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宏
摘要:案例教学法是通过一个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定情景进行讨论的教学方法。它一改原来课程教学只注重理论的灌输而忽视与社会实际结合的弊端,借助案例,将理论与实际结合,注重以学习对象为中心,让学生在案例的引导下进行探索,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为目的。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有益于学生接受知识。强烈的时效性特点和实验性特征,是《社会科学基础》最大的特色。案例教学法的恰当运用对这门课程的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
关键词:人文社会科学;理论与实践;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1-0191-03
一、《社会科学基础》课程的性质及问题分析
我们这里所说的社会科学,全称人文社会科学,它包括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这两类既相近又相关联的学科,属于科学体系的两大部类之一。作为高校教师教育专业新开设的一门课程,《社会科学基础》课程是一门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方法与手段,专门研究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功能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学科体系。就人类社会而言,社会科学是一门内容丰富、学科复杂的系统性课程,涉及的是科学的两大部类之一(另一部类就是自然科学),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研究的对象是人和人类社会,因此,这门课程的内容与特点决定了案例教学法在《社会科学基础》课程教学中重要而又特殊的价值与作用。《社会科学基础》是一门非常注重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的课程,社会科学的理论来源于它的社会实践,反过来又为指导实践、为人类的社会实践服务。因此,实践性与时效性是《社会科学基础》的主要特征。如果不能从实践中发掘问题、研究问题,直至解决问题,那么,这门课程的开设也就没有意义。我们培养的学生将来是要从事教师教育工作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课堂上的理论学习,只是个载体和平台,而不应该是学习的全部。学习的意义之一,在于以这个载体、这个平台来培养他们认识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只是背诵和掌握多少经典理论和书本知识。因此,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决不能仅仅注重对抽象理论的解释与阐述,而应该是以发现问题为线索,以案例分析为基础,进行理论讲授,组织案例讨论。理论阐述与案例分析相结合,这是《社会科学基础》这门课程教学最基本的特色。在课程开设之初,在教学过程中较多采取“满堂灌”式的课堂理论教学,教学内容不是讲授概论,就是介绍原理、阐述原则性等,教学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共鸣,更难有效地帮助他们科学地认识人的表现和各种层出不穷的社会现象,也就无法解决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无法达到在教书育人的目标下所需要的品质、能力和技能。经过探究与摸索发现,案例教学法可以帮助我们在进行《社会科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中解决这一难题。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一改原来教学时只注重纯理论的灌输,而忽视与社会实际结合的缺陷,借助案例将理论与社会现实结合,从而使得教学者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培养学生在案例的引导下进行探索,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为目的,在《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和社会现实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学生在学习社会科学知识理论的同时,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这既提高了学生自身的人文科学素养,又为以后的教书育人实践奠定良好基础。
二、案例教学法在《社会科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意义
案例教学法在《社会科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对于帮助学生科学而客观地认识与了解复杂多样的社会现象,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高素质的复合性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能体现《社会科学基础》课程教学的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这个社会强调的一个重要原则,特别是那些既讲授理论又需要实践的课程。然而在教学实际中,却存在一种从理论到理论、以理论解释理论的倾向,学生普遍反映难以接受。这一方面说明社会现象的纷繁复杂,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另一方面也说明,包括《社会科学基础》在内的不少大学课程在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上,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要改变这一现象,就要进行教学改革,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用。而采用案例教学法就能使这一现象得到改变,从而改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最大的特点就是突出能力培养,解决了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问题。一个好而又适当的案例令学生如临其境,从中看到了鲜活的社会生活,可以帮助学生设身处地对各类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和判断,在理论的指导与帮助下,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方法。
2.与现代大学生心理期盼一致。现在的在校大学生,都是“90后”,这一代人的特点是见多识广、视野开阔、有着独特的见解与眼光,过去那种说教式、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已完全不适合这一代人了。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之真正成才,是今天高校要研究与探讨的一个新课题。而案例教学法恰恰能够满足这一时代要求,体现出它的时效性特征。现代教学理论特别强调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社会科学基础》这门课程借助案例演示与案例分析,呈现社会现实,引导学生进行现实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发现,在发现的过程中释疑。背景清晰了、理论掌握了、认识到位了,问题不也就随之迎刃而解了吗?教学目标不也就达成了吗?迎合学生心理期盼,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符合。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重理论教学,轻教学实践。经过调查,学生普遍反映很多理论讲授其实就是纸上谈兵,从理论到理论,与学生的专业期盼距离较大。这已经成为包括《社会科学基础》课程在内的教学中的最大缺失。经过三年或四年的大学学习,学生的专业知识确实丰富了,这是因为理论吸收为知识有一个过程,知识转化为能力还需要有一定的条件,而条件的创造对我们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案例教学法为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也创立了一条重要的途径。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几次有限的教育见习和社会实践的机会外,就只得靠老师结合教材运用案例教学,来给他们了解社会现象、认识社会本质的机会,使其心临其境、感同身受,从而使他们提高能力。endprint
三、案例教学在《社会科学基础》课程中的具体运用
研究表明,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基础教育人才,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在《社会科学基础》课程教学中恰当运用案例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案例选取时要注重时效性与代表性。所谓时效性,就是教师在举例时不但应该选取社会上大家关注最多、议论最多的事例,还应是当今社会人们最关注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一个好的既具时效性,又具焦点性、热点性问题的提出,会立即抓住师生的眼球,课堂气氛当然就会强烈。要根据课程特点开展《社会科学基础》的教学,关键是要有合适且恰到好处的案例,没有这个基础、少了这个前提,案例教学当然也就无法进行了。《社会科学基础》这门课程的开设也不过10来年,既缺乏教学的经验,更无法有规律地搜集更多的案例,案例多是根据任教者自己的个人看法去收集归纳的,这就难免导致案例针对性不强,脱离教学实际,从而无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当然就难以满足课程教学的需求。还有一个现实问题是,任课教师大多是其他学科转任而来(以我校为例,几名任课老师原来都是学中文的),不少任教者缺乏在诸如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学科的专业功底,导致对案例的理解不全面,在借助案例实证,结合理论讲解和阐述时,就可能缺乏深度和广度,甚至又回到纯理论的阐述上,导致案例的作用无法体现,案例教学的特点就无法发挥出来。比如,我们在讲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属性差异时,就必须说到社会科学所特有的属性——价值性,这是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所说的。我们可以以西方国家奉行的双重人权标准为例,也可以用西方国家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攻击为例。通过这些案例,使学生既从理论上、又从实践上认识社会科学的这一特性。这样的案例使理论实证化、社会化,让师生可触、可摸、可思、可想。这样的教学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当然也就引起师生的共鸣了。有了共鸣的基础,其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2.案例选取要注意话题的新颖独特,具有典范性。作为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首先必须要新。这个新,就是案例既要能体现时代特色,即新颖,又要注意案例独特性,即新鲜。即便是选用大家熟知的案例,也不能“炒现饭”,要挖掘它的新意。这样的案例才既有说服力,又有吸引力,才能实现既定目标。这是因为,基于互联网的开放等因素,现在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很多,也很杂。其次,作为“90后”的他们,最关心的问题也往往是当下流行或正在发生的事情。作为教师,一方面应努力扩大白己的信息面,增加自己的信息量,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对当前学生最关注的焦点问题、热点问题、社会问题要有所关注。另一方面教师在准备案例时应该把当前最新颖的资料展现给同学,设法拉近学生与教师的心里距离,消除心理差异。案例选取还要注意典范性。典型性案例的分析,对学生来说,更具启发性和教育性。比如,谁更有资格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这是近年来一个比较新颖、典型又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热点问题。是当代中国大学生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我们设计了几个选项:人权主义者、美国总统、达赖之流、中共领导人。学生不但要回答是谁,更要回答为什么是他?在这个“为什么”的辨论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以这种方式引导学生从政治、社会、民族等角度进行思考、作出选择。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与理论素养、实践能力。
特别要强调的是,作为一门开设不久的课程,在实施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在案例展示和探讨的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以致学会解决问题。这样,案例教学法才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凡湘,等.案例教学法在行政管理学课程中的运用[J].教书育人,2007,(6).
[2]袁书卷.案例教学实施的心理条件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6,(24).
[3]周阳.案例教学在行政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青春岁月,2013,(24).
[4]杨支才,等.浅谈案例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科版),2009,(01).
[5]陈冬生,等.论行政案例的选择与应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2).
[6]王艳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案例教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7]顾建平.探讨和谐视角下的管理学案例教学模式[J].教育与职业,2007,(09).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专科‘社会科学基础课程案例教学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之一(JXJG11-25-9)endprint