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院校高等职业教育路径探索

2015-04-01 16:17代承霞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41期
关键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

摘要: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问题一直伴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持续受到广泛关注和激烈讨论。职业教育应该是仅限于专科层次还是可进一步上移至本科层次?上移途径应该如何选择?本文将对发展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探讨高职本科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索高职教育的规律。

关键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1-0239-03

大学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大职能,而其中最基本的职能即人才培养。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高职教育已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仅限于专科层次教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及学生的个人学历提升发展需求,使得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逐步受到高度关注。《国家中长期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要求。2014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提到中国教育结构调整和现代职业教育时,提出了职业教育的重大举措:地方600所本科院校将转型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将增添新的动力,职业教育将有本科教育,并为将来的职业硕士教育、博士教育做好准备,搭建职业教育成才的职业教育立交桥。如此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校比重将从现有的55%提高到70%~80%。职业教育将重点培养工程师、高级技工、高素质劳动者等三类人才。从事职业教育的学校将包括本科、高职、中职、职业高中、技师学院、技校等。与此相对应,我国的高考也将进行改革,分为学术型人才高考和技能型人才高考。近年来,为了满足企业对高层次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我国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开始试水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宁波高专、常熟高专等。一些国内知名大学,如同济大学、重庆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厦门大学等,也纷纷举办四年制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

一、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1.依据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经验。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表明,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与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关系,当一个国家的经济腾飞后,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本科职业教育能满足社会对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西方发达国家从上世纪60年代便开展了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例如德国应用科技大学(FH)。FH被定位为与综合大学具有同等价值,但属于另一种类型的高等教育,其办学理念是“为职业实践而进行科学教育”。英国的多科技术学院、日本的技术科学大学、印度的工程技术学院和技术大学等,都以本科层次的技术教育为主[1]。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在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张的同时,职业教育的办学层次也在不断上移。据粗略估计,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办学层次从中等层次的职业教育“上移”到高等层次的职业教育历时上百年,而从专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到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所用时间仅为几十年。而且,在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出现后,硕士、博士层次的高职教育几乎接踵而至。

2.高等人才培养类型拓展的需要。据统计,目前我国技能劳动者1.1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2863万人,技师、高级技师仅占技能劳动者的5%。据预测,到2015年和2020年,高技能人才需求将分别比2009年增加约540万人和990万人,其中还不包含现有的存量缺口440万人。职业教育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技能人才的重要责任。由于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转型的需要,对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人才需求规格多样化,二是对技能型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三是要求技能型人才具有多岗位适应能力。产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

3.高职专科毕业生继续深造学习的有效途径。在发达国家,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基本上是互联互通的。例如,新加坡各层次教育可直接相互转换,主要通过证书考试或文凭课程成绩为依据,不再另外进行招生考试,打破了门户之见,这样既有利于客服歧视职业教育的旧观念,又有利于职业教育的稳步发展[2]。而在我国,虽然目前各地均存在着专升本的通道,但通道狭窄,高职院校学生能进入本科学习的人数相当少,加剧了我国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供需失调。积极发展本科以上层次的高职教育,可以为更多接受职业教育的人才找到适合他们继续进行学历教育的最佳路径,这也是教育人性化发展的需要。

二、发展本科职业教育面临的思考

1.国家的法律政策保障。发达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大都是通过立法的形式予以保障的,如美国关于职业教育的法规有100多个,德国的《基本法》规定了教育的管理权限、层次和职业教育开支。我国的职业教育法律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很大的进步,1996年的《高等教育法》和1998年的《职业教育法》明确了高等教育以及职业教育的法律地位,界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形式及层次。但是这些法律在颁布时,开设职业教育的院校很少,职业教育的经验不足,关于职业教育的很多情况未考虑到,如职业教育中的职业培训、实习伤残等问题,职业教育的法制监督体系薄弱,职业教育法律政策缺乏完整性、统一性以及协调性。

2.需要建立职业资格证书与普通高等教育毕业证书等值制度。我国《职业教育法》第八条规定:我国职业教育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两种证书制度”。在我国,学历证书的社会认可程度较高。目前,我国现行的学历证书包括中职、高职、本科、硕士、博士。现行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包括五级(初级)、四级(中级)、三级(高级)、二级(技师级)、一级(高级技师级)。两个系列层次分明,但缺少联系。在国外,职业资格证书与普通教育文凭具有等值等效的关系。比如,英国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NVQ)制度与学术证书具有对等的关系,如表1所示。NVQ4大体相当于学士学位,职业资格证书与学术证书可以相互转换,如果获得NVQ3级职业资格证书可以申请进入大学学习学士学位课程。应建立职业资格证书与普通高等教育毕业证书等值制度,这种等值等效的关系,排除了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轻视和偏见,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享有平等权利。endprint

3.本科职业教育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既要摆脱“学科性”的教学模式,又应当形成与高职高专的区分。本科职业教育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因此,其人才培养必须符合职业教育的特殊要求,需要强化职业技能素养,实施“本科学历(学位)+职业技能素养”人才培养模式[3],将专业素质培养和专业创造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强化人才专业素质和专业知识的教育,培养学生具有丰厚的专业素质和知识,适应行业岗位群的发展需要和岗位要求的变化,并具有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构建合理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本科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既要区别于高职高专的课程体系,又要有别于传统本科的课程体系;要注重应用性基础理论知识,还要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一方面,需要重新构建课程体系。课程的设置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满足岗位的任职要求,分析行业、企业对岗位知识、能力、素质的需求,将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培养贯穿于课程体系中。另一方面,需要调整课程比例。普通高等教育强调能力的培养渗透到学科体系当中,着重“宽、广、深、厚”的教学理念[4],而职业教育则侧重于职业素质、专业技能的培养,因此,应加大实践性教学比例,突出实践性、应用性和职业性。

5.产学研结合,重视行业参与。产学研结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教育部[2006]16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等文件多次明确产学研结合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产学研合作符合我国的教育方针,培养人才、服务社会是教育最根本的目的。不同类型的高校具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和社会功能,高等职业教育突出应用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更强调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零距离”的服务。进行产学研结合,一方面行业、企业需要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实施;另一方面教师要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联合研究机构为企业提供社会服务,参与企业技术革新与研发,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院校要注重实训,注重产学研的结合,让学生在职业的真实环境中得到锻炼,增长技能,真正做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6.发展本科职业教育需要重视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发展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需要强化实践性环节,普通本科院校以校内实验室为主,普遍存在实验设备、器材不足,设备更新难等问题,发展本科职业教育,可以探索从传统实验室建设转为校内实验室与校外实验实训基地相结合的模式。通过广泛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建稳定的校外实验实训基地,这样既节省了资金,又能贴近企业的实际需要,满足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实现了“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7.改革师资结构。培养应用型人才,“双师型”教师是关键。我国本科教育的师资队伍普遍是从高校到高校,缺乏具有工作经验的专业发展带头人,真正的“双师”比例低。因此,应鼓励教师到企业、科研院所、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挂职锻炼,以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素质和实践实训能力。同时还要进行校企合作,从合作企业聘请实践能力强的工作人员来当兼职教师,让兼职教师与学校教师共同承担实践课程,指导和带领教师开展实践活动。专兼职教师共同研究,开展科研攻关,以提升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优化“双师结构”,建设一支满足本科职业教育需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总之,本科院校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本科职业教育需要从学位制度的完善和国家教育体系层面进行筹划和着力,从人才培养方案为改革点,借力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积极改革探索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层次的上移。[5]

参考文献:

[1]周衍安.办学层次上移与高职教育体系的完善与发展[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4(3):95-96.

[2]代承霞.新加坡职业教育特色——以义安理工学院为例[J].科教导刊,2012,(7):33,55.

[3]夏明忠.新建本科院校走现代职业教育道路的探讨[J].高校领导论坛,2013,(6):7-10.

[4]杜玉林,王渝.高职院校发展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思考[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

[5]张弛,张磊,徐莉.困境与路径:举办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之思考[J].职教论坛,2013,(16).

作者简介:代承霞(1980-),女,湖北人,武汉商贸职业学院物流学院讲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物流管理,高职教育。endprint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职业教育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