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艳芹
(邢台学院,河北邢台054001)
党中央在全党范围开展的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群众路线优良传统在新形势下的传承弘扬和丰富发展,对高等学校加强和改进德育提出了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党在新形势下对我国教育事业“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坚定回答,是对教育本质要求、根本使命内涵的丰富和发展。立德树人就是要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德育全过程,把理想信念作为教育的核心,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主要内容,教育和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合格人才;立德树人就是要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培育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致力于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对社会、对人民有用之才。对大学生进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是对大学德育的必然要求,大学德育工作应结合大学生思想行为实际,把党的群众路线主题教育实践纳入其中,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途径、效果评价等方面予以体现,把人才培养中的思想政治素质锤炼进行拓展,完善大学生成才的合格标准,使大学生在进入社会从事职业前具备正确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要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使大学生具备热爱人民群众、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和本领。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为民务实清廉”,也应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标准的组成部分。大学生具备正确的群众观,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德育在培养人才中的首要任务。大学生学有所用,归根结底是要为人民群众做出贡献,贡献能力来自于有正确目的的刻苦学习,来自于有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品行修养,来自于有敬业心的踏实肯干,来自于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公道正派。对大学生进行为民务实清廉教育,就是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使学生懂得为谁学、怎样用,即:学到的本领要为人民群众服务,学习要踏实勤奋、拒绝虚假、求真务实。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是“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大学德育工作也要将这一总要求贯彻到教育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中,使学生不断自我纠正学习目的、态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珍惜学习机会,在素质、知识、能力等方面和谐共进,自觉地成为全面发展、有益于人民群众的人。教育实践活动取得的一系列显著成果,是高等学校对学生开展德育工作的活教材,将这些成果有机融入到德育工作全过程,对促进学生自觉修正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的偏差具有良好作用。
大学德育工作要凭借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力,丰富德育工作内容,创新德育方式方法,提高德育实效,使广大学生在切身感受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带来的新常态、新变化、新风气中,增强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深厚情感,形成为人民服务、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终生奋斗的坚定理想信念。
1.把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作为教育教学的一个主题内容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我们党在领导中国人民的长期斗争实践中,创造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其主要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高等学校要把这一系列理论观点,特别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最新理论成果,转化为使大学生喜闻乐见、内心信服、行为指导的教育教学内容,渗透到课堂教学、日常教育管理、课余活动等全过程。
2.适应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创新德育工作方式方法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学习形式的多样性、听取意见渠道的丰富性、查摆问题的深入性、开展批评的真切性、整改措施的实效性等,运用在大学德育工作中,就是用讨论式学习替代灌输式说教,用行为案例分析总结替代理论知识讲解,用解决实际问题感化替代规章制度的硬性惩罚,用和风细雨循序渐进替代急躁武断一劳永逸,用个性化进步的激励替代千人一面的约束,用走进社会群众的现场体验替代圈在校园课堂中的虚拟疏离。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大学德育工作有机融合,将更加能够解决高等学校培养人才重视书本知识学习、轻视实践动手能力问题;更加实效地引导青年学生实现知行合一;更加有效扭转当代青年大学生个体意识强烈、集体意识淡化的取向偏移;更加弥补当代青年学生成长条件优越、劳动技能不足的成长背景缺陷,使大学德育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发挥纠偏归正的方向盘作用。
3.加强师资、课程、阵地建设,为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高校要配齐用好专兼职教师,以发展性评价作为主要导向,加强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组织教师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理论,不断提高教师个人理论素养,采取措施鼓励全校教师参与德育工作,使教师自觉履行德育职责。德育课程是对大学生开展群众路线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高校要在德育课程加强群众路线内容的教学,大力开展相关课程教学研究,把德育教学与德育科研有机统一,用科研改进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加快德育课程改革步伐,鼓励德育新模式,注重体验感悟的影响作用;改革考核评价方法,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除德育课堂主阵地外,还要重视学生宿舍、社团、网络等阵地建设,使各种德育阵地的不同功能互补互进,形成对大学生进行群众路线教育的网络大格局。
4.强化教育教学的实践性,用亲力亲为的社会鲜活事例,提升德育实效
大学德育工作,已经开始从校园走向社会基层,从课堂走进群众一线,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呈现出百花争艳的令人欣喜局面,这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一脉相承。社会实践永远是大学德育的鲜活教材,高校要把德育全程性地与社会实际连结,组织大学生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去亲力亲为。我们相信,大学德育,沿着这一方向不断前行,定会结出更加绚丽灿烂的果实,使成千上万的大学生走上党指引的宽阔大道,成为能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1]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人民网,2013年05月06
[2]习近平.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人民网,2014年09月10日
[3]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人民网,2014年10月09日
[4]张亚月.从博雅教育维度绅士大学德育:目标、方法及途径[J].湘潭大学学报,2014,6.
[5]陈友放.整体构建大学德育体系途径刍议[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8.
[6]余晓邕,冯善义.浅谈高校德育途径的种类与载体[J].教书育人,2000,24.
[7]杜红芳.校园文化形态中的隐形德育课程建设[J].教学与管理,2010,7.
[8]任飞.大学德育文化及其发展趋势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