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沙湾现代农牧业提质增效

2015-04-02 07:40朱磊
智富时代 2014年10期
关键词:沙湾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对策

摘要: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以其独特的魅力促进了沙湾县现代农牧业发展,当今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如“雨后春笋”、“井喷”式在沙湾崛起。但发展的过快也会造成合作社发展壮大的活力不足、抗风险能力不强、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等诸多问题,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力求为促进沙湾县农民专业合作发展决策依据。

关键词:沙湾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对策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继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后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推进农村经营体制改革的重要创新。近几年来,沙湾县涌现出了许多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涉及到农村经济发展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主要有种植业、养殖业及农机服务等。

沙湾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沙湾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在国家法律出台以前,农民主要以协会形式创办合作经济组织,以社团组织的身份在民政部门登记,仅能从事信息、技术服务等非营利性活动。2003年以来,尤其是自2007年7月1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施行以来,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环境不断改善,在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引导和扶持下,沙湾县农民创办合作社的积极性日益高涨,合作社发展如“雨后春笋”般突飞猛进,截止目前,沙湾县已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712家,但2007 年以前沙湾县共有 3 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而到2014年底就发展到了712个,七年之间增长了237倍;从图 3-1中可以直观地看到,2007 年以来沙湾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尤其是 2014 年比上年增加了近 2倍。

沙湾县合作社产业主要涉及种植业、畜牧业、农资销售业、农机服务业。各行业合作社所占比例为:种植合作社占总数的50.7%,畜牧养殖合作社占总数的28.07%,农资合作社占总数的13.25%,农机合作社占总数的6%。从合作社建立的数量上来看,从图3-2可视沙湾县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合作社分布最多,这与种植业和养殖业在该县农业总产值中占较大比重是一致的。

沙湾县农民合作社主要特点

深入分析沙湾县合作社形式、行业,虽然各不相同,但有许多共性,主要表现出了以下特点:

(一)创办主体多样。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办主体已成为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突出亮点,我县的合作社负责人,大多是在经营管理、生产技术、市场营销等有威信、有觉悟、有实力、有专长的农村种养大户、技术能人、农民经纪人,利用自身技术、资金、营销网络等优势组建合作社。截止2014年底,沙湾县由能人带动型创办合作社达529家,所占比重最大,达到总数的74.30%,企业带动型111家,占总数的15.59%;供销部门领办型19家,占总数的2.67%;基地拉动型53家,占总数的7.44%。

(二)发展定位清晰。各合作社能够立足种植结构、养殖结构的实际,都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可以说各有重点,各具特色,始终能够围绕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为成员开展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服务。

(三)制度运作规范。沙湾县大部分合作社均严格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要求,制定了合作社章程,完善社员代表大会制度、资产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社务公开等内部管理制度,以及无公害、绿色产品管理等生产经营制度,有效改变了发展初期存在的运作无序、分配随意的不规范现象,治理结构和股本结构不断优化。

(四)人才兴社凸显。大多合作社均推“行院校+合作社+基地+农户产学研”相结合模式,积极开展技术培训、交流,大力引进推广新品种,提高社员的科学种养殖水平。政府部门能够充分利用国家农业部三道沟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科技之冬”活动及远程教育平台,整合农业、教育、人社等培训资源,抓好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才、农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新型农民的培训。

(五)规模日趋壮大。全县合作社通过多元发展,着力做强产业规模。立足推进标准化、集约化、组织化和专业化,积极创建国家级、自治区级示范合作社,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目前创办成国家级示范社2家、自治区级示范社14家、地区级示范社10家。

沙湾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的主要作用

(一)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共同利益为基础,把农民组织起来,围绕主导产业共同从事产、加、销等经营活动,能有效促进优势产业的发展壮大,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合作社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户,市场的信息通过合作社较为准确地传递给农户,合作社通过自身经营引导农户发展专业化生产,突出重点产业,种植业上,突出优质棉花、蔬菜、林果、辣椒等合作社的发展;畜牧业上突出禽蛋、生猪、奶牛等合作社的发展。另外,对一些符合地方特色、具有市场前景的产业,一小部分农户生产无法起到做大做强的效果,但农户组成合作社后,通过合作社的示范引导,有利于逐步形成名特优农产品的优势产业带和区域布局。2014年,沙湾县通过合作社组织示范带动,集成推广棉花机采模式种植,辣椒、番茄育苗移栽等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全县完成土地整合15万亩,新增高新节水滴灌10.05万亩,土地整合、高新节水滴灌累计面积分别达140万亩、135.37万亩;建成高产示范田98万亩、标准化种植65万亩,推广棉花机采模式种植120万亩、辣椒机采模式种植4万亩,实现棉花机械采收88万亩、辣椒机械采收4万亩,农业科技示范区通过自治区审批。大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今年共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910万元,补贴各类农机具1600台架,受益农户1290户。目前,全县机耕、机播、机收率分别达到100%、99.97%和68.3%,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2%。

(二)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层次。农民加入到专业合作社后,从品种的引进,生产、管理技术,包装和销售所有环节都要求统一进行,既促进农产品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又极大地降低了单个农户所承担的生产成本和市场风险。如沙湾县勇福辣椒专业合作社2011年投资100余万元,推行辣椒育苗移栽模式200亩,新建10座温室大棚,用于辣椒穴盘育苗,并向农户免费提供辣椒良种(韩椒1号)用于育苗,带动农民采用育苗移栽模式种植辣椒1300亩。辣椒育苗移栽模式,可将辣椒成熟期提前,从而促进辣椒产品提前上市,同时保苗率可达到100%,能增加辣椒单株结果数量,亩均可提高鲜椒产量500-800公斤,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得到显著提升。

(三)促进了农民致富增收。实践表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后,生产者的购销行为得到有效的协调,行业的自我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许多农产品制订统一标准,同业间恶性竞争价大幅度地减少,产销关系更趋稳定。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成员农户批量购入生产资料,可以显著降低农资费用和运输费用,保证农资质量。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后,农户自愿组织起来,形成互惠互利的团体,提高了在交易谈判中的地位,能够有效抵御市场风险。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形式进入市场,农户的市场地位大幅提高,得以实现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分成,收入不断增加。沙湾县近年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 10%左右,对比发现,加入合作社后,农户人均纯收入增幅在 20%以上。

存在的问题

一是合作社队伍规模偏小,多数在本乡镇(场)、本村范围内组建,服务功能、经济实力较弱,带动力不强,还难以承担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责任。二是合作社较多集中在生产、销售环节,向加工延伸的少。三是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大多数合作社内部运行机制还不够规范。大多数合作社服务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产前、产中、产后的某个环节上,进行综合服务、搞产加销一体化经营的很少。四是人才、土地、资金仍然是制约合作社发展的主要因素。合作社普遍感到资金不足,贷款难、融资难,资金匮乏成为制约合作社发展的重要瓶颈。

主要对策及建议

(一)强化政府支持,促进合作社良性发展。各乡镇(场)、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工作,尤其是乡镇(场)党委、政府要把这项工作摆在农村工作的重要位置,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措施来抓。各级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有针对性地指导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帮助基层和农民排忧解难。政府部门要尽快出台《沙湾县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见》,财政、农业、供销、税务、工商、民政、交通等部门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为合作社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同时,农业部门要对现有合作社进行分类,鼓励优强合作社对相同专业规模小、相对零散的同类合作社进行兼并;另一方面,指导同类合作社按照产业、行业和区域不同,组建联合社,统一品牌、扩大规模、提升管理和经营水平,走联合发展之路。

(二)强化科技培训,增强合作社发展软实力。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财务会计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聘请专家和技术人员,开展信息、技术培训,质量标准与认证服务等,对县外运行好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进行观摩,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造就一支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有奉献精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队伍。积极探索合作社集聚人才的途径,鼓励科技人员、农技推广人员到农民专业合作社任职、兼职或担任技术顾问,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领办、创农民专业合作社,让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拥有更多的人才。加大优秀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经纪能人的评选表彰力度,对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发展中表现突出的组织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三)优化合作社管理,搭建合作共赢服务平台。研究制定合作社建设与发展的业务指导操作规程,从注册登记、章程制度、组织机构、股金设置、财务管理、盈余分配、变更解散、清算注销等方面,加强规范管理。引导和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率先实行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搭建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做好产销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及时为合作社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搭建购销服务平台,引导、鼓励、支持合作社实施品牌战略,开展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认证和品牌创建工作。鼓励合作社与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大型流通企业建立产销关系,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

(四)完善制度保障,壮大合作组织经济实力。专业合作社通过向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或劳务所取得的收入,根据国家规定暂免征收所得税,其兴办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享受国家有关税收优惠政策;交通部门主动提供“绿色通道”,凡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运送自产、自销、自用的农产品及农业生产资料的自有车辆,准予免费通行;鼓励金融机构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合作社发展的资金支持;鼓励支持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建设,以解决合作社农民贷款难、手续繁的问题;明确县财政每年统筹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合作组织建设;财政部门选择一些有发展潜力、条件较好、组织规范、带动力强的专业合作社,通过项目形式进行专项资金重点扶持,促进合作社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

[1]黄祖辉,高钰玲.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功能的实现程度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农村经济, 2012(07)

[2]张晓山.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趋势探析[J].管理世界, 2009(05)

朱磊,新疆石河子大学,中共沙湾县委组织部

猜你喜欢
沙湾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对策
新疆沙湾县南山温泉地热资源地质特征
农业规模化经营模式创新: 案例剖析
隆阳区农民合作社发展中存在问题及思考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沙湾县失地农民安置现状及意愿调查分析
沙湾11月21日举办首届马拉松(半程)比赛
沙湾县文化惠民工程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