会对当地企业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促使当地管理部门与企业在边干边学和边看边学中不断模仿,从而在技术创新、科学管理、规范运作、高效率合约实施等方面,提高制度设计水平和政策管理水平,形成更加合理有效的制度体系;最后,FDI企业在与当地企业的合作中,会要求当地企业和政府的经营与管理方式符合市场经济运行方式,从而有助于推动东道国逐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一)FDI资金积累效应的作用路径
1.保障资金供给。新古典增长模型表明,有效的资金供给是一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必要条件。在封闭条件下,一国储蓄水平是决定国内投资的唯一因素,当投资额高于实际可利用的储蓄水平时,会导致产业结构因投资水平不够而日趋不合理。而在开放条件下,国外资本的流入会对“储蓄缺口”进行有效弥补,从而为东道国产业结构升级提供资金保障。
2.改善结构增量。首先,FDI在东道国设立新企业,往往意味着高素质新增资产的形成,由于外资企业技术含量较本土同类企业高,一旦外资企业将更多资金注入技术密集型产业,将有力促进东道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其次,外资企业的成立与发展有利于集中、优化资源配置,东道国的优势产业部门往往是FDI的重点,而这些产业的发展恰恰需要大量资金与先进技术支持,外资注入一方面缓解其资金与技术缺口,另一方面吸引其他资源集中到这些优势部门,进一步加速优势产业的发展;再次,外资企业在技术、管理、资金等方面的优势,成为本土产业发展的典范,其既通过吸收更多的本土优势资源,扩大规模,又因其示范效应带动本土相关产业发展,进而形成优势产业的聚集化。[11]
3.优化资产存量。FDI在东道国的兼并收购方式,有利于本土企业现有资产存量的优质化,这是因为伴随跨国公司的资金转移,先进技术、管理理念、市场网络、营销渠道等因素也同时进行跨国转移,进而促进东道国产业质量提升。此外,FDI对本土关联产业的资金和技术扶持,也可以改善该产业的存量资本和新增资本的质量。例如,跨国公司为了从当地企业购买到质量、性能及技术要求较高的原材料与配件,一般会为东道国企业提供相应水平的技术。
(二)FDI技术进步效应的作用路径
1.提高产品投入要素的生产率。FDI带来的先进技术如果足以被消化吸收,则东道国特定产业中改进了的技术不仅能够提高现存土地、劳动和资本等产品投入要素的生产率,而且可以提高三者作为一个整体的全部要素生产率,这意味着特定产业中一定的要素投入量可以生产出更多产品,或者说一定的产量只需较少的投入量就可生产出来。[12]74-75产品投入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标志着产品所在的特定产业的生产效率改进,并由此逐步推动产业结构格局优化。
2.促动产品创新。技术作为生产要素可以创新产品并改造已有产品,东道国若能有效接受FDI带来的先进技术的转移或外溢,就会拥有生产技术密集型或技术-资本密集型产品优势,并逐步形成技能累积。技术知识密集型产品大量生产所累积的技能,又进一步成为新技术创新的技术基础,并形成良性循环。随着东道国新技术不断运用,更多的技术和知识含量高的新产品或新品种得以问世,从而推动产业结构逐步变化。
(三)FDI人力资本提升效应的作用路径
1.提高物质资本产出弹性。人力资本作为生产投入要素,若能通过FDI渠道获得一定程度累积,则会对物质资本的产出产生直接的水平效应。这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进行:首先,高素质劳动力运用新知识、新技能进行资本设备革新的能力增强,随着旧设备被取代,物质资本的改造更新速度加快;其次,高素质劳动力既能提高劳动者自身的生产效率,也能通过技术进步提高物质资本产出弹性,从而使得物质资本边际收益维持不下降而提高其他投入要素的生产效率。
2.提升技术创新实力。FDI的人力资本效应若能推动发展中东道国的人力资本结构获得优化,则丰富的高素质劳动力作为知识存量的载体,就能利用自身的知识直接参与新技术的创造与新产品的生产,随着东道国人力资本的累积性和扩散性逐步增强,东道国技术创新实力也会由此获得正向提升,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动力。
(四)FDI制度变迁效应的作用路径
1.催生优质金融服务产品。FDI的非正式制度变迁效应,会对东道国本土包括制度因素的金融发展起到助推作用,有利于推动东道国金融市场体系逐步完善,东道国也因此会拥有更多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投资风险分担的手段,[13]从而在质量更优的金融服务产品的提供上逐步形成比较优势,推动发展中东道国相对落后的第三产业特别是金融服务业发展。
2.提升知识密集型制造业融资水平。FDI非正式制度变迁效应所诱发的金融发展,有助于金融机构掌握更健全的、有利可图的投资信息,从而能更好地为拥有高无形资产的制造业提供融资帮助,提高具有高科技研发能力的企业的外部融资水平,降低经济中的搜寻成本,推动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部门获得更大比例的扩张。
3.增强合约密集型产业生产效率。FDI的非正式制度变迁效应,会助推发展中东道国初始存在的合约不完全性状况逐步改善,因合约不完全性而对企业分工所造成的道德风险程度也会逐步降低,随时间推移,那些对合约依赖性较强且有较长生产迂回程度的高新技术密集型产品,会在东道国高质量的合约环境中产生较高生产效率,并使得依赖制度质量的合约密集型产业采用互补性更高和更为先进的技术生产此类产品,有助于形成并巩固高新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并由此推动产业结构优化。
由上分析可见,发展中东道国在引进FDI后,理论上存在一个推动产业发展核心要素发生量与质的变化过程,从而有助于形成东道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有效路径。但FDI的产业结构效应能否在现实中实现,完善的政策措施尤为必要,特别对正处于改革关键期的中国而言,能否借助FDI实现内生性增长并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构建科学合理的政策体系更为关键。
(一)完善有助于提高外资利用效率的相关政策
金融危机后,为减少可能导致负债的资金来源,发展中国家不再将国外借款作为扩大国内储蓄的重要来源,吸引FDI重新成为这些国家资金积累的重点。但倘若这些发展中东道国只追逐引资规模,不重视引资的利用效率,就会引发产业投资结构不合理现象,继而会扩大国内资金缺口,并强化经济发展对国外资本的依赖,最终导致本土企业发展陷入“中心—依附”的恶性循环。因此,FDI的资本效应能否在发展中东道国得以充分体现,需要加强政策引导,提高对FDI的利用效率。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引资大国,如何在积极利用比较优势扩大FDI规模同时,增加提升FDI利用效率的配套支持政策,是当前存在的、迫切的实际问题。中国的外资利用政策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如进一步规范FDI产业投向、优化宜于技术溢出的产业组织环境、提升外资企业的根植性、深化外资企业与本土企业的技术联系等,都有助于提升外资利用效率。
(二)健全有助于改善劳动力素质结构的相关政策
发展中东道国虽然都希望通过FDI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但是FDI的技术溢出效应不是自动产生的,这个过程和东道国吸收能力有关,在本土企业技术吸收能力限度内,投资国与东道国间技术差距的扩大有利于溢出效应增强,一旦技术差距过大并超过本土企业吸收能力,就会导致外溢效应减弱,倘若技术差距无限制扩大,FDI的正外溢效应就会不断减小甚至出现负的技术溢出,阻碍东道国技术进步。[14]因而,发展中东道国要想提高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应具备最低限度的技术学习、模仿和创新能力,这就需要东道国采取积极政策以提高本土劳动力素质。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丰富,进一步扩大劳动力受教育和培训规模,提高人力资本存量,对于宏观经济结构调整和微观经济体发展方式转变意义重大。从政策角度而言,进一步健全教育信贷系统,创新包括社会保障体系和劳动力市场体系在内的人才激励政策,完善落后地区基础教育经费资助体系,等等,都有助于推动中国改善劳动力素质结构,提升人力资本水平。
(三)推进制度建设和体制改革
制度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增长要素,一国通过制度创新与制度变迁会促进产业发展及经济增长,从而产生制度绩效,对大多数处于由后进经济体向发达经济体追赶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科学的制度设计与高效的体制改革因素在经济层面所可能产生的蛙跳效应不可忽视。中国作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尤显迫切。目前来看,发展证券市场和资本市场,放松金融管制,健全和切实执行法律法规,加强产权保护,减少政府对经济直接干预,善于运用市场手段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等政策措施,将有助于推动中国逐步形成更加自由开放的市场经济制度环境。
[1][日]小岛清.对外贸易论[M].周宝廉译.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
[2]Kokko, A.Tansini and Zejan. Productivity spillovers from FDI in the Urguayan manufacturing sector[J].JournalofInternationalBusinessStudies, 1996,31,(200).
[3]Flores Renato G., Maria Paula Fontoura, Rogerio Guerra Santos.Foreigndirectinvestmentspillovers:whatcanwelearnfromPortuguesedata[M].Mimeo,Universidade Tecnica de Lisboa. 2000.
[4]F. Sj holm.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wages in Indonesian manufacturing[J].NBERWorkingPaper, 2001, (8299).
[5]Dimelis S. and Louis. Foreign ownership and productivity efficiency: a qualitile regression analysis[J].OxfordEconomicPaper, 2002.
[6]Aitken, B. Harrison, A. Do domestic firms benefit from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evidence from Venezuela[J].AmericanEconomicReview, 1999,(89).
[7]Sj holm Fredrik. Technology gap, competition and spillovers from direct foreign investeent: evidence from Establishment data[J].JournalofDevelopmentStudies, 1999,(36).
[8]Kugler M. The sectoral diffusion of spillovers from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J].Mimeo,UniversityofSouthampton, 2001,(8).
[9]Haddad M & Harrison A. Are there positive spillovers from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 Evidence from panel data for Morocco[J].JournalofDevelopmentEconomic,1993,(42).
[10]Barrios, Salvador.AretherepositivespilloversfromdirectforeigninvestmentEvidencefromtheSpanishexperience(1990-1994)[M]. Mimeo: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2000.
[11]程惠芳. FDI、产业结构与国际经济周期协动性研究[J].经济研究,2010,(3).
[12]张二震,马野青.国际贸易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3]靳玉英,周兵.新兴市场国家金融风险传染性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3,(5).
[14]Perez T.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and technological spillovers: an evolutionary model[J].EvolutionaryEconomics, 1997,(7).
(责任编辑 鲁守博)
2014-10-19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对外贸易差异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14BJL081)”;山东省软科学项目“山东省产业结构变迁的经济增长效应及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2014RKB01449)。
张红霞,女,山东临朐人,教授,经济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F114
A
1672-0040(2015)01-0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