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毅,李 越
股骨粗隆间骨折包括股骨颈基底至股骨小粗隆水平之间的骨折,由于该部位为海绵状骨质,高龄患者该部位骨质脆而疏松,所以容易发生骨折。过往非手术治疗容易导致髋内翻、压疮、下肢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1],并且长时间卧床牵引,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手术治疗已逐渐成为共识。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3月~2013年8月分别应用半髋置换术(hemiarthroplasty)及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39例,现报道如下。
本组39例,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23例(对照组),行半髋关节置换16例(观察组),所选手术均由同一组医生进行操作。其中男性17例,女性22例;年龄70~93岁,平均(75.9±4.7)岁。致伤因素:直接暴力伤11例,间接暴力伤2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类型采用改良Evans分型[2](Evans-Jensen分型):ⅡA型20例,ⅡB型12例,Ⅲ型7例。合并基础疾病患者均给予有效治疗后手术。所有患者临床资料齐全,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情况
纳入标准:(1)患者年龄≥70岁;(2)外力因素导致的闭合性骨折;(3)术前均行X线、CT检查确诊为新鲜股骨粗隆间骨折;(4)Evans-Jensen分型中ⅡA型、ⅡB型、Ⅲ型骨折患者;(5)术后均获12个月以上的随访,随访期间均无死亡;(6)术后1、3、6、12个月提前通知得以返院复查。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损伤、多发骨折等;(2)病理性骨折;(3)髋关节发育不良或骨性关节炎;(4)药物无法控制的高血压、糖尿病等内科疾病;(5)长期卧床或未能积极进行功能锻炼患者。
对照组(PFNA组):麻醉完成后,患者仰卧于牵引床给予牵引复位,患侧下肢和躯干保持10°~15°的内收位。若骨折无法复位,则在骨折端前外侧给予切开复位。C型臂下位置满意后,大转子顶部做4~5cm纵行切口,在大转子顶点进针点,插入导针。C型臂透视观察导针进入髓腔内,股骨近端髓腔扩髓后,选择长度合适的PFNA旋入,透视其深度调整位置,侧方经套筒将导针插入股骨颈,将合适的螺旋刀打入并锁定。远端给予锁定螺钉固定,在髓内钉尾部拧入主钉尾帽。透视显示PFNA位置和骨折复位良好后,逐层闭合切口,放置引流(图1)。
观察组(半髋关节置换组):麻醉成功后患者取侧卧位,取髋关节后外侧切口,显露并切开关节囊,暴露股骨颈,取出股骨头并测量。露髋臼,清除髋臼内残留软组织。将大、小粗隆复位后,用钢丝捆扎固定,给予扩髓,若骨折累及小粗隆时,则选用加长股骨柄假体。髓腔内注入骨水泥后插入假体柄,安装双极头,复位活动及透视满意后,依次缝合切开,切口内放置引流管(图2)。
图1 患者男性,72岁,摔伤致左股骨粗隆骨折,改良Evans分型ⅡB型,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术后1年髋关节Harrs评分85分
图2 患者女性,74岁,摔伤致左股骨粗隆骨折,改良Evans分型ⅡB型,行半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术后1年髋关节Harrs评分89分
术后积极抗感染治疗,术后48~72h可以拔除引流管,积极下肢肌肉收缩、舒张练习,积极主动活动踝关节。术后第2天指导患者可坐起,行下肢肌肉等长收缩;术后第3天指导患者床上行髋关节屈伸活动。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下床时间,半髋关节置换术后一般在1周左右可下地活动,PFNA组患者术后一般10d左右开始离床不负重行走,根据X线片骨痂生长情况逐步进行负重行走。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1、3、6、12个月的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3]。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的统计方法,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行PFNA手术的患者在术中的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两方面均少于观察组(P<0.05),见图3。
对照组行PFNA手术在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三方面均明显多于观察组,三者结果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见图4。
图3 两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比较
图4 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
两组术后1、3、6、12个月4个时间段,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结果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两组Harrs评分差距呈现减少趋势,由术后1个月的两组相差(15.8±6.5),降至术后12个月时相差(2.6±7.8),两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5。
图5 两组术后1、3、6、12个月Harrs评分比较
对照组术后1年内并发症发生4例(17.4%),观察组3例(18.8%),两者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见图6。
图6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方式较多,其中股骨近端髓内钉和髋关节置换是两种常见的手术方式。在笔者的研究中,由于半髋关节置换手术剥离范围较大,而PFNA在小切口下进行微创性操作,软组织及骨膜不作剥离,所以在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方面髋关节置换要多于PFNA组。该结果和国内相关研究基本一致[4],尤其是PFNA手术满足人体负重力线,对局部血液循环破坏较少,无需切开复位及植骨,加之粗隆间血供相对丰富,术后不愈合风险较小,对于骨折较容易复位且骨质疏松较不严重的高龄患者是不错的选择。但是由于PFNA手术在操作步骤上较多,所以在手术时间上比半髋关节置换耗时。而在半髋关节置换术中,大转子骨折往往会影响髋关节的外展功能,多需要应用张力带钢丝重建大转子[5]。在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半髋关节置换较PFNA手术有一定优势,由于半髋关节置换提供较为稳定的髋关节功能,患者可以早期下床负重活动锻炼,缩短了卧床时间,能够减少卧床相关并发症[6]。尤其是针对高龄人群中基础疾病较多体质较差者,手术时间长短、术后卧床的长短就显得更加重要。有学者认为[7]对于年龄>75岁、骨质疏松严重、骨折程度较为复杂的患者可行半髋关节人工置换术,并且由于半髋关节置换患者能够较早地进行功能锻炼,所以在1年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s评分)方面,要优于PFNA手术组。当然随着时间的延长,两者的差距在减小,可能是由于随着PFNA组患者骨折的愈合和功能锻炼的逐渐增加,髋关节功能在逐渐的恢复和改善。笔者的研究在并发症方面,两组未体现出明显的差异,这可能和笔者选择的样本量较少有关。有学者认为[8],髋关节置换术中损伤范围较大且手术出血较多,术后并发症也较多,包括感染、脱位、关节松动或假体周围骨折等。部分学者指出[9],PFNA操作不当会导致螺旋刀片切出股骨头颈、髋内翻畸形、二次骨折、断钉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当然,除了内固定物自身特性以外,术者的熟练程度不尽相同可能也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之一。
虽然目前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物的选择争议较多[10],但是PFNA和半髋关节置换仍是治疗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应根据手术自身的不同特点,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式。
[1]Park-Wyllie LY,Mamdani MM,Juurlink DN,et al.Bisphosphonate use and the risk of subtrochanteric or femoral shaft fractures in order women[J].JAMA,2011,305(8):783-789.
[2]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950.
[3]Gamradt SC,Gelber J,Zhang AL.Shoulder function and pain level after revision of failed reverse shoulder replacement to hemiarthroplasty[J].Int J Shoulder Surg,2012,6(2):29-35.
[4]范远俊,向阳,李正云,等.改进型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J].创伤外科杂志,2014,16(3):264-266.
[5]朱裕昌,孙业青,孙健,等.人工关节置换治疗内固定失败的股骨转子间骨折[J].中华创伤杂志,2011,27(12):1071-1075.
[6]Johansson T.Internal fixation compared with total hip replacement for displaced femoral neck fractures:a minimum fifteen-year follow-up study of a previously reported randomized trial[J].J Bone Joint Surg(Am),2014,96(6):e46.
[7]周源,王静成,胡翰生.高龄股骨颈骨折全髋与半髋方式的选择[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17):2637-2642.
[8]Lin CC,Huang SC,Ou YK,et al.Survival of patients aged over 80 years after Austin-Moore hemiarthroplasty and bipolar hemiarthroplasty for femoral neck fractures[J].Asian JSurg,2012,35(2):62-66.
[9]Fan L,Dang X,Wang K.Comparison between bipolar hemiarthroplasty and total hip arthroplasty for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in elderly osteoporotic patients[J].Plos One,2012,7(6):e39531.
[10]Lee PC,Hsieh PH,Chou YC,et al.Dynamic hip screws for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in elderly patients-encouraging results with a cement augmentation technique[J].J Trauma,2010,68(4):954-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